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仍有個別孩子死活都不願上學,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花圃


閱讀,分享令我成長。您好,我是空文,很高興能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義務教育階段,仍有個別孩子死活不願意上學,有什麼好辦法嗎?

第一,要跟學生講明學習的重要性,現代社會,沒有知識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而且好好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改善家庭條件。


第二,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動向,時常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出謀劃策。

第三,最重要的是走進學生的內心,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如果他們想外出闖蕩,不妨在假期讓家長帶其去體驗,當學生感到混社會的不易時,自會有心想學。

第四,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趣味性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另外班級事務應該要分配到每個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目的是讓學生增強自我存在感,同時令他們熱愛校園、提高學習興趣。

我也是一名小老師,我們班也有不愛學習的同學,我總會不厭其煩的跟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例子,雖然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三分鐘熱度,但我不會放棄,儘自己的能力去做他們的領路人。

個人愚見,若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互動。


默空文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做一個大膽的推測,我估計你應該是一入職不是很久的班主任老師。為什麼呢?因為現在一家一般只有一兩個孩子,你問的是個別孩子,顯然家裡應該有一大群,那隻能是孩子王,老師了。而你又問為什麼個別學生不願意上學,對於控輟保學的工作,一般都是班主任的責任,所以說:你很可能還是班主任,並且是新入職沒幾年的班主任,下面我根據我的推測來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方面學校的原因:教師在學校的壓力之下,對於那些成績不好,或者是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好的的同學要求過於嚴格,超出了學生本身的承受能力。從而產生垂頭喪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厭學或輟學。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同學之間關係緊張造成的,現在的學生在家裡大部分都是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自我意識很強,也可以說是慣壞了,到學校之後發現沒有人在讓著她,慣著她,所以就有輟學的思想。

第二方面是家庭的原因。據我觀察你,一般情況下輟學的孩子,大多數家庭都不健全,比如離異留守等。這些孩子一般性格比較孤僻,自卑,缺乏自信,不願意和同學或者老師溝通。並且本身缺乏社會的關愛。成績也一般般,很難獲得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久而久之覺得沒意思。不想上了。

第三方面社會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遊戲,或者是社會不良青年吸引了他導致輟學。當然也有可能是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影響了他,其中原因還要靠和學生溝通之後,才能確切知道。

解決的方法:如果是學校的原因,特別容易解決,老師只要對學生要求低一點,多一些讚揚,少一些批評,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老師對學生的那種關愛。一旦讓學生體驗到老師是愛他們的,自然而然就把問題解決了。而如果是由於家庭或者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輟學,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只能跟其家長一起探討解決方法。

總的來說,我的經驗是,凡是要輟學的學生,作為老師,你一定要降低你的要求,並且實事求是的告訴學生,你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但是你有一個巨大的進步空間,只要你想學,老師會幫你排除學習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請學生放心。同樣也要告訴學生,在學習上哪怕你有一點點的進步,老師也會感覺非常欣慰。最起碼如果沒有進步,只要能夠保持現在的成績也行,總之是要讓學生心裡踏實,有安全感。


會思考的小蟲


1.我認為首先要控制好情緒,不打罵,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瞭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麼條件和要求等。

2.理解孩子的壓力。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3.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不要急於解決孩子不去學校這件事情,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在和孩子好好談談,問清楚孩子不學校的原因,根據原因再做出決定,家長要保持冷靜,好好的關心孩子,讓孩子心理上自己先感受到內疚。

4.根據原因解決孩子遇到的難題。要去解決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和擔心,才是解決的方法。

5.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共同話題聊的,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不要太任性了,應該會有一定的效果的。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孩子必需要好好學習,勸其通過學習這條通道改變命運,否則即使現在去打工的話,將來的生活狀況可以預料。

6.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去學校了,特別的厭學,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在家暫時休息一段時間,一個人整天在家,感到無聊,根據孩子年齡讓孩子跟著自己出去打工,受點苦和累,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孩子想起上學的好,也會去學校的。

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那時候年齡比較小,不懂事,等到明白了就晚了,出去打工,只能幹些比較累的,工資比較低的,看到那些坐辦公室的白領工資高,又不累,真是羨慕,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了。

所以還是要勸孩子去上學的,不然到時候後悔就晚了!

希望以上建議能夠幫到你[呲牙]


農村三個孩子的媽


不想上學,肯定是他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信心,解決根本問題就是,讓他找到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習的快樂,重拾信心。九年義務教育是最低限度,9年都不上完,以後出社會會吃很多苦,要讓孩子明白,以後真的會後悔。要好好開導孩子,讓他不要有厭學情緒,正確引導他,感覺不上學的孩子多數都是農村留守孩子,他們比較任性,父母陪他們的時間較少,所以為了孩子的明天,還是儘量陪著孩子成長,讓他們好好學習。


玲妹妹愛英語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厭學不願上課,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其一、由於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造成。具體來說有以下兩種情況:1、家庭教育缺失。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不少家庭都是把孩子託付給老人養育,而老人又無力管教好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例如嬌生慣養、不服管教,再如貪玩成性、迷戀遊戲,還有好吃懶做、無禮無畏。

這些“壞毛病”導致孩子根本無心學習,無所謂厭學,壓根就不愛學習。2、家庭教育不當。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往往有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一是“放養式”,也就是基本嬌生慣養、不管不問,任孩子自然成長;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常常導致孩子任性妄為,自以為是。

二是“棍棒式”,也就是家長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錯誤理念,通過打、罵孩子,嚴加苛責;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導致孩子“規矩多大膽多大”,逆反成性。 兩種錯誤家教方式都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其二、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角度:首先是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市場經濟在帶來資源的高效利用、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和功利思想;社會上這種錯誤觀念,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孩子人生“三觀”的形成,很容易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其次是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高效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讓社會負能量得以快速傳遞擴散;其中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散播就是一大社會隱憂,嚴重影響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再次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影響。信息社會的到來,不但給人們帶來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方式,而且也帶來了思想解放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糟粕;這嚴重增加了孩子成長中的困惑,缺乏一定辨識能力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由放縱自我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產生厭學情緒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其三、學校教育的迷茫所導致。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加以說明:第一、教育方式方法的混亂所致。教育改革以來,我們缺乏經驗,先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了很多彎路;後來全面倒向西方,模仿別人現成的經驗,“拿來”生搬硬套。

結果自然是不盡人意!第二、教師“師德”素養下降所致。 自由思想和功利主義氾濫,導致不少教師人心思動,追逐所謂的“知識變現”,致使師德水平與修養嚴重下滑;結果必然是學生和家長的怨聲載道!第三、學校教育固有的劣勢所致。

學校教育教學情況複雜,老師良莠不齊,學生千奇百怪,教書育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真實關切;結果出現學優生、學差生都是很正常的!其四、孩子自身成長問題所致。

具體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談:從生理上來說,孩子的個性生成主要來自於遺傳。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孩子氣質和性格的形成有70%遺傳自父母。也就是說,孩子的個性如何,家長不必去怨天怨地了,主要地來自於你們自己,這正應了那句老俗語“根不正,秧不正,結個葫蘆歪巴腚”!從心理上來說,孩子的內心強弱主要受環境影響。

當代心理學研究證實,孩子內心的強弱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所處環境的優劣,尤其是家庭環境的好壞。換句話來說,家庭、家教、家風的狀況,決定著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其五、有償輔導盛行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最直接原因。

有償輔導是教育產業化的一大產物。原來的有償輔導只是作為貧困大學生自我助學的一種出路;後來被某些教育機構發現商機,有償輔導遂成燎原之形勢;再後來在職教師參與進來,展開和教育機構競爭、合作、苟合,進一步成鋪天蓋地之局面,大有超越公辦教育取而代之勢;最後國家“出手”,禁止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輔導,整治社會辦學機構不法有償輔導行為。

有償輔導中的“超前教育”拔苗助長,違背了教育基本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是導致許多孩子厭學的直接“元兇”。這裡面,既有辦學機構為追逐商業利潤的推波助瀾與不擇手段,又有參與有償輔導在職教師為追求高收入的喪盡師德與天良,也有家長為追求急功近利的盲目與無知。

總而言之,有償輔導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參與、綜合作用而形成的一大危害,是導致學生厭學的一大“毒瘤”!


魏小仙女兒


簡單說教和揠苗助長,是導致孩子不願上學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促使孩子喜歡上學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責任心!去學校讀書,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還要讓孩子覺得有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他勇於擔當的心理,要讓孩子知道,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要有一份為國為民族而讀書的擔當和責任心!莫欺少年小,很多道理,只要大人講得明白,孩子是能聽懂的!教書育人,我感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好的老師和家長,教會孩子的是一種堅持,隱忍,堅強的習慣和性格,而不是僅僅教一些課本知識!孩子只要有了興趣和責任感,他就會喜歡讀書和上學的!


ymnr


謝謝@不完美媽媽的邀請。我對高中孩子比較瞭解,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接觸的少,所以針對提出的問題,我只能談點個人淺顯的理解哈。

“義務教育階段,仍有個別孩子死活都不願上學”,這樣的孩子心理我認為可能有兩大原因。

1.對學習沒興趣。厭學的孩子大多基礎都是學習成績不怎麼好的,無法體驗到學習帶來的美好情緒體驗。有可能是父母施加了太大的壓力,也有可能是老師的教授方法磨滅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受到外界某個事物的影響。孩子受到外界的非學習因素的吸引,比如虛擬世界的刺激、一起玩的小夥伴都不愛學習等。

至於怎麼做,我建議先努力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要講一些大道理,“威逼利誘”可能效果會更好。01.可以找個機會帶孩子出去玩玩,同孩子聊聊天。02.用孩子想要的物質來激勵。03.帶孩子去一些文化氛圍比較濃的地方感受一下同齡人的學習,比如圖書館或是書店。04.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利用他的興趣來做文章。比如他喜歡什麼就以此來作為條件跟他談。

畢竟孩子年齡小,還是多耐心點吧,義務教育階段確實有叛逆的一段時間,家長多點關心和愛護,用心去觀察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的。


高中女先生喬喬



心寧手巧


首先得了解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原因。可以從幾個方面去了解:

1、家庭方面

家長有沒有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期望值太高,孩子心理承受力承載不了,產生厭學。

2、學校方面

孩子有沒有在校受到不公平待遇。這個不公平待遇,可能來自於老師,亦或是同學。

3、孩子自身方面

孩子自身原因,也都是來自外來因素的影響。


唯有書香最醉人


把家裡所有玩具都丟掉,手機,電視關了,大人帶頭看書,不要知聲,把他的應看的書叫孩子講給你聽,慢慢就順過來了,要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