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50萬該怎麼買保險?

balabalabala


買保險上大平臺,騰訊旗下微保平臺,騰訊首家控股保險代理平臺;在微信-支付中享保險服務,合作平臺均為國內知名保險公司。去微信搜“微保”小程序看一下吧!

隨著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顯現,一場疾病或意外,拖垮一個家庭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越來越重視保險的配置,用來對沖未來可能會遇到的潛在風險。尤其是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保險意識更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年收入50萬以上的家庭,該如何給家庭配置保險?

以雙職工家庭為例,Q先生和Q太太30歲左右,工作能力相近,年收入合計50萬以上,有房貸,育有一子,父母身體健康。為防範風險,我們看看應該如何配置保險。
1、優先給Q先生和Q太太配置保險,且配置保額高。

本著先給家中的頂樑柱配置保險的原則,優先給先生和太太配置保險。30歲的成年人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為:意外、重疾、醫療。其次因負擔房貸,為避免因為意外等原因,導致負債會遺留給親人,還要配置定期壽險。因一旦先生太太有一方出現意外或疾病等情況,不僅需要錢來醫治,家中的收入也會銳減,因此,在給先生太太配置保險時,保額要相對較高,這樣即便有什麼突發情況,也能用來支持家庭的正常運轉。

2、給孩子配置意外險、醫療險和重疾險。

雖然小孩子的身體大多比較健康,但調皮搗蛋的也不在少數,配置意外險很有必要。其次,為避免出現重疾等情況,醫療險和重疾險也需要配置,但都以消費型為主即可,無需配置儲蓄型保險。小孩子身故的機率較低,且沒有經濟能力,無需配置壽險。

三、給老人配置意外、防癌險。
雖然目前老人身體健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腿腳不靈活,反應不如年輕人靈敏,易滑倒等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意外險不得不買。另外,老人投保要趁早,防範於未然。如果等到患病後再投保,很多保險已經買不了了。目前重疾險老人由於年齡限制,大多已經不能購買,但可以配置防癌險。
四、家庭總保險費佔5%~10%。
在配置保險時,除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和潛在風險出發外,還要控制保費的預算,一般而言,家庭的總保費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10%,但也不低於5%。因為保障太低,能應對的風險有限,保障太高,經濟負擔過重。

綜上所述,年收入50萬以上,家庭情況和Q先生家情況相似的,可參考配置如下保險:

按以上配置,Q先生的家庭合計保費不超過42100,最多佔家庭總收入的8.4%,即便在保額區間內,選擇低一點的配置,保費在3萬左右,約佔家庭總收入的6%,也處在合理範圍區間,而無論採用哪一種,通過各自險種的組合,也讓全家人享受的保障比較全面了,如果出現某一方面的風險,經濟上也不至於難以應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保險問一問


先說一個點:年收入20萬和年收入50萬配置保險有所不同,同樣是年收入50萬,配置保險也不同。


年收入50萬買保險需要關注3個方面

1、收入的構成

2、家庭生活目標的安排

3、家庭支出、資產、負債狀況


然後才是進入保險規劃,具體原因如下——


一、中產家庭配置保險時的核心關注點

1.收入的構成

我有兩個朋友

一個從事外貿工作(就一個人,是老闆也是員工),個人年收入大概有100萬,但需要每天無時無刻不在工作狀態,為了爭取海外訂單也經常熬夜。這100萬是經營收入,但需求他主動獲取訂單。我這個朋友的收入構成,就是「主動收入」


另一個朋友呢,就職於某外資500強企業,月薪5萬,年終會有2-3個月獎金,還有公司股票,三套房,兩套一線城市,一套三線城市,都已無房貸。除了自住一套,另外兩套出租。我這個朋友,則同時擁有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收租)。


同樣是高收入群體,兩個人都需要主動工作才能獲得高收入,不同的是,60萬收入的朋友已經有“睡後”收入。一個人可能沒有疾病、意外,但終有不可避免“會老去”,到了退休年齡,兩位朋友誰會更輕鬆一些呢?


第一個關鍵點:確認收入構成,搞清楚「錢從哪裡來」。


2.家庭生活目標的安排

如果說收入構成是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家庭生活目標則是解決「錢到哪裡去的問題」


我有個60萬年收入的朋友,孩子剛上初中,妻子是家庭主婦,目前的家庭月消費支出2W。在溝通保險方案的過程中,我問他:你有退休後的人生計劃嗎?他說:希望孩子能上國內985、211高校,如果他想出國留學,如果有能力,也想支持一下。然後,等孩子上大學後,每年外出旅遊2次,退休後的養老金不要低於2萬元。


所以,我在給這個朋友做保險配置的時候,附帶考慮子女教育以及夫妻的養老規劃。比如我朋友夫妻兩退休後社保養老金預計在1萬左右,需要至少考慮增加1萬的退休金。提前規劃的意義在於:提前儲蓄,專款專用。


生活目標不同,安排的時間也不同,對資金的分配也不同。

家庭生活目標,是影響保險的配置的第二個關鍵點。


3.家庭支出、資產、負債狀況

買保險說來簡單,但是也很複雜。有的人重疾險買20萬保額就夠,有的人買100萬保額都可能還存在缺口。這其中決定的因素是什麼呢?


核心原因是:每個家庭的支出、責任、債務、資產都不一樣,所以造成了保障缺口的差距。


舉個例子:我剛畢業的時候月薪3000,公司包吃住,但一年下來發現沒什麼錢存。我父母兩人一個月退休金3-4千,一年存個2萬。 同樣是3000左右的收入,因為支出不一樣,連存款都差這麼多。


所以,第三個關鍵點:還需要結合自家的支出、負債、資產情況來做規劃。



二、應該買什麼

這裡要關注兩個問題:

1、險種的作用

2、險種選購順序

1、險種的作用

簡單地說——

壽險:解決的是人和上帝喝咖啡了,其他人生活的問題

醫療險:解決的是大額醫療費用的問題

重疾險:解決的是大病之後,收入損失和康復費用等問題

意外險:解決的是因為意外導致身故、傷殘後,醫療費、收入損失等問題

幾個險種之間,有重疊的地方,也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所以每個險種都要配置。

比如,小明沒買意外險,

2、險種選購順序

基礎地:先定期壽險、醫療、意外險;

高一層:重疾險,根據剩餘預算及偏好選擇對應產品;

有剩餘:未來養老和教育子女的必要支出,考慮用年金來解決。


呱呱小靈子


保險該如何購買並不是依據收入,就有了答案。

要看家庭責任,年齡、是否有房貸、有幾個孩子。

重大疾病+住院醫療+意外險+意外醫療

這四種保險都需要購買。

1、意外險~

如果有經常出差或出去旅遊,需要購買「意外險」和「交通意外險」額度儘量覆蓋房貸和未來女子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贍養。

2、住院醫療~

對醫療品質有要求,可買「高端醫療保險」可以去私立醫院就醫,經濟實惠可購買「百萬醫療」。

3、重大疾病保險

重點的重點,最近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就是典型的案例,35歲腦出血,大病不會等你功名成就再找上門來,一次高額大病險不僅要覆蓋醫療費用,同時未來5年的收入損失,無法正常工作,保證未來休息的時間有足夠的經濟支撐,當然對於腦中風這樣的疾病,不是未來5年的問題,而是未來將面臨永久性後遺症,也就是勞動失能,說的再明白一點,從一刻養老就開始了,恢復的好,即使能找到工作也不是原來的身價。


誰的日記本


拿出年收入百分之十去購買保險就行,保險購買順序誰掙錢多誰先買!


王大建V5


資料太少了,沒辦法具體給意見。家庭責任情況,負債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已有保障情況,平時就醫習慣都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