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你一人被關在密閉的空間內,給你一部手機,該如何求生?


網友們眾說紛紜,個個出謀劃策。但有密閉恐懼症的小夥伴可慘了,別說求生了,這絕對是最恐怖的死法,沒有之一。言歸正傳!通過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2010年那部神乎其神的電影《活埋》!


神之一:整部電影只有一個人為主演!

神之二: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神之三:我竟然耐心的看完了!!


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我承認,按照往常我的習慣,估計看到20分鐘就會關閉了,但這部神劇就是有本事讓我忍住性子,耐心的往下看。導演巧妙的劇情設定,確實引誘著我想知道最後的真相。


這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其實成本也不小了…(據維基百科的數據這部電影的預算為兩百萬美元,比海角七號還高呢)。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具棺材,電影《活埋》僅利用這三種元素就獲得了第 25 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原創劇本等三項大獎。並且口碑還不錯,爛番茄86%,IMDB7.3,這個結果簡直太驚豔了。


其實這部電影與其翻譯為《活埋》還不如叫《逃生》更為貼切,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在伊拉克工作的美國卡車司機保羅,因為國家間的衝突問題致使他遭到叛亂者的綁架,當他醒來後,卻發現隻身困於一具狹窄的棺材內。


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黑暗、恐怖作為懸疑片的主要元素,導演一個都沒落下。利用懸念去推進敘事,這是本片的敘事手法。呼吸聲、求救聲,一個人在封閉窄小的環境裡,上演著一場懸疑逃生獨角戲。


在影片《活埋》中,劇情的真相,全靠主人公手中的電話,逐步揭曉。希望與失望之間不斷徘徊,牽動著觀眾的心。電影中的主人公,寄希望於國家、於朋友、於親人,但是接踵而來的等待、冷漠、欺騙和不作為將這種信任消滅全無。


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隨著一個個通話,故事的本質也慢慢浮出水面,情節在不經意間引向高潮,最後隨著鏡頭逐漸拉遠,置身於黑暗中時,我們眼睛所見的是主角的悲慘結局,主人公最後帶著滿腔的失望,掩埋在黑暗中。而心裡所得的則是內心那片光彩的熄滅,寂靜著等待死亡。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隱喻著對現實人性的無力感,也從側面對人生進行了解讀。


一、人性冷漠的解讀


早在文學圈子裡,許多名作家就喜歡用暴力美學去解讀揭露人性本身的惡與自私,魯迅筆下的《阿Q》則是對於人與人之間欺凌、冷漠的反噬,用自我的樂觀、自我安慰去解讀挖苦生活的無奈。而餘華筆下的憎恨、仇恨、暴力和罪惡則更多了。


再回到《活埋》這部電影中,表面看似平凡如水,其實人性的冷漠暴力在臺詞中無不呈現,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當與自身的安危無關緊要時,人性的冷漠本質便逐一暴露。人性醜惡的底色,也隨之展開。這種“超現實”的表達方式,背後是對人性醜態和社會弊病的揭示與思考,同時也包含了編劇對人性的絕望。


藝術用虛構、放大、誇張的手法,將事件放大,其實也是為了達到揭示與警醒的目的。


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二、向生而死,向死而生


向生而死,向死而生!人本過客無來處,處處無家處處家,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曾天真地以為,會有那麼一個人,能與你一起相守與擔當,會有那麼一處地,成為棲息的港灣。


可事實卻是,人如過客處處為家。人這一輩子,生來一人,去時一人,誰也不是誰的誰。有些人註定陌路,有些事註定難改,路過的是風景,留下的是感受。


如同《活埋》中的保羅一般,當最後那一刻來臨時,將人生的光彩猶如幻燈片一般隨著記憶不斷地播放,曾經所有的種種,彷彿全部與他再無瓜葛。回顧、懷念、感慨、何必執著,最後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在棺材裡求生了9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