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很后悔怎么办?

网络骗局揭穿


我以亲身体验来说说我的方法。

当怒气来的时候,先深呼吸15秒,好比瑜伽里面经常会教深呼吸,排除杂念,焦虑和愤怒就会减少,此时火气就会下来。如果还是无法用平静的语气和孩子交流,第二步,就离开现场,去阳台看看外面风景,去厨房洗洗东西,通过这些方法转移注意力,将不愉快的意识放空。

其实父母有时候发脾气,就是期待过高,以自己的准则要求孩子,所以适当降低期待,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如果真得发了脾气,事后可以抱抱孩子,告诉孩子,妈妈刚才发脾气了,对不起,妈妈以后要学会控制,努力改正!这样也是以身作则。

总的来说,对孩子发脾气是表面,一定要想办法去找那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当用智慧想清楚原因时,想必气儿也消了一半。

孩子通过各种错误或是不会的事,才能实现快速成长。

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为了十几年后那个让你骄傲的孩子,做出改变吧!加油!


白夜心语


我小时候的原生家庭里,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靠吵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我的性格脾气也很急。而现在很多朋友会问我:“果妈,像你这样从容淡定的妈妈是怎么养成的?你好耐心好温柔啊。”


做妈妈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就是:如何不做一个像自己妈妈的妈妈,如何做一个自己也想要的妈妈。还有,有时候妈妈忍不住发脾气,也是因为太疲倦了。要找到自己的精力节奏和休息方式,疲惫的时候,喝杯茶,看会书,听会音乐,哪怕是眯个十分钟,给自己补充点能量,让精力恢复过来。

1.觉察自己

亲爱的们,觉察到自己的性格,觉察到自己的脾气是最好的事情,觉察就是改进的第一步。

2.爆发前努力跳出来

第二步就是,遇到脾气要发作时,自己要立刻跳离发脾气的这个自己,跳出现场观察自己,先做到随时的观察,尤其在“爆发前夕”。


3.停止爆发,给自己一个镇定的方法

比如你也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出气装死兔,一旦觉得自己要发火,要着急,就紧紧的攥住它,疏导自己的脾气。

4.慢一点反应

对孩子发生的任何事情,不立刻做反应,给自己一个思考时间,怎么反应会效果最好。试着将“做反应”本身,也展现给孩子学习。要知道孩子不仅会被我们管理,我们管理他们的方式,也是他们最快学到的。

5.每一次自我控制,都要给自己奖励

可以坦诚直接的和老公沟通,说自己如何自我控制了,求奖励,让老公也加入帮助自己的行列。就是这样,一步步坚持,让家人不断给自己正反馈。还可以画一个情绪图谱,如果发火了,就在当天标上红点,发几次火,标几次红点,红点少的就奖励自己,没有红点就和老公约会庆祝。

就这样,慢慢地磨自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妈妈是为爱才改变的。爱的力量,水滴石穿,妈妈温柔下来就是对孩子爱的最好证明。

我是育儿达人果妈,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果妈阅读


我之前也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每次看着孩子那委屈的眼神,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跟自己说,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脾气,不能再轻易的去吼他。小孩子心里其实很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去说教,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棍棒下面出孝子。新生代的孩子因为社会原因,都比较敏感。


教育孩子看似小事,其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之前都不懂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后来偶尔看到朋友圈发的一堂课程,我点进去试听了下,感觉很受益,这是一名10岁孩子以他亲身经历讲述的课程,从中我学会了很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后来我也不再对孩子发脾气,而是采用课程里的方法,很受益。


谁能168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后悔?

这是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导致的,事后又后悔这说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想改正,这是很不错的方向!

我们来分析一下,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吧!



1、认知观念不同

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思维和认知观念的差异,然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会引发比较暴躁的情绪发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生气!”

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慢慢吞吞,心不在焉而非常着急,这就非常容易引发暴躁的情绪,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想这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吧!

如果同样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寻找孩子进步的一面,并且提出表扬,效果会截然不同。

比如:“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写的作业比昨天工整了很多,这是你的进步,看到你的努力妈妈非常高兴!只是如果能够写的快一点的话,一定会更优秀!妈妈相信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认知观念的不同,是导致爱发脾气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多发现事情中美好的一面,并且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同时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眼界。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感觉自己快要发火的时候,先要冷静思考,深呼吸三分钟,或者多想一下可以另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再来处理。对待事情要分清主次,哪类的事是重要的,哪类的是次要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个碗,是出于不小心造成的,那就属于小事不应该发泄情绪,而是应该父母关怀一下,“受伤了吗?注意安全,以后要注意喔!……”

这样孩子也会感到很暖心,感觉到自己在妈妈心里的重要位置。

然而如果是比较大一点的原则性错误呢,比如:不尊敬长辈,偷东西,撒谎……等等比较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就应该适当的给予惩罚,但这个惩罚不是发泄情绪。

惩罚一定要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为孩子维护好尊严,同时还要把握好尺度,既能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还不能伤害到孩子。

事后一定要跟孩子深度沟通,用爱的方式跟孩子坦诚沟通,并讲明这种错误的重要性!



惩罚错误而不是发泄情绪。学会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评判问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好的一面。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爸一枚,一边赚钱养家,一边陪娃长大,记录着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即便脚下的路泥泞不堪,也坚信会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坚持,未来的路不再遥远!

亲子教育文化


碰到事情了,有时候自己确实也控制不住脾气,尤其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前不久,大儿子凯凯在美国的一堂自控力的课,给了我深刻地启发。


在课堂上,老师用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让小朋友直观地明白,什么是他们能控制的东西,什么是他们不能控制。圆圈由内圈和外圈构成,内圈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东西(自我可以控制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情绪;而外圈的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比如,他人的想法,他人的行为,他人的情绪。


在我们心目中,孩子是我们生命的部分,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但是他仍然是独立的个体,外在于我们生命本身的,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孩子是我们生命之外的独立个体,我们首先得先放下对孩子原先的预期期望,明白孩子的表现,他的智力发展水平,他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等,其实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然而,放下预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妈妈们转回来考虑什么是自己能做的,自己能控制的,还是那句话——拼娃不如拼自己。


美式学习零距离


有一个妈妈和我聊天,她不止对孩子发脾气,而且没有让孩子吃晚饭,什么也没让吃。

情绪就像火山!它在生活中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意义,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永远都如影相随的追随着自己,像狗皮膏药一样,怎么也甩不掉。

看到孩子做的“不好、不对”的时候,说不到三句话,就要吼叫,不知不觉已成为习惯。事后又非常后悔,这样下去不行,很想改变,下一次却还是这样,如此恶性循环,亲子关系也非常恶劣,孩子对妈妈,一边是恐惧、紧张,一边是愤怒。


孩子的愤怒情绪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被你暂时压制了下去。如果妈妈有觉知,去改变,孩子就愿意打开自己向你抱怨(实为流淌和疗愈),希望被你照见,这时妈妈再去积极倾听孩子,他内心的愤怒就会哗哗地流淌出来,黑色能量转化为白色能量;如果妈妈没有觉知没有改变,孩子的愤怒将深藏于潜意识,未来某天爆发将是核爆级的。



控制情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要给孩子道歉。主动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就有很大的影响,人无完人,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有错能改,给予孩子学会承担错误的信心!孩子的包容也是父母改掉坏脾气的加油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每次看到孩子的不足,总着急的情绪不稳定,情绪很糟糕。父母应该有觉察,是不是自己又着急了,又没有耐心了。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引导,不够智慧的父母!


王云育儿育己


控制不信跟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很后悔,这大概是困扰每个妈妈的难题。

特别是孩子放假在家之后,感觉我一天要多说多少话,每天连说带吵,不是一般的累,虽然一再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发脾气,但当一次不听两次不听,再不发脾气真的就是圣人了。

所以,我觉得对自己跟孩子发脾气要理性看待,有时候也没必要过分自责:

首先,人不是神,都会有情绪,做为妈妈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个人照顾孩子时,面对孩子的不配合或者胡闹,发脾气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是理解的。

其次,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本身没有错,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发脾气,但这会正好有别的事情影响,使自己心情不好,不分黑白吼孩子一顿,这是需要改正的,其实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别人,迁怒于人都是要不得的。

最后,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坏脾气,轻易不要发火。对我们女人来说,生气发火是最影响健康的。每当想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深呼吸,平静一下,恢复理性,效果还是有的。

人生是一声修行,养孩子是修行中的修行,放平心态,就是母慈子孝的温馨。


双宝妈育儿


这个问题十分常见,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或者与父母所秉持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特点不相符时,父母会对孩子的行为等进行纠正。但因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事情的理解往往本能出现利己而非利他,不知道行为方式或有悖社会价值观等多做情形。父母的干预措施等不到孩子积极的回应时,父母就会产生挫败感,而挫败的反应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积极应对,减少挫败;二,产生愤怒,予以反抗;三,放弃抵抗,放弃努力。

在对孩子教训中,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认为教训或打孩子是孩子行为是诱因。父母行为被情绪左右,这样父母往往会越打越来气。这也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

等事情平息,父母情绪安静下来,父母会对自己的行为开始有理性思维,对孩子的行为也开始有理性的宽容。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孩子身上的伤害父母也会深深自责。

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是完全可以的,那就是通过事先对问题预设训练,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利用脑神经反应模式训练,形成相对稳定的反应模式之后,再遇见类似的事情,自己也能很好的管控情绪,避免给孩子伤害,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心理专家李一


这个问题很典型,其实应该是很多妈妈的心态。

可以从几方面解决:

1. 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经见到一位妈妈,因为孩子在地上爬大发雷霆, 觉得把袜子,裤子都给弄脏了。我心里想,这真没什么大不了,脏了洗一下就是了。相比孩子开心,衣服真不值得一提。

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破了,父母可能大发雷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比孩子的安全和对未知的探索,答案不言而喻。

多理解孩子,多想想孩子的未来,其他的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2. 想想十年后现在的你。

记得有本书里面提到这个方法,我觉得比较受用。想想十年后,你还会为这件事不开心吗?你还会觉得这件事重要吗?

培养孩子很难,父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痛并快乐着,想想十年后,这些痛苦都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一提。

关注蒙氏育娃,给您专业的育儿方法,谢谢!


蒙氏育娃


父母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年龄小,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不高兴,他会认为是自己惹父母不高兴了,之类的自卑心理。

当你想发火的时候,尝试这个觉察、对话、做决定。首先意识到自己生气了,然后问自己如果发火会怎么样,最后做出决定,要不要发火,有没有比发火更好的处理方法。这个步骤下来,你就不会受制于情绪,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让孩子对你的情绪负责。

要在即将生气的时候学会深呼吸,掌握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这会对你的坏脾气有帮助。深呼吸可以把家长从负面情绪中解救出来,多做几次,自己慢慢就可以冷静下来。其次,家长也可以暂离孩子20分钟左右,这期间,家长可以出去给朋友打个电话,也可以找个地方刷刷朋友圈、微博等,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就能够好好处理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