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一塊嶄新的文物保護碑記這樣記載:弘慶寺(蒙古語稱拉不齊召),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柴火市街北端。建於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原建築面積約一萬平方米,現僅存天王殿和後大殿五間。呼和浩特地區著名的七大召之一。為研究呼和浩特地區清早期地方建築和佛教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弘慶召碑文

據資料記載,弘慶召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由寧寧呼圖克圖(呼圖克圖,蒙古語音譯,意為聖人、有福者,漢語稱活佛。呼圖克圖是清王朝授予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稱號。凡屬此級活佛,均載於理藩院冊籍,每代轉世必經中央政府承認和加封。)於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建造,有三進院落以及東、西倉院,寺中央為藏經閣,康熙帝賜名"宏慶寺"。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弘慶召文保碑

弘慶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能夠存在到現在,是因為它是呼和浩特地區的"七大召"之一,為人們所熟悉;它的陌生則在於幾乎已被世人遺忘,直到某天我在一個外地人博客中的一篇遊記中看到了弘慶召的相關消息,於是專門去實地探尋訪查若干次。在它東側的巷子邊找到了它的身份牌--一塊嶄新但自相矛盾的文保碑。感覺到弘慶召身份的尷尬,如上面碑記載,碑石正面顯示的是"弘慶召",碑石背面顯示"弘慶寺",僅僅一字之差,而且碑面上的"召"和"寺"兩字重疊,而且明顯更改的痕跡,開始是"寺",後來刻成"召",這在呼和浩特七大召裡是唯一的,讓人感覺自相矛盾。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內蒙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弘慶召

關於弘慶召名字,大名是拉布齊召,小名是弘慶寺,曾用名是宏慶寺,後來又有宏慶召和弘慶召...不管叫做哪個名字,對於忙忙碌碌的市民來說,依然是陌生的,甚至顧不上看一眼,他們想不到的是在大召的不遠處,還有一座與之規模相似的寺院,它的規模、輝煌以及影響力...在這座城市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一切都改變不了弘慶召曾經存在過的歷史。這座久負盛名卻又若即若離的寺廟。除去一座歇山頂建築風格的大殿依然矗立外,其餘均按照舊制新建,目前處於停工狀態,這是一塊爛尾了的工地。從山門到藏經閣到倉院等主要建築大部分已經完工,主體已經成型。弘慶召從老城數一數二的聖大寺廟落魄到今日的地步,讓人扼腕痛惜。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正像俄國旅行家阿馬波茲德涅耶夫所記載的那樣,"拉布齊召(弘慶寺)位於城的南端,離旗學堂不遠,即現在的土默特高等學校。按照清代寺院定額,召內應有2名札薩克喇嘛和2名達喇嘛(達喇嘛是一種封號,清朝藏傳佛教之職任喇嘛。位在札薩克喇嘛之下,副達喇嘛之上);此外,這裡還應有寧寧呼圖克圖的住處。可是現在召內卻總共不過15名喇嘛。寧寧胡圖克圖10年前就已去世,他的轉世者尚無人去尋找。無論是札薩克喇嘛和達喇嘛,都不在這裡居住,只有一個因吸鴉片過多而幾乎失去知覺的喇嘛在看守著這座召內唯一的一座倒塌的佛殿。"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弘慶召五大殿

設想一下,弘慶召在沒有喇嘛的照顧,僅有神靈的庇佑下,已經是半廢墟的狀態。

探尋青城若即若離的弘慶召,遠去的時光改變不了它存在的歷史地位

弘慶召藏經閣

每當人們從大召寺的廟門前走過時,已經不會有人想到,就在這座氣勢磅礴的廟宇前方曾經還有一座與之規模相近的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