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戰疫下半場,線上直播教師呈現“一師難求”困局

2020年之前,資本市場普遍認為,教育市場是被互聯網整合的最慢的市場之一。

而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將教育培訓的湖面徹底攪亂。

學校變成直播間,老師變身主播,教培機構瘋狂送課打廣告,全國近3億師生開始大規模線上遷徙。

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在如此短期的時間內,將線下課堂完全搬至互聯網上,絕非易事。

教育戰疫下半場,線上直播教師呈現“一師難求”困局


面對近3億師生超級流量,在線教育行業普遍無法承受。在中小學開學日首日,多家在線教育平臺均出現了大規模卡頓和延遲問題,釘釘、B站、猿輔導等軟件無一倖免,各家平臺紛紛開始進行緊急擴容。

外行人看來,在線教育市場似乎一片繁榮,而在教育從業者來看,從產業鏈的最上游,到機構和學校,再到師生與家長,相互之間都在博弈。

那麼疫情結束,博弈終止,在線教育市場暴露了哪些問題?又將走向何方?

經歷30天“試水”觀察之後我們發現,在線教育供需嚴重不平衡,優秀直播教師“一師難求”,行業正在面臨新一輪洗牌。

教師準備不足,狀況頻出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線課堂”學習效率低,55.3%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的預期效果比在學校學習效果差,只有24.2%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的預期效果和在學校學習效果基本無異。因此,本次線上開學雖然推動了在線教育的進一步普及,但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在疫情初期階段,少部分教師開始到學校錄課,學生觀看錄像。隨後,教育下發了通知,要求教師開始利用網絡為學生上直播課,但是大部分教師都不會上直播課,問題開始凸顯。

雖然直播平臺操作比較人性化,很快就可以學會,但要運用嫻熟,短時間很難做到。

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學生們在“教”老師如何使用屏幕分享,開啟麥克風等功能。我們發現,大多數教師的網絡知識是落後於這個時代的。

在硬件方面,由於疫情突發,很多教師們也來不及準備。

正規教育機構線上課程教師授課硬件普遍採用“高清攝像頭”+“定向麥克風”+“穩定帶寬”進行直播授課,畫質音質流暢清晰。

而現在學校教師僅能使用手機直播,沒有手機支架,電腦配置低,且受居家環境影響,背景音嘈雜,再加上網絡帶寬不穩定等因素,致使直播效果較差。

另一方面,原有辦公軟件、通訊軟件搖身一變成為在線學習平臺,其穩定性和功能性也無法滿足師生們的學習需求。

由於各種軟件功能非常分散,教師和學習通常需要幾款App一起使用,缺少功能完善型學習平臺。而面對訪問量激增,很多平臺的服務器也無法承載,導致在線授課延遲、卡頓、無法進入等情況頻出。

因此,將學校授課模式完全照搬至線上是行不通的。從教師角度來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成主播式表演,真實課堂互動氛圍完全不存在了,教師們變成了聚光燈下被監視對象,出現一點問題,都會被互聯網無限放大。在這樣的衝突場景之下,在線教育的種種問題,不僅讓學生與家長的無所適從,也讓一線教師們滿心焦慮。

線上教師數量不足

中小學存在的應試教育、“擇校熱”等嚴重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而線上教學可將優秀教師的教學範圍擴大,以往,一名教師最多可以教幾十名學生,而通過線上教育,他可以將教學範圍擴大數百倍甚至數千倍。

2018年,新華網報道248個貧困地區的學校,與成都名校成都七中同步學習,結果發現升學率大幅度上漲;2019年四川雲教也推出線上教育,用15所師資力量較好的學校授課視頻教授全省125所師資較差學校,發現學生成績均有不同成績提高。

如果將全國的名師、教學資源、教學視頻整合起來,讓全國各地的貧困學校,或師資力量不足的學校,學習到相同質量的授課內容,這將快速地推進中國教育行業迭代升級。

但自疫情以來,大量用戶湧入教育平臺,很多教育教師工作呈現“996”狀態,多家平臺用戶量已達到平臺承壓的極限,師資力量不足問題尤為突出。

另一方面,學校教師和線下教育機構更為艱難。未接觸過在線教學的教師,轉身變成了主播,引起了各種不適。

相對於線下授課來說,線上大型授課非常考驗教師的控場能力,以及面對不同用戶的應對能力,因此優秀“線上教師”極為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陳麗教授等認為“互聯網+教育”的本質是聯通主義,萬物互聯,信息海量,而其難點也正是如何從海量的信息和課程中選擇自己合適的內容。當數十個平臺、數萬門課程推送到學生面前,一名出色的“線上教師”,其優勢不僅僅在於充分了解這些資源和內容,更在於瞭解學生的特點、需求,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甚至要比學生本人還要了解。

目前,線上教師急需以下技能提升:

1. 信息化教學工具熟練應用。在線教育時代,中小學教師們應掌握各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掌握信息化管理方法。

2. 語言表達能力。在線授課對教師的語言與溝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線上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3. 教學材料處理能力。與線下不同,在線教師考試是從在線考試系統裡面隨機抽題,當場備課講課。這要求教師們在考試中要冷靜梳理相關知識,有條不紊的整理教學材料。

4. 互動能力。趣味性、高互通性將成為教學的新方式。能夠與學生進行輕鬆有趣地互動交流成為教師需要掌握的技巧。

5. 學習能力。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尤其是網絡直播等相關知識,需要不斷更新學習,以適應新的教育模式。

特殊時期特殊的教育形態,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誰又能說,這種形態和這種要求,只是暫時的呢?

因此,各大學校及平臺需要進一步開展關於“線上教師”的培訓課程,並採用分層教學模式和對輔導老師區域化管理多重方式,將師資力量進一步擴充。

線上線下融合或成新方向

疫情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用戶紅利,但在恢復正常線下教學後,在線教育機構該何去何從?

疫情加速了線下教育機構的在線化,在線平臺技術較成熟,最終教育比拼的還是優秀教師和教學質量。線下領先優勢加上快速學習能力,經過標準化教師培訓,很容易平移為線上的領先者。

本次疫情下的在線教育可以看做是一次大型的“教育市場”實驗。經過本次疫情,師生和家長都被灌輸了新的概念,那就是教育場景一定是多元化的,而教學內容可以是碎片化的

什麼是場景概念。大家經常將教育行業分為線上線下兩個場景。其實線上也好,線下也好,都只屬於學習環境和途徑,未來這樣的場景和途徑也將越來越多,教育內容也會變得更加碎片化和遊戲化。

除了在家學習、在校學習外,在飛機上、在高鐵上,同樣也是學習場景,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元化的。

同時,教育行業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將會產生很多碎片化、遊戲化的內容,這是未來教育行業多場景,多平臺,終身學習的全新邏輯。

未來,在線教育行業將成為能力本位教育為主,通用型教育為輔的新格局。

這個階段線上線下教育相互學習、整合、提升,我們的學習場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之後,知識的獲取方式將變得更加靈活多彩。

在未來,學校的海量信息知識將完全搬至線上,信息開始完全對稱。教育將變成個性和創新的新時代標誌,而學校不再成為學生的必需品。

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經歷了這次疫情的碰撞與摩擦,彼此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線教育不會取代線下教育,兩者是互聯互通,相互彌補不足,最終產生融合

在融合的過程中,教育行業中的底層邏輯、平臺技術、獲客方式,甚至線下教師的授課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未來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將因人工智能、互聯網、AR/AR技術的推進作用,對學生的反饋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因為只有通過在線有各種各樣的快反饋,各種各樣的數據積累,才能做到素質教育。

最終所有的學習方式都會進化成素質教育型學習,從而讓每一個人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中國教育之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