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批90后,30岁了,有点心慌慌

1.30岁恐惧症是指当看到身边越来越多嫩出天际的95后们涌进你我的视野不禁联想起几年前有点傻愣却很有冲劲的自己,不自觉摸了摸了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后产生的咋快30了却仍然混得一坨屎的焦虑感。

我,第一批90后,30岁了,有点心慌慌

2.30岁前最伟大的发现不过于承认当年初出茅驴的自己是多么的傻白甜,谈理想都是虚妄的,抵不过养家糊口的压力,最终被柴米油盐的琐碎所打败。

3.稍微观察一下就发现其实大多数人早早就向人生缴械了,之后的几十年一个生存德行。所以什么叫真的事业心,30岁之前的斗志昂扬都不是,35岁之后还能像个斗士去折腾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那都是英雄,这样的比例不超过10%,表示十分佩服。

4.二十好几岁时的急躁大多情况会被慢慢磨去的,只是无奈地发现,急躁连个屁用都没有。才发现,经济有周期、职场有周期、甚至生活也有运气好运气差的时候,不要觉得结婚生子就是浪费时间说不定是躲过了康波周期的低点,被迫慢慢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等待。

5.八零后请别跟九零前后出生的同胞比谁才是“失落的一代”。九零后比你们更不容易,初中刚读完开始九年义务教育,高考时是我大中华帝国高考人数最高峰,大学毕业辛苦考了研究生发现又开始过于泛滥,工作之后蓝领都尼玛比白领更值钱还天天被教训“眼高手低”,然后开始承受房子等几乎永远跨越不了的大山,

90后嘻哈笑脸背后的失落与呐喊谁懂

我,第一批90后,30岁了,有点心慌慌

6.除了一小部分能人,大部分人是没啥选择可言的,也更别提什么规划,哪有什么运筹帷幄。回想过往这二三十年,哪一次选择不是连蒙带猜的?以后你发达了都会觉得怎么能如此莫名其妙,当然大部分情况会操劳一辈子。

7.啥是“垃圾时间”与“垃圾年代”?回想过去二十年台湾与日本的青年就是,当社会大发展的阶段过去,阶级趋于稳定。最明显的是过去三十多岁就是中层的大哥一直干到了五六十岁,后面的小生如何是好?台湾同胞过去十年几乎没涨工资!

我,第一批90后,30岁了,有点心慌慌

8.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差的年代。假若你是想安稳图乐的享乐派,要求不太高,吃喝拉撒太爽了。你要是想弄出点啥名堂不想了然一生,你要比过去要付出付出地更多,因为竞争他妈他妈地太激烈了毫无疑问有诸多巨头已在布局。

9.这个年代,不缺信息,不缺机会,缺的是整合、利用及转化信息的能力,缺的是选择及坚定行动的能力。

我,第一批90后,30岁了,有点心慌慌

10.即便做很多东西在短期是没啥作用的,比如看看书、多思考,但还是要坚持去做。为什么,因为坚持的力量无可限量,不怕进步慢,就怕停滞不前。30岁之际,告诉自己,别急,稳住,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疫情之下,不忘记当下的一点点努力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