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馬嵬坡上埋著唐玄宗一生的遺憾。在這裡,唐玄宗被迫賜死他摯愛一生的女人楊玉環,親手埋葬了這段曠世情緣。收復西京之後的唐玄宗也曾派人再去馬嵬坡暗尋楊貴妃遺體,可此時的楊貴妃只剩一具瑩瑩白骨,唯有胸前一枚香囊完好如初——那是曾見證二人情思的珍貴信物。伊人已逝,香囊僅存,唐玄宗將那枚小小的香囊攏入衣袖,從此一生遺恨繫心腸。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玉雕名家 作品《如意香囊》

妃子小花囊,胸前結舊香。都說香囊存放著古人騷動的荷爾蒙,現在看來果然不假。猶記得《紅樓夢》中的黛玉幾乎不做女紅,一朝出手便是給寶玉繡香囊,多少愛戀盡藏在香囊之中。香囊表情思,卻不只是有情人之間的定情信物。在古代,人們習慣隨身佩戴香囊,以香飾身,那是彰顯儒雅與禮儀的手段;香囊中的香也不是隨便什麼香料,而是利用各種植物藥材調成的“合香”,佩戴這樣的香囊,為的是借辛香味來提神驅蟲、辟邪防瘟,是一種極好的保健手段。從防病到留香,從講禮到言情,小小的香囊暗香浮動,逐漸瀰漫了華夏文明千百年的時光。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玉雕名家 作品《龍鳳香囊》

香囊自古盛行,其中以玉質香囊最為雅緻。玉石溫潤有靈,是絕佳的裝飾材料,以玉石雕琢的香囊常常有一種雅巧、空靈之感,比織繡香囊貴氣、比金屬香囊脫俗,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中國人的圓融性格。只是玉石從來堅韌緻密,想要將它雕成小巧精緻、靈動散香的樣子可並不容易。“鏤雕”和“掏膛”,便是製作一枚玉雕香囊必不可少的工藝步驟。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玉雕名家 作品《如意香囊》

“掏膛”指的是玉雕師將不大的玉石內部掏空,讓玉石的內壁均勻等厚,方便我們往裡填充香料;而“鏤雕”則是我們如今所說的鏤空,即將玉石的背景部分挖空,賦予玉雕更多的空間感,也讓香料的香氣得以釋放。比如玉雕名家的這件作品《喜上眉梢香囊》,玉雕師侯富博老師就巧用掏膛和鏤雕的手法,在上好的新疆和田玉上雕琢出梅花盛放、喜鵲嘰喳的畫面,這是玉雕中備受歡迎的玉雕題材“喜上眉梢”。梅枝與花朵繁複交錯、虛實相間,不僅將主體部分襯托得更加立體,更賦予了作品空間感,讓玉雕在靈動之餘,淺透暗香。這樣的雕琢工藝自然十分考驗玉雕師的設計和雕琢功底,需要高明的玉雕師精心雕琢才能誕生,它是美感與技術的高度凝練,是“奇巧不能及”的精品玉雕。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玉雕名家 侯富博 作品《喜上眉梢香囊》

如今的玉雕香囊凝結了前人的智慧,其工藝與美感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小小的玉香囊也不再是盛香擱粉的器具,而是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的頸間耳畔,作為一種精巧的裝飾存在。好在香味不復,香韻猶存,這樣的裝飾古典精美、極富底蘊,不管盛香與否、何人佩戴,戴在身上都自有一番悠悠情意源遠流長,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暗香浮動呢?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這般風華雅緻的玉雕香囊怎麼能錯過?

▲玉雕名家 作品《如意香囊》

玉雕文化精彩而多樣,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玉雕文化、欣賞玉雕精品,就來關注玉雕名家吧!這裡有全國數十位知名玉雕大師,等你一起交流品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