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武術中心關於印發《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的函

體育總局武術中心關於印發《體育總局武術中心貫徹落實實施方案》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武術中心(武術主管部門)、武術協會,各行業體協,相關體育院校:

為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文件精神,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於落實任務分工》整體部署和要求,體育總局武術中心制定了《體育總局武術中心貫徹落實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

請各相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並對照《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措施,結合本地區武術改革發展工作實際,細化措施、明確責任、做好規劃,儘快制定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特此函告。

聯繫人:王立峰

電 話:010-64912317

郵 箱:[email protected]

體育總局武術中心

2020年3月20日

附件:

體育總局武術中心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

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精神,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於落實任務分工》整體部署,結合新時代武術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緊緊圍繞武術中心工作、服務全局,充分發揮武術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現制定武術貫徹落實相關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以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動中國武術走出去,推進武術進入奧運會。

二、主要目標

準確把握新時代武術發展的定位和思路,科學制定武術發展目標和任務,堅定申奧是目標、健康是主題、傳承是責任的新時代發展理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推動社會武術、競技武術、國際推廣、武術文化、武術產業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武術項目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年度目標(2020年):以黨建工作為統領,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穩步推進中國武術協會實體化脫鉤和相關行政機構改革,加強武術研究院建設,完成《中國武術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製工作,開創新時代武術工作新局面。

近期目標(2021-2025):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國武術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標奧運,競技武術項目結構不斷改革優化,競賽標準化體系逐步完善,武術競賽新模式成功轉型;社會武術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武術產業初具規模;武術國際化推廣新模式基本建立,全面推動中華武術走出去,國際影響力大幅提高,武術申奧條件基本成熟。

中期目標(2025-2035):現代武術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武術健康功能日益凸顯,人民群眾武術健身意識增強,參加武術鍛鍊的人口達到體育鍛煉人口的五分之一;武術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武術職業化發展模式基本建立,現代武術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競技武術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青少年競賽體系和制度進一步完善,武術申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爭取進入2036年奧運會。

長期目標(2035-2050):武術成為奧運會常設項目,中華武術文化廣泛傳播,融入國際主流文化潮流;現代化武術管理體系日趨成熟,形成與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武術科學健身成為生活常態,武術康養融合工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武術職業化發展模式更加成熟,武術產業高度發達,成為體育產業經濟的重要支柱。

三、基本思路

——堅持政府主導、協同推進。深入研究和把握武術項目發展規律,高點定位、通盤考慮、頂層設計,提高武術運動在國內的普及率和向國際推廣的覆蓋率,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完善政策措施,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形成統一部署,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工作。  

——堅持對標奧運,推進競賽賽制改革。要在各項工作中運用世界眼光,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積極搭建國際交流溝通平臺,將繼續推進武術訓練競賽標準化建設,優化規則與裁判法,規範國內國際統一的技術體系,促進競技武術運動水平提高,推進武術進入奧運會。

——突出健康功能,構建社會武術新格局。服務健康中國建設,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形成全民健身工作齊抓共管的新格局,推動社會武術活動繁榮發展;大力建設武術健身“六個身邊”工程,夯實武術全民健身基層基礎工作;推動“武術+”和“+武術”,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武術全民健身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發展武術產業,豐富武術產品供給。貫徹落實《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基本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武術運動產業體系,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趨完善,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武術運動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注重文化傳承,做好正面宣傳引導。重視武術文化的宣傳教育功能,加強傳統武術的傳承與保護,增強宣傳意識,提高宣傳力度、廣度和時效性,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管、輿情監控和正面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和利用自媒體形式,擴大武術傳播渠道,形成傳播武術的立體模式。

四、主要任務措施

深入學習領會《關於落實任務分工》文件精神,結合進入新時代的武術工作實際,明確主體責任、細化任務分工,分別針對社會武術、競技武術、國際推廣、武術文化、武術產業、武術科研、武術教育與青少年培養等幾個方面發力,加強組織領導、開拓創新、協同推進,開創新時代武術工作新局面。主要任務分工和具體措施如下:

(一)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1.完善武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推動各級政府將社會武術納入工作範疇和職責,採用購買服務或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大資金投入,大力建設武術健身“六個身邊”工程,夯實武術全民健身基層基礎工作;推動“武術+”和“+武術”,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武術全民健身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大力推廣武術段位制。

穩步推進《武術段位制十年規劃》,在總結試點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制定相關措施,改進、完善武術段位制體系,建立規範的現代化管理體系,營造武術段位制社會化發展環境,全面推進武術段位制工作向縱深發展。

3.加強武術健身組織網絡建設。

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全國武術之鄉、各級武術協會、單項拳種研究會、各類武術傳習所、武術大院、各類武術和搏擊俱樂部、晨晚練站點等基層組織的建設,健全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組織,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武術健身活動。

4.開展武術走基層和志願者服務活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建立長效機制,積極組織武術專家、名家,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等,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走基層和志願服務,通過技術培訓、健身講座、論壇等多種形式,加強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指導,弘揚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文化。

5.實施太極拳健康工程。

以太極拳健康工程為抓手,提供有效供給,豐富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活動,積極支持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賽事;以太極拳公開賽、武術俱樂部公開賽、單項拳種比賽等為依託,打造高端賽事活動平臺。

6.探索武術康養融合工程。

挖掘武術健康功能,開發武醫融合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推動“健康+武術”體醫融合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創編簡單易學的武術套路和健身功法,引導大眾改變健康理念,從“治已病” 轉變為“治未病”。

倡導“醫療+武術運動處方”模式,鼓勵醫療醫護與武術運動康復結合;鼓勵社會力量新建、改建武術療養機構,加強武醫融合社區服務站建設,打造武術康養綜合服務體。

(二)提升競技武術綜合實力,增強為國爭光能力

1.轉變競技武術發展方式。

加強對競技武術發展理論、訓練理念、技戰術、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經驗總結,使創新成為競技武術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完善各類賽事活動競賽組織與管理辦法,發揮競賽的槓桿作用,調動社會資源參與辦賽積極性,打造品牌賽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融合。

2.推進武術訓練競賽標準化建設。

優化競賽規則與裁判法,規範國內國際統一的技術體系,構建完善的訓練體系,提高科學訓練水平;探索創新國家武術集訓隊的組建模式,充分調動高校、地方以及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在政策和制度允許的範圍內給予回饋和回報;加大經費投入,依託科研機構,加強國家武術集訓隊複合型科醫團隊建設,為項目科學訓練提供理論支撐和政策保障。

3.優化競技武術項目結構。

綜合評估競技武術項目發展潛力和價值,堅持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引導國內各省市區域間競技武術協調發展,鼓勵各省(區、市)重點發展本地區域特色的傳統武術項目。組織研究入奧項目與非入奧項目,格鬥對抗項目與競技武術套路項目,現代競技武術項目與傳統武術項目的協調發展,加快落後項目的發展進程。

4.加強競技武術後備人才培養。

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拓寬後備人才培養渠道,構建富有成效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以國家高水平武術後備人才基地建設為龍頭,改革與完善三級訓練網絡,發揮各類武術學校和體育院校在後備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建立競技武術公共投入的效益評估體系,提高各方參與武術項目市場開發的積極性;在現有全運政策的引導下,為鼓勵全國各有關單位參與全運會的積極性,制定跨省組隊參賽政策。

(三)加快發展武術產業,提升武術產業能級

1.培育武術市場主體。

支持武術企業發展。支持武術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和專利申請,鼓勵有實力的武術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參股國際品牌,拓展海外市場;重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微武術企業,利用眾創空間等新型平臺孵化一批創新型武術企業。

扶持社會組織。推進武術類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發展,將屬於政府職責範圍且適宜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武術運動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和引導各類武術社會組織參與承接。

2.豐富武術市場供給。

拓展武術服務。大力發展武術服務業,構建以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培訓研修、武術康養、體育旅遊、武術影視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體系;實施武術服務業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優秀的武術學校、武術培訓機構和武術品牌賽事,開發一批市場需求大的武術健身產品。

加強裝備製造。鼓勵研發武術服飾、器材等標準武術用品,引導開發武術健身指導技術裝備、可穿戴式武術健身設備等新型武術裝備;積極開展個性化武術裝備定製服務,滿足強壯體魄、祛病健身、減肥美體、防身自衛等健身需求

增加設施供給。構建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健身需求的武術健身設施體系,擴大群眾習練場所,增建武館、城鄉習練站點;引導商場、景區等引入武術特色資源,打造一批運動休閒與相關服務高度融合的武術服務綜合體。

3.提升武術產業能級。

加強示範引領。實施武術產業重大項目推進計劃,培育一批產業層級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武術產業項目和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品牌;推進全國武術之鄉、武術示範街道、示範小區建設,打造一批以武術運動為主題的體育產業示範單位和示範項目。

促進互動融合。建立武術產業融合發展機制,促進武術與養生、旅遊、文化、傳媒、教育培訓等深度融合;大力推動武術影視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武術影視產業鏈條;鼓勵國內旅行社和旅遊景區,設計開發包括武術體驗內容的賽事觀摩、運動體驗、遺產觀光、節慶會展、研學旅遊線路產品;積極發揮武術在運動康復、健康養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開展健身諮詢和調理等服務,加強武術文化傳播,大力發展武術文化產業。

推動“互聯網+武術”。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智慧武術”服務網絡和平臺,拓展“互聯網+武術”新領域;藉助個性化開放移動互聯平臺,實現武術賽事、武術商城、武術教學、武術電競、電子商務等資源的整合,提供電子商務、信息查詢、數據共享、服務指導等集成服務。

(四)加強對外和對港澳臺武術交流,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一國兩制”事業。

1.創新發展競技武術,推進武術進入奧運會。

對標奧運,創新發展思路,紮實推進“武術入奧計劃”。推動成立高層次的武術申奧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組,緊密聯繫國際武聯,共同形成合力;按照接納奧運會比賽項目的標準,逐條對照國際奧委會問詢調查的88個問題和奧林匹克運動項目指南進行檢視,找準差距、剖析原因,抓好整改落實,力爭武術項目早日進入奧運會。

2.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實施“中華武術走出去戰略”

(1)配合人文交流機制項目,服務國家外交戰略。

推進中美、中俄、中英、中法、中印等人文交流機制項目體育領域的武術交流工作,通過競賽、表演、培訓以及群眾武術推介活動等形式,展示武術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利用武術文化的“柔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提升文化軟實力;配合高層訪問、建交紀念、重大節慶等外交外事活動,派遣武術團進行交流訪問、暖場表演等雙邊或多邊活動,為相關活動營造良好氛圍,為構建體育對外交往新格局發揮武術的獨特作用。

(2)外派專家、教練和推廣志願者赴海外開班授課。

推出武術名家名師和明星運動員,組建專家講師團,培訓推廣志願者,赴海外幫助當地武協開辦訓練營、講座等活動,提升當地運動員和愛好者的技術水平;資助武術“海外兵團”、愛國華僑武術團體等組織,充分發揮其既瞭解中華文化、熟知武術技能,又熟悉當地風俗、知曉風土人情的獨特作用,開展武術教學、培訓等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好“民間外交”工作。

(3)積極支持武術在各國(地區)的本土化。

扶持各國武術協會、社會組織、機構對武術在當地的傳播與推廣模式進行本土化嘗試和改造;幫助當地培養本土武術技術骨幹,加強本土師資的培養,由更多的當地人傳播、教授武術;招募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武術的外籍人士,通過免費培訓、夏令營以及設立“武術留學專項獎學金”等方式,培養一支對華友好的外籍武術人才骨幹隊伍,推動中華武術在國外的本土化發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地的傳播,提高海外民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

(4)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武協的合作。

重點扶持推廣普及程度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鼓勵發動我國各省市武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武術交流合作,派隊參加武術表演、競賽、訓練及大眾健身活動;支持沿線各國(地區)舉辦國內錦標賽、國際邀請賽,創辦“一帶一路”武術大賽,賽事項目設置包括但不限於競賽武術、傳統武術、搏擊類武術項目等,搭建武術交流平臺;以武術養生旅遊作為特色和重點,結合中醫、氣功,打造“一帶一路”精品武術旅遊線路。

(5)深化與金磚國家的合作,推進武術在當地的推廣工作。

進一步加強與金磚國家武協的合作,力爭將武術列為金磚國家運動會的常設項目,並與上述國家武協建立常規合作機制,定期進行交流互訪,舉辦競賽、表演、培訓等活動;繼續推進金磚國家武術錦標賽工作,由金磚國家輪流主辦,力爭打造出屬於金磚國家的專項品牌賽事,同時鼓勵金磚國家間豐富多樣的民間武術交流活動,使社會力量和廣大民眾參與到推廣工作中來。

(6)推動“上合組織”國家間武術交流合作。

擴大“上合組織”國際武術散打爭霸賽的影響力,將賽事推廣到“上合組織”成員國家,使有關國家進一步參與到賽事的組織、承辦工作中來,將賽事打造為真正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國際品牌賽事;為有關國家發展推廣武術運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必要的經濟援助,開展培訓、訓練、比賽等活動,藉助品牌賽事擴大武術在當地的影響力,增加習練人口,提高普及率。

(7)藉助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等平臺開拓武術推廣渠道。

聯合教育部、國家漢辦、文化部等單位,以海外孔子學院和中國文化中心為推介平臺,整合現有資源,將武術作為孔子學院、文化中心的必設課程,制定統一標準,編寫統一教材,派遣專業教師、教練指導教學訓練;尋求與海外高校、科研、培訓機構的合作,將武術(重點是太極拳)作為“運動處方”納入到民間社團健身活動計劃、政府和企業員工健康(醫療)計劃等醫療保健體系。

(五)推進武術領域法制和行業作風建設

1.深化武術行業“放管服”改革。

加強對武術賽事活動的事中事後監管,不斷優化服務;規範武術活動,整治武術發展亂象,營造武術發展良好氛圍;加強對武術段位、職稱、名號等的監管,明確標準、統一規範,杜絕各類假資格證現象。

2.加強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

加強武術輿情監測,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構建中國武術協會全媒體傳播格局,發揮微博、微信、客戶端在武術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宣傳武術,報、臺、網、端等新媒體,加強武術正面宣傳,有效擴大國內、國際武術影響力。

3.嚴抓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

加強對《中國武術協會紀律處罰辦法》的宣傳與落實,統一思想、明確要求,切實提高各運動隊和裁判員對賽風賽紀工作的認識,堅決杜絕賽風賽紀事件的出現;嚴格執行依據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管理辦法》和《體育運動中興奮劑管制通則》和《中國武術協會紀律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從嚴、從重、從速嚴肅處理,不僅要處罰當事人,也要追究有關單位和有關領導的責任,絕不姑息遷就。

4.加強武術運動監管,營造武術發展良好氛圍。

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管。研究制定各類武術賽事活動管理辦法和相關標準,加強對各類武術館校、俱樂部、會館、培訓機構、習武場所等載體的監管和服務。

(六)青少年武術發展促進工程

1.明確內容,編訂青少年武術教學大綱和統一教材。

以青少年武術段位製為基礎,編訂不同年齡段和技術水平青少年的武術教學大綱,推出全國性統一教材,同時鼓勵各省區市武術協會編寫各自地方特色拳種的青少年教學課本,在規範青少年武術教學的同時推動傳統武術的傳承。

2.改進服務,扶持民辦武術學校健康發展。

貫徹“重服務、重扶持、促發展”的九字方針,提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建立全國武術學校信息溝通機制,主動了解其發展運行中的突出困難和機制制約,切實加強對民辦武術學校的政策和業務指導,為其健康有序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與現實條件,鞏固並進一步激發民辦武校作為青少年武術推廣和競技武術後備人才培養重要陣地的積極作用。

3.激發活力,推動青少年武術俱樂部的分級與認證工作。

建立健全青少年武術俱樂部政策體系,推動建立青少年武術俱樂部評價標準體系和誠信體系,為青少年武術俱樂部發展營造透明、公平的競爭環境,激發青少年武術俱樂部活力,培育、鞏固、發展青少年武術社會化、市場化的重要陣地。

4.加強武術學校的專業武術教師、教練員培訓。

定期舉辦各級各類全國性武術學校教練員培訓班,通過對競賽規則和裁判法、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等方面知識技能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青少年武術項目執教人員綜合素質、執教能力和執教水平,增強其對武術項目制勝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做好競技武術後備人才梯隊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完善武術學校教練員技術等級評定製度,鼓勵教練員自覺提高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訓練水平。

5.以高水平青少年武術賽事為引領,提升競技武術後備人才選拔水平。

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深入研究比賽項目設置和競賽模式設計,通過增加集體項目、對練項目和團體項目等方式,擴大參賽人員的通級比例,充分調動全國武術學校的參賽積極性,進一步擴大青少年習武群體,為競技武術梯隊建設儲備武術人才,為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七)推進武術文化建設工程,促進武術文化繁榮發展

1.加強武術研究院建設,重視武術科研創新。

做實做強中國武術研究院,肩負起武術的傳承發展與普及推廣職能,與脫鉤後的中國武術協會相互支撐配合,重視武術科研創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我國武術事業可持續發展。

2.合作共建研究院分支機構,築牢科研組織根基。

充分調動各方科研工作的積極性,與各高等體育院校、政府、企業深度合作,發揮資源優勢、跨界融合,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廣泛建立武術研究院分支機構,計劃到2025年底,逐步在東北、西北、西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海南等地區方位,建立起20個左右的區域性武術研究院分支機構,築牢武術科研機構組織基礎。

3.實施優秀青年科研人才計劃,培養科研後備生力軍。

注重發揮老一輩武術專家的傳、幫、帶作用,積極培養後備人才,發揮中青年科研骨幹的才智與熱情,加強武術科研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實施優秀青年武術專業技術後備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舉辦全國武術專業博士、青年骨幹科研後備人才研修班、優秀傳統拳種傳承人後備人才研修班等,為武術項目發展培養和儲備優秀後備人才。

4.開展傳統拳種研究,加強武術非遺工作。

實施《中國傳統武術拳種數字化工程》。全面加強傳統拳種和武術非遺研究工作,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完善珍稀瀕危傳統拳種和高齡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保護機制,重點開展對已列入非遺傳統拳種的傳承推廣工作;針對性地加強院藏文獻研究與保護,以及武術典籍、古拳譜、器械、遺址等文化遺存的研究保護工作,開發研究成果及文獻資料公開服務社會。

5.弘揚武術精神、打造高端學術品牌。

發揮武術研究院作用,搭建高端全國學術交流平臺,鼓勵科研創新,弘揚武術精神、傳承武術文化、推進學科建設,引領武術項目發展;通過舉辦全國武術論文報告會、全國武術科學大會、武術發展高峰論壇等系列高端全國性學術交流活動,交流武術最新研究成果,促進成果轉化、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

6.研發武術健身運動處方,拓寬武術文創產業。

以研發武術鍛鍊促進健康精準指導方案為牽引,融合中醫養生、運動康復、心理疏導等諸多領域,提升武術健身增進健康科技服務能力;以優秀傳統武術拳種為素材,精選典型動作技法為健身效果實驗研究為基礎,構建傳統武術拳種健身運動處方研發素材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財政、文化、教育、廣電、體育等政府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利用政策、資金等宏觀手段,統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華武術走出去。

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完善各級武術協會組織機構,強化各級武術協會職能,加大對基層武術組織的支持力度,鼓勵發展各類合規合法社會武術組織,重點加強市/區、縣級武術協會的建設,形成高效的中國武術協會工作組織網絡。

(二)落實支持政策、協同推進。

制定建立武術國內普及、國際推廣的的相關政策,加強各地政府對武術運動開展工作的管理、投入和檢查,確保武術計劃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各地要積極貫徹落實本計劃,建立由政府牽頭,相關行政部門、各級武術協會等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的武術發展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溝通協調。要加快制定本地武術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建立動態跟蹤監測和考核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放、管、服”有機結合,積極營造武術全面振興的良好環境。

(三)重點經費保障、組織有序。

設立武術發展專項經費,確保武術國內普及、國際推廣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完善公共財政對武術運動發展的投入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大支持武術運動發展的力度;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武術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拓展武術領域金融服務新業務。

(四)鼓勵社會參與、激發活力。

加強政策引導,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出激活傳統武術市場活力的改革舉措,鼓勵社會力量投入,設立武術專項發展基金,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和個人捐贈或投資,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發揮社團、企業、學校等社會機構和組織的作用,共同參與武術推廣工作。


體育總局武術中心

2020年3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