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大!用人標準經常變化,讓我怎麼招聘?

前言:眾所周知,人才招聘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問題也是重要的問題,為幫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配套的服務機構,比如獵頭企業、招聘網站、人才測評企業等。

其中,獵頭企業、招聘網站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企業發現所需人才,人才測評企業的主要功能是幫企業對目標人才進行考核,挖掘目標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為其匹配合適的職位。

但隨著企業的用人需求不斷變化,需要企業內部專業的HR人員與外部機構聯合解決“企業到底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這一問題,也就是人才畫像的問題。

當前,新崗位不斷湧現,一些廣泛存在的崗位對人的要求也開始變得模糊。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他們考核人才的標準一般是執行力、協調關係的能力、把握平衡的能力等;

對於小企業來說,他們比較重視員工能否根據業務調整進行及時判斷、迅速做出決斷。

為此,這兩類企業的HR都要具備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做好招聘需求分析,不斷思考一個問題:在特定的發展階段與文化背景下,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與崗位需求,企業到底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

頭大!用人標準經常變化,讓我怎麼招聘?

【情景1】

銷售部陳經理:小張,我們部門定編5人,還差2人什麼時候到位?

HR小張:已經安排初試,週五上午九點請您集中複試。

銷售部陳經理:好的,儘快安排。

小張:陳經理,週五上午九點的複試安排在第一會議室。

銷售部陳經理:那個,最近項目比較忙,沒時間複試,先緩一緩吧。

……

【情景2】

技術部王經理:小桑,趙某某是怎麼招聘進來的?根本就不適合這個崗位!

小桑:王經理,趙某某是和你部門的趙主管一同面試,經趙主管批准後錄用的。

技術部王經理:你們面試的標準是什麼?拿來我看看!

……

對於上述場景,負責人才招聘的HR一定非常熟悉。業務部門亟需補足人員,HR經過初步篩選確定面試人員、面試時間與面試場地之後,其主管卻因為“忙”無法面試;技術部發現新員工無法勝任之後,立即質問負責人才招聘的HR……除此之外,在人才招聘過程中,HR還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不同部門、不同級別的主管對招聘人才有不同的評價,同一主管對同一崗位的招聘要求經常變化,導致HR遲遲無法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招聘人才之前,企業沒有做好招聘需求分析,沒有明確人才招聘標準。

頭大!用人標準經常變化,讓我怎麼招聘?

由此可見,在人才招聘過程中,招聘需求分析是所有工作的開端,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信息採集

崗位信息主要包括現有的崗位說明、團隊結構、組織結構、用人機制等。為了採集到更多崗位信息,企業HR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比如實地考察、任職者訪談、績優者分析等。

第二步:崗位信息整理

所有與崗位相關的信息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

(1)崗位職責要求:崗位的關鍵產出是什麼?崗位對人的行為要求是什麼?這些要求哪些是對人的,哪些是對事的?

(2)工作環境特點:是否要求承擔較大的工作壓力?工作節奏如何?崗位在企業中的地位如何?任職人員所在團隊氛圍如何?

(3)企業文化要求:企業倡導什麼樣的價值觀?企業體現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企業需要體現什麼樣的工作風格?

(4)企業發展需要:企業未來的業務方向是什麼?在可預見的未來,業務發展對人的要求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第三步:彙總崗位用人要求

從“知識、技能、經驗”、“能力”、“動機/價值觀”三個維度對上述信息進行彙總,生成崗位的用人要求。

第四步:選擇有效招聘要素

上述崗位用人要求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對於企業來說,找到“合適的人”最重要。人才招聘無需面面俱到,只需選擇一些核心要素作為考察點即可。

(1)培養成本:某考察點在短期內培養的難易程度。不易培養的作為主要考察點,容易培養的作為次要考察點或者不進行考察。

(2)人群區分度:某考察點在應聘者群體中的差異度與區分度。區分度大的作為主要考察點,區分度小的作為次要考察點或者不進行考察。

(3)環境約束度:某考察點因環境因素對職責發揮的影響程度。環境約束程度低的作為主要考察點,環境約束程度高的作為次要考察點或者不進行考察。

(4)可衡量度:某考察點能用現有方式進行衡量的程度。容易衡量的作為主要考察點,不容易衡量的作為次要考察點或者不進行考察。

結語:明確崗位需求分析,可以讓HR招聘過程中有方向、有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一定要與用人部門進行溝通確保統一,互相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