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

到底用了什麼法寶


在漢城一家醫院後面的停車場裡,45歲的金女士搖下車窗,伸出舌頭。她上週去過大邱,那裡是韓國冠狀病毒(Covid-19)病例數量最多的地區。


現在她咳嗽得很厲害,還發燒了。由於擔心出現最壞的情況,她決定在幾十個免下車檢測中心中的一個進行Covid-19測試。兩位檢測人員從頭到腳套著白色的防護服,戴著透明的護目鏡以及醫用口罩,為她準備好了測試。


一根長棉籤在她的口腔後部和喉嚨周圍被翻了個遍,然後小心地放入一根長試管中。接下來是艱難的時刻。棉籤正好擦拭到她的鼻腔。她感到不舒服,眯起了眼睛,

但幾分鐘內一切都結束了。她搖起車窗,開車離開。結果出來後,如果是陽性的,她會接到電話;如果是陰性,她會收到短信。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在韓國,每天有近20,000人接受冠狀病毒檢測(截至上週二檢測能力已達286,700人),比美國的檢測能力高出十倍不止,每百萬人檢測量幾乎超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在不斷的檢測、跟蹤和收治之下,韓國新冠病毒患者的確診人數雖然每天仍在增加,但上升趨勢線已經平緩,出現了可控跡象

。韓國的冠狀病毒死亡率為0.97%,而在全球範圍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死亡率為3.4%(但科學家估計死亡率會更低一些,因為並非所有病例都已報告)。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這一成果是怎麼來的?


這其中有一家韓國公司功不可沒。


未雨綢繆


Seegene是在韓國國內提供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四家生物技術公司之一。


在韓國尚未發現任何新冠狀病毒病例之前,這家公司已經著手準備製造檢測試劑盒,以便準確鑑定這種疾病。


1月16日,分子生物技術公司Seegene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千鍾潤告訴他的團隊,現在是時候開始關注冠狀病毒了。


那是在席捲中國內地的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之前,也是在韓國確認其第一例病例的四天之前。


他回憶起當時的想法:“即使沒有人要求我們這麼做,我們作為一家分子診斷公司,也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時間快進兩個月,韓國現在成了世界上受感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有超過8,000人感染,81人死亡。


這主要是因為韓國的新天地教會大邱分會2月下旬爆發群體聚集性感染,每日確診數從個位數爆增至上百人,由於確診者曾與逾千人同處密閉空間禮拜,加上各分會往來頻繁,使可能感染人數大幅上揚。


但韓國感染人數高於其他國家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該國在檢測方面採取了積極的行動。


在爆發群聚感染前,韓國每天檢測病例頂多數百件,當時全國共有46處大型醫療院所或檢驗機構可檢測,但在半個月內,檢測能力很快大幅提升至每天逾萬件。


雖然一些國家難以獲得足夠的檢測試劑盒來診斷疑似病人,但韓國已經為任何需要檢測的人提供了廉價而方便的檢測。韓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KCDC)表示,該國目前有118個可以進行檢測的設施,所有這些設施都將檢測結果報告給KCDC。迄今為止,該國已經對超過286,000人進行了檢測。


韓國甚至還推出了免下車冠狀病毒檢測設施,在那裡,司機們會遇到身穿危險防護服的醫護人員。


本週一,韓國衛生部長樸龍虎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在早期發現患者非常重要。”“韓國是一個開放社會,希望保護人們移動和旅行的自由。”


“這就是我們進行大量檢測的原因。”


但一國要大規模開展檢測,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檢測試劑盒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 韓國漢城的Seegene公司總部工作人員

秘密武器

在Seegene公司漢城總部的地下室裡,藏著該公司成功研製冠狀病毒的關鍵。


該公司在那裡設有一個基於人工智能的大數據系統,這使得該公司能夠快速開發出一種冠狀病毒測試工具。


被稱為檢測試劑盒的測試工具,是由幾小瓶化學溶液組成的。樣本取自患者,並與溶液混合,如果存在某些基因,溶液就會發生反應。


千鍾潤指出,如果沒有這臺計算機,開發這樣一個測試工具將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一次,它在幾周時間內就完成了。


到1月24日,科學家們已經訂購好了他們所需的試劑盒原材料。4天后,材料就到達了。2月5日,第一個版本的檢測試劑盒已經準備就緒。


這是該公司第3次使用超級計算機,而不是讓研發團隊手動操作來設計檢測法。此前,該公司曾使用該系統製作尿道炎診斷試劑盒。在沒有Covid-19樣本的情況,該公司只能利用已公佈的病毒基因細節來設計測試工具。


這一過程也不需要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千鍾潤表示,只需要少數人參與。

下一個障礙是使檢測獲得批准從而投入使用。向韓國當局提交必要文件並獲得批准,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這次花了一個星期!


從沒見人過KCDC這麼快就批准了一套檢測工具。


2月12日,由於KCDC加快了進程,Seegene獲得了批准。這時候,科學家們就能更加確定他們的檢測工具是有效的,因為政府使用自己的患者樣本,對檢測工具進行了評估。


緊急量產

到2月中旬,韓國冠狀病毒病例急劇上升。2月23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將該國的危機警報提升至最高級別。


文在寅在電視講話中說:“現在我們正處於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挑戰的一道分水嶺,未來幾天將非常關鍵。我們需要儘快查明感染者,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

總統講話之後,千鍾潤做出了一個突然的決定。他的395名員工將全體放下手中所有其他工作,專注於製造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該公司大約50種其他產品的生產暫停了兩週。

他表示:“緊急行動意味著所有的部門一起上,你必須改變你的工作。我們的全部團隊要全都專注於冠狀病毒產品的開發。”


這意味著擁有博士學位的微分子生物學家不得不放棄研究和開發,在裝配線上佔有一席之地。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 韓國漢城,seegene公司總部的一條裝配線(不要小看圖中的這兩位)


企業的一位戰略執行董事說:“有些時候(資深科學家)正在做產品包裝。無論你受了什麼程度的教育,都無關緊要,因為這時大家全都進入了瘋狂的狀態。”


千鍾潤說,但這家公司也面臨來自大約30個國家的國際需求,包括意大利和德國,其中一些國家正在病人身上使用Seegene的產品。

起初,Seegene公司要拼盡全力才能滿足需求,但如今它正在應對自如。


該公司每週生產大約1萬個試劑盒,每個試劑盒可以檢測100名患者。因此它每週足以檢測一百萬名患者,每次檢測成本不到20美元。


公司戰略執行董事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家公司如此大規模的生產。


該公司還有三個月的其他測試試劑盒庫存,因此可以滿足一兩個月現有的訂單需求。但千鍾潤表示,公司繼續生產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很重要,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需要。


他表示:“我們必須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做出貢獻,以便儘快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向全世界供應。”


Seegene(KOSDAQ:096530)的股票也一直在上漲,過去30天內上漲了86%。


自動檢測


其他國家,當局一直在努力滿足對檢測的需求。


千鍾潤說,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有些地方可能是人工檢測,而不是自動檢測。

所有的檢測都是由護士從病人身上提取棉籤或樣本開始的。如果棉籤是手工檢測的,科學家將使用移液管將檢測試劑滴到樣本上。


但包括韓國在內,有越來越多的地方,科學家們正在使用自動檢測。


前述金女士的樣本會很快被運到附近的實驗室,那裡的員工每天24小時工作以處理分析結果。為檢測冠狀病毒,韓國建立了一個由96家公共和私人實驗室組成的網絡。


檢測是在負壓室內進行的,這可以防止任何液滴從樣品中逸出。


兩名穿著黃色防護服的醫生在密閉的房間裡走來走去。他們舉起許多試管開始工作。這些樣品被放入一臺診斷機,而不是使用人工來混合溶液。


數十臺機器正在旋轉並處理分析結果。這些是PCR(聚合酶鏈反應)測試——從非常基本的意義上講,它正在尋找樣品中是否存在Covid-19。從放置試管到檢測結果出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五到六個小時。


在機器內部,一個機器人手臂用移液管吸取溶液,並立即在多次測試中混合液體。據千鍾潤介紹,這種方法只需要4個小時就可以對94名患者的樣本進行檢測,比手工方法快4倍。這一方法還降低了人為錯誤或汙染的風險。


Seegene啟動了單管測定法,該方法鑑定了根據WHO發佈的國際推薦方案設計的三種不同的靶基因(E基因,RdRP基因和Ngene)。與現有多管測定法相比,單管同時進行檢測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流程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高容量測試的通量,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測試成本。


韓國成功扭轉疫情的法寶是什麼?一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千鍾潤相信,美國如果能夠使用Seegene的系統,每週可以檢測100萬患者。但目前,美國還沒有在病人身上使用這種測試——它還沒有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千鍾潤希望幫助海外的衛生當局。“問題是,他們沒有機會對民眾恰當地進行檢測,”他認為:“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成功法寶


到目前為止,韓國採取的預防措施還沒有涉及封鎖、路障和行動限制。

學校仍然關閉,企業鼓勵人們在家工作,大型集會已停止。

然而,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首都漢城的街道上。餐館、公共汽車和地鐵又開始忙碌起來。


應對冠狀病毒的威脅是新的常態。大多數人都戴口罩(如果他們能弄到的話),在主要建築物的入口處有熱成像攝像機。


瓶裝洗手液放在電梯裡,甚至在地鐵入口處也有人穿著奇裝異服提醒你要洗手。


這可能成為韓國和其他國家的新常態。但許多人仍然緊張不安,因為在教堂、辦公室、健身班或公寓樓再爆發一次大的疫情,就可能改變一切。


至於金女士,她在檢測後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條短信。她沒有感染冠狀病毒,但她很高興自己接受了檢查。


“知道要比不知道好,”她說:“這樣我就不會對別人構成威脅。”


正是像Seegene這樣富有進取心的企業,護衛著像金女士這樣千千萬萬普通韓國人的生命,並使他們免於恐懼。


對抗瘟疫之戰的真正法寶,是不受阻礙的企業家才能。




喜歡本文?歡迎關注視角學社(微信公眾號ID:my_perspective),加入留學家長公益交流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