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埋怨原生家庭了,学会这道幸福方程式,找到自己的幸福密码


不要再埋怨原生家庭了,学会这道幸福方程式,找到自己的幸福密码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心理治疗师提出来的------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第一次接触"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源自于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围绕着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一系列中国原生家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透析了一直以来被压抑在亲密关系背后的悲哀。


这本书指出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道出了很多人感觉不幸福的原因,但是除了让更多的人将一切不幸福归咎于原生家庭之外,并没有教读者如何去摆脱这种不幸福的现状。


导致一个人不幸福的原因真的大部分来源于不能选择的原生家庭吗?


看完《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之后,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作者乔纳森▪海特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获奖得者,是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他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所谓的"古老智慧"并不是真谛,比如弗洛伊德以来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主要受童年时期环境的影响等观点,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作者通过这本书还教我们懂得如何积极地、理性地去寻找幸福。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最重要概念,就是柳博米尔斯基、谢尔顿、施卡德以及塞利格曼所称的"幸福方程式":H=S+C+V。

H是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幸福持久度;S取决于我们天生遗传的幸福的范围;C是我们的生活条件;V是指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今天我们就从天生遗传的幸福的范围、生活条件、可以控制的因素三个方面来解答幸福方程式:如何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幸福持久度。


天生遗传的幸福的范围

这是不受我们控制的内在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期,威斯康大学的理查德▪戴维森发现,脑波不对称的现象跟个人积极及消极情绪的倾向有关联。长期以来有关脑波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脑波有不对称的现象,不是大脑右半球额叶皮层的脑波活动比较活跃,就是左半球额叶皮层的脑波活动比较活跃。


而额头左半脑脑波比较活跃的人和额头右半脑脑波比较活跃的人相比,心情会比较愉悦,不会一天到晚感到害怕、焦虑、羞愧,哪怕有这种感觉,也不会经常发生,而且复原得比较快。


像这种皮质左撇子和右撇子不同情感的反应,是出生就注定的,婴儿时期就会反映出个性特质,会持续到成年。


国外做过一个双胞胎的研究,达芙妮和芭芭拉是对同卵双胞胎,两人在婴儿时期就由不同的家庭领养,在伦敦郊区长大,14岁离开学校,在当地的政府机构做事,16岁在一个舞会认识未来的先生,两人同一时间流产,后来都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人害怕的东西也一样(怕血,怕高),还有同样异于常人的习惯(喝冷咖啡,习惯用手背推鼻子)。一直到40岁重逢时才知道对方的存在时。而且两人见面那天,身上穿的衣服几乎一模一样。


根据国外的这些类似研究表明,人的个性特质天生会受到基因的影响,家庭环境影响显得较轻。

虽然遗传的幸福范围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对幸福的把控仍然是有所选择的,下面来看看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条件获得幸福。


生活条件

影响幸福的外在因素其中一种就是生活条件,生活条件又分为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和自己可以可以改变的事实。

不能改变的事实,是指从我们出生就注定的,比如性别、年龄、种族、残障、血缘关系等。

可以改变的事实,有财富、个人成长、婚姻状况、交友、人际关系、居住地等。


每个人出生以来都有很多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尽早地接纳这个事实,然后着力于自己可以后天改变,从而影响到我们幸福感的那些事情上。


比如,人际关系是让我们能否感受到幸福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人际关系出现冲突的时候,比如职场中勾斗角的人际关系,讨厌的室友,与配偶的长期不和等等,一定会让人感觉不开心不幸福。


通过改善我们外在因素的状况,比如个人成长带来收入的增加、社会地位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居住地的环境、减少生活的压力等等可控因素,对个人的幸福有着很积极的影响。


不过并非所有的改善都可能让人持续地感到幸福,比如全力追求名利、追求财富的人,幸福的感觉其实并不会太持久,他们往往比不以物质欲望为人生目标的人更加不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有利于人心的自发性活动,也就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可以控制的因素

心流体验

其实对人生迷茫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日复一日地上下班,带小孩,娱乐、逛街、聚餐,但是回到家中,安静下来的时候,偶尔也会感觉到空虚。人们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去思考对于自己来说幸福是什么?


日本的小野二郎专注做寿司已经足足60载,不仅选用最好的食材,还特别强调食材的处理方法,比如,米饭的温度要和人体温度保持一致,章鱼要至少按摩40分钟才能上桌,这种几近疯狂的执着让他成为大师级人物。


他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完善,我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入其中"。

热爱工作给小野二朗带来了挑战和行动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给他带来了最幸福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心流。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极具挑战性、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中,会让你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状态就是"心流体验"。


米哈伊通过对运动员、艺术家、国际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调研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

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的活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而这种体验可使个人生活质量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心流体验呢?

首先人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会更容易获得心流的体验,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地去发现、尝试更多的事情,然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其次,我们喜欢做的事情要符合三个条件,才可以获得心流体验。

设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想方设法地去完成这个目标

每一步行动都要设置即时的反馈,主动地去寻求反馈,负反馈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偏离目标;正反馈可以激励我们的持续行动。

挑战的难度要和能力匹配。难度高于能力,容易让你产生焦虑、放弃的想法;能力高于难度,又会觉得这个挑战太无聊。


不要再埋怨原生家庭了,学会这道幸福方程式,找到自己的幸福密码


掌握自身优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满足感是我们全心投入、发挥所长、到达忘我境界的感受。而满足感可以让我们达到心流的沉浸状态。

也就是说掌握自身优势是人们能否找到满足感的一大关键。


尼克 胡哲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你可能会觉得没有手没有脚的一个残障人,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但是他从17岁起开始做演讲,向人们介绍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虽然环境不能改变,但你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改变你看待自己人生的眼光,让我有机会拥抱你,希望透过我自己的故事来激励你。梦想更大,永不放弃!"他将原本是劣势的条件,转变为自己的优势,并且从中收获了爱情,喜得贵子,还发展了自己的演讲事业。


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转换成可以让我们有满足感的活动,持之以恒,可以提升整体的幸福基准线。


不能否认原生家庭对人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原生家庭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人把它视为人生不幸福的原因,并且理所当然地把锅甩给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确会伤人,但是它不能毁灭一个想要主动积极追求幸福的人。

生活充满坎坷艰辛,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逃避和选择,比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基因,还有出生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掌握可以控制的幸福因素,努力提升自己的幸福基准线。

努力将自己修炼得更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努力放下包袱,给我们的子女创造更好的原生家庭。

可能会很难,但是不能让它成为你不幸福的借口,一切都在于你的选择,是选择继续活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还是选择自己主动掌握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