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德化縣蓋德鎮有濟村吳氏家風家訓館——首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之一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展館簡介】

有濟村吳氏家風館利用聖天宮道教民俗文化活動、鄉村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活動為載體,大力宣傳家風家訓家規。該家風家訓館位於蓋德鎮有濟村中洋,於2016年4月修繕完工並投入使用,面積約700多平方米,共投入經費約50多萬元,館內有千年古鐘一口、大鼓一個、名人壁畫走廊、牌匾8塊、農具實物展示數件、書法室一間,藏有古書籍近百本、近代歷史人物傳記等千本,配置音像視頻,配備解說員1名。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曾於2017年8月開展蓋德鎮"瓜果飄香、家風流芳"首屆百香果採摘節;2018年6月蓋德鎮開展"思家風、憶初心,助力鄉村振興"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主題黨日活動;9月份開展"相約有濟,記憶鄉愁"民俗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家風館常年對外開放,並多次接待泉州、三明、廈門等遊客,每年接待遊客約2萬多人次。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該館集中展示了以吳濟川為代表的吳氏家風家訓家規,將吳氏家規和家風故事中所蘊含的誠信、守法、清廉等內容進行展示,讓參觀者全面瞭解有濟吳氏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和優良家風,近年來,共接待遊客6萬多人次。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特別介紹】

600多年來,有濟吳氏行成並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族規家訓,包括宗規、家規、家訓、庭訓、自省守則等。

宗規申明要“崇祀以敦孝恩,孝悌以肅家風,睦鄰以念同宗,耕讀以務本業,賑濟以救睏乏,擇配以選良家”;

家規著重“敦孝、悌弟、精忠、守信、 崇禮、尚義、養廉、存恥”等方面;

而庭訓則要求“勤生理,崇儒業,尚借鑑,睦宗族,和鄉里,慎承繼,嚴閨門,戒淫惡”。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圖源:德化網

【展館點評】

德化縣蓋德鎮有濟村吳氏家風家訓館,以獨立的家氏大院為場所,建立專用的家風家訓傳承基地,矗立於有濟村中心。該館配以古鐘大鼓、名人壁畫、牌匾農具等古舊實物,設立書法室、古書庫等上千本,同步配置音像視頻等現代傳媒,周邊以農家田園作襯托。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該館集中展示了以吳濟川為代表的吳氏家風家訓家規,將家風故事中所蘊含的誠信、守法、清廉等內容逐一展示。進入該館,您將全面瞭解有濟吳氏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和優良的家風。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正直師表”匾額乃明朝欽差大臣賜給有濟吳氏子孫吳天佑。

【延伸閱讀】

德化縣蓋德鎮有濟村,一個群山環抱、遠離喧囂的小山村,不疾不徐,用千年光陰,涵養傳承了一脈好家風。

說起開姓始祖,得追溯商朝周太王長子周泰伯。周泰伯為讓位給三弟季歷,率二弟仲壅引退,定居江蘇無錫梅里,其謙德風儀、高風亮節,感動當地百姓,擁戴而建立吳國,後世子孫以國為姓。吳泰伯第十九世孫季札,繼承先祖謙德家風,把王位讓給三個兄長,避耕於延陵,福建吳氏大部分以延陵為郡望。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吳氏後裔吳祭奉旨入閩平黃巢之亂,後在莆田沈浦定居。至五代南唐先德七年(960年),吳祭七世子孫吳純從仙遊大圳遷至德化有濟村,繁衍生息三十八世,至今已有1058年。

傳承六百餘年的吳氏家風家訓

弘揚社會公德 倡導文明新風


部分文字:銘陽 興華 未署名圖片:林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