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受伤的左手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全国范围内,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的流行病疫,在《郭嘉传》中有”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郭嘉临死之前,就已经发现这场病疫流传范围极广,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

曹操说:”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郭嘉没有去南方,他怎么知道南方有病疫呢?一定是从南方来到北方的人把经历说给他听了!既然说了,就避免不了传染!郭嘉免疫力低下,染病身亡,却没有引起曹操的高度重视。其实,郭嘉也没重视!!!否则就不会坚持让曹操南下荆楚。

曹操按照郭嘉的建议深入南方,于是,灾难降临了,几十万大军交叉感染。大面积死亡,就连谋主荀攸也难逃厄运,染病身亡。刚一见战,就不了了之了。赶快撤离疫情地区!烧船自退。这是当时唯一一个防范疫情的好办法!👍。然而,他不能让对荆州地区的努力白费,留下曹仁等守南郡,自己脱离疫情地区。

事实上,曹操撤离荆州本来就应该警醒的孙权,却见利忘义!没有做具体情况分析。曹操的撤离,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完全就是疫情造成的,孙权、周瑜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南郡这个熟透了的成果,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诱使周瑜对曹仁动兵,而且,双方近战,曹仁、牛金的疫情重灾区的士兵与周瑜、甘宁的士兵混战在一起,又形成了交叉感染!导致年轻力壮的周公瑾一命呜呼。

鲁肃毕竟是战略家!他始终坚持不涉足疫情地区,为此被孙权责备,迫使他单刀赴会。鲁肃太伟大了👍!👍!👍!为了部下的生命安全,只身一人前往疫情地区的关羽阵地,与关羽周旋,而自己的队伍则与疫情地区的关羽军队拉开了安全距离。鲁肃虽然不辱使命,完成了夺取三郡的任务,但是,他也没能逃脱病疫的感染,与世长辞……!临死之前,把吕蒙推荐给了孙权。

鲁肃做的唯一一件错事,就是没有提醒吕蒙,不要轻易涉足疫情区。也许是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把病疫流传的灾难推给了上天,认为是老天不让他活得长久。

吕蒙蒙难的时候,正是疫情上升期,为了荆州,吕蒙感染了。

疫情却没有因为吕蒙之死而有丝毫退避之意。继续泛滥,高峰期出现在夷陵之战以后:

222年,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关于这场大战,《朱然传》有具体记载,”张郃率兵进攻孙盛,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

可见,就连一向具有较强自身免疫力的东吴士兵也没能幸免。鲁肃、吕蒙、周瑜就是因为感染疫情而死。


公明淏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动乱的时代,然也也是应为动乱而造就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吕蒙也是其中之一,吕蒙字子明是江东名将之一。

少年时期的吕蒙依附于其姊夫邓当为孙策手下的将领之一,不过之后邓当死后就接受统领了其部众,被封为司马。知道孙权上台十周吕蒙才开始受到重用。

之后在建安九年的时候孙权出兵讨伐黄祖,吕蒙随军出行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而被提拔为平北都尉,而在之后的多年时间里吕蒙一直追随孙权四处征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历史上知名的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就是吕蒙,故事所的是孙权又一次对吕蒙说身居要职就需要不断努力学历,而后吕蒙开始学习。到了建安十五年的时候周瑜病死,鲁肃前往接替路过了吕蒙的驻地,然而因为吕蒙的武将出生故而对其比较轻视,不过作为一代儒将的他最终还是前往拜会了吕蒙,而后在酒席之间谈到了军事策略问题,吕蒙详细的为鲁肃分析了时局以及其中的厉害关系使得鲁肃大为震惊感叹道!“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了!”之后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在孙权时期的吕蒙立下了不少的战功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又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之中吕蒙是病死的,相传在江陵一战之后吕蒙旧疾发作孙权为此招募医者为其治病。不过最终吕蒙还是去世了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二岁,孙权听闻之后悲痛万分。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吕蒙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在之后更是被追封为古代六十四名将和古代七十二名将。以上便是有关于吕蒙的故事介绍了。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当时的吕蒙是个大老粗,只知道带兵打仗,孙权看到以后。孙权以自己的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好好学习,在孙权的耐心教导下,吕蒙潜心学习。几日之后鲁肃和吕蒙在一起商量军事,居然对吕蒙大为赞赏,于是便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语言。真正的成名是打败关羽,夺回荆州。当时的关羽看不起东吴的军队,不过对于吕蒙还是有点畏惧心的。吕蒙知道关羽狂妄,代替鲁肃守荆州,对关羽一直殷勤示好。后来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兵不血刃,迫使关羽败走麦城。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可从贫寒之家起步一步一步做到都督将军之位的。吕蒙之死有的说是功高震主被孙权害死的,个人觉得是胡说八道。,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把他接到公安,安置在内殿。还发布命令:谁治好了吕蒙,赏千金。光治病的方子就上万种。可见孙权对吕蒙的病何等重视啊!而孙权经常去看望他,又怕打扰他的休息,而且每次都用针灸,孙权都很心痛。于是想了个办法,从侧室墙壁上凿了个洞,偷偷的去看吕蒙病情。而吕蒙的病稍有好转,孙权就显得很高兴,孙权还命令道士为他祈福。孙权爱惜这样的文武双全的人才还来不及怎么会杀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个人推断,吕蒙年少时就和姐夫邓当一起打仗,四十二岁时死的。二十多年都在战斗,身上肯定有很多伤,那时候医疗条件又落后。长时间的积累,病发身故。



lyg视频君


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是病死的。\r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r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国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应。封爵令尚未颁发,适逢吕蒙发病,当时孙权在公安,把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用了千万种药方给他治病,并悬赏国中有能治好吕蒙的疾病者,赐予千金。有时医者用针扎刺吕蒙,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为自己而过于劳累,常在壁上凿洞观望吕蒙,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叹息不止,夜不能寐。吕蒙病情有所好转,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吕蒙祈求延寿。吕蒙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内殿。\r

吕蒙是有胆有识、孝亲忠君的人。为孙吴建立不朽功劳。他骁勇善战,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国学精品


对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之死,一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比较邪乎,说的是他杀害关羽父子后,被关羽的魂魄索命而死。第二种说法是他杀害关羽的行为是违背孙权旨意的私自行为,吕蒙完全是公报私仇,孙权为了维护他和刘备的关系,对刘备有所交代,不得已就秘密处死了吕蒙。第三种说法是吕蒙突然得急症而死。总之,东吴的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全都是英年早逝!


中国雄风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吕蒙之死一直以来被赋予神秘、灵异的色彩,三国时期吕蒙真实的死因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详细记载,吕蒙是因为突然发病导致不治而亡的,在治疗期间孙权尽心尽力,亲自把吕蒙安置在自己的住处治疗,甚至请人为吕蒙祈祷,但最终仍是不治身亡。

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三国志》作为史书,所记录的信息真实性较高,而且吕蒙死的时候已经42岁了,在当时医疗水平落后的年代,突发疾病不治身亡的说法也是很正常的。

而后世将吕蒙之死赋予鬼神之说主要原因在于吕蒙发病的时间。吕蒙在收复荆州,斩杀关羽父子后不久便发病,因此后世有很多人认为吕蒙是被关羽索命而亡。

其中《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凸显关羽的神话色彩,更是直接将吕蒙死因写成被关羽的冤魂所杀。即吕蒙在擒拿关羽后,孙权设宴赏赐吕蒙,宴席期间吕蒙被关羽魂魄缠身,突然破口大骂孙权,而后暴毙而亡。

于是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权将吕蒙尸首,具棺安葬,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吕霸袭爵。孙权自此感关公之事,惊讶不已。

一直以来《三国演义》中吕蒙被关羽魂魄所杀被广为流传,人们也信以为真,其实也都是根据吕蒙发病的时间,以及关羽被后世奉为神人的来推测、臆想的。历史上的吕蒙的确是死于某种疾病。希望我的答案能够为你答疑解惑。


划过天空的拖鞋


吕蒙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其用卑劣手法诛杀大众偶像关羽而被人们不齿,另一方面其确有真才实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正是此人

吕蒙的死也颇为蹊跷。相传孙权为吕蒙摆酒庆功,贺其诛了心腹大患关羽。酒席正酣,吕蒙突然跳出,披头散发,连叫数声“吾要杀吕贼,吾誓杀吕贼……”倒地而死。众人皆说关羽阴魂锁命。

从症状上看吕蒙得的应该是幻想症,一种精神病。估计吕蒙在备战关羽时精神压力大,偷袭战胜关羽后觉得心里忽然没了寄托。人的心理在大紧大松快速转换下,确实容易患上精神疾病。而且,孙权为表彰吕蒙,天天喝酒笙歌,于是加速了吕蒙病情的发展。可见,一个人在心里存在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暴饮暴食,吕蒙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上的吕蒙之死虽然没有小说写的那样灵异,但却也有点奇怪。这个历史记载出现在《三国志·吕蒙传》,大意如此:

    荆州之战结束之后,为了表彰吕蒙的突出贡献,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谁知封爵的公文还未下达,吕蒙的旧患便发作了。当时孙权身在公安,便急忙把吕蒙接到内殿,千方百计为他治疗和护理。同时孙权还到处招募东吴境内的医者,并宣布凡有能治愈吕蒙疾病者,赐与黄金千斤。尽管如此,吕蒙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孙权非常的悲伤,打算多去探望这位战功卓著的将领,但是又怕自己的到来会影响吕蒙的病情。情急之下,孙权想出了一个方法:在吕蒙病房的墙壁上挖了个小洞,方便看视。见到吕蒙能稍微吃下一点食物便非常高兴,情绪大为兴奋,反之则整天愁眉苦脸,甚至夜不成眠。吕蒙的病情似乎稍有好转,孙权高兴地发布大赦的命令以示庆贺。此后吕蒙的病情加重,孙权又亲自看望,并安排道士为吕蒙祈福求寿。但是,这一切都没能留住吕蒙的性命。不久,曾经在战场之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吕蒙溘然长辞,享年四十二岁。孙权非常悲痛,命令三百户人家守护他的坟墓。

这个故事才是历史上吕蒙死亡的真相。不过,吕蒙的死的确有些蹊跷,究竟是什么疾病让这位刚刚为东吴夺得荆州之战胜利的名将突然去世呢?可惜这个问题在史料中没有任何的记载,因此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至于小说中所说的关羽显灵并将吕蒙置之死地的说法,自然是没有根据的。看来这只能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了。

    不过,关羽的显灵是怎么和吕蒙的死联系到了一起的呢?从目前的资料看,无论是宋元平话还是元代杂剧都没有出现类似的故事,因此,原创者目前只能记在罗贯中的名下了。至于为什么他会将二者联系到一起,这大概和宋元以来关羽在中国社会的崇高地位有关了。

    众所周知,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关羽显灵的传说。这些传说随着隋唐时期的广泛传播,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不但民间艺人们的平话、戏曲家的杂剧中,都出现了相关的故事。同时,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稳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也有意推波助澜,关羽崇拜已经逐渐从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大环境下,关羽的形象越发崇高。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自然也受到这种社会现象的极大感染。因此,小说中的关羽形象也就成了作者重点塑造的对象之一。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小说对于人物一般都是直呼其名或者称呼其字,而对关羽则是个例外,基本上都称为“公”,或者“关公”。小说在描述关羽故事的时候,也往往有意地加以渲染。目的只有一个:突出关羽这个人物的高大形象。但是,关羽的最后失败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如何才能让作者心目中的英雄长留在读者的心中呢?作者很巧妙地把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的关羽显灵的传说安插到小说之中。这样一来,害死关羽的吕蒙变成关羽显灵的第一个受害者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有点冤枉了吕蒙,但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对于当时的读者,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告慰了。






有趣的灵魂猎手


演义中吕蒙说是被关羽附身,然后暴毙身亡,但是这个肯定是不可信的,吕蒙死的时候大概四十多岁,正直壮年,突然身亡,很可能是因病,古代医疗条件不高,往往生病没办法诊断或治愈


好喝的快乐水



猪晓侠


吕蒙是病死的,但吕蒙的死亡却并非世人所想的那么简单,而搞清楚吕蒙之死背后的故事,也正好可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场瘟疫席卷中华大地,三国各地均有名士大将感染。吕蒙之前还身强体壮,白衣渡江,大败关羽,之后却忽染病不能劳动,不能饮食,连针灸都疼痛难忍,这很有可能和那一场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瘟疫有关。

吴下阿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吕蒙究竟死于何时,这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三国志•吕蒙传》“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除此之外,没有详细记载。一般人们认为,在关羽被杀后数日,吕滚就病故了。其实不然。

吕蒙最早可能死亡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初,220年的春天。因为二十四年十二月(已是公历220年初)才刚定荆州;最晚的情况是,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夏四月,孙权离开公安还都武昌,吕蒙肯定死于这之前因为孙权走之前都一直对他照顾有加。

所以吕蒙死于220年春到221年春这一年里。

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吴国根据之前吕蒙的既定计划,发兵攻占魏国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却在同一年放弃了防守,退还了襄阳和樊城。而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到221年夏历四月称帝,七月出兵伐吴。刘备在关羽死后整整一年,什么也没有动,一直等到了吕蒙死亡,然后称帝、战争动员、出兵、伐吴。

那吕蒙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可以看出,吕蒙对魏国,对吴国的震慑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吴国发动战争应该是利用了江、汉的汛期,就如关羽之前水淹于禁一样,都选在“秋七月”。直到此时,吕蒙尚未卧病在床,仍能指挥大军,他病发应该是大约在冬季。吕蒙之死,也立刻让三国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吴军因为痛失大帅,变的一蹶不振。曹仁徐晃之所以感觉从宛城发动攻势,并能重新占领襄阳,也正是因为吕蒙病故,吴军退走的原因。

吕蒙之死让孙权不得不把战略防御重心转至长江三峡,把刘备重新最为头等大敌来对待。蜀国军事实力其实是三国里最弱的, 而刘备在关羽死后隐忍一年,刚一登基就敢于伐吴,就是在欺吴国无帅,吕蒙新死。

刘备的东征明显没有灭吴的打算,他就是想趁这个时机,给自己新登基的这个皇帝的位子和关羽之死找回来点面子。但如果吕蒙尚在,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诸葛也不会任他意气用事。

由此,我们能看出了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清楚他雄才伟略的, 恰恰是把他视为大敌的,曹仁徐晃,刘备等人。而作为一代名将,吕蒙为后人所知的却仅仅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他救夷陵,克庐江,善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衣渡江只不过是他身后仅留的一个故事罢了。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