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纵观上下五千年,刀剑是中国古代不可忽视的冷兵器,刀更是一度成为战场上的主流兵器。唐刀和汉剑则高度概括了我们对刀剑的主流印象。

对于刀,大部分人的印象应该是九环大刀,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个铁环,铁环会根据使用者技艺的高低而增加。一般九环刀的使用者都是此中高手,对武器的操纵也更加熟练。

而年轻人比较熟悉的武士刀,则跟唐刀纠缠不清。

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其实唐刀的说法并不严谨,唐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大,是指隋唐时期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分别是仪刀、横刀、陌刀和障刀。现在市面上的唐刀,更适合称为横刀。而且令人遗憾的是,唐朝似乎没有兵器当殉葬品的习俗,以致于我们能看到的实物少之又少。现在看到的唐刀刀型,直接原型是来源于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金银钿装唐大刀”。

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研究者们对于唐刀的争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为出土的实物太少,“金银钿装唐大刀”又是一件孤品,对于它是否是中国制造还有一定的争议。所以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金银钿装唐大刀”是装饰用刀,而不是战场兵器。

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在中国的古籍上,我们是找不到有关唐刀一词的记载,只有《唐六典》中记载了当时所用的四种刀的形制,即上文所提到的横刀等等,所以,唐刀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与九环刀和武士刀不同,唐横刀多为直刃,并且直身渐窄,无环,便于双手持握,尺寸一般在60厘米到100厘米。由于唐朝冶炼金属的能力提高,便衍生出了包钢工艺,并广泛的运用于唐横刀身上,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在保持观赏性的同时,又可破甲耐用。

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然而到了如今,唐刀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如日本刀和瑞士军刀了。

追溯历史,唐刀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大约是在宋朝或是宋朝之前。其没落的原因有三个:1.制造工艺繁杂,成本过高。2.战场需求发生了变化。3.宋朝重文的风气。

我们来一一分析。

  1. 工艺成本过高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之一,因此打造一把唐刀需要耗费相当的功夫。根据史料考证,一把唐刀往往要经过上百次的锻打,再加上覆土烧刃和包钢,工艺成本过于高昂。

此外,越是工艺精美的刀具,所需要的维护也越繁琐。到了宋代,国力已经不如唐朝,更担负不起高昂的造价,唐刀逐渐被淘汰。

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1. 战场需求

在战场上,唐朝的所用的多为陌刀,其形状更接近于长矛。陌刀是为了对付契丹、突厥等游牧民族的骑兵。要知道,对于骑兵,长兵器是最好的选择。因此,除了陌刀,长矛也流行于唐朝的军队。

而到了宋朝,多以防守为主,适用于进攻的陌刀就变得很不实用。无法在狭小的空间快速转身,又过于沉重,得陌刀手和短刀手一起配合,这无疑增加了将士们的开支。

  1. 宋朝重文轻武

宋朝的重文轻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武将得不到重用,连将士们的指挥权都在文官的手里。因此,更多人喜欢收藏诗画,而非刀剑。尚武风气不在,更少有人关心将士们用什么兵器。

身为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去哪了?

总得来说,唐刀因为工艺的复杂而繁华与一时,并深刻的影响到了日本刀的发展。却也因为这个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一样兵器的收藏价值远远高过它所能提供的实战价值,被淘汰似乎是唯一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