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网瘾大是父母引导的不好,还是自律性不强?

坚强的燕子


一、家长要明白:爱玩游戏和网瘾不是一回事。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如果他们没有找到适于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在家庭中又缺乏充满爱的氛围,这样的孩子就很容易出各种问题。对很多孩子来说,回到家能玩一会儿电脑游戏,他们就能放松下来,从而可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下一天或是下一周繁重的课业。如果做家长的,能放心、放手地给孩子这一点自由,而不是紧绷着那根神经“怕孩子出问题”,孩子还给你的,就是自律自觉地处理好自己该做的事。换句话说,家长以“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的充分信任投以孩子,孩子就会以“我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感激行动报以家长。

可惜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理解,不给孩子这点放松的自由,受到压制、委屈的孩子把这些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全部爆发出来,把你原来“给”他的,一次性统统“还”给你。相信从“稍微玩一会儿电脑”和“早恋、不上学、严重网瘾、严重叛逆家长、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抽烟、染黄头发、拉帮结派、聚众滋事”之中选择,你一定愿意选择前者。然而我们见到的很多现实情况却是,当孩子出现了“早恋、不上学、严重网瘾、严重叛逆家长……”的问题时,家长追悔莫及地说:“要是我不总是要他学这学那就好了。”“要是当初我能理解一下他就好了。”“要是当初我能给他一点自由就好了。”……

所以在这里要郑重地告诉家长们,你们一定要明白:爱玩游戏和网瘾不是一回事。网瘾是一种病,有病态的表现,而爱玩游戏不过是一种缓解紧张的娱乐方式罢了,家长们千万不要怕孩子玩游戏。

二、对孩子玩电脑游戏,“怕”是没有用的,正面积极引导孩子才是有用的。

不管面对孩子的什么问题,包括玩电脑的问题在内,“怕”都是没有用的,“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家长们要学习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比如:练习信任孩子;学会和孩子“约定”玩游戏的时间并能做到让双方都严格遵守约定;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时间观念等等。(关于和孩子的“约定”,可以参看郑委老师《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一个最基本的做法:电脑最好放在家庭的公共区域,而不是放在孩子自己的房间。已经把电脑放在孩子房间的家长,不要强硬把电脑取出来,而要妥善巧妙地和孩子沟通(在想清楚了怎么沟通的前提下再去沟通)。

三、真正得网瘾的孩子,得网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果您的孩子确实得了网瘾—

现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学校、孩子,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呢?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网瘾,最近因各大主流媒体批评指责而身陷舆论旋涡的《王者荣耀》可谓是压力重重,之前人民日报曾发多篇文章批判《王者荣耀》,近日又发布了一篇文章,反问如家长网瘾比孩子网瘾大,又该抨击谁?

平心而论,开发游戏的目的就是吸引玩家,致瘾性是所有游戏的内在属性,只有强弱之分,没有有无之别。显然并非所有玩这款游戏的小学生都出现了成瘾症状,沉迷于游戏而影响身体和学业的毕竟是少数。同一款游戏,为什么有人沉迷,有人不沉迷?搞清楚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可能比单纯的道德批判重要而有益得多。

尽管此前在网络游戏的报道中,不少专业人士已经指出,家长对电子产品致瘾性认识不足、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等因素对孩子沉迷游戏有直接影响,但没有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电子游戏也好,社交媒体也好,早在开发时期就已充分考虑如何增强用户黏性,对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有深刻了解。这就决定了父母必须严格限制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家长会主动给孩子手机或平板电脑玩——特别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等于请了一个不花钱的“电子保姆”,让电子设备替代了父母的看护。

因此,与其抨击手机游戏开发商为了赚钱不讲道德,广大家长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如果许多家长自己的网瘾比孩子还大,我们又该抨击谁呢?

防止孩子上网成瘾,首先家长以身作则,欣赏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许可度,要给他自由度,允许孩子适当接触网络,合理设置上网时间,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可以使用科技手段管控孩子上网,例如,爱熊宝,孩子上网管理软件可以一键管控孩子手机,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


一起跨越平凡


我自己认为孩子的网瘾大,一般都是父母造成的。在孩子会玩手机的时候家长没有把控好,孩子一般会玩手机大约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规矩的和限制性的让孩子看手机。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家孩子在三岁左右会玩手机,我让孩子看的都是英语动画单词,三岁上幼儿园,每天放学回家,看手机不超过半小时。到半小时必须把手机收回来,如果把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完成的好,在奖励半小时看动画片。动画片基本看完了。手机必须收回来。多一点都不能看,父母必须有原则。不要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软,成天就抱着手机看,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和父母的严厉是分不开的,我女儿三年级了。每次看手机都是经过我同意才能看手机,如果习惯不是从小养成的,等孩子大了,痴迷游戏,网络,管起来就难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品质自然醒


孩子的网瘾大是父母引导的不好,还是自律性不强?孩子的天性是爱玩,不会玩的孩子一定是病了。当所有的孩子都会而你的孩子不会,他已边缘化注定被淘汰了。

有一个事我印象特深,并且让我对网络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去一个亲戚家吃酒席,客人很多,有熟悉的也有一些陌生的。七、八个大大小小的小孩子,散布在门前的场子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都互相不认识不知说啥。突然有一个小孩子拿了大人的手机来了,玩起了游戏,其余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瞬间热闹起来,你一句我一句高声叫起来。话题就此打开了。正如一位教育专家问家长:孩子想要一部手机说全班同学都有手机,你买还是不买?教育专家说:这还用考虑吗?赶快买,不然你的孩子就孤立了。

网络游戏是现在家长视若洪水猛兽的灾难,怎么办?是堵是疏如何选择一看就知道。家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引导好更要加强孩子自律教育。我自己是这样做的:我与孩子约定,每天家庭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后可以玩30分钟,双休每天定时玩45分钟,如果作业不达标不能玩,有一次玩超时间了要空隔一天。孩子看我不反感他玩游戏也同意这种规则,并且自觉遵守得很好,学习也没有落下。我还看到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玩游戏,一起合作一起交流,确实大胆。我想这样做好处多多,既可以管控孩子对游戏的选择,又有了共同的话题,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还和谐了家庭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教育孩子是一个大课题,我们要认知孩子的心理,顺应他的需求趋势,帮助孩子良性发展。遇到问题要思考最佳解决途径,解决问题绝不能靠堵,要听取孩子的心声,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方法。





芳草走天涯


我来说一下身边真实的故事,也许你能有所启发。

我们有个朋友家,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为了哄孩子安静,于是就把手机扔给孩子,他们可以陪客人聊天,陪客人打麻将,再也没有人吵他们了。可是有一次去体检时,医生说孩子视力不行,他们才预感到手机的危害,他们想控制孩子玩手机,可是没有手机,孩子就各种撒泼不干,一直哭闹。他们没有办法,又不忍心孩子哭闹,所以又把手机拿给孩子。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对手机更依赖了,不玩手机不玩游戏就过不下去。眼睛更是近视的一塌糊涂,坐在教室第一排都看不见黑板的字了。

父母想让孩子做眼睛手术,但是孩子离不开手机,又怕手术后,孩子继续玩手机又玩坏眼睛,就真的不能再做手术了。他们就想控制孩子玩手机吧,可是孩子已经长大,已经管不住了,只要父母不给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不去学校读书,就不做作业,就要死要活的威胁父母,你说造成这样的后果怪谁呢?

现在农村很多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孩子,他们晚上熬夜玩手机,白天来学校就睡觉,一天病怏怏的,家长也不敢说,他们怕孩子没有手机玩就与他们吵架打架或去做坏事,所以只能纵容孩子玩手机,在他们心里,玩手机就玩吧,只要他不去外面学坏不去打架不去做坏事就行,学习就随便吧。很多小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就已经看不见黑板了。你说这是孩子的原因还是大人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大人的原因是第一的,第二才是孩子的自律问题。

首先,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不懂,你家长就要及时引导,不能因为怕孩子吵闹就扔个手机哄孩子,让他乖乖玩手机,家长安心干自己的事情,家长这样是不对的。是把自己对孩子的引导与陪伴转嫁给手机了。

其次,大人不要害怕孩子哭闹,要学会陪伴与哄孩子,转移孩子注意力,不能孩子一哭闹就心疼就投降,你那不是为孩子好,是在害孩子。

再次,孩子在你能管的住的年龄,你舍不得管,你纵容他,那么他长大后,你是再也不能管住他,教育他了,他不会听你任何废话的,他脑海里,心里只有手机,手机就是他的命。

最后,因为家长从小引导不好,加上后来舍不得管,长大后又管不住,这样就形成了孩子网瘾大,再也戒不掉的状态。一旦网瘾形成,家长想再管,已经很难了,如果真的想教育好孩子,这时付出的时间、精力、代价就比小时候管的多得多了。还可能像帮孩子戒毒一样痛苦,孩子痛苦,父母痛苦,每天关系紧张。

因此,我认为最大的责任在于父母的引导,父母开始引导好,后来孩子的工作就好做,开始引导不好,后面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过这种经历,我明白。那时候她两岁,为了哄她就给她看视频,后来每次她都要看视频,不看就哭闹,我发现状况不对,然后直接再也不给她看,她闹过几次发现依然无法看手机视频,她就不闹了。后来我们没有再敢拿手机给她看,偶尔她能看几分钟的动画片,都是我们主动给她的,我们告诉她,手机伤眼睛,等她长大再看,现在只能爸爸妈妈给她看,她才可以看,爸爸妈妈不给,她不可以看不可以想玩手机。

也还好,她从此很自觉,看见我们玩手机她都不会过来看,她会自己去画画,自己做手工,因此可以转移其它事情给她,分散她对手机的依赖。渐渐的就忘记了,并且必须从小就管,大了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家长们一定得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玩手机的问题,从小就引导好,以后就没有那样头痛了。那怎么引导呢?

1、多陪孩子,不要扔手机让孩子安静。

2、转移注意力,不要一天让孩子看手机上的东西,尽量引导孩子看书或画画。

3、给孩子看手机要在身边陪伴引导,规定几分钟,不能让他玩得随心所欲。

4、引导孩子正确玩手机,不要沉迷无聊的游戏。告诉他那些游戏的危害。

5、父母要尽到监护责任,要关心孩子爱孩子,孩子才会不孤独,不想玩手机。

6、夫妻感情好,让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孩子就不会想在手机里找寄托,逃避现实。

希望这些对大家有点帮助。



凝雪幽兰


其实不管是父母引导的问题,还是自律性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父母的教育问题。

首先,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父母一边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爱学习,一边却说着脏话,玩着手机,这对孩子来说是没有说服力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侄子就问过我,姑姑,爸爸妈妈不是说经常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吗?那你们怎么还一直看?说实话,这个问题把我难倒了。是呀,我们总是对孩子提要求,但是,当我们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

其次,孩子的自律性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家长从小培养的。其中,惩罚与奖励,就是孩子自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套良好的奖惩机制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执行过程中,要说到做到,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当然也不能过度惩罚,殴打或者谩骂不仅不会对孩子有帮助,还会对孩子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伤害。总之,凡事都要遵循适度原则,而且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孩子反复犯错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最后,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陪伴。孩子的网瘾不是天生的,沉迷于网络的人大多数现实生活不如意。据调查,那些被送去网戒所孩子们,大多数的家庭是不健康的,父母的不关心、不当的沟通,家暴等等都是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父母与其在孩子有网瘾后着急上火,还不如提早预防,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总之,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早期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前期教育没有做好,后期孩子出现了问题,将会花费更大的心力来弥补。


探讨家庭教育


家长您好!我是冬天的松雪,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家庭生活,这些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会带来一些 苦恼的问题。

从你的问题中看出,家里的孩子网瘾太大,不知道怎么管理孩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1.网络游戏 有强大的诱惑力。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方便学生查阅有关的学习资料,家长就会为孩子买电脑,开始的时候,孩子能够认真的查阅学习资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兴趣转移到玩游戏上,说句心里话,各种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确实太大了,连成年人都喜欢打游戏,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这是社会中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让所有家长都苦恼的问题。

2.家长制定上网制度,约束孩子上网。

孩子一旦喜欢上了网络游戏,越玩儿越有瘾,靠孩子的自律性是不行的。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现在是上学时期,如果长期玩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对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有害的,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在坚持教育的同时,家长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一份上网制度,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在制度的约束下,孩子会逐渐改掉坏习惯。

3.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注意力。

在生活中,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孩子对其他活动是否有兴趣,例如跳舞、弹琴、跆拳道等兴趣,如果有这方面的兴趣,鼓励孩子去学习,有了这些兴趣爱好,孩子就会 少玩电脑。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家长的指导,这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有其他问题可以关注我,欢迎交流留言。


春光园丁


孩子网瘾大,最重要原因是父母引导不利。

无意识引诱。孩子在蒙昧混沌之时,父母觉得他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在人之初时,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都在无意识中感知,其速度与强度远超成人。父母在这时,只要他不哭不闹,便自顾自的手机不离手,有时是学习,有时娱乐,熟不知一边的孩子正在看着。成人父母对网络的痴迷都很深,达到了机不可失的地步,他们的生活己摄入孩子的眼里,他们手里的手机成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东西。更有甚者,一边引逗孩子,一边给他拍照,录视频,孩子想不看都不行。这一切无意识行为,都在引诱孩子接近网络。

无意识引导。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孩子己不仅仅是父母的孩子。亲人们时不时地会用手机打电话,视频,以远水解近渴。视频时还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参与互动,他互动起积极、越鲜活,大人们越高兴,还夸赞不己。熟不知,手机上熟悉的面孔,熟悉声音,互动时手机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已深深地印入脑海。亲人们也以此为乐,这种互动己成为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时间越来越长,频率也越来越繁。有时孩子过手机,作一些笨拙动作,如按键,学打电话,大人们不但不禁止,还报以欢笑,认为孩子聪明,这也客观上刺激孩子对网络进一步深入。更有甚者,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只要他不哭不闹,干什么都行。正是这一切在把懵懂的孩子拉进网络。

孩子自律性差。孩子因为自律性差,所以才叫孩子。网络所带来的虚幻对人们产生极强的诱惑,成人尚难自拔,何况一个孩子呢?如果引导管理不善,他一网情深,越来越痴迷。

综述。孩子痴迷网络,首先是父母亲人无意识引诱、引入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次才是孩子自律性差的结果,因为接受新事物是孩的天性,对事物的痴迷是正常的。

孩子痴迷网络,是大人自酿自饮的一杯苦酒。






老樵


一般情况下,孩子所谓的网瘾都是家庭、学校和生活环境整体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家庭的影响尤为深远。

小孩子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全的学习模仿阶段,好奇心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空前强大,由于缺乏明辨是非和分清优劣的能力,很容易在诱惑超强的网游和其他不利信息面前迷失自我,陷入沉沦!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正确引导和指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知识,认真学习网络知识,积极利用网络知识。

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以身作责,不空谈。身教重于言传,首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和模仿是天生的。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都严格控制自己上网、玩手机的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立刻放下电脑和手机,和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守规矩、懂节制的好习惯。
第二,选择好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孩子不是孤立的,需要有朋友,有小伙伴。但是当孩子周围的小伙伴,大多都有不良上网嗜好的时候,这个环境就是对孩子不利了。在我的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了不好的苗头,他放学后,经常以和小伙伴一起玩为借口,在外滞留晚回家。通过观察,他的那些小伙伴都是开始有网瘾的趋势,他们在一起眉飞色舞谈得最开心的,就是上网的技巧。于是我果断给孩子办理了转学,我们家也搬迁去了新的环境。
第三,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对待他,赢得孩子的信任。在下班之后,和孩子相处中,我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坦诚交流。我们一起探讨上网的技术,一起交流网上的种种现象,更多的是说孩子在学校发生大大小小的琐事,在融洽和谐的交流谈心中,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启发孩子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快乐舒心地健康成长!

萌娃家庭教育


三明说智慧 真相很颠覆 但直击灵魂

问题显而易见,网瘾和父母的引导以及自身自制力都有密切关系,更与社会大环境直接相关。

一、父母的引导

在这里没有指责父母的意思,摆事实讲道理。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孩子有网瘾,前提一定是产生了想玩手机或者上网的想法,想法的最大成因是什么?是环境!为何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天天拿个手机摆弄来摆弄去,孩子的是有模学模,有样学样。

二、自制力

科学家做过实验,到底是主管理性的左脑做决策,还是主管感觉的右脑做决策,答案是右脑的感觉。为何自制力很难提升,实在是玩游戏玩手机的感觉太美好了。这也是大多数孩子都厌学的原因,学习很枯燥,尤其现在的孩子课业量又大,题越来越难,很难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社会大环境

父母榜样的力量做到了,孩子自制力也不错,严防死守也堵不住悠悠众口。社会、学校、同学等洪流席卷而来。

父母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也要从另外的视角看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凡成瘾必是内心匮乏,也许是恐惧和同学打交道,也许是学习压力大带来的焦虑。经历才会拔出来,玩着玩着就想明白,他自己想不明白,怎么压制都没用,当然父母也要从旁帮他加速这个过程,但不要火上浇油。凡压制的日后必然爆发。再请抬头看看,科技时代,哪里有不玩手机的!



三明说智慧


孩子的网瘾大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既有家长的引导不当,也有自己自控力不足,甚至还包括了家庭氛围等因素。

首先,孩子的自控力有限。这是孩子身心的特点,即便是成人也很容易一刷视频一整天何况孩子?所以父母有责任和义乌在孩子还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前做好督促和引导工作。

而这个督促和引导工作不能仅仅局限性:我们都说好了你就应该遵守。如果养育一个孩子有这么简单就太好了。约定好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我们按照这个约定来督促孩子落实执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而且一定会出现反复,孩子也一定会想尝试突破底线,这个时候都需要父母强大的力量去稳住我们的约定和规则。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迷恋上网络游戏最初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陪伴,父母过度强势等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孤独感、压抑感和挫败感,而网络可以帮助孩子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困扰,让孩子获得暂时的解脱,因此很多孩子才会越陷越深。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给到孩子充足的陪伴,第二要让孩子有事可干,第三要去监督落实约定。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