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炮樓,是抗戰時中國戰場的獨特標誌,雖名為“炮樓”,裡面卻沒有炮,只有10支步槍和一挺機槍,頂多加個擲彈筒。另外,炮樓是由磚頭和木頭建造而成,並非鋼筋混凝土。反觀歐洲戰場,多是鋼筋混凝土打造的碉堡和暗堡,通常是暴露面積越小、火力越強越好,日軍建造的這種炮樓拿到歐洲,那就是“活靶子”,一炮就給崩了,為啥在中國這麼難打呢?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肯定有人設想過,炮樓就是一座孤零零的樓,只要趁著鬼子不注意,衝到炮樓的射擊死角里,那還不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問題是,小鬼子狡猾著呢,炮樓就是為中國戰場量身定做的,你以為會這麼好打麼?

炮樓只是核心工事,在它周圍還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首先,炮樓周圍會有一圈圍牆,裡面建有倉庫以及各種生活設施。在圍牆外圍挖有壕溝,若是距離水源很近,甚至會搞一條護城河出來。同時,壕溝外圍還會設立5至15米寬的鐵絲網等障礙物,立面布有地雷、絆發雷。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除此之外,鐵絲網外方圓200米的區域,被劃為軍事禁區,所有的障礙物都被清除,別說是民房了,就連草長得高一點都要被燒掉。日軍平時沒事幹,就躲在炮樓裡做射距訓練,對炮樓周圍的一切瞭然於心,哪怕夜裡什麼都看不清,只要聽到聲響,估個大概位置隨手一槍,就能打個八九不離十。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下圖這張照片,是八路軍攻打炮樓之前,做了個沙盤進行模擬訓練,不僅把炮樓做出來了,還模擬了附近的地形。我們可以看到,真實的炮樓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並不只是個孤零零的建築物。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另外,炮樓雖然沒有炮,但一挺機槍對游擊隊而言,就已經屬於壓制火力了。想要白天進攻炮樓,基本上和送死差不多,光是200米寬的開闊地,就足以讓游擊隊頭皮發麻了,更別提後面還有壕溝、雷場、鐵絲網了。所以,游擊隊想端炮樓,只能晚上悄悄地摸過來,打2個小時就退,不然附近的日軍趕過來支援,想撤都撤不掉了。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有人說,磚木結構的炮樓,在大炮面前就是活靶子,為啥不用大炮?這問題就跟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一樣,別說是游擊隊、八路軍了,就連國軍正規軍都缺大炮,一個軍的炮火打擊能力,尚且不如日軍一個大隊,你看差距有多大!

另外,就算繳獲了日軍的大炮也沒用,因為缺少炮彈,自己又造不出來。所以,當年八路軍繳獲了一門92步兵炮,每發射一枚炮彈,都要經過層層請示,得到批准後方可開炮!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那麼,真的就拿炮樓沒辦法了嗎?千萬別低估人民群眾的智慧,我們中國人還是很聰明的。炮樓既然打不下,可你總要喝水吧,離水源遠,我就斷你水源;離水源近,就朝水裡扔大糞、碎頭髮。鬼子敢出來打水,游擊隊就在遠處放冷槍,慢慢的耗死炮樓裡的日軍。

日軍的炮樓就是“活靶子”,為啥這麼難打?

還有青蛙戰、鑼鼓戰等等,游擊隊白天睡覺,晚上找一個槍打不到的地方,敲鑼打鼓放鞭炮,假裝進攻。鬼子本來就高度緊張,時間長了個個神經衰弱,游擊隊假假真真,突然來一次真的進攻,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