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在中國正逐漸偃旗息鼓,但在全球卻如火如荼。

目前,對於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急需一種對冠狀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其中,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是由美國吉列德(Gilead)公司研製的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吉列德公司

吉列德公司,似乎不那麼如雷貫耳,但由它研發的達菲(奧司他韋)就家喻戶曉多了。2002-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期間,竟被賣脫銷。只不過後來因為研究經費不足,達菲被賣給了財大氣粗的羅氏製藥。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此外,它還有多款抗病毒藥物,包括治療艾滋病、乙肝、丙肝的產品,在全球使用。

藥物如何才能被證明真正安全有效?

一種藥物想要上市銷售,必須要證明自己足夠安全和有效。這一證明過程,需要經歷實驗室研發、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觀察試驗三個步驟。其中,臨床試驗又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一期臨床試驗主要用來證實藥物的安全性;

二期、三期用於證實藥物的有效性;

通過了三期臨床試驗後,藥物就可以上市了;

上市後,還需要繼續評估療效、不良反應、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情況、風險收益比等問題,稱為四期臨床試驗。

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Remdesivir) 也被譯為“人民的希望”,原本是打算用來治療埃博拉病的——這個病我此前介紹過《 》。結果,在埃博拉流行的剛果(金)通過了一期臨床試驗、證實了本藥的安全性後,二期臨床試驗療效卻不理想,治療組的死亡率高達53%,竟高於對照組。所以它沒能上市。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但公司顯然不願讓之前投入的鉅額研發經費“打水漂”。研究者在試驗室進一步發現,本藥對冠狀病毒同樣有抑制作用。原因在於,埃博拉是絲狀病毒的一種,屬單股負鏈RNA病毒;冠狀病毒則屬於單股正鏈RNA病毒。瑞德西韋可以競爭性抑制RNA合成,所以它對冠狀病毒同樣有效。但苦於非典型肺炎(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ARS)已經不再流行,他們無法找到患者來進行臨床試驗,研究只能告一段落。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全球範圍內迅速有5個關於瑞德西韋的臨床觀察同時開展。這些臨床觀察都屬於二期臨床試驗,用於證實本藥的有效性。證實安全性的一期臨床試驗,早年在剛果(金)已經完成了,無需再重複。

這5個臨床觀察中的2個,在中國進行著。均由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醫生領導。一個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進行,針對重症新冠肺炎的療效觀察,預計2020年4月27日完成;另一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就是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是它的附屬醫院)進行,針對輕症新冠肺炎,預計2020年5月1日完成。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曹彬醫生

其它藥物的研發

2020年2月4日,浙江大學的李蘭娟院士團隊的臨床觀察顯示,由雅培公司研發的抗 藥物克力芝,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療效並不明顯。

瑞德西韋:為埃博拉病毒被研發,卻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殺手

2020年2月11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僅有的2個生物安全4級實驗室,另一個在哈爾濱),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是目前發現的、最有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藥物。

我們更期待,今年5月初,曹醫生的臨床觀察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