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老公,幫幫我,我提不動菜了。”“來了,來了。”一大早,家住萬山區旺家社區的楊志剛和妻子開啟了一天的忙碌時光。

兩人所經營的是一家滷肉烤鴨店,同時還搭配涼拌菜和老家的木黃窖酒。楊志剛負責打掃衛生,妻子負責購買食材。雖然創業十分辛苦,但夫妻兩心裡卻是特別甜蜜。“因為老家比較偏僻,沒有好的發展條件,所以我們就選擇出門打工,然後一打就是20多年,但是在外面打工不穩定,正好國家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機遇,我們得趕緊抓住啊!”說到這,楊志剛笑得合不攏嘴。

【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楊志剛與妻子摘蔥

楊志剛口中所說的好機遇便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7月,楊志剛一家從印江縣木黃鎮桅杆村搬到了萬山區旺家社區,次月便選址在小區內開起這家小店。由於售賣的食品乾淨衛生、味道獨特,生意十分不錯,合計下來一天最多可以收入1000元錢左右。“搬到這裡來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孩子上學也比較近,這裡交通也比較方便,環境又好。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兩個決定在小區裡開滷肉烤鴨店,現在幹勁更足了,我們也終於擺脫了打工的命運,希望我們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楊志剛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楊志剛在炸烤鴨

【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楊志剛將烤鴨遞到客人手上

受疫情的影響,孩子們都還沒開學上課,熱愛學習的大女兒楊雨婷每天都會在家裡認真的上網課、學習。前些年她一直跟隨父母在外漂泊,深知父母的艱辛,面對當前的生活和學習,楊雨婷十分珍惜。“爸爸媽媽打工真的很辛苦,我也很心疼他們。現在搬到萬山後,我們有了新房子住,這裡上下學交通也方便,學習環境特別的好,老師和同學也都特別親切,我會在這裡好好學習,以後一定會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說到這裡,楊雨婷已經紅了眼眶。

【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楊志剛的大女兒在家上網課

楊志剛一家只是旺家社區眾多搬遷群眾自主創業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社區已入住搬遷群眾4050戶19765人,實現就業4924人,自主創業20人,搬遷戶子女都已實現就近入學。除此之外,小區內各項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升級。“搬遷戶搬來之後,我們會入戶進行登記他們的就業需求和願望,然後針對性的輸送就業。針對他們的子女,我們便民服務中心的窗口設立了專門的教育窗口,只需要在那裡登記之後就能就近安排就學。搬來之後又不想就業想要自己創業的人員,我們會幫忙聯繫門面,協助他們辦好營業執照等相關問題。”萬山區旺家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何英如是說。

【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萬山搬遷群眾:我在“新家”創業幹勁更足

旺家社區黨支部入戶登記信息

截至2019年底,萬山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共有11263戶50116人,其中80%是跨區域的搬遷群眾,實現就業21751人,創業229人,先後新建了7所幼兒園、4所小學、2所中學,已有3622名適齡學生就近入學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下一步,萬山區將繼續不斷完善“五大體系”,全力書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充分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讓搬遷群眾一步住進好房子,同步過上好日子,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區融媒體中心 宋安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