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最近筆者在讀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這本小說不僅老少皆宜,尤其還適合給孩子朗讀,書中不僅唐僧師徒一行人性格鮮明語言生動,連小到打醬油的小僧、小怪,都讓人讀著感覺形象十分立體,比如第十六回的觀音院僧廣智、廣謀,又如第三十四回的小妖怪伶俐鬼和精細蟲。其他小說如《封神榜》這種一樣是打怪升級的小說不能媲美。這些先按下不提,作為美食號,我關注的是小說中提到的一種酒。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唐僧師徒

古代小說中常常會寫到很多美食,比如《金瓶梅》《紅樓夢》等,但是《西遊記》提到美食不多,基本都是一些素食蔬菜,如第十三回裡,劉伯欽留唐僧住宿,其母做的是“山地榆葉子”“黃粱粟米”“乾菜”,還有常見的“香蕈、蘑菰、茶芽、竹筍、豆腐、麵筋、木耳、蔬菜”這些。比較豐盛的有第八十二回,妖精捉住唐僧強迫成親時所置辦的一桌素果素菜,從品種來看,都是一些異域風情的:“林檎、橄欖、蓮肉、葡萄、榧、柰、榛、松、荔枝、龍眼、山慄、風菱、棗兒、柿子、胡桃、銀杏、金桔、香橙,果子隨山有。蔬菜更時新:豆腐、麵筋、木耳、鮮筍、蘑菇、香蕈、山藥、黃精。石花菜、黃花菜,青油煎炒;扁豆角、豇豆角,熟醬調成。王瓜、瓠子,白果、蔓菁。……”

這些素菜出現,也不大肆寫一些做法,對於吃貨而言自然不夠滿足,這自然是因為唐僧師徒作為出家人,吃的多是齋飯,難得看到這般饕餮大餐。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水果

但是有一種酒卻多次出現。注意到這個酒還是因為孩子的提問:“媽媽,為什麼唐僧出家了還喝酒啊?”那一章是說唐太宗送行時,賜酒給御弟唐三藏。

書中寫道: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

我定睛一看,裡面的酒,可不是一般的酒,是素酒。這“素酒”在書中又出現過幾次,比如在第十九回裡高老把素酒開樽,滿斟一杯,奠了天地,然後奉與三藏。三藏道:“不瞞太公說,貧僧是胎裡素,自幼兒不吃葷。”老高道:“因知老師清素,不曾敢動葷。此酒也是素的,請一杯不妨。”還有在第四十八回裡寫道:陳老問:列位老爺,可飲酒麼?”三藏道:“貧僧不飲,小徒略飲幾杯

素酒。”陳老大喜,即命:“取素果品,燉暖酒,與列位湯寒。”

還有第五十四回在女兒國裡,唐僧主動要求飲酒,書中寫道:女王卻又笑吟吟,偎著長老的香腮道:“御弟哥哥,你吃葷吃素?”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與我二徒弟吃些。”

對於素酒是什麼,《西遊記》裡在第八十二回裡,點出了素酒,應該是一種果子酒之類。書中寫道:妖精搶了唐僧去結親,到了一杯酒,只見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盃,滿斟美酒,遞與唐僧,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請一杯交歡酒兒。”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澆奠,心中暗祝道:“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強吃了,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墮輪迴之苦!”那悟空倒是“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葡萄美酒

素酒倒底是什麼?我查了下資料,其實這個名詞多出於《西遊記》《水滸傳》小說裡,是一個虛構的詞語,大致和宗教相關,在其他書上出現的比較少。但是在清童嶽薦撰的《調鼎集》裡也出現過這一名詞,書中記載了一種素酒:“冰糖、桔餅衝開水,供素客”,看上去這種素酒還挺好吃的,而且也沒有什麼酒味。

中國的酒文化起源十分古老悠久,在新石器時代晚朝,考古就發現了飲酒器。夏朝有“儀狄造酒”“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的記載。到殷商時期,殷人好酒,王侯嗜酒,甚至後人認為殷商滅亡是由於飲酒導致。而周代也飲酒,周代的酒主要作為祭祀用品出現在《禮記》《尚書》《詩經》中,其製作食材為“黍”“稷”“稌”等。如《禮記·禮運》篇記載:“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鍾、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周代也有宴會上飲酒,甚至有敬酒、勸酒這些酒桌文化。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商周飲酒器

周代的酒,據稱“以苦為正”,有人說“酒味苦也” ,有人說“醯則酸也,酒則苦也,飴蜜即甘也,薑即辛也,鹽即鹹也。”也有甜酒,這種甜酒一般為黍酒,度數低。讓人稱奇的是,周代還有一種飲酒方式非常現代,放在當今也夠潮:“凍飲”,就是將酒冰鎮後喝。

周代以後,飲酒業逐漸發展,最初主要是貴族飲酒,到春秋戰國時期,平民建設了大量酒肆,這時候酒才開始廣泛流行。先秦時期,釀酒的原料主要是糧食和果蔬,但是果蔬比較少。《淮南子·說山訓》謂“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美酒的製作,就是從農耕發展開始的。而農耕,主要是糧食。先秦時期一般是以“秫、黍、稻、粱”作為原料釀酒。

唐僧喝的那一杯葡萄素酒,大概是漢代以後才開始有。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是西漢時期,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才將蒲陶酒(葡萄酒)引進中原。《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齊民要術》也記載:“漢武帝使張騫至大宛,取蒲萄實,於離宮別館旁盡種之”。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葡萄

而佛教也是漢代時期出現在中國,並同時刺激了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漢代末年的張角黃巾軍起義,就是以道教的名義組織的。《西遊記》中孫悟空據稱是唐太宗時期往前推500年被壓五行山,被壓五行山時,漢代尚未建立,這個推斷見孫悟空第一次與唐僧發生爭執,孫悟空去龍宮討杯茶喝,那龍王提到一個“圯橋進履”的故事,這故事講到了漢朝開國功臣張良,而龍王說,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不認得。孫悟空當時已經被壓五行山了,所以這些事情都不知道。到悟空出來,已是唐朝,此時果酒盛行,所以有素酒一說,也是符合邏輯的。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圯橋進履

這“素酒”作為一個虛構詞,專供出家人,也是合理的。喝糧食釀造的酒,或可間接餓到靠糧食活命的百姓,而果酒就不會造成這樣的間接殺生。且果酒的度數低,不會導致喝醉誤事。在《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唐僧就聽了孫悟空的勸說,喝了妖精那杯葡萄酒。

連唐僧都敢喝的素酒,大概是不會醉人吧,但是在女兒國和白鼠精那,唐僧雖然喝酒不曾醉,但是是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呢?大概只有菩薩才能得知了。

提到素酒,我不由想到薄酒,經常會聽人說,“略備薄酒,不成敬意”,以及“薄酒數觴、瘦菜幾碟,聊表敬意”。那麼,今天以薄酒PK素酒,到底哪一種酒不容易喝醉呢?

薄酒,古義中,是指度數低,味道淡的酒。薄酒最早見於《莊子·膚筐》篇。陸德明《釋文》中說:“ 楚宣王朝諸侯,魯恭公後至而酒薄。宣王怒,欲 辱之。”《淮南子 · 繆稱 訓》 , 許慎注 曰 : “ 楚會諸侯,魯、趙俱獻酒於楚王,魯酒薄而趙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於趙,趙不與。吏怒,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之。楚王以趙酒薄,故圍邯鄲也。”可見古時酒自有厚薄之分。

厚酒與薄酒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度數的酒,《說文解字》說:“醇,不澆酒也”,段注曰:“澆,費也 。 凡酒沃之以水則薄,不雜以水則日醇,故厚薄日醇澆。”可見, 薄酒和厚酒的區別,是在於加水的多少,而不是區分酒的優劣。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一杯薄酒

到後世,薄酒變成一種謙辭。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寫道:“白娘子道:‘少坐拜茶。’茶罷,又道:‘片時薄酒三杯,表意而已。’許宣方欲推辭,青青已自把菜蔬、果品流水排將出來。”這裡的薄酒,就有了一種謙虛的意味了,當然,也可能確實就是一種度數低被稀釋了的酒,畢竟白娘子酒量不行。

黃庭堅在《薄薄酒二章》中寫道:“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這裡的薄酒,為什麼可以忘憂呢?一般而言,是酒醉才解愁,那麼可見,薄酒,還是會醉人的。

關於薄薄酒,還有“薄薄酒,勝茶湯;醜醜婦,勝空房。”的說法,蘇軾在《薄薄酒二章》中寫道:“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醜妻惡妾勝空房。”筆法戲謔,滿屏豁達樂觀之感。

素酒和薄酒,哪一種酒你能千杯不醉?

蘇東坡

蘇軾經常在詩文中提到薄酒,比如《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裡寫道:“從今更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郵。”還有在《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中寫道:“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此處的薄酒,就是本意了,說濃度低的酒喝了不過癮。

酒於出家人而言,有葷素之分,於待客之道,有厚薄之分。作為俗世之人,於薄酒而言,主要是“沃之以水”,只是把厚酒做了些稀釋,我想不管厚薄濃淡,應該都是一股酒味,作為酒量超小的我,還是隻能敬而遠之,而那甜而果香芬芳的素酒,我倒是有些想嚐嚐,比如葡萄酒,偶爾食用小半杯,讓輕微的酒感微醺,面色微紅,這也是一種情致。千杯不醉的是哪一種酒呢?我想,我今生大抵是無從分辨了。


《中的素酒是什麼?為什麼唐僧有時候推辭,有時候主動喝?》悟空問答

《古人所說的素酒是什麼?》知乎

《“魯酒薄”與周公》楊朝明

《先秦時期酒文化探析》孫婷婷

《周代酒禮文化研究》葉曉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