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山青水美 生態宜居

位於閩北的南平市,是福建省重點林區之一。這裡山巒疊嶂、鬱鬱蔥蔥;這裡水碧澄澈、奔流不息;這裡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森林覆蓋率78.29%,森林蓄積量1.73億立方米、佔全省三分之一。

綠色,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色,融進了城市的氣韻與靈魂。2017年,南平市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南平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納入政府績效考評系列;編制《南平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細化明確各方責任和任務目標。

三年來,在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和廣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依託南平山、水、林、城、鄉優勢,以增加城市、鄉村綠量和美化人居環境為重點,構建城鄉協調發展、城市森林環抱、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森林南平”。

目前,南平市創森40項指標已全面達標。其中,10個縣(市、區)均獲得“福建省森林城市(縣城)”稱號;評選出具有南平特色的閩楠和香樟為市樹,桂花和百合為市花;全市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3.8%;群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滿意度為99%,支持率為99.5%。


南平:山青水美 生態宜居

山青水綠——延平區


青山提質 強化綠色“硬實力”

南平市具有福建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色,10個城市(縣城)依山傍水,城依山而落,城依水而布。

處處青山綠水,造就了南平“南方林海”的美譽:其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萬個,被譽為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是地球同緯度上生物多樣性保存最完好的區域之一,被譽為“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更是適宜人居的養生勝地。

立足於莽莽青山,堅實綠色基底,南平市不斷為“青山提質”。2017年以來,策劃實施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達215億元,建設規模31.27萬公頃,通過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商品林“贖買+改培”等措施,有效提升森林質量。

截至目前,南平市已累計完成投資32.74億元,完成集約人工林栽培0.93萬公頃,現有林改培4.23萬公頃,商品林贖買4.21萬公頃,發展林下經濟0.18萬公頃。三年來,累計新造林4.78萬公頃,平均每年植樹造林面積佔市域面積的0.61%,森林覆蓋率提高了0.94個百分點,達78.29%;栽培樹種豐富多樣,鄉土樹種佔比高達88.4%。


南平:山青水美 生態宜居

綠道——建陽區武夷新區崇陽溪漫道


水美添綠 提升民眾幸福感

依水而建的南平,域內共有一江八溪(閩江、建溪、富屯溪、崇陽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176條支流,使得南平每個縣(市、區)都有一條以上河流穿城而過。

立足綠色優勢和山水特色,南平市決定以山帶水、以水補山,在中國首創推進“水美城市”建設,打造水美城美、宜居宜遊的美麗南平。

“水美城市”建設以縣(市、區)城區和開發區周邊流域水系為主線,發揮自然山水、生態水利、歷史人文之美的優勢,運用水利、建築、環境、生態、景觀園林等工程學,打造“洪水、澇水、汙水”共治與“水美、山美、城美”融合的城市綜合體和重要節點。

截至目前,南平市已完成投資147.12億元,其中投資9.4億元完成各類綠化提升工程871.2公頃,新建延平區小水門公園、建陽區七賢公園、順昌縣餘坊溼地公園等42個公園,城區綠化覆蓋率、喬木種植比例分別提升至41.31%、75.10%,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2平方米提升至13.87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範圍內對居住區覆蓋面積比例提升至83%以上,讓市民群眾出門即可看見“綠水青山”。


南平:山青水美 生態宜居

古樹群——政和縣“中國第一楠木林”


鄉村添美 人居環境協調發展

生態南平,城鄉共建。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生態美、環境美、經濟美、人文美”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部署要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全市126個鄉村振興“一帶N點”示範村、36個高鐵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村、115個省級美麗鄉村和10條省級美麗鄉村景觀帶建設,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鄉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3.53%。

助力打造良好生態環境,2018年,南平市啟動了總投資52.93億元的南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的建設,以南平市行政區域內閩江上游流域為骨架,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富屯溪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如今,南平市通過這一項目,已新建道路林網工程158.4公里、城鄉綠道建設工程433.51公里、水岸林網工程22.68公頃,道路、水岸綠化率分別達81.56%、91.5%,農村面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更加優美。


南平:山青水美 生態宜居

綠色金庫——延平區王臺鎮安槽下杉木速生豐產林


旅遊增景 生態旅遊富美雙收

南平市自然風光秀麗,境內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和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在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的同時,南平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用好、用足、用活武夷山“雙世遺”和國家公園品牌,大力發展與康養、休閒、採摘、觀光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生態旅遊業態。

2017年以來,南平市成功舉辦了兩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打造了建陽花花世界、邵武櫻花小鎮、花千谷等一批森林生態旅遊景區;全市94家森林人家中有9家成功提級,成功創建1個四星級休閒集鎮和1個三星級休閒集鎮、2個四星級特色村和3個三星級特色村;邵武和平村、武夷山興賢村、下梅村、政和石圳村等4個村成為福建省首批金牌旅遊村,全市生態旅遊總人數及生態旅遊總收入逐年提高,2018年旅遊人數4991.82萬人,旅遊總收入790.08億元,增長率均在17%以上,基本形成以武夷山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縣(市、區)的森林生態旅遊經濟圈。


營造氛圍 森林城市人人是主人

森林城市,人人是主人。為了提升市民群眾的綠色意識,南平市不遺餘力地展開宣傳,引導全社會關注森林城市創建,共建綠色家園。

開展“創森”LOGO和吉祥物徵集活動,從徵集到的87個設計作品中,選出最符合南平特點的創森LOGO和“南寶、平妞”這對吉祥物,並通過開通“南平創森”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廣泛宣傳。廣泛開展“創森”啟動儀式暨市民簽名活動、愛鳥周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共創森林城 同繪南平美”全市中學生徵文—攝影—繪畫大賽、“創森杯”全市小學生校園足球比賽、“森林城市 綠色家園”攝影主題大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共築生態宜居南平”全民義務植樹、樹木認養、 “南平市十佳鄉村生態景觀林(古樹群)”評選、“市樹、市花”評選等各類豐富多彩的創森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森氛圍。同時,積極舉辦丹桂、紫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節,彰顯了閩北特色的綠色生態文化。

通過高位推動、科學規劃、全民參與,一副綠色的畫卷正在南平的土地上徐徐展開,一個高質量的生態屏障正在閩北地區逐步完善。一個高“顏值”的綠色城市,正在融入南平市民的日常。

(原文登載於2020年第1期《海峽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