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文明三


一、印度河文明的符号崇拜

一)万字符号崇拜

1、万字符号在印度使用时间持续非常长

2、Visnu胸前的万字符,象征宇宙阴性能量

印度有三大神

万字符,是吉祥的意思

Visnu胸口的万字符,其实是旋转的白毫

身上长白毫,是吉祥的事情

3、印度神话里的神都有配偶

一神教只有男性的一个神

男女双身表现对宇宙阴性能量的重视

七大母亲的说法源于《吠陀经》伦理道德方面的经典

崇拜阴性力量消除了独一天神对人的控制

通过shakti去接近God,变得容易的多

印度称呼男女神,一定是女神的名字放在前面

4、shakti崇拜是印度宗教一大特色

shakti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

《摩诃婆罗多》女主角德罗帕蒂展示了女性爱的力量

印度宗教主要有三派

5、雅利安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不是种族的概念

南欧出现的万字符,象征阴性能量

学友问:希特勒也是这种符号?

雅利安Arya根本不指任何种族

接受雅利安的信仰,就变成雅利安人

把雅利安说成高贵种族,完全是一种附会

吠陀文化的精义在于其超越性

夏这个音,很可能来源于上古梵音Aryan

学友问:仅因发音就这样连接起来,是不是比较单薄?

二)linga符号崇拜

1. 印度河文明可能就是吠陀文明

2. linga和yoni是吠陀文明的宗教核心,中国人叫乾坤

三)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陶印——om符号崇拜、菩提树符号崇拜

1、破解陶印的机缘——阿城先生和他的《昙曜五窟》

2、om符号崇拜

梵文om字横放,像两头蛇带一个尾巴

梵文om字立起来,像阿拉伯数字3

3、菩提树符号崇拜

菩提树叶呈心字型,前面特别尖

菩提树是智慧的象征

《薄伽梵歌》第15章把宇宙比喻为一棵菩提树

——倒生之树的预言

——幻树、树上的人、树枝、树叶分别比喻什么?

须弥山上有一棵树通到天堂

Mahavisnu肚脐中长出一枝宇宙莲花

陶印上的树,象征贯通天地的宇宙树

学友问:西藏的冈仁波齐就是须弥山吗?

学友问:冈仁波齐就是湿婆居住的道场?

学友问:旁边像鹿一样的那是蛇吗?

4、再论om符号崇拜

om被称为宇宙元音

声音是最精微的物质成分

a、u、m,蕴含印度三大神和宇宙的创造、维持、毁灭

你念的每一个音都是一棵种子,会生长、开花、结果

声音是不会消失的

学友问:它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呀?

智慧从声音的种子来

宇宙树,从om这个元音产生

商周最珍贵的青铜器上都有双头龙

二里头出土的夏朝斗形礼器上刻了一个双头龙

——古代礼器的斗象征北斗

——双身龙是北极天帝的崇拜符号

——上古宇宙模式关键词,须弥山-宇宙树-北极-北斗-星辰

——学友问:这个双头蛇象征着什么呢?

——礼器象征大禹的神位

5、关于建鼓

阿城先生的启示

为什么叫建鼓?

建中立极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建中立极?

如何建中立极?

建鼓一定要放在神树的中间

建鼓旁边的旗帜说明这个树有龙盘绕

发出天籁之音om的苗族建鼓

学友问:它发om的声音顺着宇宙树就上去了?

念诵om,感受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空性状态

建鼓的建中立极原理

小宇宙与大宇宙全息对应

学友问:,怎么才能阻止上课犯困?是念om吗?

进入心念止息的中和状态,才能觉知精微的宇宙能量

6、现场答疑

学友问:龙除了象征阳性的力量,是不也具有一种保护的作用?

学友问:中国龙的崇拜是不是从那边儿过来的?

学友问:这是哪个年代的?

学友问:我们中国龙的图腾崇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东西方龙的源头是一个

——龙,本也神圣,因向凡人展示可怕一面后被妖魔化)

——而在中国,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兽

学友问:二龙戏珠是不是真的?

学友问:为什么佛教能这么容易进入中国,这么受欢迎呢?

学友问:斯坦,在梵文里是地区的意思吗?

学友问:西南那一片都叫斯坦,说明已被印度河文明称为………

——貌似没问完就回答了?

学友问:西亚,其实对我们来说………——貌似没问完就回答了?

学友问:中国道教文化为什么不传播?

学友问:道教文化能够传播下去吗?

二、上古文明的高科技——yoga瑜伽

1、大文化与小文化

文字产生之前的文明才是大文化

大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符号上

上古文明通过一套复杂的符号体系表达出来

2、现代文明与上古文明的立足之基

现代文明建立于逻辑理性基础之上

上古文明建立在觉性基础之上

3、让人进入觉性状态的上古高科技——瑜伽

现代高科技——靠数学而建立

上古高科技——直探生命本源

瑜伽的本意和引申义

上古仙人可不是在瑜伽馆里练瑜伽的

已达悉地的瑜伽师可以看到大小宇宙的运作

中医与阿育吠陀需要内观功夫

中国的阴阳五行说

印度的数论学说

中医真正去内观了解经脉的很少了

中医是觉性层面的一种科学

学友问:老师,印度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

学友问:多冷啊,怎么打坐啊?

学友问:真的吗?我要眼见为实。

学友问:没见官方的报道啊?

这套符号在上古也是秘传

学友问:印度古文明衰落了之后,这个文明就断了、消失了?


印度河文明三

2019.5.14二

王大惟老师:

各位读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019年5月14号,缘起读书会有关古印度文明的讲座是第三次。接下来我们还是请徐达斯老师给我们继续精彩的演讲。

徐达斯老师:

我继续讲哈,也不知道讲到哪儿了,顺其自然吧,大家也继续听。

一、印度河文明的符号崇拜

上次我们讲到神牛崇拜。我们今天讲一下符号崇拜,这也是印度河文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各种符号的崇拜。当然,符号,里面也牵涉到声音,就是某一种语言符号,此外还有图形符号、体态符号。全世界上古文明都有这种崇拜,但是,我们会发现,古印度文明对这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一种表现。

大家可能都是学佛的,或者至少接触过佛教,我们知道,佛教体系里特别讲究符号。比如说,佛家最通常的一种万字符号;还有om的符号;还有坛城mandala,在密宗里面使用坛城,就是一些几何形构建的图案;甚至包括一些手印mudra,这也是一种符号,体态符号。佛教里面这种符号,就是这种所谓神秘符号,我称为灵知符号,其实在上古印度河文明时期,已经有萌芽了。

一)万字符号崇拜

1、万字符号在印度使用时间持续非常长

这里出现了一个万字符号,这个万字符号是在印度河谷哈拉帕出土的。万字符号,不光印度河谷有,实际上全世界几乎各个地方在上古时期都出土过这种万字符号。

但是,这种万字符号在印度,它使用的时间持续的非常长,一直持续到佛教,佛教里也使用这个万字符号,甚至于到后来印度教、锡克教,全都使用这个万字符号。包括在《奥义书》里,对这个万字符号的含义也有深刻的阐述。

2、Visnu胸前的万字符,象征宇宙阴性能量

印度有三大神

如果我们到印度去,我们看到印度有三大神,其中,创造神是梵天,毁灭神siva湿婆,中间那个神是谁,大家知道吗?(学友:毗湿奴)对,中间那个是毗湿奴,他是长养、维持这个世界。

Visnu,也念成Bisnu,因为孟加拉音里面通常把V念成B。比如说,Siva就念成Siba(学友:藏文也是这样),Siva,v这个音其实是用英语来标出梵文的读法,一般都是Bisnu;像孟加拉这个口音再重一点的话,就是Bosnu。

万字符,是吉祥的意思

我们看到,Visnu神像的胸膛上就有这个万字符,佛陀也是在胸口有这个万字符。我们看《往世书》里,一来就赞美神的庄严、神的妙相,比如说赞美Visnu,它一定会描述到这个万字符,他胸口的这个万字。

这个万字,我们通常会认为它是auspiciousness,就是吉祥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吉祥万字符。

Visnu胸口的万字符,其实是旋转的白毫

在《往世书》里,Visnu胸口的这个万字符,它不是说是一个符号,而是描述为他胸口的白毫,他的白毫是旋转的,形成一个万字的符号。不是说他胸口画了一个符号,或者说带了一个什么首饰,不是的。他胸口长了一撮毛,我们叫白毫,不是一般的毛。

这个白毫是佛祖的三十六种相好之一(学友:佛祖是三十二相,第三十一相眉间白毫)对,眉间白豪,也是旋转的。

身上长白毫,是吉祥的事情

身上尤其脸上长白毫,是很吉祥的妙相。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年高德劭,修行功力比较深的人,一般脸上都会有一两根白毫,或者在眉毛上,或者是鼻孔里,或者是耳朵里,或者是脸上的什么地方,会长出白毫。长出白毫是一个吉祥的事情。

总而言之,白毫是个好东西,当然,白头发你不要当成白毫,这个白毫,以我的经验,它是很柔软的,不像头发那么硬邦邦,很柔软,有点光泽的那种。

Visnu胸前的白毫呈一个旋转的万字形,这个白毫在《往世书》里它象征什么呢?象征Lakshmi,Lakshmi就是宇宙的阴性能量,通常认为是Visnu的配偶。

因此,万字实际上是宇宙阴性能量的象征,在上古时期,也是象征女阴的符号。

3、印度神话里的神都有配偶

在印度的神话里面,或者说他们的宗教里面,神都是有配偶的,或者你也可以说他是阴阳合体。那么,阴阳合体他也会分化,分化就变成男女双身。

大家如果去印度的国家博物馆去看的话,那些神像基本上全是男女双身。印度的神,跟后来所谓的一神教,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神教只有男性的一个神

一神教,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耶何华还有一个配偶,没听说过;耶稣还有一个情人,好像没有听说过;真主阿拉,也没有听说过,有个伴侣,有爱人,没有的。

独一神教,就只有男性的一个神。

男女双身表现了对宇宙中阴性能量的重视

但是在印度的体系里,他一定是男女双身。大家不要小看,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男女双身表现了他对阴性能量的重视,宇宙中的阴性能量,一种母性的能量。

七大母亲的说法源于《吠陀经》伦理道德方面的经典

我们上次课讲到,印度人崇拜七大母亲。前几天母亲节,我把这个贴了上去,印度人确实很崇敬母亲。我后来查了一下这段经文,是出于nitti sastra。

在印度《吠陀经》里专门有一类,叫nitti sastranitti意思就是伦理道德,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经典,叫nity sastra。这部分经典,在我们中国基本上没有介绍过,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印度人还有讲伦理的书、经典,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但实际上,nitti sastra

是印度《吠陀经》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这方面跟我们儒家完全是可以互鉴互补的。

七大母亲这个说法就源于nitti sastra

崇拜阴性力量消除了独一天神对人的控制

就是说,他们崇拜女性、崇拜阴性的力量。这里面消除了一种什么可能性呢?就是独一天神对人的一种控制。

在印度的宗教里,因为有阴性的能量,所以人跟神之间,是可以交流的。不是说,人完全在神的专制权威下只能附首帖耳,完全没有余地,人与神之间是有绝对的鸿沟的,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印度,讲宇宙阴性能量的存在,有shakti的存在。

通过shakti女神去接近God,变得容易的多

所以,印度人去崇拜神,他通常不是直接去接近那个最大的神,就是这个男性的神。因为男性的神是很威严的,像独一神教里面那种神,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降罚。也就是说,你很难接近他。但是,如果你通过接近shakti,你通过女神去接近这个大神,接近这个God,那就变得容易的多。

印度称呼男女神,一定是女神的名字放在前面

在印度,称呼男女神,都是女神的名字放在前面。比如Lakshmi Visnu,他不叫Visnu Lakshmi,一定是Lakshmi Visnu。比如叫Radha Krishna, Radha是Krishna的伴侣,Krishna是放在后面的,叫Radha Krishna。比如说,Durga Siva,Durga女神是放在前面的,Siva是放在后面的。

(大惟老师:你那天贴的就是Radha是吧?)对,就是Radha,就是Krishna的伴侣。Krishna我们中文翻译叫黑天,是一个意译,因为Krishna有黑色的意思,天就是神。但我觉得这种翻译不是很好,应该直接用梵文音译是比较好,因为藏密里有一个大黑天,很容易混淆。

4、shakti崇拜是印度宗教一大特色

shakti崇拜是印度宗教很大的一个特色。shakti崇拜,它的原则就是,人神之间他有一种爱的交流。通过女神作为桥梁,人神之间就有了爱的交流。

shakti的存在,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

否则的话,人跟神就是截然分开的。人是不可能跟神平起平坐,去爱神,或者神来爱你。神爱人,人爱神,变成了一个人和神平起平坐。

好比说,我们要达到一个神爱的境界,必须你跟神一样,你可能不是God,但你具有Godness,要达到同样的神性,这很难很难。

但是,由于shakti的存在,女性神的存在,使得人神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这一点影响了后来整个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包括文学,这是非常关键的。

《摩诃婆罗多》女主角德罗帕蒂展示了女性爱的力量

印度河文明三

我们看到印度的文学里面,有所谓女胜文学,就是shakti文学,就是表现女性的这种伟大,表现女性的这种英勇,表现女性爱的力量和慈悲。这一块文学,我们中国是比较弱的。

比如说,我们看《摩诃婆罗多》里面,女主角叫德罗帕蒂。德罗帕蒂相当于《伊利亚特》里的海伦,是当时最漂亮、最美丽的女孩子,全世界的王子都想娶到她,海伦一出来,精彩绝艳,特洛伊的英雄一看到她全晕了。在《摩诃婆罗多》里面,德罗帕蒂也是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女英雄、女主角,她一出现,惊艳全场。在《伊利亚特》里,海伦其实没有更多的展开,就是她特漂亮,如此而已。但是在《摩诃婆罗多》里完全不一样,德罗帕蒂的性格、她的力量、她的美德,包括她的整个故事,展开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里面对一个伟大女性的描述,非常感人。实际上,她才是整个Kuru王朝的灵魂。大家看到后来就觉得,这个女人才是灵魂人物。Kuru英雄,pandava五兄弟,我们知道,她是同时嫁给这五个兄弟,这五兄弟完全臣服她。这五兄弟是Kuru王朝的英雄,但完全臣服她,基本上就是绕着她转的,她才是Kuru王朝的灵魂。包括她跟神之间的关系,神最后都被她俘获了,神都被她感动。在《摩诃婆罗多》里,最大的神就是Krishna克利须那,又叫

Govinda,据说,德罗帕蒂只要喊Govinda这个名字,Krishna立刻得现身帮助她,就是说,有这么强的神性,神都被她迷住了,神被她的爱俘获了,她对神的爱是如此的深挚,神都被她感动了。里面有很多故事,今天就不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讲。

总而言之,这是文学、宗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

印度河文明三


印度宗教主要有三派

Shakti,所谓性力,是印度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印度专门有一个性力派,对藏密是有影响的。通常是强调用身体来体验shakti,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双修。

印度三大宗派,Visnu宗,也叫外士那瓦宗,崇拜Radha Krishna,Sita RamSitaRam Chandra的爱侣,是女神;Siva宗,崇拜宇宙的毁灭之神湿婆;还有一支就是专门崇拜shakti,就是叫性力派是崇拜Siva的爱侣,叫Parvati,或者叫Durga、Kali,不同的名字,但都指称Siva的爱侣,她代表阴性的物质能量。

印度宗教主要是三派,一个是毗湿努宗,一个是湿婆宗,还有一个就是性力派。但三派实际上都强调对女神的崇拜,其渊源在印度河文明里面其实已经形成了。

5、雅利安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不是种族的概念

南欧出现的万字符,象征阴性能量

比如说,我们看这个万字符号。万字符号,在南欧也有了,南欧出现的万字符,中间其实就是一个女性生殖器。这就很明白,她是象征阴性能量。(学友:据说这个符号有一万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对,非常古老。

学友问:希特勒也是这种符号?

希特勒他是反了一下。一般是从左向右旋,希特勒是反了一下。

我们知道,希特勒自称,德国是雅利安民族,他要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他这个符号就是象征雅利安人的胜利。

种族主义者很可怕,他把一种学说加以种族主义的包装,就变成了一个杀人武器。

雅利安Arya根本不指任何种族

实际上,雅利安这个词来源于梵文,叫Arya。Arya这个词根本不包含任何种族的意思。Arya指的是什么呢?高贵的意思,纯净、高贵、文明,它也指白色。

接受雅利安的信仰,就变成雅利安人

它的名词叫Aryan。Aryan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文明人。所以,Aryan这个词,并不单指某一个特定的民族。他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任何接受了这个高级文明的种族或者人,就可以被称为雅利安人,或者是雅利安民族。是这个意思。

跟我们中国的夷夏之辩,其实是非常接近的。就是说,夷接受了夏的文化,你就是夏;夏,如果你的文化退堕了,那么,你就变成夷。

雅利安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在《梨俱吠陀》里讲因陀罗去消灭达塞人,但是后来达塞人归顺了,改变了,接受了对因陀罗的崇拜,那么后来《梨俱吠陀》就称他们是雅利安人。就是他们接受了这种文化,接受了雅利安的信仰,那他们就变成雅利安人了。

把雅利安说成高贵种族,完全是一种附会

所以我们看到,当时希特勒,包括西方一些学者,故意把雅利安说成是一个高贵种族,黄头发、蓝眼睛就是雅利安人,金发碧眼那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附会,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这种说法。

而从《吠陀经》本身来看,雅利安,指的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种族的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如果说我们不能理解的话,我们去读《吠陀经》,你想要去了解印度的古代文化,就很难入门。

吠陀文化的精义在于其超越性

因为,古印度文化、吠陀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呢?它是超越性的。也就是说,它是超越种族,甚至超越躯体,超越地缘,超越国界,它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文明。这是印度文化最大的特点,它是一种超越性的文明。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印度文明的特质在哪里。不然的话,我们就会以为,印度文明是强调种族的一种文明。

而强调种族,其实往往是后来宗教的特点。比如说犹太教,就强调犹太种族是至高无上,是上帝的选民。这不是吠陀文明的特点。像我们华夏文明,就比较强调地域。比如说,只有在华夏这一块地方,中国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以外都是夷。就是说 我们的文明还有一些受地域的局限。

讲到雅利安这个概念的时候,它甚至不受地域的影响。所以,当时在印度河之外的一些种族,很多就自称他们自己是雅利安人。包括伊朗,伊朗的意思就是雅利安的意思,他们自称也是雅利安人。包括后来的大月支,都自称是雅利安人。

所以我们要明白,雅利安这个概念,他是具有超越性的一个文化概念。

夏这个音,很可能来源于上古梵音Aryan

我在新书里考证,当然是我的观点哈,就是说,我们这个夏,很可能就是出于雅利安。夏这个词,傅斯年考证过,夏通雅,古音读ha。所以,实际上这个音很可能来源于上古梵音,就是aryan。

所以我们一说夏,一般最早都是叫诸夏,后来出来一个夏后氏,就是诸夏里面部落联盟的盟主,叫夏后,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只是部落联盟。就是诸夏的联盟里,选出来一个首长,叫夏后氏,是这样的。所以,当时是诸夏,就是到处都是夏。从西来的那些部落,都自称是夏。实际上,他们都是以雅利安人自居。因为雅利安文明在当时就是最高级的文明,所以,大家都以雅利安人自居。

那么,这个字翻译成中文,当时就读成夏。

学友问:但是,仅仅是因为一个发音就这样连接起来,是不是比较单薄?

夏跟雅利安的关系只是给大家提一提,我以后慢慢再跟大家展开,这个只是语言学上的一个猜测,只是凭发音,证据比较单薄,以后慢慢给大家讲,为什么夏跟雅利安有关。

二、linga符号崇拜

1、印度河文明可能就是吠陀文明

我们还是回转来讲符号崇拜。其实符号崇拜后面,隐伏了一套远古的宗教体系。那这套宗教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宗教体系呢?我们知道,因为印度河的文字没有破译,所以,大家现在很难确定说它一定是哪一套宗教体系。

但是,我的研究是这样的,当然,因为文字没有破译,我也只能说我是一个推测,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有这个看法,就是说,

可能印度河文明,他就是吠陀文明,或者起码他是前吠陀文明。为什么呢?因为印度河文明里出现了许多我们所谓的这些宗教符号、还有纹饰,都跟《吠陀经》有关,或者说,跟吠陀文化有关。刚才说的万字,《吠陀经》里是有的。

2、吠陀文明的宗教核心就是linga和yoni,中国人叫乾坤

我们顺便讲一下linga崇拜。我们刚才讲到万字符号是对阴性能量的崇拜,那么,linga就是对阳性能量的崇拜。在印度,linga一般都是跟yoni配对的,yoni就是女性的生殖器官。

所以,在印度河文明里面,我们看到,已经出现了linga的崇拜。那么,万字符象征的是yoni,就是阴性能量。所以,这就跟吠陀文明对上了,因为吠陀宗教的核心就是什么呢?就是linga和yoni,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乾坤。这个崇拜已经存在了。

三、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陶印——om符号崇拜、菩提树符号崇拜

印度河文明三

我们来看这个印章,这是一个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印章。大家看一下,猜猜这是什么东西?(学友们开始猜测:底下有两个动物,上面是树,蛇,牛,鹿,眼睛……)

1、破解陶印的机缘——阿城先生和他的《昙曜五窟》

我给大家讲一下哈。这个陶印,我想了很久,一直没有破译出来。但是,后来有一个机缘,让我破译了。

是什么机缘呢?我遇到阿城先生了。阿城不是写小说的嘛,但是,他后来开始研究文明了,研究河图洛书。他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叫《昙曜五窟》,大家听说过吗?昙曜五窟,就是山西云岗石窟其中有五个窟,是专门表现转轮王的。实际上,就是北魏的五个皇帝,把自己塑成转轮王弥勒这个形象。《昙曜五窟》一开始,他没有讲昙曜五窟,一开始讲了其它一个事情。讲了什么呢?讲了一个建鼓的事情,他考证建鼓。建,是建设的建;鼓,就是敲的鼓。他考证这个建鼓是什么意思,它的起源是什么。

我看了书,然后我跟他聊,就突然开窍了,把这个陶印给破解出来了。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哈,上古文明研究特别有意思。

2、om符号崇拜

印度河文明三


印度河文明三

梵文om字横放,像两头蛇带一个尾巴

大家看一下,这个陶印,按照印度学者的破解,是梵文的om字。

om是这样写的,倒过来看,好像两头蛇一样的,然后后面带一个尾巴,最早的om字就是这样写的。这是横放的。

梵文om字立起来,像阿拉伯数字3

把它立起来,就是一个om字,就像123的3一样。123的3,后面拖一个尾巴,这个就是om字。

所以,印度学者认为,这个就是最早的om字符号。(学友:这太难破译了!)比如说,锡克教,他们也崇拜om字。

om它就像阿拉伯数字的3一样,然后后面拖个尾巴,这是om字。阿拉伯数字的3字,后面再拖个尾巴,这个就是om字。

所以,这个符号就是om,但是,这个om它是符号化的,它做成一个什么呢?两个头的蛇形怪兽,两头怪兽,有角的。OK,印度学者就破解到这里了。

那我就继续深入。

3、菩提树符号崇拜

菩提树叶呈心字型,前面特别尖

首先我们看到,它后面这个树,其实不是一般的树。这个树是什么呢?菩提树,它是一个菩提树。大家有没有见过菩提树?菩提树的叶子就是这样的,前面特别尖,像一个心字型一样的,头部特别尖。这个树是一株菩提树。

我们现在来讲这个树。首先,从它叶子的形状,我们确认它是菩提树。所以,这个符号里面,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两个符号象征物,一个是om,还有一个是菩提树,这都是印度宗教里根本性的符号。

菩提树是智慧的象征

佛陀为什么在菩提树下证道呢?为什么不在柳树下证道呢?为什么不在桃树下证道呢?为什么一定要在菩提树下证道呢?(学友:不知道)

菩提树,梵文叫Pippal,就是毕钵罗树。为什么叫菩提树呢?菩提,来自于梵文buddhi,就是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树是什么呢?首先,它是一个智慧的象征。

《薄伽梵歌》第15章把这个宇宙比喻为一棵菩提树

——倒生之树的预言

其次一点来说,在《奥义书》里面,《薄伽梵歌》里面,把这个宇宙比喻为一棵树,而且就是比喻为一棵菩提树。大家有《薄伽梵歌》,我可以给大家读一下。在《薄伽梵歌》第15章,一开始,就讲了一个倒生之树的预言。

1.薄伽梵克利须那说:据说,有一棵菩提树,根向上,枝向下,叶就是韦陀颂歌。知此树者明韦陀。2.这棵树的枝干上下展布,受到阴阳气性之滋养。其细枝为感官对象。这棵树也有向下延伸的根,与有情世界的业行相纠结。3/4.此树之真形,世人无法察知。无人得知,此树终于何处、始于何处、根基又在何处。但是,人须下定决心,以不执为斧,砍倒此根深蒂固之幻树。然后,必须找到那个至则无返的地方,在那里归命至上人格神——万物之所资始,无始以来,万物之所资生。

这是《薄伽梵歌》里非常重要的一段。

——幻树、树上的人、树枝、树叶分别比喻什么?

他说,有一棵根深蒂固的幻树,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整个世界就比喻为一棵树,受阴阳气性之滋养。

那么,人就在这棵树上,不断的漫游,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个枝头。

枝是什么呢?感官对象。也就是说,人通过追求感官对象,去寻求快乐。所谓感官对象,就是色声香味触。人通过去追求色声香味触,才能找到快乐。所以,这个树枝就是什么?感官对象。

那么,树叶是什么呢?韦陀颂歌。韦陀颂歌是干什么用的呢?韦陀颂歌是祭祀用的。我们前两节讲到,在吠陀的文化里面,人类是通过祭祀,来达到欲望的满足,来实现他的生命的目标。所以,叶子是韦陀颂歌。

简而言之,在这里,宇宙,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就被比喻为一棵树。这个比喻在奥义书里也有,我今天就不读了。总而言之,在奥义书里,也有把宇宙比喻为一棵树。

(大惟老师:看来禅宗讲的是有道理呀,菩提本无树。对,菩提本无树。《薄伽梵歌》里说,这是一颗幻树,实际上是由人的心念幻化出来的。这是从哲学上来讲,印度的哲学非常深奥。包括刚才大惟说的,佛教里为什么说身是菩提树?其实都是跟他们的这种传统哲学有关。

须弥山上有一棵树通到天堂

那么根据印度的宗教,我们说神话吧,神话来说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宇宙,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的中心是一座山,就是须弥山。

须弥山是连接天地的一座山。众神从须弥山上下;人类要升天,也必须通过须弥山。所以,须弥是世界的中心。

那么,在须弥山上面,有一棵树,这棵树就通到天堂。

Mahavisnu肚脐里长出一枝贯通天地的宇宙莲花

最早是Mahavisnu在混沌大水里面,进入yoga nidra,就是一种瑜伽龟息,进入一种梦瑜伽的状态。那么在他梦里面,从他的肚脐长出一枝宇宙莲花,穿透三界。那么,在这个莲花的顶端,梵天出生了,宇宙第一个生灵就是梵天,出生了。这个宇宙莲花,或者我们说的宇宙神树,是贯通天地的。

陶印上的这棵树,象征贯通天地的宇宙树

印度河文明三

这里面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形象是什么呢?宇宙中间的宇宙树,贯通天地的一棵宇宙树。人通向天要经由这棵树,而神接近人也经由这棵树。这是什么?通天之道。这棵树是通天之道的一个标记,或者是一个符号。其实,神话说穿了,也是一种符号。所以,这棵树的符号表示什么呢?人神的贯通。

比如说,在很多萨满教里面,通常有一个仪式,就是爬一棵树。他要进入一种癫狂状态,然后爬一棵树,那棵树上甚至挂了很多刀,萨满踩着刀上去。那棵树就是象征宇宙树,也就是说,他登上这棵宇宙树,要跟神明沟通了,树是通神的。

我们看到在这个陶印上出现的这棵树,它不是一般的树。它象征的是什么?宇宙树,宇宙神树。

学友问:西藏的冈仁波齐就是须弥山吗?是须弥山的另一种叫法吗?

冈仁波齐还不是须弥山。冈仁波齐,是叫大雪山,也是恒河、印度河的源头。他通常称为叫大雪山,但还不是须弥山。

学友问:(冈仁波齐)就是湿婆居住的道场?

对,湿婆的道场,湿婆居住之地,但是,它不是须弥山。

学友问:旁边像鹿一样的那是蛇吗?

那个等一下,我还没讲,刚讲了这个叶和树哈。

3、再论om符号崇拜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印章它不是随便画了一个动物给你看,不是连环画。首先,他是一个宗教符号。因为这棵树是一个宇宙神树,这个印表现的是一个宗教符号。这个怪兽,我们刚才说了,印度学者已经揭示出这个怪兽象征什么?om。

Om被称为宇宙元音,是万物的源头

om是什么?om在《奥义书》里有很详细的阐述,om这个字不是普通的字,它被称为什么?宇宙元音。就是说,这个宇宙怎么创造的?就是从这个音里面创造的,就是om(师示范发音),然后慢慢就演化出来了。

om是万物的源头,宇宙的源头。

声音是最精微的物质成分

这跟我们的理解完全相反。我们的理解,先有粗大的东西,然后才有精微的东西。而《吠陀经》里,宇宙一开始是精微的,声音是精微的物质成分,因为是无形的,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声音可以无处不在。

(学友:现在量子物理正好是这样。)对,正好是这样,他讲频率,其实就是频率的震动,声音就是震动。(学友:物质形态的存粹的震动就是声音。)对,纯粹的振动,频率,声音。现在量子力学证实,可能《吠陀经》说的是对的

a、u、m三个音,蕴含印度三大神和宇宙的创造、维持、毁灭

om这个字,它实际上分成三个音,就是a、u、m。我们知道,梵文字母第一个是a,u、m,om。

Om,他是这样念的(师示范发音)。大家可以跟我念一下,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宇宙是怎么创造的。我们深吸一口气, om(师示范发音),就是这样一个声音,宇宙就创造了。

这个a,是代表什么呢?创造。u是代表什么呢?维系。m是代表毁灭。所以,om里面已经涵盖了宇宙的创造、维持和毁灭。

它其实也已经蕴含了印度三大神,Brahma就是梵天,梵天是创造的;Visnu是维持的;然后siva是什么?毁灭的。

所以,om里面已经蕴含了三大神,它也蕴含了宇宙的创造、维持和毁灭。所以他被称为宇宙元音。

pradana,就是宇宙元音,宇宙的种子。

你念的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种子,会生长、开花、结果

这个音称为叫shabda bijashabda就是声音,bija就是种子,声音的种子。

这个种子会生长的。如果你平常经常持咒的话,可能就会有这种体验。如果你每天持同一个咒,你会发现,声音会产生很多的东西。短时期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你如果坚持十年、二十年以后,你就发现,这个种子,你持的这个咒,这个mantra,它就是一个种子,你念的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种子;然后你每天在念它,就是在给这个种子浇水;然后这个mantra就会开花结果。

声音是不会消失的

我们觉得好像声音念了,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声音念了以后,这个声音,其实它留在你的心里,它也在宇宙间震荡,声音其实是不会消失的。

刚才我们念了一个om,我们以为它已经没了,没有,其实它在宇宙间飘荡呢。说不定哪天、哪个人就接收到了,或者被哪个神接收到了,哪天就来找你了。

学友问:老师,您说开花结果,完了以后它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呀?

你这个问题说得很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呢?开的什么呢?就是智慧之花,爱之果,神爱之果。这个东西说起来很抽象,挺玄的,只能你自己去体验。

其实,智慧怎么来的?我们要知道。通常我们都想追求智慧,都想变得有智慧,都想拥有智慧,但智慧从哪里来?你整天看书,看得头晕脑胀,其实不一定有什么智慧,可能脑子越看越糊涂。所以,智慧是有源头的。

(学友:我这下才明白,就是说,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在西方净土的七宝池里,就会有一个莲花种下种子。越念,它会长得越好,往生的时候,你的自性就会住在那朵莲花里。)对,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你在莲花里出生。这个就已经是果了。所以这个都是一种符号,它是一种象征符号。

智慧从声音的种子来

所以,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就是从种子音来(学友:这就是持咒的原理)。就是我说的,shabda bija,种子音,声音产生了智慧。

所以,从这一点,我们看到,印度河文明,已经达到这么高度的文明了。

宇宙树,从om这个元音产生

然后我们看到,为什么om挂在这棵宇宙树上呢?说明宇宙树是从om产生。宇宙树,就是从om这个元音产生。

你看看,很简单一个符号,但是,你要懂得它的含义,很难。我想了十年,最后还是阿城先生启示,才想通了。

商周最珍贵的青铜器上都有双头龙

印度河文明三


印度河文明三

我们看,这里有两条怪兽一样的,其实这个在远古印度河文明里就是龙。它是一个双头龙,两个头的龙组成了一个om字(学友:躺着的om字)。

双头龙,这很重要!双头龙这个符号,大家要知道,在夏商周,那都是最重要的纹饰。在所有的青铜器里,最珍贵的青铜器里,都有这个双头龙的,就是om(学友:忽然间觉得好像有很多很多的秘密在某个地方都联着呢。),刚刚给大家揭开一个盖儿哈,我们接着听下去。商周青铜器里,双头龙,而且都是这样,一个角的,独角龙。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大量的纹饰都是双头龙。

二里头出土的夏朝斗形礼器上刻了一个双头龙

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在二里头,我们知道二里头是夏朝吧,二里头出现了有双头龙的礼器。这个礼器是一个斗形的礼器,上面就刻了一条双身的龙,实际上是双生蛇。

——古代礼器的斗象征北斗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斗。斗,大家知道是什么?不是说量米的斗。在古代礼器那个斗是象征什么呢?北斗。

——双身龙是北极天帝的崇拜符号

北斗上的一条双身龙,这象征什么?就是说,他是北极神的一个崇拜符号,北极主神、北极天帝的一个崇拜符号(学友:北极被认为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上古宇宙模式关键词,须弥山-宇宙树-北极-北斗-星辰)

我们看到,这个宇宙树最终通向的顶点,它的归宿是哪里?就是天极,北极。宇宙的中心,从须弥山宇宙神树,一直通到最顶上,天极,就是北极。而北斗就是绕着北极旋转,然后带动所有的星辰运转。它是这样一个宇宙模式。上古的宇宙模式很重要。

——学友问:那这个双头蛇象征着什么呢?

我们刚才讲到,为什么在北斗上要有双头蛇呢?就说明这个双头蛇跟北极崇拜有关。因为,龙是一种阳性的能量,龙象征乾的能量。阳性能量的源头在哪里?就是北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实际上就是跟北极相对应。

(学友:弄不好还真是从印度来的)咱慢慢讲,先别得出结论。

——礼器象征大禹的神位

所以,夏为什么通雅?因为二里头出现了什么?斗上出了一条双头蛇。

大家有没有看到,金文里的禹,夏禹的禹字,就是斗里面一条蛇,斗形器里面一条蛇、一个虫。这个夏禹的禹字就是什么呢?大禹的神主,这个礼器就是象征大禹的神位。所以,在二里头已经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大禹的神位,禹字实际上就是从这个神位里演化出来的,其实它是一个象形字。

那么,大禹跟他的真实面目又是什么呢?我们下面会慢慢讲到。他首先跟北极崇拜有关,跟双头龙有关,我们先记住这一点,慢慢一层一层剥下去。

OK,我们这里讲了龙。

4、关于建鼓

印度河文明三


印度河文明三

阿城先生的启示

那么,阿城先生他给我什么启示呢?

宇宙神树,双头龙,这个我都想通啦,都是我自己参出来的。但是中间,大家注意到没有,中间有个坨坨,这个是什么东西?我想了十年都没有想明白(学友猜测:像球一样的东西,托儿,种子……),旁边还有两根像飘带一样的,这是啥玩意儿呢?(学友:宇宙能量源源不断的出来了?)有点接近了,但是还不具体。

我一开始跟大家讲了没有,我是从阿城先生那里得到启发的。阿城在《昙曜五窟》里研究什么呢?建鼓。

为什么叫建鼓?

为什么叫建鼓呢?我给大家看一下什么样子。(学友:老师是这个吗?)这个也是建鼓,还有汉朝壁画的。为什么叫建鼓呢?他是建中立极,所以叫建鼓。

建中立极是什么意思?

建中立极,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尚书.洪范》里洪范九畴的第五畴,就是建立皇极。怎样建立皇极?要达到中的状态。就是不偏不倚,达到这样一个中的状态,然后才能建立皇极,这个概念就叫建中立极。

皇极,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天极、北极。大中至正,建用皇极。比如说,我们故宫皇极殿,就是源出于《尚书洪范》篇,建用皇极。

为什么要建中立极?

也就是说它要什么?跟北极去联通,这就叫建极。因为什么呢?这个君主,他是北极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所以他的权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北极上帝。所以他只有跟北极上帝建立了一种确切的沟通以后,他的权力才能成立,他的权力才有根源,他的统治才是合法的。所以,必须要建立皇极。

如何建中立极?

那么,皇极怎么建立呢?首先要建中立极。

中,是一种什么?中是一种状态。洪范九畴里讲,什么叫中呢?就是不偏不倚的一种状态。无反无侧,不偏不倚,就是一种中的状态。这个中,后来就发展成中庸。什么叫中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所以,中和这个概念,或者说建中立极这个概念,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核心啊。从宗教上来说,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跟北极建立关系。

但是,建立关系得要有办法呀,你怎么跟北极建立关系?北极那么遥远,在宇宙神树的顶端,我们现在坐宇宙飞船都到不了北极,你能到月亮都已经是牛得不行了。北极呀,如何跟北极上帝去沟通啊?

这就需要中。那么,这个中到底如何达到呢?我们看到,建鼓就是这个作用。

建鼓,为什么叫建?建,就是建中立极。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它这个鼓的形状,中间是一根木头,唐宋以后,还看不出来建鼓的本来样子,在汉墓的建鼓,就是一棵树的形状,有树杈的,就是一棵树的形状。也就是说,这棵树是什么?宇宙树。

(学友:老师,三星堆也有这个树)对了,宇宙神树,那个是十多米长的大青铜神树。三星堆文明就是源于印度河文明,这是我最早提出来的,是我明确提出来的,我第一个破解出来了,包括他里面的青铜神像,大神树,都是跟印度河文明有关。

(学友:长相也是那种长相。)对,我上次给大家看的那个头像,三星堆的青铜人像跟印度河出土的人的头像非常接近。都是大眼睛,长眉毛,颧骨很高,眼睛特别大。

建鼓一定要放在神树的中间

今天咱们讲到神树,神树很重要。

建鼓就是放在神树上,挂在神树的中间,因为它建中,一定要放在中间。

建鼓旁边的旗帜说明这个树有龙盘绕

汉代的壁画里面,建鼓旁边,有个旗帜。旗帜是什么?两条龙的形状,两条龙往两边伸出来,或者它的底座是龙形,说明这个树有龙盘绕。那么,现在就越来越清晰了。

我们看这个陶印。中间这个包包是什么呢?就是鼓。你看,它还有两个飘带。

发出天籁之音om的苗族建鼓

阿城先生曾经在苗寨里呆了很长时间,他的学问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养出来的。在那本书里他讲到,他观测到,这个建鼓,是用牛皮做的,而且还不能是老牛皮,得小牛皮,绷出来的。这个鼓是陶做的,芯儿是陶的。所以这个小牛皮蒙在鼓上面,绷的很紧。风吹过的时候,发出一个声音om,om,om。(学友:天籁,原来在这儿呢!是天籁的声音,不是人出的声音。)对,天籁。就是om,om,om。(学友:联通北极就是靠声音。)就是靠声音,你说对了。

冥想这个om音,瑜伽修炼时持咒。你不要以为古人没有智慧,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设施,你如果不懂其中的奥妙,你就觉得,哎呀,这么一个破鼓,什么呀。而且,阿城先生描述苗族人,他祭神仪式就是围绕建鼓,唱歌、跳舞、颂神,都是围绕这个建鼓。(学友:这一条路全通了!)

学友问:它发om的声音顺着宇宙树就上去了?

对,顺着宇宙树就上去了。

念诵om,感受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空性状态

我刚才讲,为什么要持咒om音呢?大家刚才体验了一下,当我们念om的时候什么状态?(学友:放松,好像空了。)就是什么也没想。这就是什么状态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明白了吧,喜怒哀乐之未发,解了两千年,大家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不是没出生前啊?其实就是进入一种瑜伽状态了,进入一种空性的状态了。

(学友:确实有一种空的感觉。)对,就是进入空性状态了。什么叫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这种空性的状态。

建鼓的建中立极原理

为什么说,建鼓能够让你达到一个建中立极的状态,一种中和,然后能够立极,然后跟北极相沟通呢?

首先,当我们的心进入中的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也就是说,当我们进入一种无念的状态,瑜伽叫citta-vrtti-nirodhah。citta就是心,vrtti是波动,nirodhah是控制。瑜伽,就是控制心念的波动,或者说,止息心的波动。当我们心的念头停止以后,心的波动停止以后,我们就进入本来的自我,进入我上次说的atma阿特曼,进入自我的本来真性。

当我们进入自我的本来真性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跟天命沟通。所以,叫天命之谓性,性是由天命灌注下来的。所以,当我们恢复了这个性,恢复了本性的时候,就跟天命沟通,就觉悟到天命。

小宇宙与大宇宙全息对应

(学友:中庸是这么读的?)对,中庸是这么读的。(学友:这是一条灵性的路,一条觉悟的路,不是靠脑筋的路。声音是超维的,是可以直达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宇宙是一个大宇宙,我们人身是一个小宇宙,它是对应的,全息对应。这个宇宙神树对应于我们的身体,就是脊椎,就是中脉。所以,当我们中脉通了以后,就进入中和的境界。

比如说,现在我们都是受阴阳之气的困扰,好比我听课犯困了,想睡觉,瞌睡了,这就是说,被阴气影响,被浊气影响。或者你听课的时候,念头特别多,我要到哪儿去赚点钱啊,我要到哪儿吃点东西呀,这就是被阳气控制住了,阳气就是要去活动。以完全专注的状态,一念不起,这个就是中和境界了,喜怒哀乐之未发。

学友问:比如说我上着课犯困了,怎么才能阻止我自己不睡觉呢?怎样才能把阴气给除掉?是念om吗?

没有,你要除掉阴气,你要先进入阳气,先让阳气进来。就是你动一动,走一走,舒展舒展,阴阳平衡。

你怎么克制阳气的躁动?那就要进入中和状态,就要静下来。然后你才能够让这个躁动平息。如果你想让自己静下来,还到处溜达,到处活动,那你没有办法静下来。让心念静下来,让心里静下来,你就要进入中和的状态。

进入心念止息的中和状态,才能觉知到精微的宇宙能量

(学友:静下来,中和状态,这样你才能接受到这些能量,宇宙的神性能量过来到你身上才能影响你。如果你阳气特重,那能量过来也影响不到你。)对,能量过来你收不到。因为阴阳之气,它都是比较粗糙的能量。而宇宙的神性能量是很精微的,所以你必须达到这种精微的状态,就是中和的状态,中和就是很精微的状态。然后你才能跟神性能量去沟通。才能有感应。

(学友:这时候才能产生智慧,至少给你种下种子了。)没错。原来我们有个同学问我,我平时24小时都念咒,工作时候、走路时候也念。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正要进入声音的这种神圣能量场里面,你必须静下来,进入一种meditation,就是一种冥想的状态,或者一种瑜伽的状态,这时候你也就是进入中和的状态,心念止息的这么一种状态。然后,你才能感受到,才能觉知到这种精微的神圣能量。

后来,我碰到阿城先生说,我说,太感谢你了,你这本书让我开窍了。

6、现场答疑

学友问:这个龙除了象征阳性的力量之外,是不也具有一种保护的作用?

确实,他有保护的作用,同时,他还跟灵魂的上升有关,真我的上升。你想,这个精魂要上升到北极,宇宙的顶极,他需要一种能量去顶他,去托举他,这种能量就来自于龙的能量。

印度河文明三

龙,其实也是一个符号,龙是一个符号,是一个阳性的升举的能量。你看我们出土的汉代帛画里面,升天的巫师,都是骑着龙的。古埃及的壁画里,法老都是骑一条蛇上面,那个蛇其实就是龙,蛇、龙是一样的,都骑在龙上面,往天上飞升。它是一种阳性的能量,升举的能量。

学友问:老师,中国龙的崇拜是不是从那边儿过来的?

源头应该还是那里,确实我这么认为。因为,我刚才说了,二里头,商周的这种双头龙崇拜,源头就追溯到这里了。当然,我也不能说,我说的是绝对是对的,只能说是一种说法吧。

学友问:老师,这是哪个年代的?

哈拉帕文明的鼎盛期在公元前2500年到2700年,这是鼎盛期,它的萌芽期,最早的梅赫尔格尔文明,在公元前7000年。我们第一课就讲了,哈拉帕文明有早中晚三期。

学友问:那我们中国龙的图腾崇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中国龙的图腾崇拜很早了,但是我讲的是双头龙,而且是跟宇宙神树、跟北极崇拜有关。

东西方龙的源头是一个

大惟老师:现在看来,从古印度的、还有中国的这些龙,确实都不能译成dragon,我的感觉,因为确实是不同的系统。你看,西方的那种龙,都是胖乎乎的,会喷火的,确实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国内专业学界就主张,我们这个龙应该用音译,就是loon,跟他区别开。

印度的龙叫naga,他的宇宙神龙叫seshasesha这个发音就有点像蛇了。

关于东西方龙,我是这么看的,其实它的源头是一个。

——龙,本也神圣,因向凡人展示可怕一面后被妖魔化)

但是后来,西方人已经不理解他们的古老宗教了,原始宗教他们已经不理解了。而且,因为在原始宗教时代,比如说崇拜这些龙,崇拜这些神灵,其实用我们后代人的眼光看来,是很原始、很野蛮,血腥呢,以前祭神是要人头来祭的,杀牲,人头,很血腥的。后代就认为这是很可怕的神,他们认为神灵是很可怕的东西。所以传到后来,就把远古的这些神妖魔化了。所以龙在想象中就很可怕了,其实,最初它是一个神圣的东西,但是后代人已经不理解,他的这种心态已经无法去感应它了,已经不能相信,所以他就把它妖魔化,是这样的。

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俄罗斯拍的电影,叫《他是龙》,他就讲这个龙,大家都很怕这个龙,因为这个龙每年都要来吃人,要吃一个少女。后来呢,那一年这个龙把一个少女夺走以后,结果他爱上这个少女了。这是一个故事片儿,虚构的。结果,龙展示它的本性了,其实龙它也是神圣的,也有神圣的一面,但是它向凡人,它展示很可怕的一面。

——在中国,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兽

(学友:龙是神兽,古代的时候应该是有龙,《庄子》里边有专门学屠龙术的。而且他们姓刘的原先就是养龙的,说明那时候就是有龙。)这个咱们且不说。但总而言之,我回答大惟,就是龙在西方一开始可能也是神圣的,后来被妖魔化了。但是,我们看中国,龙一直就被认为是一种神兽。从二里头双头龙一直到现在,你看我们屋顶上还是双头龙,故宫顶上还是两条龙,中间是一个珠子,或者一个太阳,二龙戏珠。大家看这个,是不是二龙戏珠?所以,其实我们还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符号的世界里。

学友问:老师,二龙戏珠是不是真的?

这说明我们华夏是继承了原始文明基因,继承的很好,很完整。印度没有了,印度已经找不到了,印度都变成了人格化的神。

我考证,印度河文明不是衰落了嘛,当时那里的居民大量的迁出、迁徙,其中有一支很可能就进入华夏了,而且这一支是皇族,还有大祭司,所以,他把这套文明原原本本都带进来了,印度河消失了的这个文明原原本本带入中国了。而印度传下来的反而已经是变化过的东西,可以说是经过各种宗教改革以后的东西,而我们反而保留了原始的版本,我们是吠陀也就是印度河文明的原版,原版在我们这儿呢,在印度反而见不到了。

学友问:为什么佛教能这么容易进入中国呢?而且这么受欢迎呢?

文明基因是一个。(大惟老师:孔子讲的上古圣王,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孔子为什么老是要恢复周礼?要恢复老的东西?尧、舜、禹,那都叫圣王。)而且在记载里,尧舜都是向西方学习,禹是学于西王母国,尧也派稷到西王母国去学习,而中国一说西面,那都是很神圣的地方,西王母啊,西来的和田玉啊,孔子也说,西方出圣人。所以跟东方是不一样的,一说东方,那就是蛮夷,是我们文明输出的地方,都是来中华朝贡的。一说西边,那就是很神秘了,都是神传的。就是这个道理。(大惟老师:有人指出过,实际上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是南北关系,但是中国人是用西来认知印度的。我们一说,都是西天取经,印度在南边儿啊,但是我们这是一个大传统,都是往西走,有很长一条脉络,从很早就开始,我们就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西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从来没有人把印度看成是南面的。西方是把中国的佛教叫北传佛教,我们没这么认为,我们是东土,他是西。)

其实,中亚在上古时期基本上都是印欧民族。所谓印欧民族,其实就是雅利安人,比如说,像大月氏,比如说像塞种人,都是属于印欧民族。像说吐火罗语言的那种种族,包括进入咱们楼兰古国那种,都是属于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其实就是雅利安人,因为他们的文化属于雅利安文化。

学友问: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传统有5000年历史了,咱们中国的道教的文化为什么不传播,而是传播人家西方的佛家的《心经》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个道教,咱们也传播啊。(大惟老师:道教怎么不传播?《道德经》被翻译成71种语言,1575个译本。)但道教确实可能没有佛教那么普及,但这也是因为道教修炼要求太高,要有很多资源,你才能去炼丹什么的,就是门槛儿比较高,一般人修不了。

学友问:但是,它不光是讲究炼丹,它还是有一方面养生的。比如说,西方的瑜伽现在女孩也特别喜欢,咱们中国的传统太极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而且成为打击的范围之内呢?有的人说是骗子,有的人说是养生,阴阳混淆了。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繁殖,这个文化会不会能够传播下去呢?

我觉得他肯定会传播下去,它不可能突然就消失了,或者突然就灭亡了,不可能的。道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本土宗教,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下来,不可能说灭就灭的,他肯定还得传承下去。但是,他可能不是那么火,那这个是很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盛有衰。(大惟老师:其实你要走到道教内部去看,你会发现,它里面那些东西全都好好的,你跑到里面去看,150岁以上的道长有的是,他是自己有一套系统的。)其实他隐在那里,可能他实力很强啊,只是他不展示而已。另外一个还有可能就是说,本身来说,任何一个宗教,它也是有盛有衰,这也很正常,我们不能从表面来看问题。(大惟老师:太极拳现在可以呀,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当然没像瑜伽那么热门哈。)(学友:也很热,也很热。)

寇方墀老师:咱们就准备下半场了。非常、非常、非常高兴,咱们徐老师讲得非常的精彩,不断、不断打开我们的眼界,对,脑洞,快接到北极了。而且,这种读书法非常的开心,有益于身心。那我们现在就静下来,接着请徐老师给我们来继续讲,欢迎。

徐达斯老师:

我们讲了印度河文明的符号崇拜,讲了万字符号,然后第二个陶印,牵涉到菩提树的崇拜,牵涉到om的崇拜,包括这个符号跟中国的一些关系。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嘛,作为中国的学员,我们觉得总得跟中国发生点关系吧。

那这个关系,确实不是表面性的,也不是说是拼凑的,确实是有比较深层的关系的。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研究比较独到的一面,因为通常来说,研究中国文化的有,研究印度学的也有,但是把中印两种文化做一种比较文化学上的研究,或者是一种比较文化人类学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我敢说我确实是开了一个头的,这方面我就当仁不让了。反正不管好坏吧,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我也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