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疫情過後的經濟及消費,大家怎麼看?

揚哥的vlog


疫情現在還沒完全過去,經濟和消費能力的復甦我們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是帶來的影響我是有切身體會。我有兩家旅行社和四家培訓機構需要支付房租水電和人員工資,這兩個月來沒有任何經營活動,未來的兩個月我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我們也和員工商議了,復工之後工作時間減半,工資打折,疫情期間的工資折中發放。這段時間,我除了必要消費,我已經節省了很多,我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會和我一樣,控制之前不必要的消費,我也很希望疫情造成的影響可以儘快散去,重新恢復正常。


電吉他實驗室


我們來一起簡單聊聊~ 我們不用聊太大 太宏觀 僅說我個人對於疫情之後 我會如何消費 和帶來的影響~


1、我會如何消費~

(1)整體來說 會更保守 杜絕貸款 最大限度減少使用信用卡 花唄這些短期借貸產品 因為從這次疫情看 我們境外旅遊業還沒有復工 沒有收入 但是有國內房貸壓力 生存壓力 在這些壓力之下 我預估我只能堅持到今年6月 就會破產 ~ 讓我認識到 還是要有足夠的存款 才能抗住危機~

(2)如果有幸沒有破產 大環境恢復後 我也會減少自己的消費 用於儲蓄 應對下一次危機 當然我不希望有下一次~ 比如 星巴克就別喝了 喝速溶 牛排就別吃了 吃燉牛肉 紅酒就別品了 喝啤酒~

(3)努力工作 爭取獲得更多的收入 增加自己的儲蓄~

其實總體來說就是開源節流~


2、開源節流下是否會選擇保險 股市 或者其它理財~

(1)保險 我已經有過好幾份的 都是平安的 從體驗上看 我基本對於保險徹底放棄 具體不說了~

(2)股市 10年的老股民 還沒有解套 如果6月所有積蓄花完 將被迫割肉 這筆錢將用於後面3個月的生存 和支付房貸~ 之後短時間不會再進入股市~

(3)其它理財 以後我只放定期 和部分貨幣基金 主要還是要保守 保守 保守 並維持一定的靈活性~

總結以上 就是不在冒險去投資 還是要增加自己的儲蓄 做好危機應對~


3、行業中朋友的想法

(1)作為海外的旅遊業 今年我們業內已經共識 全年基本黃了 所以沒飯吃 正常~ 我們沒飯吃 沒收入 即便是疫情過去 也無力消費 所以對疫情後經濟刺激只有微小影響

(2)大多我們的客人 也透露 這次疫情讓他們在今年的收入銳減 所以大多人今年也放棄了出行計劃 更多的是在家裡恢復元氣 所以很多人應該不會報復性的去做疫情後的消費

所以我們判斷 可能在疫情過後 會有一個小高潮 大家去消費 但是更多的人將消費 和理財方面做的更加保守~ 我想這次的疫情會讓大家聰明起來~


4、復工的影響

我所在的菲律賓 現在有很多人失業~ 可以想到疫情過後 企業恢復生產的時候 會有一大波復工潮 這個時候 急於找工作的人會很多 企業可能會卡住位置 所以很多人的工資 還會低於疫情之前 這樣有可能更加降低了大家在很多市場上消費的積極性~ 我並不是悲觀 而是在菲律賓看到 很多人都在領救濟金 這些人 和以後能回到工作上的人 主要消費方向還是在最基礎的吃喝上 所以對於瞬間提升消費力 帶動經濟馬上覆原 恐怕還要有些時日


無量胖胖


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格外寒冷,攪亂了春節本應歡慶的氛圍,也打亂了經濟運行的本來節奏。

具體來看,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對零售、餐飲、交通等人群聚集性行業帶來了直接衝擊,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不應忽略的是,經濟體系自身擁有的修復向好的內生力量,以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有人擔心疫情結束後經濟走向,疫情之下,經濟下行風險承壓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短期。疫情的特殊性,讓較少流動成為最好的應對舉措。這對商業無疑造成巨大沖擊,有預測認為這將對零售業短期造成至少對摺的回落。這對於外部衝擊中剛剛有所緩和的中國經濟,無疑是一個考驗,消費和投資一季度受影響已是一個必然事件,必須做好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經濟繼續下行的準備。

二是企業。企業的生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假期之後人員返工難,生產秩序也會受到影響,若企業有感染者勢必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這些對於企業都是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和商業主,工資、房租等固定成本,都會成為他們難以承受之重。


三是外部。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必要的,也有利於全球更好地共同阻止此次疫情。但是,連鎖的反應是撤僑、縮減航班、限制簽證和旅行,甚至封鎖邊境,這對於中國對外交流和進出口影響,顯然是不利的。

四是市場。近期與中國資產相關的A50期指12小時暴跌近8%,人民幣急挫600點,全球股市出現全線暴跌,蟄伏的各種“唱空中國”的聲音甚囂塵上。

這些影響是存在的,也是必須正視的。但我始終認為,我們應該樂觀,即使是謹慎的樂觀,也是樂觀。理由有三:

第一,這是個短期事件,是暫時的,不是世界末日,疫情已經得到了顯著控制。大家可以回顧一下,當年的SARS期間我們是如何挺過來的,經濟參數也可以參照。只要消費能力在,沒有消費的“消費”,後期還將消費,動力依然強勁。何況,我們的消費只是餐飲、旅遊等面對面的消費直接損失最大。加上網絡零售不減反增,這也有對沖效應。至於外貿的影響,如果是短期的就不必過於擔心,政府出臺必要舉措保障正常生產秩序,中國製造大國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第二,對於未知我們越清晰,就越有信心。未知只有在未知時影響才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恐慌會逐漸消去、生產秩序會很快恢復。

第三,我們有足夠的應對經驗,也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受這種壓力和損失。

當然,樂觀並不是來自於這種一一對應的解釋,而是中國企業表現出的創造力,以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如非典催生了淘寶,讓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一路開掛,開啟了一波數字經濟浪潮一樣。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紅利,發展總是在變化中找到生機。


1.生命健康。疫情之後,生命科學必然會得到像數字經濟一樣的重視,也註定了生命健康產業的勃興。數字不過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健康才是人類奮鬥的起點和目的,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產業兩撥科技產業浪潮交匯才有好戲看。

在這一點上,我贊成陳薇院士的觀點,不要等疫情來了才去重視,我們要在生物醫藥、基因編輯等生命健康領域支持一大批能坐冷板凳的科學家長期研究。我們還要傾注必要的資源,改革體制機制,支持培育一大批在生命健康領域的企業做大做強。


2.在線醫療。疫情為在線醫療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協作機遇。稀缺的醫療資源,防控下的限制流動,如何利用在線醫療下沉支持基層醫療系統,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演練。

當下正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關鍵時期,為減少人員不必要的流動,不少地區以及企業都已陸續開通了互聯網線上問診。阿里健康數據顯示,其提供的在線醫療平臺的輕問診服務上線24小時,累計訪問用戶數近40萬,其中97%的訪問量來源於湖北省,其中64%的用戶集中在武漢市。

我們欣喜地看到,阿里健康、丁香醫生、微醫等一批企業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嘗試。它們值得被看好。


3.在線教育。這無疑是一次重大風口。有人開玩笑,教育部門沒能真正禁止的課外輔導被疫情禁止了。眼下孩子開學顯然成了問題,孩子已接到通知節後在家上課,本就露出苗頭的在線教育,何不快速反應、乘勢而上?我相信機會的時間窗口不多,用好的企業必然有大發展。


4.家庭娛樂。我不叫它在線娛樂或在線遊戲,是因為迄今為止,除了遊戲,還沒有很好的能供一家人的產品和服務。經過與我家“小神獸”的切磋,發現還是傳統的五子棋、跳棋、飛行棋最受歡迎。直到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娛樂手段如此匱乏,王者榮耀還是麻將?寓教於樂還是VR體驗?在豐富家庭娛樂的載體上,還有什麼可以創新的,讓家庭娛樂的產品“火”起來,值得期待。


5.廚房事業。疫情之下,待在家裡成本最低,也是防控疫情的最好方式。但不出門,“菜籃子”成了問題,蔬菜配送到家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傳統菜市場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場所,線上買菜則成了突破口。無論是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菜場還是每日優鮮,都卯足了勁來調度春節供應。

且不說阿里等大佬們的菜場事業,叮咚買菜、江山的“蘿蔔白菜”正風生水起。春節期間,“蘿蔔白菜”訂單爆棚,這對企業的採購、倉儲、配送、服務體驗和管理都是巨大考驗,挺過這一波,用戶量、對企業的信任、口碑都將是新的層次、新的水平。


6.政府管理。不能聚眾開會,就把會議開在釘釘上。高效決策、高效執行,讓基層有更多時間為百姓辦事,這就是簡政。企業能,政府為什麼不能?如果我們將此作為一個契機,優化管理流程,讓幹事的部門能決策,讓監督的政府好監督,讓具體的事情不用指示,讓沒有結果的會議再也不出現,這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7.國家治理。中央反覆強調治理現代化任重道遠。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處置相比,各地都有很大進步,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可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現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現代化,缺了人這個載體,現代化不可能實現。疫情能教育政府,也能教育大眾,這就是負面事情背後的進步邏輯。我們大可不必喪氣,遇到事我們不怕事,相反這恰恰是我們做好事的考驗和契機。


8.資源共享。共享經濟這幾年很流行,也實踐了若干領域,可很多模式最後都銷聲匿跡,但這個理念絕對有益。疫情之下,不出戶要求的資源共享是更廣泛的,就如知網維普免費開放一樣,資源共享必然催生更多創新。資源共享的關鍵,抹平了權力機會差距,讓消費者有可能成為生產者,讓生產者變成創新者,讓協同創新發揮最大的效用。

就這次疫情來說,如果沒有信息和數據的及時共享,就不會有現在的防控效果。也正因為前期信息數據共享不暢,導致我們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最重要的是,資源共享的巨大意義還在於對創新中國的重要作用。正如,果農讓牛頓坐在樹下一樣,一棵果樹、一個蘋果的共享讓世界運轉為之清晰。加快資源共享的步伐,讓創造的機會平等起來,指不定在中國的某個地方一位創新者正冒出一個改變世界的點子。


成都賣房小徐


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

出口今年不行,未來一定是在消費和投資板塊加大政策力度。 中國向全世界證明了他的強大。個人堅定的看好國內經濟。


開火車的種田漢


疫情幾個月,影響了全國的經濟,也有很多企業個個體工商戶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對於如何能夠有效快速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也鼓勵消費,希望能夠拉動經濟,經快恢復正常


幾度老人


要善於儲蓄,投資的同時,現金也要有所準備。提前享受吧,畢竟不知道災難和死亡哪一天會突然到來!


王者不謙虛


1三駕馬車

平時有了解過經濟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淨出口。現在疫情導致經濟下滑,未來必須尋找增長點。出口這塊肯定是沒戲了。只能在消費和投資上下手。很多人就在猜:那國家會選擇哪個呢?然後準備開始壓注。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


2消費

當下,保GDP已經不是第一位了,最重要的是穩就業、保民生!三月份的國家發改委例行發佈會就說了:

目前,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正在顯現,受影響較大的,在行業上主要是消費類為主的生活服務業,在市場主體上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重點群體上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我們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六穩”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穩住就業。

你想想,現在很多餐館還不能開業,勢必會造成大量的廚師等從業人員暫時的失業。

並提到: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下一步,我們要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國內,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統籌消費增效、投資加力和民生改善,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充實完善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預案。

既要保障吃穿用行這樣的基本消費重振文化旅遊和餐飲消費,把被凍結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穩住傳統消費和實物消費,又要培育升級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服務消費,全面推廣健康消費,把疫情期間催生壯大的以網絡消費為代表的新消費潛力、動能釋放出來,使消費回補和擴大增量有機結合,不斷拓展消費新的增長點。

民生是根本問題,經濟增長的同時,至少要保證底層人民的生活不能受太大影響。消費將是國家今年大力扶持的對象。


3投資

前段時間,都在爭論“老基建”和“新基建”

老基建就是城市的基礎建設和地產項目這些。新基建就是5G、雲計算等互聯網基礎建設。

到現在竟然還有人冥頑不靈,始終認為國家一定會拉房地產來刺激經濟,我今天告訴你:不可能!

底層邏輯很簡單,08年的“四萬億”造成的副作用,使房價虛高,嚴重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讓老百姓買不起房;而且房地產不能讓中國強大,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提高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鄧小平更是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當然,僅僅是這點底層理論當然不能說服那些人。但是,現在,實錘啦!國家一定不會拉房地產!

近期監管部門已下發要求,明確2020年全年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地儲備、棚改等與房地產相關領域,同時新增了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項目。這意味著在1.29萬億提前批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儲、棚改後,後續至少1.7萬億專項債也不得用於這兩個領域。這將對投資形成有效拉動,進而穩增長。

2019年超2萬億專項債發行,但是基建投資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並未突破5%。主要原因在於專項債大部分用於棚改、土儲兩大領域,未形成有效投資,因此要求提前下達的2020年專項債不得用於這兩個領域。但近期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管部門明確後續專項債仍然不得用於棚改、土儲領域,以拉動投資。


4“棚改”和“舊改”的區別

這次新增了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項目。

這裡面大家最疑惑的肯定是這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了,覺得這也會拉動房地產,但其實“舊改”跟“棚改”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2019年7月4日,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講話中指出“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是群眾所盼,還能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消費”。


“舊改”與“棚改”的區別:簡單來說,棚改屬於典型的大拆大建,舊改現階段只是小修小補。棚改是把舊房子拆了,然後建新房子。於是過去那些年,到處都是在拆遷蓋新房。你想想,假設開發商從你手中花40萬買來然後拆了建新房,這新房他還會只賣40萬嗎?肯定不會呀,他會賣60萬,而且樓層更高,戶數更多!房價就這樣漲了20萬。別的開發商一看,這賺的真他娘多,於是也加入了拆遷大軍,拆更多的房,建更多的新房。這就是之前造成房價問題的原因之一,對民生問題的傷害很大。舊改則是在舊房子的基礎上加裝一些比如電梯、配建停車設施,還有水電氣路及光纖等硬性設施,以及發展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保潔等服務,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舊改”會影響房地產市場嗎?答案是肯定會的,但是這種影響,絕不會像“棚改”一樣刺激房地產市場的過熱發展,反而是實實在在的改善民生!所以,國家這次絕不會再去浪費金錢在房價上,而是切實的提升居民福祉和提高中國科技競爭力。


5大醫療領域

接著說上面提到的專項債,國家也明確表示了要側重於“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

武漢剛封城時,市內的醫療資源應用水平真得非常不及格,03年那會是國家醫療水平不發達,醫院和醫務資源都不夠豐富,條件有限。但已經有了當年的經驗,為什麼到了2020年還會出現那麼多告急的狀況。況且武漢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理應醫療儲備做到最豐富。

當然,我也不過於批判部分事件。但,我相信國家在這次的事件後一定會超級重視醫療問題,尤其是防疫、應急處置、公共衛生資源等領域。

還有生物醫藥和創新藥板塊,我們的藥物研發水平離美國真的差得太遠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要重點發展的對象,而且板塊內的公司過去幾年也發展的非常不錯,無論是盈利水平還是增速都很理想,非常值得投資。


6新基建

很多人不理解新基建是什麼,我對新基建有一個自己的描述:“新時代互聯網基礎建設”。

而且是不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是為了長遠的發展。

不同時期,基建的對象是不同的。

2000多年前的秦朝,為了實現防禦塞外、統治全國的目的,修長城、秦馳道。正是有了秦馳道,秦國才能將自己的勢力橫縱整個國家。

後來,隋煬帝不惜成本開鑿的

大運河基建,建立了中國南北之間的貿易流轉體系。明太祖、明成祖則把驛路修到了內陸偏遠地區,使得商品貿易不再侷限於幾個主要城市,而是可以沿著道路的毛細血管行銷全國。基建的商業邏輯其實很簡單:人口的匯聚與聯通,會帶動貿易規模以二次方的規模增長。大規模的基建,將更多的人口和商品納入體系,任何的發明和商品都可以迅速銷售,工商業和經濟自然就會取得蓬勃的發展。過去,人們只是把地區與地區之間連接,而新基建則是要為了實現那個宏偉的目標:“萬物互聯”!



價值藍騎士


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中國經濟首當其衝也未能倖免,今年GDP增長達到6以上我看有點懸了。

但是疫情總會過去,對於疫情過後的經濟與消費,我認為會迎來一波小陽春,形成報復性經濟增長與消費,尤其是在旅遊、餐飲和大健康產業。

現在國家正在全面復工復產,經濟逐步得到恢復,人們在家呆的時間有點長,被壓抑的消費熱情會形成一股旋風,疫情過後刮過祖國的大疆南北。

疫情過後想玩就玩,想吃就吃,大把花錢,大碗吃肉。拼命幹活,彌補損失。努力工作,買房買車。

哈哈哈!我的回答滿意嗎?





陌上郎中


疫情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影響都比較大。疫情過後經濟復甦分為三個階段。一恢復期,二補償性增長期,三常態化

疫情過後要有幾個月的恢復緩慢過度,然後經濟就進入了補償性爆發式增長 ,最後恢復常態化。

國際經濟方面:WHO 宣佈中國疫情為緊急事件,英國正式脫歐。1 月 31 日,WHO 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特別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1 月 31 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結束 47 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1 月 30 日,美聯儲宣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 1.5%-1.75%不變。

國內經濟方面:1 月 PMI 回落。1 月官方製造業 PMI 為 50,市場預期 50,前值 50.2。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 54.1,前值 53.5。分項來看,內需訂單改善外需訂單回落,生產回落就業分項回升,價格漲,整體庫存略升,建築業和服務業景氣均回升。由於調查樣本集中在 1 月 20 日之前,疫情影響尚未體現在本月 PMI 數據中。

政策:企業延遲復工,央行將大量投放流動性。國務院通知稱假期延長至 2 月 2 日,部分地區延遲在 2 月 9 日,預計對生產活動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中國央行稱 2 月 3 日將開展 1.2 萬億元逆回購,比去年同期多 9000 多億。證監會稱,為疏解相關企業的流動性困難,防範違約風險,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措施,支持企業發新還舊,另外股權質押企業可以適當展期。

總體來看,春節期間,宏觀層面主要有 3 個變化:

1. 疫情形勢複雜化,預計對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經濟方面,結合推遲復工對工業、建築業等影響,以及疫情對交運住宿餐飲等消費服務業方面的顯著影響,可能導致一季度 GDP 增速損失 1.4~2 個百分點,對 2020 年全年影響可能在 0.3~0.5%之間。如果疫情擴大,導致復工再次延遲,或者國際貿易受影響,則經濟負面影響更大。

資產價格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疫情對資產價格影響將主要集中在一季度,由於疫情演化的不確定性,而且資產價格(包括開市後的預期反應)已經隱含了較多市場預期,建議短期股債均衡配置,中期來看,股優於債。

具體來看,股市方面,現有持倉不建議大幅減倉(回撤要求高的賬戶除外),為避免疫情朝著悲觀情景演化導致的損失,開市一週之內建議先觀望,等疫情明朗化之後再加倉,歷史來看,V 型反轉可能性較低。債市方面,短期不建議新增買入利率債。如果下週利率債下行幅度超過 20BP,建議暫時止盈,如果下行幅度不大,可以繼續持有。

2. WHO 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事件。1 月 31 日凌晨,WHO 將本次疫情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舉導致部分國家限制中國人員入境,不排除貨物貿易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貨物並非本次病毒的傳播載體,我們預計貨物貿易受到限制程度不高,而且很多國家高度依賴中國進口,根據 2003 年非典的經驗,對貨物貿易影響預計相對有限,當時出口增速變化很小。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定,有效期是 3 個月,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則隨時可能會撤銷認定,2003 年時即是如此。整體來看,我們預計該事件對出口增速影響有限。

3. 1 月 PMI 回落。1 月製造業 PMI 為 50,相比於上月小幅下滑,由於調查樣本集中在 1 月 20 日之前,疫情影響尚未體現在本月 PMI 數據中。 因此本月 PMI 主要描述了 1 月中上旬的製造業景氣狀況,大體來看是平穩的。分項來看,內需訂單改善外需訂單回落,生產回落就業分項回升,價格漲,整體庫存略升,建築業和服務業景氣均回升。由於疫情的影響,此前的經濟企穩復甦勢頭將被打斷,我們初步估算疫情對一季度 GDP 增速影響在 1.4-2%之間,意味著一季度 GDP 增速可能跌至 4-4.6%間,2020 年 GDP 增速可能下滑至 5.5-5.7%之間,如果疫情惡化,影響可能更大,不過政策如果能夠適當對沖,則影響會下降。



陳永信老師


疫情與金融危機不同,中國當前經濟主要受新冠病毒影響而導致企業停產和人們收入下降。疫情過去以後,當一切恢復正常,經濟和消費會恢復常態。

1.自從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宣佈一級公共衛生事件到現在。大部分企業逐漸實現完全復工復產,大部分個體工商戶也開始開門營業。國家近期頒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大部分大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再加上各地放開通行限制,人員實現流動。這一些都標誌著,企業正在逐步走向正常運營。

2.疫情期間,由於企業停產,處於虧損狀態,很多人收入下降,有些家庭甚至入不敷出。這些都會導致需求不足消費下降。但是隨著疫情的逐漸消失,人們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失業的人可以找到工作,有工作但沒有收入的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工資恢復正常。人們的購買力也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費也會恢復正常。

總而言之,隨著一線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努力,疫情正在逐漸消失,疫情造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中國經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