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女留學生: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

近日,一位意大利女留學生隔離期間,卻堅持要喝礦泉水的視頻火爆網絡,引發網友熱議。

原來她剛從疫情嚴重的意大利回國,在上海的指定酒店集中隔離,視頻中留學女生說她三天沒喝水了,要喝礦泉水,警察告知她酒店有燒水壺,沒想到女留學生不依不饒,說水裡有雜質不能喝,還聲稱其沒有人權,警察嚴肅回答:“這裡不是賓館,你不是來旅遊的!”

意大利女留學生: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


意大利女留學生: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


水裡有雜質=沒有水喝=沒有人權,這是一套什麼邏輯。

還有更奇葩的,某意大利華人回國躲避疫情,因航班到達機場時已是深夜,需要檢查的人也很多,便把他們安排在指定地點等待,結果某男子質問防疫人員:“我們就這待遇?”

意大利女留學生: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


當然,我們也有暖心的留學生,河南商丘有兩名女孩也是意大利的留學生,他們聽說了郭某鵬的瞞報事件,不想給家鄉添麻煩,更不想給祖國添麻煩,回國後就主動聯繫社區的工作人員,要求主動隔離。而且在登記時也是排在隊伍的最後面,等前面人都登記完了才出來。人民日報稱兩位女孩的做法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流程啊。

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關鍵時期,同樣作為高知分子,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究其原因,跟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優秀”的孩子,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甚至不惜重金送孩子出國留學,深造,而讓孩子有禮貌、遵守秩序、有社會責任感,卻成了選修課。

公安大學著名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不僅不能讓孩子學會愛,反而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進而變得自私甚至冷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儘可能避免孩子自私,沒有社會責任感呢?

1.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總是會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模仿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創造好的家庭氛圍與環境。對他們才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2.適當的滿足的孩子的要求。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對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通通滿足,殊不知,孩子在無形中養成了“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心態,將來會缺乏感恩之心,很難適應社會環會。

3.父母調整好心態。

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比較,學齡前比較各種能力,上學後比較成績,這樣導致孩子每天也會過得很壓抑。所以父母需要調整好心態,不去攀比,不去焦慮,不要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4.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比如有些孩子小時候喜歡打家裡人,大人覺得好玩,任由孩子打,孩子卻認為打人能贏的家長的關注,這時應該告訴孩子打人不對,還要積極的引導,培養他的是非觀。

孩子的命運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每個愛子女的家長想培養出優秀孩子,不僅僅是交給學校交給老師那麼簡單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但是真正成功的養育是讓孩子做一個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