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大家好,我是小明。

前面我用五章的時間把香菇的整個種植環節講述完畢了,大家心裡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現在應該沒有人再來問我“香菇從哪裡長出來的”這種問題了吧。後面的章節我會專注於種植過程中的各個細節分析,盡最大可能的讓大家詳細瞭解每一個環節。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這裡我要提到的是前面文章裡說過的“H”老闆,在“H”老闆來之前,我們這裡的香菇種植是大部分的手工加一小部分的自動化,打料機的工作是人工根本替代不了的。除此之外,剩下的環節就基本上全部依靠人工了。“H”老闆不愧是常年做生意的人,他們平時會非常關注國家的政策和香菇產業相關的各類動態,不忙的時候,就出去考察談合作。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他不賺錢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家短短四年的時間,掙了差不多有四十萬塊錢,那個時候是兩千零六年,在那個我們還不確定香菇到底還能種植多久的年代,對於我們來說儼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有一天,“H”老闆外出歸來,我們家裡也正在忙活著香菇棚的事情。只見他神神秘秘的從車上卸下來一個大箱子,然後把我爸叫進屋裡,拆開之後只見一個新的裝袋機出現在眼前。“H”老闆說這是他在參加香菇設備展銷會,在會上看到的新一代裝料機。對比第一代的裝料機,外觀上沒有太大的改觀,但是在一些細節上做了大量的改進。裝袋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桶壁裡的螺旋,從而將鋸末壓進袋子裡面,最早的幾代裝料機都需要人站在機器旁邊,一隻手頂在菌棒外袋的底部,另外一隻手放在袋口處,隨著螺旋的高速旋轉,鋸末往外出,為了讓菌棒更加的瓷實,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靠近外袋底部的這隻手用力往反方向頂過去,一天下來手都拍麻了。(上圖為第一代裝料機)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第三代的裝料機,在原來站人的地方設計了一個滑軌,根據菌棒的長度,提前設定好一個固定的量程,然後通過一個電磁繼電器和開關開控制導軌的前進和停止;另外多了一道封口的程序,它利用訂書機的原理實現封口,之前我們就是用繩子綁緊打死結,綁一天的菌棒,手勒的夠嗆。毫不誇張的說,因為這些自動化機器的普及,我們這裡的香菇種植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增長,前幾年種個幾千袋,明年嘗試一萬袋,後年一萬五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大家換工的時候,如果不是給自家幹活,打心裡是不願意多付出的,這是公眾心理,我也不例外,給別人幫忙的時候,我抽空也想偷懶,所以工作效率無從談起,更不用說高質高量了。在換工的年代,不是不想多做,而是大家都多做,最後忙不過來。第三代機器的誕生,在我們這裡又衍生出一個新興的職業:裝料人。他們一般由3-5人組成,有專門負責上料的,有專門負責套內袋,有專門負責套外袋,有專門負責封口的,按照一袋多少錢,最終核算支付報酬。香菇種植上了一定的規模,各方面都需要更具專業化的人或者團隊來做,最起碼在這一方面,他們做到了專業、高效。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大家別小看這個幾個小小的改進,它的出現了推動了我們村裡面香菇種植的大發展,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意義,最終實現了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H“老闆帶回來的那臺裝料機,後來被隔壁村的人給買走了,那個人後來成了我們村裡第一批的職業“裝料人”,他很快的通過這臺機器掙夠了當時買的時候花的錢。沒記錯的話,從第二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香菇,已經中的在擴大規模,最後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職業裝料人“的行業裡面來。這臺機器的背後是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騰飛,正是因為我們製造業的大力支持,最後才有了我們西峽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進,香菇的裝料才真正進入了半自動化時代

我們家在後面的香菇種植中,曾經有很多次想放棄不做了,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都堅持了下來。有“H“的鼓勵和幫助,也有親戚們的勸說,其中最關鍵的我想原因還是因為父母的習慣,他們所處的這個環境,不允許他們有其他太多的選擇,香菇已經種了這麼多年,效益越來越好,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讓我想到《紀錄片》最後的棒棒裡面講到老杭說的那句話“棒棒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業,來了就想走,走了又想來“,我想當時老爸老媽他們心裡會不會就是這種感覺呢?

我的故事還在繼續,大家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區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