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馳援武漢,他不顧父親跪求,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

為馳援武漢,他不顧父親跪求,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

他叫劉建汝,安徽人,是一名90後。

發生在武漢的疫情,本來跟劉建汝並無多大關係,他大可以像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在遙遠的家鄉通過捐助的方式表示一下對武漢抗疫的支持。那是一場流血流汗的戰鬥,需要錢,需要口罩、消毒液、防護服、呼吸機,需要食品,作為個人,他捐款捐物,什麼都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醫生和護士才是真正的戰士,只有他們憑藉專業能力才能將疫情擊退,只有他們憑藉職業技能才能將不幸感染的患者從生死邊緣搶救過來。

他不是醫生,不是護士,他去了武漢,打不過病毒,救不了病人。

何況,他還有自己的事業。雖然是安徽人,但常年定居在蘇州,在蘇州,劉建汝有間飯店,還做著廢品生意。我忽然想起那個請戰武漢的護士小姑娘,她說:“我沒有結婚,沒有負擔,讓我先上。”劉建汝與她不同。他沒有救死扶傷的使命職責。他把自己的飯店經營好,把自己的廢品生意打理好,照章納稅,促進經濟,就盡到了一個生意人的本分,盡到了一個好公民的責任。

疫情的人類的敵人,病毒攻擊的對象,不分種族國家,不別男女老少。遠在千里之外,誰能保證自己不是受害的下一個呢?當初那些搬板凳坐看中國熱鬧冷嘲熱諷的人,現在不是一樣沒有幸免嗎?

國家有難,他不能視而不見,他應當挺身而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劉建汝去了武漢,不過,沒到災區,而是將物資運送到那裡就回去了。

回到蘇州,他遵照疫情防控規定居家隔離了14天。

這14天,他通過媒體報道見識了武漢人的苦難。醫院沒有床位,那些感染的病人就只能在家裡乾等,然後,病情加重惡化,再然後,眼睜睜地死去卻無能為力。那是一個撕心裂肺極度煎熬的過程。封城,封小區,市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他們不能出門,哪怕需要藥,需要食物,他們也不能出去自行購買。也沒地方買。還記得那個跟爺爺住在一起的小孩兒嗎?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排查,開門的是一個小孩兒,而爺爺躺在衛生間裡,早過世了好幾天。工作人員問小孩兒,為什麼不求助?他說,爺爺不讓他出去,外面有病毒。又問他這些天吃什麼?他說,餅乾。這就是那時候的武漢,那時候的人間。

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都在馳援武漢。除了醫療隊,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在向著武漢的方向集結。心念國家,情繫武漢,劉建汝的心裡,有一股強烈的火焰,燃燒,升騰,將他一個男人捨我其誰的擔當和和義不容辭的勇氣激發出來。

為馳援武漢,他不顧父親跪求,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

他決定再去武漢,而且,不是送一趟物資,而是要長期扎守,憑藉男兒一腔熱血,與武漢人同風雨,共命運。

劉建汝做了最壞的打算。他清楚地知道,去往武漢,意味著什麼,承擔著什麼。那裡,是疫情重災區,那裡,有無數感染者,他能不能倖免於難?能不能全身而退?他不知道,但是,他仍然決計前往,義無反顧。

置生死於度外,莫過如此。為以防萬一,不留遺憾,劉建汝到人體器官捐獻中心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他把生死交給了武漢。

父親不許他這麼幹。我們理解父親的心情,生死關頭,誰也捨不得將親生兒子送往最危險的地方。原本在武漢的人,都千方百計的選擇離開,猶如今天看到的其他爆發疫情國家的同胞,想方設法地回到祖國一樣。安全是首選,逆行是勇敢。父親在視頻裡祈求兒子,希望他回來,說到動情處,都差點兒給劉建汝跪下了。可是,父親的祈求改變不了兒子的初衷,劉建汝抱著身負武漢的志向,決定在武漢一干到底。

舍小家為大家,他與千萬志願者一起,在武漢戰場,開啟了新的人生。

父親依然天天在哭。他心裡覺得對不住父親。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那就讓父親受些委屈吧。當有朝一日回到家裡,父親一定會原諒他,並以他為傲,因為他做的這些事,受的這些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

後來,父親不說了。而劉建汝,則每天給父親發信息報平安。在疫情面前,父子的交流,僅限於成。

為了支援武漢,劉建汝可謂傾其所有。他說,第一波帶來了蔬菜20多噸,第二波35噸,除此之外,他還帶了酒精好幾噸,還有口罩,還有蘋果。所有這些物資,加起來差不多20萬。

為馳援武漢,他不顧父親跪求,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

在武漢的志願者,似乎並不在乎錢。與那些拼死拼活捨生忘死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他們付出的錢,或許並不能跟生命代價相提並論。收治感染患者的醫院門口,整齊地停放著接送醫護人員下班的私家車,他們都是志願者,沒有人在乎過錢,幾千塊的加油錢都是自己承擔,即使犧牲掉休息的夜間時間,也沒有人喊冤叫屈。他們覺得這樣做值得。

完成了物資運送任務,劉建汝就開始做志願者的其他工作,不挑不揀,哪裡需要就往哪裡。在武漢,他什麼都幹,打掃衛生,搬運東西,卸貨,運物資,給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送餐等等。只要有工作可做,那就實現了他做志願者的價值。

自己的生活,則全是將就,況且,在武漢也沒有條件講究,自嗨鍋、速熱飯、泡麵,連續幾十天這樣過來,難怪他吃的胃疼。休息時間也沒有保證,他說,睡眠最少的那天,他只睡了4個小時。

苦,忍得,累,值得。這是一次青春的洗禮,也是一次生命的昇華。在武漢,劉建汝奮戰了23天,他的人生將因為這一次特殊的經歷而變得不同尋常。有人問,後不後悔來武漢,劉建汝堅定回答,沒後悔,後悔啥,要是後悔就不來了。我相信他說的這些話發自內心,只有心裡將自己命運與國家命運連在一起,才會自覺擔負起個體對國家的責任,才會在當初為決戰武漢而慷慨地簽下遺體捐獻協議。

武大櫻花開了,或許,這是武漢給志願者劉建汝最好的送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