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到底是个英雄好汉还是一个暴力份子?

革斤春风


武松专打天下硬汉,武力是他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胳膊断了以后,武力丧失,武松也就心灰意冷了,于是在六合寺出家。

然而,武松不是天生的暴力狂:柴进庄上,他备受冷落,生病了在走廊烤火,结果火盆又被宋江踢翻,他揪住宋江欲打;景阳冈上打虎自救,斗杀西门庆是为了报仇,打孙二娘是为了解困,打蒋门神是为了报恩,大闹飞云浦是为了自保,杀张都监等人也是为了复仇。

捡回一条命,得了雪花镔铁刀之后,武松在蜈蚣岭大开杀戒。从此,武松变得冷血,杀人也不再需要理由。一路走来,武松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始有终,光明磊落,所到之处虎惊兔走,所做之事惊天动地:他当然是条好汉。


上头派掌门


依黑水布衣来看,在《水浒传》中的武松,正是从英雄好汉到暴力分子的演变过程,也是逐渐失控的一个过程。

从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都是武松的章节,这在整部著作中是罕见的,可见作者对于武松的重视。这十回也是武松从英雄变成暴力分子的历史,我们一一来看。

1、景阳冈打虎

这是武松的高光时刻,虽然理论上属于武松的自卫行为,但也算阴差阳错的为民除害了,获得奖金后分给了众位猎户,足见其豪迈之情。其实武松刚出场时病恹恹的,形象很一般,这一回成了打虎英雄,一下子树立起了英雄形象。

2、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

这属于典型的报仇行为,但也情有可原。由于官府不作为,武松便自行解决问题,虽然手段过于血腥,但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而且武松还有自首行为,整体来看大家还是认同武松的做法的。

3、醉打蒋门神

从这开始,武松的形象开始一点点的崩塌了。他主动找茬,无非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罢了,金眼彪施恩也不是什么善类,和蒋门神彼此彼此。武松为施恩出头纯粹就是“报恩”而已,看武松最后说的话:

第一,要你离开快活林,随即交还原主施恩。

第二,我饶你起来,把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请来与施恩陪话。

第三,不许你在孟州住,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

这就是典型的黑社会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4、大闹飞云浦

这主要是武松的自卫行为,干净利落的干掉了所有的公人(也为了防止他们报信儿),武松嗜杀的本性开始显露出来。

5、血溅鸳鸯楼

武松在这里大开杀戒,一共杀了15个人,其实理论上谋害武松的只有4个,可他连带着杀了张家一家老小,连女人都没放过,这种行为确实是过分的。书中描写:

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武松之狠可见一斑。

6、蜈蚣岭杀道人

这时的武松开始滥杀无辜了,他先杀了一个小道童,又杀了道人,道人是可恶的,但那个道童是无辜的,而且杀的原因竟然是试一下刀,简直太可笑!

7、争酒抢肉

只因为店家不给他酒肉(还不是店家的),武松就开始撒泼,不给他吃,就打!有人管他,也打!这时的武松的行径已经开始向无赖的方向发展了。这时武松的出手原因就是看自己心情了。

8、打狗

水浒武松部分的故事中,最后一次打斗,是和一条狗。而且还失败了,呵呵。

在这里,武松的形象彻底崩塌,从之前的大虎英雄沦落到被狗大败,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从这十回书的脉络来看,作者是将武松这个英雄逐渐贬为不值一提的暴力分子的,这十回之后,武松的戏份就比较少了,多数是他反对招安的只言片语。

武松最后的结局看似不赖,他在征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杭州照顾中风的林冲,从此生活在杭州,80岁而死。不过武松这位曾经的打虎英雄最后与孤独为伴,寂寞而死也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吧。


黑水布衣


《水浒传》武松究意是英雄好汉,还是暴力分子?我认为要给他定性,应该客观地历史地分析后才作能确切的定位。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应从下面两方面去看:

一,群众性。多少年来,老百姓一直把武松作为英雄好汉赞颂。一是武松在景阳岗上赤手空打虎的事迹深入人心。这一事迹,既为民众除了害,造了福,也展示了武松的本领和勇气。让老百姓觉得,英雄好汉有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二是武松为兄长武大郎报仇,打死了奸夫淫妇西门庆番金莲。在百姓眼里,武松是由兄长武大郎抚养大,长兄如父。因西门庆与其嫂子勾搭成奸,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在报官无门的情况下,报了兄长被害之仇并报官自首。当时人们都认为理所应当,大义大孝,对此推崇倍至。三是武松血溅鸳鸯楼。在武松受到诱骗陷害压迫无奈的情况下除掉了蒋门神、张督监、张团练三恶以及其家眷共十五人。虽然这件事有点过分,但在老百姓的眼里,这些民愤极大,祸害一方的奸诈恶官,是应有的下场。人们对武松诛杀张家满门一事,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予以理解。

二,历史性。武松生活的时代是个没落的封建社会宋王朝。《水浒传》的故事及一百单八将的人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里产生的。武松是其中英雄好之一。前面讲过武松景阳冈打虎为兄复仇以及除掉蒋门神张督监张团练三恶和家眷。可能从现在角度看是暴力分子,是应该被惩处的。但武松处的时代,必竟不是今天。他是否是暴力分子,我认为应从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去分析。一是当时封建社会实行的所谓法律,也是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当一个家族某一成员侵犯了朝庭利益,就会满门操斩。因而在这样社会文化生长的武松不可能不受到感染。二是这些仗势欺人的恶官及手下也没有少鱼肉百姓。三是《水浒传》里的大多好汉都是与恶贯满盈的官宦权贵在斗争,杀富济贫。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思想,都会打上历史的烙印。再者,武松是一位江湖义气的好汉,从来都不欺凌弱小,特殊情况下,也会大开杀戒。所以,我们定位武松是英雄还是暴力分子,不能用现在的文明,现在的法制,以及现代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要求和衡量他。

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情,错宗复杂,三言两语,不一定阐述清楚。但有一点,我觉得,只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武松,就会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好汉,而不是一个暴力分子。


金太阳2


武松是一个一身正气的英雄好汉。


GB新观察


回答《水浒》中武松是英雄好汉还是暴力分子。

定论:武松是英雄好汉。

综合分析:我们要分清什么是暴力分子与英雄好汉的区别。

一,什么是《水浒》中的暴力分子

1,欺负弱小,恃强凌弱,为了答到自己利益,欺负弱小。

章节:镇关西控制肉价从中取利,集结恶势力,欺负乡里,这种人为暴力分子。

2,剥削老百姓,占人田地,抢人妻女。为自己的利益,不息使用恶劣手段强占他人利益与妻女。

章节:西门庆为了自己快活,堵死武大郎,占有潘金莲行龌龊之事,为暴力分子。

定义:为《水浒》中的暴力分子。

二,何为英雄好汉

1,做人讲义气,有情有义,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章节:

~武松做都头是为人仗义讲义气,他需要人帮忙,手下为他帮忙,因为武松讲义气仗义,都愿意帮忙。

~武松血洗鸳鸯楼,就是为帮过自己的女孩被害后,帮助报仇,有情有义。

2,有胆量,有担当,敢作敢为,不畏强权。

章节:武松为武大郎报完仇后,自己上官府报案,被发配,有担当,敢作敢为,不为强权。

3,能看破生死,视死如归,要有一颗正直的心。

章节:武松打虎非常出名,为老百姓除害。

武松看破生死,为老百姓除害视死如归,武松不受潘金莲勾引,有一颗正直的心,从不欺负老百姓。

武松我认为他是英雄好汉,只是自己的观点。











灵魂阅影


武松在水浒中是作者重点表现的人物,先不评价他,先说说观众看了他的事迹,有什么感受,好多观众直接的感受就是快意恩仇,嫉恶如仇,看起来痛快,比看林冲压抑的心情强太多。有的人说武松在鸳鸯楼上杀的性起,看起来有点暴力,咱们想一想当时的情形,武松杀了主要凶手,为什么又接连杀了丫鬟数人,这一点与他的义妹有关系,对他来说,视为自己亲妹子的人也能背叛他,那这个府的人好人也就没有人,一不做二不休,来个革命到底。从现在看来,确实有点滥杀无辜,而从当时的判断,又何尝不是除恶务尽!



天天向上84177432


武松是水浒中的英雄,武松打虎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一部《水浒传》有二十几个章节写到武松,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可以单独成篇,形成一个完整的武松传记。

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讲义气,敢担当,是一个标准的男子汉,无论是从古人的眼光来看,还是用今天的审美标准来衡量都不为过。否则,潘金莲也不会辗转反侧,演绎出一段风流跌宕的故事。

武松打虎是英雄行为,但血贱鸳鸯楼,连杀男女一十五口,许多无辜者也丧命在他的复仇刀下。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斗杀西门庆场面都很血腥。武松灵前杀嫂,更是多有争议。武松爱哥哥,潘金莲不爱丈夫,本应该忠告于兄,开笼放鹤,各随心愿,这才是人性。但过于暴力,害了哥嫂,误了前程。

武松醉打蒋门神,展示了武松精湛的武艺,特别是玉环步鸳鸯脚更是无与伦比。但他还是陷在以施恩为代表的土豪和张都监为代表的恶势力之间的利益争夺之中,以暴力充当了帮凶。不像鲁智深侠肝义胆,打死镇关西,帮了金翠莲的义举。鲁智深的行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爱之举,是化无量身义而已矣的慧根,真是恐金刚菩萨亦所难能。

武松是大英雄,英雄的故事一定会永远传送下去,但他的很多行为确实暴力了一点。这不仅仅是用现代的眼光来分析,其实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其中道理,不言自喻。



国学文化研究


题主好,在我看来,武松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正义、勇敢,恩怨分明,对宋江知恩图报,不向恶势力低头。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生活严谨,作风正派。不贪财、不好色。体谅贫困群众之苦。反对宋江“招安”。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之后,为了躲避官府追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在景阳冈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从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追随宋江征讨辽国,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终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如此,此乃真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漁巷貓刂彐


电视剧跟小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急侠好义、敢作敢当

据《金瓶梅》第一回从武松景阳冈打虎讲起,令人恍若在读《水浒》,这是“借树开花”的写法。此武松确实就是那位后来上了梁山的英雄,堪称中国传统好男子汉的楷模;他力能克虎,排拒女色,忠厚孝悌,疾恶如仇,行动果断,敢做敢当。

第二,恩怨分明,知恩图报

武松恩怨分明这一点在对待西门庆上就足出来,已体现出来,据《金瓶梅》里介绍,武松打虎后与哥哥武大郎相逢的地方成了清河县;而在他识破了西门庆与嫂子潘金莲通奸并鸩杀哥哥的罪行后,奔到狮子街酒楼去找西门庆报仇,急忙中却把一个李外传错当成西门庆打死,因此被捕发配孟州,结果不仅西门庆漏网,潘金莲与教唆犯王婆也得以苟活多日;这是《金梅瓶》中的记载。

而,在《水浒传》中记载,何九受了西门庆十两银子,替西门庆,潘金莲,王婆三人把武大一床锦被遮过,一把火烧了;可是,还没完哪,何九的老婆想得周全,叫何九偷两块骨殖在家,万一武松回家闹出此事,还有个证见;如果不问起此事,便罢了,还留了西门庆的面皮。何九便趁人眼错,偷了两块骨头。这两块骨头便成了武二日后状告西门庆潘金莲一干人等的罪证之一。

而说武松知恩图报,这一点是根据武松对宋江的表现,据说,武松因为打死人而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杀死阎婆惜,出逃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遇见了武松,那时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第二天,武松说得知当时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没有死去。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宋江不舍,与武松结义为兄弟。

第三,武松不贪财好色、体谅贫困群众之苦且反对宋江“招安”。

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在路上因误会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边被孔亮捉到了庄子里拷打,却幸得当时在孔家庄的宋江消除误会,宋江与武松离开孔家庄后,宋江要去清风山,武松还要去二龙山,二人分别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攻打大名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卢俊义上山后,武松是坚决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头领之一。攻打东昌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大聚义时,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号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

以上总总就是有关于武松的性格特点方面的介绍,武松为何嫉恶如仇,作风正派,曾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武松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张士诚起义的部将卞元亨。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即是来自于卞元亨打虎的事迹。《水浒传》之后一些作品说武松的师傅是周侗。但相信以上需加上《临安县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记载的武松历史为原型。


叶子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地位不低,并且武松也是小说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物。对武松的经历进行仔细的分析的话,大家就可以发现,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武松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但是最后他却成为了一个滥杀无辜的人。这中间武松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导致了他如此大的蜕变。

其实在武松的人生中,存在两大分水岭,正是因为这两件事的影响,才让武松彻底的蜕变。那么这两大分水岭是什么呢?

这第一件事就是武大的死了。武松从小就父母双亡,是自己的哥哥含辛茹苦的将自己养大的。因此武松对于武大的感情非常的深,因此在知道自己的哥哥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之后,武松就开始收集罪证要将这两人绳之以法。但是让武松没想到的是,当时的县官却被西门庆收买了。于是最后武松凭自己的力量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是武松的第一个分水岭,他开始对这个世道产生了质疑。

但是事情的结局却是张都监此人和蒋门神联合起来欺骗武松。这次被骗让武松的信念都崩塌了。武松想不明白,自已遵纪守法,县官贪污不为自己的哥哥伸冤。自己对张都监掏心掏肺,没想到这个人却把自己当做棋子。

于是这第二次分水岭让武松彻底黑化。于是最后武松成为了一个恶魔,他不但将蒋门神以及张都监杀了,甚至连张都监的一家老小都没有放过。从那以后,武松就彻底地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