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喜歡全面併購,騰訊喜歡戰略投資?

為什麼阿里喜歡全面併購,騰訊喜歡戰略投資?

目錄

- - - - -

1. 阿里確實更喜歡併購,

騰訊確實更喜歡聯營

2. 重要的不是“控制權”,

而是“自由度”與“執行力”之爭

3. 2019年會成為一個轉變之年嗎?

毫無疑問,中國最不缺錢的互聯網巨頭就是阿里和騰訊。在巨大的規模體量之下,兩巨頭都需要尋找外延擴張的途徑,組建了龐大的投資團隊,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擴大並表範圍。

在外界看來,阿里和騰訊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差異非常明顯:阿里喜歡全面併購,騰訊喜歡戰略投資和聯營;至少在2016-19年是如此。2019年11月,騰訊宣佈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手遊開發商之一Supercell,這已經是2016年以來它最大的併購行為了。與此同時,阿里卻每年都會做出幾百億級別的併購。其中的區別何在?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2018財年,阿里在投資併購方面花費了約1402億人民幣的現金,其中533億花在併購上,144億花在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上,725億花在其他股權投資上(以上並未包括債權投資、短期投資等)。阿里在這一年完成了好幾個“大手筆”:耗資349億人民幣收購餓了麼,將餓了麼與口碑網合併,對菜鳥網絡實現全面並表,收購土耳其第一大電商平臺……餓了麼、口碑網、菜鳥都是從阿里的聯營公司轉為並表子公司。此外,阿里還追加了對早已並表的東南亞電商公司Lazada的投資。

幾乎同一時間(騰訊的財年比阿里早一個季度),騰訊在投資併購方面花費了約1201億人民幣的現金,其中82億花在併購上,401億花在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上,718億花在其他股權投資上。此外,騰訊還將價值715億的投資,從一般投資劃歸對聯營公司的投資範疇(已經扣除劃出部分)!總而言之,在2018年,騰訊“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的賬面價值,新增超過1000億元(已考慮減值撥備的因素)之多!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2018財年騰訊和阿里的對外投資,單位10億人民幣)

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如果對一家公司的持股佔比在20-50%之間,或者持股不足20%但是能派駐董事、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其施加重大影響,這家公司就屬於“聯營/合營公司”範疇。這種控制方式強於一般的財務投資,卻又不如全面的收購併表。過去幾年,騰訊一直在以增持、派駐董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方式,增加聯營公司的數量和投資規模;阿里則更專注於全面收購,或將聯營公司變成並表子公司。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騰訊只進行了三次規模較大的收購:2016年7月收購中國音樂集團,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騰訊音樂;2018年10月收購新麗傳媒,但是是由子公司閱文集團完成的;2019年11月收購Supercell(但此前早已獲得了多數經濟利益)。除了新麗傳媒,在整個2018年,騰訊進行其他併購總共只花費了約31億元。相比之下,在過去三年,阿里的併購觸角伸的非常廣:在O2O領域收購餓了麼、並表口碑網;在文化娛樂領域收購優酷土豆、大麥網、南華早報;在零售商超領域收購銀泰百貨、開元商城;在海外收購Lazada、Trendyol;在物流領域並表菜鳥物流……阿里的新零售、大文娛和海外版圖,有一大半是依靠併購建立的。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2016-18年騰訊和阿里的重要併購行為一覽)

然而,在聯營/合營公司方面,騰訊就佔據絕對優勢了:電商方面的京東、拼多多、唯品會,O2O方面的美團點評、58同城、貓眼娛樂,遊戲和電競方面的虎牙、金山軟件、Epic、Netmarble,海外電商方面的Flipkart、Sea Ltd、Go-Jek,與互聯網行業距離遙遠的萬達商業、中金公司、中信資本、華南城……通過聯營,騰訊將影響力伸向多個戰略方向。很多聯營公司與騰訊產生了真實的協同效應:美團、京東、拼多多從微信獲得流量,Epic、金山的遊戲由騰訊代理,Sea是騰訊在東南亞擴張的立足點,搜狗為微信搜索提供技術支持……有些聯營公司離開騰訊甚至難以生存。

阿里在聯營公司方面弱了一些,而且聚焦於與核心電商業務相關的零售、物流、海外電商等領域。原因在於:阿里旗下許多優秀的聯營公司已經被收購併表,包括餓了麼、口碑網、菜鳥物流、UC、優酷土豆、Lazada……阿里本來就對聯營公司施加著巨大影響,但是仍然追求並表後的更大影響。理論上,對於新零售、文娛等新興的虧損業務,放在表外對財務更有利;但是阿里似乎並不在乎這一點,更重視全面的控制權。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騰訊和阿里的重要聯營/合營公司一覽)

為什麼騰訊喜歡聯營,阿里喜歡併購?從商業模式上看,騰訊是“流量富餘”者——它通過社交平臺產生鉅額流量,但是社交本身難以變現,有必要將流量導出,對象包括遊戲、也包括合作伙伴的應用。阿里雖然也通過淘寶產生充足的流量,但是電商本身的變現能力更強,所以並沒有將流量導出的衝動。因此,互聯網行業往往稱騰訊為“流量白洞”,阿里為“流量黑洞”。騰訊傾向於以聯營獲得合作伙伴,然後導出流量、共同賺錢;阿里則傾向於以併購將對方消化吸收,實現流量的“自體循環”。

從文化上看,騰訊基於“產品經理文化”建立了“聯邦自治”體制,各個事業群、事業部都是一方諸侯。在鬆散的管理氛圍下,收購與聯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只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好,騰訊管理層大概沒有興趣介入子公司或聯營公司的日常工作。阿里則基於“運營文化”建立了“中央集權”體制,不存在真正的“山頭”,整個公司的思想行動高度統一。在這種情況下,收購和聯營的區別就很大了。怎麼保證一項新業務在思想上與阿里看齊、在組織上與阿里融合?當然是全面並表。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當一家公司(無論是不是互聯網獨角獸)的負責人收到來自騰訊或阿里的投資或併購邀約時,他會考慮什麼?控制權當然是很重要的,但那只是表象。即便控制權不轉手,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也有無數方法影響被投公司的獨立性。關鍵在於自由度:無論對方投資多少、進不進董事會、索取什麼回報,它能賦予足夠的自由行動權嗎?對於一手把公司帶大的創業者來說,這個問題尤其重要,誰願意失去“親兒子”呢?

騰訊的回答會很簡單:無論投資還是併購,自由度一定會給夠。《英雄聯盟》開發方Riot Games早在2011年就被騰訊收購了;此後的8年,它在人事、開發、運營乃至戰略上,都保持著獨立性。2019年,騰訊改組《英雄聯盟》中國區職業聯賽,甚至與Riot合資成立了公司,儘管Riot就是它的子公司!《堡壘之夜》開發方Epic從2012年起就被騰訊聯營;當Epic Game Store於2018年開業時,一度對中國鎖區,有媒體認為是避免與騰訊的WeGame競爭;可是鎖區很快結束,謠言不攻自破。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在舉行30小時開發大賽)

無論在內部還是外部,騰訊一貫鼓勵“賽馬機制”。簡單地說,就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誰打下了新領地,誰就是這片領地的主人!所以,騰訊不會阻止《王者榮耀》借鑑《英雄聯盟》的玩法,也不會阻止《英雄聯盟》開發自己的手遊;不會在虎牙和鬥魚兩個被投電競直播平臺之間拉偏架,更不會偏袒自己的企鵝電競;在短視頻領域,重要的微信入口給了微視,但是“騰訊系”文娛資源仍然大量傾注到快手。對於騰訊來說,不存在“親兒子”和“乾兒子”的區別:誰能打勝仗,誰就是親兒子。

即使在同一業務單元內,“賽馬機制”仍然大顯神威。例如,騰訊音樂旗下有四款MAU過億的應用,其中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的功能和用戶都有重疊。酷狗、酷我來自併購,QQ音樂、全民K歌來自騰訊內部;酷狗、酷我都是直播和音樂並重,QQ音樂則是純粹的音樂應用,它們的定位存在微妙差異,沒有刻意劃分領地。在影戰略視內容方面,騰訊既有並表的騰訊影業、企鵝影視(兩者已經合併),又有投資的檸萌影業,還有通過閱文集團間接控股的新麗傳媒。它們的戰略定位存在差異,但是在經營、內容開發上,仍然保持著高度自由。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閱文集團、騰訊網文業務的掌門人吳文輝)

那麼,阿里的答案呢?不是“自由”,而是“執行力”;不是“獨立”,而是“整合”。因為只有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阿里的組織、運營能力。如果一個企業家不認同阿里的文化和管理體系,不希望阿里接觸自己的數據、運營,他可以不接受阿里的投資。併入阿里體系會喪失獨立性,卻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底口碑App獨立上線之後,DAU立即突破200萬;2018年下半年全面併入阿里之後,DAU躍升至400萬量級。餓了麼在併入阿里之後,DAU累計攀升了約一倍。交叉導流、強大的地推、市場活動的豐富經驗……在阿里體外是很難得到的。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在阿里體系內,餓了麼、口碑的DAU在提升;單位:萬)

阿里的體系不僅適用於國內,也早已擴張到海外。作為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Lazada不僅在技術、數據上全面接入阿里,在市場活動上也與阿里同步:2018年“雙十一”“雙十二”,Lazada都是重要參與者。螞蟻金服前董事長彭蕾於2018年4月接任Lazada CEO、12月專任董事長。在東南亞、南亞、中東等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不及中國的地區,阿里可以扮演“傳火者”的角色,將先進的制度與理念輸出出去。因此,即便在印度和土耳其,阿里也更傾向於以併購加強執行力。

在一千個創業者眼中,有一千種成功的定義。有人更重視完全的獨立自主,即便接受巨頭的投資,也要保持最終決策權;有人更希望成為大家庭的一部分,在“更大的蛋糕”上享有一塊奶油。天才的創意者、辛勞的產品經理和文藝範兒的創作者,會更欣賞騰訊的模式;儉樸的實幹家、堅韌的運營人員和精細化的管理者,會更欣賞阿里的風格。當一部分人對騰訊的“沒有管理”“沒有文化”感到不屑時,另一部分人卻認為這是最極致的管理、最寬容的文化;當一部分人認為阿里在“洗腦”“給員工巨大壓力”時,另一部分人卻產生了蓬勃的活力和歸屬感。兩個世界的碰撞可能永遠不會結束,而新世界的火花,就在這永無休止的碰撞中產生。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Lazada從2018年開始參加雙十一、雙十二活動)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不過,上述區別可能在2019年四季度走到盡頭。收購Supercell是一個重要象徵;從財報數據估算,Supercell的並表可能刺激騰訊四季度遊戲收入同比上升了7-10%。事實上,騰訊早已擁有Supercell的多數經濟利益,只是由於投票權等因素而未能並表。騰訊正在逐漸淡化自己的“戰略/財務投資者”色彩,反而在積極擴大並表範圍,並且在新興業務上更重視自研、自主運營,而非依賴投資對象。總而言之,騰訊的“非正式帝國”正在日益“正式化”。

無論如何,即便騰訊下定決心,將資本運作的重點從“戰略投資/聯營”轉向“全面收購/控股”,它建立的帝國肯定也與阿里差異很大。阿里體系高度重視執行力,自上而下的文化薰陶非常強勢,事業群、事業部負責人經常輪崗;騰訊體系則高度重視產品力和創意,不重視統一的文化,各業務負責人的穩定性也更高。

不要忘記,所謂“阿里喜歡全面收購”的刻板印象,也是從2016年以來逐步形成的。此前,人們一般認為京東比較喜歡凡事“自己幹”,而阿里喜歡“交給合作伙伴幹”。然而,收購銀泰、收購餓了麼、並表菜鳥網絡、收購Lazada等一系列舉措,徹底改變了上述格局。阿里的並表範圍迅速擴大,而且在併購之後還會派駐管理層和核心員工,實現全面、直接的控制。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阿里併購餓了麼之後,就進行了全面直接的整合)

為什麼?因為阿里的管理層發現,在自己下一階段擴張的重點領域——智慧零售、海外電商、O2O等方面,顯然只有全面併購和直接控制才更有利於提高執行力、建立強大的壁壘。全面併購也更有利於整合物流等基礎設施、收集和使用數據。對於騰訊來說,或許下一步也面臨著同樣的選擇;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總而言之,何時選擇全面併購、何時選擇戰略投資和聯營,一部分取決於企業文化和創始人的性格,另一部分則取決於企業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或許,等到明年此時,我們討論的事實又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皆有可能,唯一不變的事情是變化本身。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