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

我不像壞小孩


1,行政劃分意義上的封建社會

“封建”一詞,在我國原本是“封邦建國”的意思,指的是周朝的分封制。柳宗元《封建論》中的“封建”便是此意,這是從行政制度上來劃分的。

以“封邦建國”而論,我國的封建社會在夏商時期已經存在,正式開始於周朝開國的分封天下,終於秦始皇一統天下。此後,我國進入郡縣制時代。

2,社會形態意義上的封建社會

不過我們現在所說的封建社會卻並非此意,而是對歐洲社會形態“feudalism”的翻譯,日本人在近代將它翻譯成了“封建制”,我國則沿用至今。

這一封建制,其實指的是歐洲中世紀,是從社會和經濟形態方面來劃分的歷史階段,其標誌是地主和農民的對立。

關於這種封建社會的開端,翦伯贊主張西周說,郭沫若主張戰國說,尚鉞主張魏晉說。主流是郭沫若的說法,所以以前的教材中都寫著:

公元前475年,我國進入封建社會,比歐洲早了一千年。

但這並非事實的全部,我國的歷史發展方式本就與歐洲不同,我國也不存在歐洲意義上的奴隸社會,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其實在形式上與周朝的“封邦建國”很相似。

這種封建社會的結束就是鴉片戰爭,從此我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3,封建一詞在我國流傳甚廣

時至今日,我國的歷史教科書已不再提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了。但“封建”一詞依然深入人心,其代表的便是小農經濟,是“落後”和“愚昧”,與之相聯繫的也往往是我國從秦朝到清朝的帝制時代。

封建,最初的“封邦建國”之意反而很少被提及了。


心向青山


歷史是發展的,中國的封建社會的開始和結束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歷史學家通常會把標誌性的事件和時間作為歷史某一個階段的開始和結束的標誌,但是在這個標誌性的事件和時間的開始和結束的前後就已經產生了開始和結束的因素。關於中國的封建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問題,我的判斷標準是這樣的:從政治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秦朝而結束於1912年2月清朝溥儀皇帝的退位。從經濟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戰國時期而結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改革。從思想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戰國時期而結束於新文化運動。

關於中國封建社會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政治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秦朝而結束於宣統皇帝的退位,以專制制度的全國性推廣和全國性消失為標誌。

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種制度是由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建立的時候就是封建社會在全國的開始。公元前221年,嬴政消滅了東方六國,專制主義中央期權制度在全國取得了統治地位。由此,政治上的封建社會開始。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分封制和分法制就在不斷地崩潰,在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潰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的雛形。當然,春秋戰國時期的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並沒有推廣到全國。換句話說,中國當時的封建社會只是出現於部分地區。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的地區越來越多。由此,政治上的封建社會不斷完善。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把在部分地區實行的郡縣制推廣到全國,取代了以前的分封制。這意味著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這意味著官僚政治主導的封建社會的整體性形成。1912年2月宣統皇帝退位以後,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專制主義,中國的政治上的封建社會結束。由此,政治上的封建社會消失。

第二,從經濟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戰國時期而結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改革,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法律性確立和法律性滅亡為標誌。

中國封建社會存在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以及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發展的自然經濟。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及自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地主階級逐漸成為國家的統治階級。自然經濟遍及全國的過程,就是地主階級控制全國政權的過程。由此,經濟上的封建社會開始。

地主土地私有制產生於什麼時候?產生於春秋時期。地主土地私有制在什麼時候被法律所認可?在戰國時期。在秦孝公支持的商鞅變法的過程中,秦國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這意味著封建制度在法律上的認可,這意味著封建社會就有了合法性。由此,經濟上的封建社會不斷完善。

如果地主土地私有制消失了,那麼經濟上的封建社會也會消失。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在什麼時候消失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土地改革的過程中消失的。根據《土地改革法》,農民的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地主土地私有制。人民民主取代了專制主義,新民主主義社會取代了封建社會。由此,經濟上的封建社會消失。

第三,從思想上說,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戰國時期而結束於新文化運動,以地主階級法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和外儒內法的統治思想的消失為標誌。

封建社會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是以商鞅和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思想,是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結合而成的外儒內法的思想。雖然儒家思想產生於春秋時期,但當時的儒家思想並不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戰國時期出現的法家思想才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思想。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法家思想成為遍及全國的統治思想。由此,思想上的封建社會開始了。

在陳勝吳廣起義和劉邦項羽起義的過程中,法家思想逐漸受到了批判,儒家思想在漢武帝時期取代法家思想成為了治國思想。也就是說,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儒家思想就變成了流行於全國的統治思想。當然,當時的統治者並不是單純的以儒家思想來治國,而是實行外儒內法的治國原則並一直延續。由此,思想上的封建社會不斷完善。

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是在什麼時候失去的?是在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失去的。鴉片戰爭發生以後,西學東漸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在救亡圖存的過程中,中國進行了社會性的近代化的學習。在思想近代化的過程中,儒家思想的文化專制和禁錮逐漸消失;到新文化運動發生以後,民主科學思想及馬列主義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由此,思想上的封建社會消失。

總而言之,按照政治經濟思想的不同標準,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與結束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政治性的封建社會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主線,經濟性的封建社會以小農經濟為基礎,思想性的封建社會以外儒內法的思想為指導。政治性的封建社會與經濟性的封建社會及思想性的封建社會的融合才是真正的全面的封建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形成的歷史潮流的湧動過程中,封建社會從建立走向了滅亡。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與結束的過程,實際上是新的生產關係取代舊的生產關係的過程,是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歷史緯度


個人淺見,先要區分兩個名詞,這個問題就好理解了。

封建制——是指中國特有的,西周開始的“封土建國”制度,終於戰國時代的秦國。期間,雖然周天子越來越式微,但總算還有一個天子的形式。

封建社會——是指按照馬氏理論對社會分類,把中央集權國家出現的時代,叫做封建社會。

大家注意“封建社會”是一個翻譯詞,是翻譯馬氏著作時,依照他對歐洲古代歷史的研究,把生產關係作為社會分類的主要依據,根據中國的情況,強行翻譯的結果。顯然,這裡的“封建社會”和“封建制”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歐洲歷史和中國歷史完全不同,他們自由農民出現和中央集權出現時間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中央集權國家出現,是伴隨著工業革命開始而出現的。中世紀的歐洲國家基本上就是個地理名詞,國王與領主、騎士有點像西周的封建制度。國王和領主訂立契約,領主向國王效忠,一旦有戰爭,領主率領騎士軍隊參展。平時國王和領主各自向自己的領土收稅,彼此沒有統屬關係。馬氏把這種制度叫做奴隸社會。直到騎士領主制度逐漸瓦解,國家權力逐漸集中於中央政府,自由農民大量出現,這被馬氏稱作封建社會。

現代中國崇信馬氏理論,於是也按照他的方法對中國歷史分類,把具有類似國王、領主、騎士制度的天子、諸侯、家臣時代叫做奴隸社會,把中央集權國家出現的時代叫做封建社會。

這裡的麻煩在於,我們的自由農民出現的太早了,幾乎與封建制度相伴而生,不是和中央集權國家同時代,怎麼辦?沒辦法,只好閉眼胡說一氣。

於是就出現了可笑的現象,具有“封建制度”的時代,叫奴隸社會;消滅“封建制度”的時代,叫做封建社會。


何處是家鄉


過去我們認為,自秦朝開始至清末,是我國的封建社會階段,其實是不對的,這個階段應該叫帝制社會的。封建二字是“封邦建國”的縮寫,顧名思義,它是邦國社會的特徵,不是大一統帝制王朝下的特點。

按這個概念,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周朝才是真正的封建社會,隨著秦帝國的建立,封建社會宣佈破產。

“封建”釋義

封建一詞,封是指“分封”,建是指“建立國家”,封和建是封建制的兩個重要特徵。


封的本意是挖一條封溝,並在封溝兩側種樹,以表示界限。就像現在農村的責任地,相互之間有溝或者隴作為風格的界線。在封建制中,封就是劃定國界。


建就是建國,它是天子對受封人授予的權力象徵,主要由三個標誌性程序:授土、授民、授爵。

授土就是用茅草包一包土,交給受封人,表示對應的土地管理權。土,是指五色土,包括青色(表示東方),紅色(表示南方),白色(表示西方),黑色(表示北方),黃色(表示中央)。封地在哪個方面,就授予什麼顏色的土。

授民就是將該土地上所有的人民,都交給受封人統治管理。

授爵就是給與受封人一個名號,確立他作為天子的代理人,成為該地區的領袖。爵位是分等級的,有公、侯、伯、子、男五級,級別的差異體現在封國的大小、重要性和富裕程度,但是領袖的地位是一樣的。

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

由以上程序可見,封建社會是邦國制度的特徵之一,跟秦朝建立的郡縣制截然不同,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 法理基礎

封建社會有三大基本法:宗法制、分封制和井田制。

宗法制規定了家族內部,政治地位的繼承關係,即嫡長子繼承製。

分封制規定了天下、國和家之間的關係,即諸侯受封代理天子治理封國,叫國君,大夫受封國君代理諸侯治理采邑/封地,叫家君,國和家都是天下的組成部分。

井田制規定了君民之間的經濟關係,即所有的土地產權人是周天子,天子(或諸侯)將土地分給老百姓租種,收成歸種田人,但是他們有義務替天子合種一塊公田,收成作為田租交給天子。

  • 社會結構

跟帝制結構,皇帝是唯一的核心不同,封建制是“多核心”的層階式結構。社會按照血緣關係,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規定下,被人為劃分成了以下幾個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其中,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是貴族,平民叫自由民,奴隸是沒有人生自由的群體,是貴族階層的私人財產。

這幾個等級自上而下,界限分明,等級森嚴,形成穩定的結構,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王侯將相有種!一個人能做什麼,那就看你會不會投胎。

帝制社會截然不同,它也有等級:皇帝、士族、自由民和非自由民。不過跟封建社會不一樣的是,除了皇帝,其它登基不是固化的,更不能繼承。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封建制的政權結構,就是逐層負責制,天子的權益要靠諸侯國保障,諸侯國君的權益要靠卿大夫保障。帝制社會不一樣,皇帝是唯一的核心,獨裁者,理論上他的權益自己做主。

  • 倫理結構

封建社會的倫理結構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家國天下!這不是社會結構嗎?是的,既是社會結構,也是倫理結構。

宗法制就是一部分基於血緣倫理關係的法律,是封建社會的根本大法。諸侯跟天子,卿大夫跟諸侯,士與卿大夫之間,都存在血緣關係。

天子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降格為諸侯國國君,諸侯國國君的嫡長子繼承國君,其他兒子降格為卿大夫。天子之家叫王室,諸侯之家叫公室,卿大夫之家叫氏室,天下一家親,俗稱家國天下。

這種倫理結構的弊病就在於,隨著年代的久遠,天子與諸侯、卿大夫之間的血緣關係原來越遠,家國天下的結構也就受到嚴重挑戰,最後演變成了相互之間的殺伐。

周朝意外還有封建嗎

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只有周朝符合上述特徵,再嚴格地講,到東周後期,這種結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所以只有西周才是標標準準的封建制。

西周以前呢?是什麼制度?在夏朝以前,中國尚處於原始部落聯盟狀態,沒有形成國家,所以,肯定不是封建制社會。

夏和商的社會結構缺少史料,從已有的史料看,他們是邦國制結構(夏有萬國,商有千國),看起來符合封建制的特徵,但是天子與邦國諸侯之間的關係不大清楚,史學界傾向於認為他們是聯盟關係,而不是授土分封關係。所以,夏和商不算封建社會。

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不是恢復了分封制嗎?不也有封國嗎?直到清王朝結束,都有皇室王爺存在,大多時候也都有封國存在,他們算不算封建社會呢?

不能算,原因有三個:

其一,秦以後雖然有封國,但不唯一,是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混合,且分封制不佔主流。

其二,封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虛封”,等同於“食邑”,沒有對封地的治理權。

其三,封建制的法理和政權基礎都早已消亡,此時的諸侯國地位,跟西周的封建性質完全不同。

所以,從秦朝開始,封建制就已經結束了!其實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推翻封建制,建立以皇權為核心的帝制社會。所以,封建制最早在戰國末期的秦國,就提前消亡了!


尋根拜祖


中國的封建社會的開始,根據目前流行的說法開始於戰國時期,大約是公元前475年。

歷史上的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時期 ,戰國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中國封建社會經過兩千多年,一直到1911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結束了封建帝制,封建社會結束。

以孫中山為首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國封建專制王朝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先天不足,它並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才完成這一任務。


知無為而有益


我個人認為,封建二字,意思就是封城池畫地而建設,並管理!封建社會是從商周開始到秦大一統這段是封建制度的社會,周滅商後,開始分封制(分封其實從商的建立就有,這裡的分封是周王封跟著自己反叛的小弟們),就是諸侯自己管理自己的國土,而不是靠著周王來管理諸侯的領土,周王只是管理諸侯而已,至於諸侯的子民、經濟、土地這等小事兒請不要去煩“吃喝玩樂”中的王!

到了秦統一後,開始短暫的郡縣制,新的制度規劃著百姓的生活,而秦滅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又拾起了分封制,到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分封制和郡縣制混合使用,一直到了清朝滅亡。而這個時段的是中央集權式管理,其中混合著分封制,我覺得這個時段應該是中央集權制,也算是君主專制!


農民看笑話


中國封建社會開始於開始於戰國中期,結束於清代鴉片戰爭。

注意區分商周時期封邦建國也成為封建,但是不同於封建社會的封建。

封建社會是地主成為統治階級,地主和農民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瘋娃子物語


這個問題很好

按照傳統的說法,也就是現在歷史課本上的說法,同時也是引用西方的理論。

社會可以分為分為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而中國的封建社會的開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如果非要定一個明確的界限的話那就是公元前475年,也就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這一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按畝納稅,標誌著井田制的瓦解。新興的地主階級開始佔據著主導地位。

結束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

但是以上只是傳統的說法,正如問題所說的那樣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爭議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不像西方的中世紀。

因為中國的夏商周時期一種被認為是奴隸社會,但是研究表明,中國在夏商周時期,奴隸並不是主要的勞動力,所佔的比例比起歐洲來簡直不值一提,主要的勞動力還是平民。

基於此有人就提出中國不純在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原來指的是封邦建國的夏商周時期,後來接受西方理論後就指現在意義上的封建社會。

但是中國的封建社會並不像歐洲的中世紀一樣,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西方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倒是於,中國的夏商周比較類似。

至於到底該如何劃分,並無定論。個人認為,如何劃分只是一個時期的叫法而已,而這個時期的叫法的意義也沒有那麼大。主要還是得研究各種事物的內在聯繫,弄清為什麼會這樣,才是首要問題。

雖然如此,但我還是認為隨著研究的深入,會有一套符合中國情況的時段分期


王建國xxy


中國封建社會是從中國古代戰國時代中期開始,到清朝後期(鴉片戰爭前)結束的歷史時期,其起止時間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中國封建社會的兩種含義:狹義上指分封制的社會結構,這種提法最早是指西歐中世紀的國家結構,中國夏商周先秦時期也存在類似的制度。

廣義上的封建社會則是由馬克思定義的,指的是以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為經濟基礎的社會形態,中世紀的歐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國就是這種社會形態。

“封建”一辭,最早見於春秋時富辰之說:“周公吊二叔之不鹹,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義,即“封”土而“建”國,“封”之本義起始於“豐”字,在殷墟甲骨文與金文中,其字形狀如“植樹於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來,“建”字可見於金文,指“建國立法”;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簡單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而使之建國於封建的區域。這是上古時代部族聯盟對各部族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種制度化管理方式。由此可見,所謂封建,自應有部族以來已有雛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有人主張始於西周,有人主張始於商朝,有人主張始於夏禹。


風的使者F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時間是秦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2l年,結束時間為溥儀退位的公元1911年。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