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義務消殺和防疫宣傳45天 這抹“志願紅”很鮮豔

3月24日,貴陽市雲巖區東山達興花園小區裡,志願者宋振紋的南方布藝裁縫店已經開門復工。在店門一邊,她正在和好姐妹覃玉蓉清洗大家一起做消殺志願者穿了45天的紅馬甲。臺階邊,還有4條滿是被消毒水染色的褲子。

從春節到3月17日,宋振紋帶領的消殺志願服務隊,已經連續工作了45天。“最近休息下,這兩天把我們的志願者紅馬甲洗一下,還有攢起來的衣服。”宋振紋邊說邊把衣服麻利地漂洗擰乾。

洗完衣服,宋振紋、覃玉蓉、吳順德給記者講述了45天的志願者經歷。

疫情防控期間,達興花園的居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群老年義務消殺員和宣傳員,每天走遍小區的每一條道路和每一個樓棟,進行全面消殺,同時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今年66歲的宋振紋是貴州省道德模範,也是一名老黨員,熱心公益的她前些年成立了“宋振紋愛心志願服務隊”,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年初一,貴陽大雪,宋振紋和志願者一起清理小區裡被雪壓垮的竹子,清掃道路,讓居民出行更方便。從2月1日開始,宋振紋和志願者們一起湊錢買消毒器材,之後開展小區義務消殺和防疫宣傳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45天,還主動捐款,不計任何報酬。

每天早晨不到6點,宋振紋就起床,老伴兒田炯平負責兌好一天志願者要用的消毒水。吃完早飯,不到9點鐘,穿著志願者紅馬甲的宋振紋、覃玉蓉、彭文軍、吳順德、李鳳英等九個人集合,開始進行消殺和小喇叭宣傳。

每天的志願者人數不固定,但至少都有七個人。四五十斤重的消毒包,每天志願者都要背上走上一萬多步,從早晨九點到下午三四點,把達興花園47棟樓的公共區域全部消殺一遍。

“達興花園有2300多戶,5600多人,我們居委會共有9個人,每天都要進行入戶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加班到很晚。宋阿姨他們志願隊承擔了義務消殺工作,幫了我們的大忙。他們非常辛苦,也讓我們的居民更安心。”雲巖區文昌閣街道辦達興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趙蘭說。

志願者隊裡年紀最大的是今年80歲的吳順德,他每天和消殺隊員一起出門,考慮年紀大,他負責帶著小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我的身體好,每天閒不住,跟著他們一起走一走,既鍛鍊了身體又能為疫情防控做點事情,何樂而不為,況且我還是個老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吳順德說。

志願者隊伍裡年紀最小的是59歲的覃玉蓉,“雖然累,但是越幹越有勁兒。”覃玉蓉告訴記者。

由於達興花園屬於老舊小區都是步梯房,消殺一趟下來志願者們早已大汗淋漓。不過,為了小區居民安全著想,志願者們勉勵自己繼續堅持。

家住東山達興花園小區的陳阿姨表示,每天早上,她總能聽到窗外的院壩傳來“呲呲”的消殺聲和小喇叭宣傳聲,“聽到聲音就曉得他們又來了,有他們每天的消毒,我們生活很安心。”陳阿姨說,看到他們心裡踏實多了。

下午三四點,消殺工作結束後,有時候宋振紋、覃玉蓉他們又去小區防疫卡點幫忙,量體溫、掃碼、登記信息等,或跑腿給生活不便的居民送去消毒用品、蔬菜蛋奶等生活物資。

“雖然辛苦,但我們選擇做志願者,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僅僅為了自己,更為了整個小區居民的安全。”宋振紋說。

3月中旬,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加上覆工復產,志願消殺服務隊還將“戰疫陣地”進行擴大,貴陽火車站、遵義路沿線公交站、天譽城和花果園等地的超市都留下了他們消殺的背影。

消殺和宣傳之餘,看到居委會工作人員以方便麵充飢,志願者們還一起做糯米飯送到小區四個卡點,給堅守一線的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其他志願者送去關愛。

“每天消殺要走很多地方,遇到一些死角有垃圾,我們消殺完就又帶著掃把撮箕去打掃乾淨。疫情期間,得保持好環境乾淨衛生。”宋振紋說。

除此之外,志願者們還關愛轄區的84歲獨居老人楊淑芬。“隔一兩天就要去看下,給她送點吃的,隔幾天給她洗頭洗澡。”覃玉蓉說。

中午時分,覃玉蓉擇了一些新鮮的小白菜,淘洗乾淨後裝袋給楊淑芬老人送去。到老人家裡,覃玉蓉麻利地給老人熱好飯菜,整理了冰箱的食物,打掃完屋子,清理了垃圾桶,囑咐好後才離開……

“我們現在稍作休息,只要我們能做的,就一定堅持把志願服務工作做好,盡己之力,溫暖更多的人。”宋振紋告訴記者。

記者手記:

這抹“夕陽紅”特別美

宋振紋和覃玉蓉兩位阿姨是我在2018年的一次志願服務活動採訪中認識的,彼此都加了微信。隨後的日子,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會看到他們做公益活動的照片、視頻和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也不例外,朋友圈裡天天都有他們志願隊在小區做消殺志願者、卡點值守、送生活物資的記錄。每天消殺完,他們都會合影一張,疲憊的眼神中透露著的是堅定和溫暖。

最讓我感動的是,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一群人,每天自願揹著消毒包走一萬多步,這一干,就是整整45天。他們告訴我是很辛苦,但選擇了做,就一定要做好。

“疫情來了我也慌,我是黨員必須上,前線不上保後方……疫情不退我不退,相信祖國更堅強!”我專門拍下了宋振紋阿姨在3月1日凌晨寫在日記本上的一段話,相信,這些話,都是她發自內心的感想。

採訪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宋振紋阿姨放在臺階上的四條被消毒水染色的褲子,覃玉蓉阿姨順口說:“跟我一樣,都是毀了四條褲子。”說完兩人都笑了。

我想這是他們志願者隊堅守45天的最好證明,這笑聲有憐惜、有開心、也有驕傲。

春天的陽光最暖人,也最給人希望。 結束採訪離開前,我看到宋振紋阿姨的裁縫店門口,10件洗乾淨的志願者紅馬甲滴答著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這抹“志願紅”很漂亮,就像他們這支志願者隊伍一樣。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金毛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