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貴妃的確來自朝鮮,為什麼今天的韓國人幾乎隻字不提,是不知道嗎?

澹奕


以下觀點是通過電視劇瞭解和推測來得出的!


韓國🇰🇷,我們都知道以前,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無論在文化,經濟各個方面都是依賴那時的泱泱大中華地區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內地搬致韓國地區的!如果往前推個幾百年的話,也許每個韓國人都有一箇中國的親戚,他們的血液中會有中國人的血統!


近代,由於歷史原因,原本一國的韓國和朝鮮分成了兩個國家,而中國選擇了朝鮮來支持了,感覺站到了韓國的對立面,這就拉開了兩個國家的距離。韓國的歷史幾乎和古代中國是相通的,他們的歷史沒有中華地區那麼厚重,所以他們現在只要是中國的文化遺產都覺得是他們的,是他們發明的!特別是在20世紀末韓國經濟騰飛之後,他們一直致力於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歷史的,和中國沒多大關係的,沒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放棄了漢字的使用!


淑嘉皇貴妃是藩屬國進貢到清朝的美女,如果韓國人承認或者經常提起的話就是承認古代是中國的藩屬國,與他們一直的提法相悖了!


歷史聊聊號


淑嘉皇貴妃是乾隆時期的皇貴妃,她生於1713年,死於1755年,出生於金佳氏。開始的時候是內務府的包衣,後改為金佳氏。在滿清時代不少嬪妃都出自內務府包衣,本來是奴隸,因為被主子看中,最終雞犬升天。

淑嘉皇貴妃在乾隆皇帝還是阿哥的時候就跟隨了他,算是寶親王府的嫡系人物了。乾隆即位後,開始封她為貴人,很快又晉級嘉嬪、嘉妃、嘉貴妃。她給乾隆皇帝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四皇子永珹,八皇子永璇,九皇子因為夭折還沒有取名字,十一皇子永瑆,要知道乾隆一共也就十七個兒子,所以由此看出她是非常得寵的。而且十一皇子永瑆還一度被乾隆皇帝看好,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乾隆二十年病逝,被追封為皇貴妃。

皇貴妃是後宮中僅次於皇后的存在,可見淑嘉皇貴妃的地位很高。而且淑嘉皇貴妃據說是朝鮮人,朝鮮既然在滿清後宮中有這麼一個大人物,為何沒有見他們來攀親。要知道,元順帝的奇皇后是高麗人,所以韓國一直叨唸著這件事情,把這當做是無上光榮。雖然淑嘉皇貴妃地位上似乎略遜於奇皇后,但是地位還是相當尊貴的,為何不見韓國人來提起這件事情,甚至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這段歷史的,還壓根不知道這件事情。

韓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提淑嘉皇貴妃呢?仔細查一查蘇家皇貴妃的來歷就明白了,因為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當時滿清還是後金的時候,曾經進攻並打敗了朝鮮,而且還抓了一些朝鮮的人作為奴隸到後金。這件事對朝鮮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恥辱,所以韓國人不願意提這件事。金佳氏的祖先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雖然幾百年之後,他的子孫後代中終於有人發達了。但是當年的往事對於韓國人來說始終不是什麼好事,被人們認為是喪權辱國,所以韓國人不願意提。而奇皇后不同,奇皇后好歹是通過正當途徑進的官,最後登上皇后的。

話說在滿清時代,這種包衣好才出生的,最後出人頭地的還不少。後來繼位的十五阿哥永琰的母親魏佳氏事實上也是內務府的包衣出身,在雍正年間權傾朝野的年羹堯也是。所以在滿清電視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大人物都自稱奴才,可見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韓國人連端午節都敢直稱是自己家的節日,如此寸土必爭的國家,又怎麼可能放過一點點榮譽,以此來鍍金呢?所以淑嘉皇貴妃被乾隆寵愛的半輩子,韓國人卻是一點都不主動提起,只能說是淑嘉皇貴妃對於韓國人來說是恥辱,不堪提起。


淑嘉皇貴妃的真正嶄露頭角,應該是在《如懿傳》中大火,由辛芷蕾扮演。淑嘉皇貴妃原本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算是乾隆在府邸之時的妾室。相比於後期上位的令妃,淑嘉皇貴妃也是受寵一時。乾隆在位期間,為乾隆誕下四個兒子,其中一個早夭。而最為有名的便是十一皇子永腥,這可是十五皇子永琰稱帝的最大阻礙。

而乾隆作為歷史上最為長壽的帝王,底下眾多皇子的壽命都無法與之相比。若不是乾隆活了89歲,也輪不到嘉慶帝上位。而永琰能夠稱帝的其中一個原因,還要歸功於十一皇子太過聰明,但是很明顯乾隆不願意放權。相比於永腥,永琰更好掌握。所以淑嘉皇貴妃就差那麼一點便是皇太后了。


但是如此的殊榮,韓國人顯然並不想要。甚至還想要篡改歷史書,將淑嘉皇貴妃的母族從中除名。中國人都在正面對歷史,無論是榮寵還是屈辱,但是韓國人不是這樣。

大清還沒有入關之時,明朝尚在。但是天下局勢早已經成了定局,大清遲早會稱霸江山。但是當時朝鮮不識時務,想要趁中國處於一片混亂之中,趁機牟取暴利。皇太極為了解決後方,先率兵把朝鮮一鍋端了。後方安定之後,皇太極為了束縛朝鮮,將不少人質擄去後金。而這其中,便有淑嘉皇貴妃的祖輩。

這俘虜自然是無法與滿清的貴族相比的,高官厚祿也是與他們無緣的。所以這也說明了,淑嘉皇貴妃最開始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出身。

雖說後期有了三位皇子傍身,也算是高枕無憂,金佳氏這一門也算是名聲顯赫。但是韓國人並不認同,被大清俘虜仍然是他們的恥辱。

再者,雖說俘虜過得有滋有潤,但是在韓國方認為,被俘虜卻一心侍奉帝王,甚至還生活得有滋有潤。這對於韓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侮辱,更不可能去提起,來以此為榮。或許韓國方面也保持著中國文人的氣節,這俘虜忘了自己祖先是誰,根在哪裡,甚至還認賊作父,怎麼可能高興的將其記載在史書中?



最後,這淑嘉皇貴妃怎麼說也算是是今日朝鮮的人物,和韓國關係倒是逐漸生疏。何況淑嘉皇貴妃的生母可能早已經不是當日逃亡的朝鮮人,與他們的關係更加不可能親切。這樣一來,韓國人更加不可能提起。本就是與自己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人物,怎麼可能浪費紙筆記載在韓國的史書中。

所以無論是親疏差別還是榮辱,韓國人可是一點也不想提起。


小鎮月明


“金枝玉葉,盡態極妍”。說的便是《如懿傳》裡的淑嘉皇貴妃,她被稱為後宮第一美人。

歷史上淑嘉皇貴妃金佳氏(1713年-1755),祖上是朝鮮人。是乾隆的嬪妃。原本姓金,內務府包衣出身,後來皇上隆恩奉旨出了包衣,改為金佳氏。內務府包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天子的奴才。金佳氏剛開始是以格格的身份進入了乾隆的府邸。格格就是侍妾。這就好像大戶人家給少爺準備的通房,通房也是家裡的奴才。等少爺成親之後,表現好的升為姨娘。說到底,淑嘉皇貴妃是家奴出身,地位低下。


韓國之所以對元朝的朝鮮皇后和明朝後宮的朝鮮嬪妃,大肆宣揚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朝鮮貴族出身。能在元朝的後宮或者明朝的後宮有一席之地,可以很好的證明他們朝鮮人的能力。蘇嘉皇貴妃也是朝鮮人的後裔,韓國人為什麼不宣揚這茬事呢?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是奴才出身

淑嘉皇貴妃的曾祖父金三達禮是朝鮮人。1627年,後金入侵朝鮮,擊敗了朝鮮。抓了一批朝鮮人當奴隸。金三達禮和另外三個兄弟一起歸順了後金。說是歸順,其實是成為了後金王族的奴才。後金是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後金就是大清朝的前身,努爾哈赤就是乾隆的祖宗。金三達禮歸順了後金,就是歸順滿族後來建立的清朝。


金三達禮歸順後金之後,很快融入了滿足成為正黃旗的包衣人。朝鮮人成了滿族的奴才,朝鮮人鄙夷或者痛恨,當時歸順後金的那幫人。尤其那幫人還成了滿足的奴才,簡直沒骨頭。那些人對朝鮮來說是個恥辱的存在,根本不願承認蘇嘉皇貴妃是朝鮮人。

淑嘉皇貴妃當時已是大清朝人

淑嘉皇貴妃的曾祖父金三達禮,自從歸順滿足之後,融入了滿族之中,成了滿族的人。滿足後來建立了清朝金佳氏就成了清朝的人。從國籍上來講,早就不是朝鮮的人了。而且淑嘉皇貴妃是朝鮮人後代的孩子。連他們的高祖父都成了滿族人,淑嘉皇貴妃肯定就是清朝的人了,和朝鮮基本沒多大關係了。

淑淑嘉皇貴妃的朝鮮血脈已經淡化

金三達禮既然融入了滿族,最快的方法就是和滿族人通婚。金三達禮是純正的朝鮮族血脈,和滿族女子通婚,從兒子到曾孫,歷經三代。如果通婚的女子都是滿族人,到了淑嘉皇貴妃的時候,朝鮮血脈還剩下1/8的血統。更多的血統是滿族血統。這麼少的血統,韓國人好意思稱他們是朝鮮人嗎?即使硬往上貼,估計也貼不上去吧。



淑嘉皇貴妃曾寵冠乾隆後宮,生下四子(一子早殤),淑嘉皇貴妃的出身雖是朝鮮後裔,不過上朝鮮血統的淡化。加上在清朝是奴才生,地位低微,這也是韓國不願意承認也不能承認,他們是朝鮮人的原因。當然也不會大肆宣揚淑嘉皇貴妃是他們韓國人了。

不管咋說,淑嘉皇貴妃的祖上都是朝鮮義州人。淑嘉皇貴妃的哥哥金簡對朝鮮也頗有故鄉情感。非常照顧來往的朝鮮人。乾隆因為淑嘉皇貴妃的原因,還讓朝鮮修葺淑嘉皇貴妃義州的祖墳,立神碑。

朝鮮:“身為朝鮮人,居然成了別人家的奴才,從此你們就不再是朝鮮人了。”

在淑嘉皇貴妃的眼裡:“不管你們朝鮮承不承認,我都是朝鮮後裔。不僅如此,我還能說動皇上給你們下命,幫我們家修祖墳。”


青史匯


淑嘉皇貴妃祖上確實來自朝鮮半島,但今天的韓國對於那段臣服於清朝的歷史深感恥辱,根本不願提及

淑嘉皇貴妃,本姓金,父親金三保,祖上是確實是朝鮮人義州人,其先祖在1627年的丁卯之役時被清軍俘虜,淪為八旗包衣(奴隸的意思),隸屬漢軍旗。

丁卯之役是清軍首次入侵朝鮮,此戰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瓦解朝鮮與明朝的同盟國,解除清軍的後顧之憂。其次當時清朝國內(當時還叫後金)天災不斷,國內物價飛漲,饑荒四起,皇太極也希望從朝鮮哪裡奪取一些糧食。最後,由於不堪女真人壓迫,許多遼東漢人紛紛逃往朝鮮,這造成了清國國內勞動力短缺,清朝多次要求朝鮮返還逃人被拒,這也是清軍入侵朝鮮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韓國出品了許多抗擊清軍入侵的電影)

此戰朝鮮慘敗,清軍從朝鮮掠奪了大量人口為奴,淑嘉皇貴妃的先祖金三達禮與兄弟新達禮、音達禮、季達禮在此時被清軍掠走,之後便投降了清廷。

目前清代官方史料對於金家的記載並不詳細,只知道金家在從龍入關後混得還不錯,淑嘉皇貴妃的父親金三保擁有世管佐領的世襲職位。

淑嘉皇貴妃出生於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雍正年間入侍乾隆帝潛邸為格格(格格在清代不僅是指皇族女性,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在乾隆繼位後的第二年,金氏被晉封為嘉嬪。乾隆四年,嘉嬪生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到乾隆六年,晉封為嘉妃。

乾隆十一年,嘉嬪生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乾隆十三年又晉封為嘉貴妃。

乾隆十三年嘉貴妃生皇九子。乾隆十七年又生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

乾隆二十年嘉貴妃病逝,享年42歲。(嘉妃畫像)

縱觀嘉貴妃的一生,她一共為乾隆生育有四子,乾隆對她還是非常喜愛。在她去世後,乾隆又追加她為皇貴妃,這個稱號僅次於皇后,級別已經是非常尊崇了,可見金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如懿傳中的金玉妍就是以淑嘉皇貴妃為原型,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淑嘉皇貴妃沒有那麼狠毒和不堪,她的結局也是挺不錯的)

乾隆這個人是非常愛屋及烏的,例如他一生中最喜歡的女人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對此他對富察家族非常偏愛。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恆和侄子福康安都備受乾隆器重,甚至得以封郡王!

在清代,除了清初的三個漢人異姓王(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和蒙古王公之外,王爵只封宗室皇族,唯有傅恆和福康安例外。

而對於淑嘉皇貴妃的家族,乾隆皇帝也是很照顧的,淑嘉皇貴妃的金簡就曾擔任過內務府主事、內務府員外郎、總管內務府大臣、四庫全書處副總裁、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

據來華覲見的朝鮮使團記載,金簡當時在清廷中的地位很高,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紅人。而由於自己祖上本為朝鮮人,金簡對朝鮮使團也多有幫助。 在前來祝賀乾隆八十大壽的朝鮮使節徐浩修就曾感謝金簡“前後效勞於我國事甚多”。從朝鮮人的記載來看,當時朝鮮人對於金家還是比較感激的。

到嘉慶年間,乾隆時期的寵妃慧賢皇貴妃(高家)和淑嘉皇貴妃(金家)都被抬旗,高家被抬入鑲黃旗滿洲(八旗之首),金家被抬入正黃旗滿洲,這兩個家族從此變成滿洲人。而金家也奉旨改姓為“金佳氏”。

不過對於今天的韓國而言,對於這個曾經顯赫的朝鮮家族並不願意過多攀附,因為韓國人打心底裡是看不起清朝的,當年朝鮮王國臣服於清朝也是迫於無奈。

在清軍入侵朝鮮的過程中,朝鮮境內一片生靈塗炭,大量百姓被八旗掠奪為奴,以至於戰後朝鮮政府又花了大把金錢從清國贖回被俘的百姓。朝鮮人私底下經常稱呼清朝皇帝為“胡皇”,不願意承認清廷的正統性,所以說對於在清國擔任要職的金家也不願意過多提及。


千佛山車神


不提很正常,涉及到倆個問題,其一是淑嘉皇貴妃的身份定位,其二是所謂的華夷之辨。把這倆個問題理清楚了,這個問題就有答案了。

淑嘉皇貴妃的身份問題

淑嘉皇貴妃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答案是中國人,淑嘉皇貴妃和朝鮮有沒有關係,答案是有,而且淵源還挺深。



淑嘉皇貴妃,出自金氏家族,《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是這樣記錄她的祖先的,“新達理,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易州(新義州)地方,天聰元年率子弟來歸,授為通事官。”歸附了滿洲之後,就表現出了對新主的忠誠,揭發登納米,恩尼比潛通朝鮮,並且隨皇太極出征朝鮮。因此迅速獲得信任,清把在朝鮮俘獲的俘虜編入佐領,特命新達理統轄,而且還兼著內務府三旗火器營的總管事。


正史這樣記載,那她的家族自己怎麼說自己的身世呢?新達理神道碑:“公於天聰元年率其弟音達禮,三達禮,季達禮來歸。”


以上材料說明,無論是官方還是金氏家族自己都強調金氏家族的祖先是主動來投,是“投誠”“棄暗投明”,是主動選擇。


但是朝鮮方面不接受這樣的說法,朝鮮人反覆說的都是被“虜”,“常明(金氏祖先)是義州人,其祖先被虜於---丁丑之亂,遂為清人”“乃我國義州人子孫也,其曾祖丁丑之亂被虜,而其母於康熙有阿保之功,故其子孫為康熙所愛恤”


朝鮮的文獻不承認金氏家族主動棄國,而強調是被俘虜後被迫加入而成為“清人”,很能反應朝鮮官方的心態。


在剛剛來清的時候,金氏家族正黃旗旗下的佐領下人,之後因為有功,新達理成了新建立的高麗佐領,才正式成為包衣旗人,成為滿洲八旗之一,所以清史稿說金氏曾為“內務府漢軍”是不正確的。


和曹寅相似的是,金家也有一位康熙的乳母,就是金氏家族第一位高官--常明的媽媽,有了這層關係,所以常明小時候經常和康熙一起玩耍,被康熙稱為“乳弟”,和當時的四王爺雍正的關係也很好,所以雍正即位後,為雍正所偏愛,成了雍正的寵臣。


常明歷仕康雍乾三朝,任總管內務府大臣,領侍衛大臣,至死聖眷聖眷不衰。


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雍正將淑嘉皇貴妃指婚給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為側福晉,乾隆的正妻是出身名門的富察氏,雍正指婚包衣人金氏給乾隆,一個是對包衣女才的信任。另外就是不想外戚家族勢力過於強大。


金氏即淑嘉皇貴妃初為貴人,但是乾隆寵愛,肚子也爭氣,乾隆繼位後連續生了三個皇子,所以死後追贈皇貴妃,得以和乾隆同墓合葬。


華夷之辨

這個文章寫的有點長,這個說的簡略一點吧,簡單的說就是朝鮮一直奉明為正朔,雖然為清朝的藩屬國,主要是因為清朝的武力征服,骨子裡認為清朝是夷,不認清朝為中華正朔,和清朝間沒有文化認同---“然不謂上國者,何也?非中華也。”


基於華夷之辨,韓國人大概認為清朝的貴妃沒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且理清了淑嘉皇貴妃的身份,韓國人對待她的態度更容易理解,與元順帝皇后、明朝後宮的高麗(朝鮮)妃嬪不同,淑嘉皇貴妃雖然有著朝鮮人的祖先,但是成為皇貴妃的時候,距離其遠祖已經過去了百年,她的身份是大清國人,而不是以朝鮮人的身份進入後宮,那韓國有什麼必要大肆宣揚嗎?


難得你讓韓國說幾百年前我國有個“叛徒”或者“俘虜”在大清混的不錯,還出了位皇妃,這是什麼光彩的事呢?


暖歷史


在觀看了一些清宮劇後,讓觀眾開始對淑嘉皇貴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劇中這位女子是朝鮮獻給清朝皇帝的,乾隆很寵愛淑嘉皇貴妃,所以她入宮後不僅得到了寵幸,地位也一直在晉升,從中也可以看出乾隆對這位妃子的喜愛。可是有一個問題比較困擾,既然淑嘉皇貴妃這樣受皇帝的寵愛,她應該也算是韓國人的驕傲,為什麼韓國人對於這位女子隻字不提呢?

韓國一直對於歷史很感興趣,也經常篡改歷史,還做過移花接木等神操作,希望其他國家的好事都成為韓國的,所以韓國人不可能不知道淑嘉皇貴妃的存在,之所以不提她的名字,是另有原因。現代人對於淑嘉皇貴妃這個女子的瞭解其實比較膚淺,認為她就是一個進獻過來的美女,其實早在乾隆皇帝沒有登基之前,淑嘉皇貴妃就已經是乾隆府上的人了,在皇帝登基後,她被封為了貴人,後來成為了嘉嬪,因為她多生養,所以在宮中的地位比較高,後來又被封為了嘉妃和嘉貴妃。淑嘉皇貴妃在宮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而韓國人卻並不在意她的存在,這主要是因為淑嘉皇貴妃並不是朝鮮人,她只是朝鮮族的後代,因此和韓國不沾邊,他們自然不會將淑嘉皇貴妃作為自己人來哄抬。

在明朝時期,金人當時還在默默的崛起,金人為了擴張勢力曾經攻打了朝鮮,並將很多朝鮮人抓走給金人當奴隸,淑嘉皇貴妃的祖輩就在其中,按照出身淑嘉皇貴妃算是朝鮮人,但是因為後來家族的這一脈成為了金人的手下,所以從此就歸金人所有。淑嘉皇貴妃的祖輩為清朝的發展立下了很多功勞,所以淑嘉皇貴妃的家族受到了朝廷的重視,不僅祖輩受到了很多褒獎和封賞,後代也沾光了,所以淑嘉皇貴妃才有機會入宮伺候皇帝。淑嘉皇貴妃的祖輩雖然是朝鮮將領,但是後來論出身她是內務府漢軍旗包衣,所以在入關後她的家族已經脫離了朝鮮,更加不能算是韓國人的後代。

另外在進入清朝後,統治者為了加強滿人的統治地位,其實對於宮中其他民族的女性都有一定的防備,不會給她們太高的地位,也從來沒有和朝鮮通婚,影視劇中的內容多半是為了劇情考慮所作的編排,和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歷史課課代表


準確地說,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並不是韓國人!因為大韓民國是在二戰之後才正式建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境內掛牌,那也是一九一九年的事了……即便是傀儡政權大韓帝國,也是晚清時期才出現的,彼時金佳氏早已入土百年有餘了!那麼,金佳氏算李氏朝鮮人嗎?同樣不算!



金佳氏的祖上的確是李氏朝鮮人,但是早在清太宗皇太極發動第一次對朝戰爭(朝鮮稱丁卯胡亂)之時,彼時還姓金氏的金佳氏家族便成為了後金軍隊的俘虜。後來,清王朝將被俘、歸附的朝鮮人編入了八旗序列,編成了多個包衣牛錄,金佳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一員。金佳氏出生時,其家族被編入上三旗的包衣牛錄已經將近百年了,金佳氏家族也早已成為了清王朝的在編子民,與李氏朝鮮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這就好比現在的美籍華裔,他們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輩移民美國,經過一代、二代甚至幾代的繁衍之後,這些美國土生土長的美籍華裔被稱為“香蕉人”——黃皮白心,早已經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了。試問,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能算中國人嗎?顯然不能算!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維護的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國無關!金佳氏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套用現在的話說,金佳氏是清籍李氏朝鮮裔,但絕對不是李氏朝鮮人,更加不是什麼韓國人!



至於說今天的韓國人對金佳氏隻字不提這個問題,原因不難理解。首先,金佳氏家族入籍清王朝並不是李氏朝鮮的光榮史,相反是李氏朝鮮“喪權辱國”的象徵!李氏朝鮮被後金、清王朝兩次進攻,國王全家被打得跑到江華島上避難。最後,李氏朝鮮不得已改換門庭,正式向清王朝納貢、稱臣,成為了清王朝的外藩。



其次,二戰之後,無論是現在朝鮮還是韓國,民族主義盛行,去中國化是最明顯的外在表現。朝鮮和韓國廢除漢字、改用李氏朝鮮世宗創制的彥文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在刻意與中國切割、劃清界限,韓國人又怎麼可能去提及這段有損大韓民國臉面的歷史呢?沒說金佳氏家族是韓國人民派來解救乾隆帝、解救清王朝的就不錯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淑嘉皇貴妃並非來自朝鮮,她雖有朝鮮人的血脈,但是血脈也是十分稀薄了,畢竟她祖上投降於清朝時,距離現在已過了百年的時間。



當然,不管如何,淑嘉皇貴妃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朝鮮人吧,類似於現在的華人。

那麼按理說,以韓國人那種全宇宙都屬於他們的尿性,作為曾經大清皇帝的皇貴妃,一個僅此於皇后的妃嬪,淑嘉皇貴妃應該是會被韓國人大肆宣揚的啊!可是為何好像韓國人卻並沒有如此做呢?



其實很簡單,淑嘉皇貴妃對於韓國人來說更多不是榮耀,而是恥辱。

淑嘉皇貴妃的祖上是朝鮮義州人,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所載,淑嘉皇貴妃之兄金簡是正黃旗包衣人金三達禮的曾孫,而金三達禮與兄弟新達禮、音達禮、季達禮均為朝鮮義州人,四兄弟在1627年金朝“丁卯之役”(朝鮮稱“丁卯胡亂”)時,投降於後金,並在後金入侵朝鮮時候作為引路人,替後金帶路。



因此,說白了淑嘉皇貴妃的祖上就是名副其實的“朝奸”,他們為後金買命,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同袍,替敵人殘害自己的族人,這等人自然是現如今的韓國人所不能容忍的。畢竟想想看,誰會為“朝奸”的後人宣傳呢?讓她出名,不就等於丟自己國家的臉嗎?

再者,韓國人可不承認自己曾經被清朝打敗,一直是聲稱自己成功抵禦住清朝的入侵的,所以如果承認淑嘉皇貴妃的身份,不就是承認自己曾經被清朝打敗過嗎?畢竟她的祖上就是帶領著後金軍隊攻克朝鮮的一座又一座城池。所以韓國人肯定是不會承認她的身份的。



最後,最重要的是,韓國的整個文人社會對清朝都有種鄙視的意思,在他們的眼裡清朝就是蠻夷,他們可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者。而且,當時明朝滅亡,朝鮮內部可是依然還沿用著崇禎年號200餘年的時間,這就早已說明朝鮮對於清朝的不認同。



所以就是這麼一個對清朝不屑,又鄙視的韓國社會,你說他們怎麼會去宣傳一個蠻夷皇帝的妃子呢?


澳古說歷史


淑嘉皇貴妃不是來自朝鮮。她是朝鮮族的中國人,在旗的。

朝鮮族不是朝鮮人,這就像回族人不是阿拉伯人一樣清楚。清朝連漢人都不能做皇妃,別說外國人了。滿清和朝鮮從未通婚,清宮裡沒有朝鮮皇妃,明朝皇宮裡才有。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出自內務府漢軍旗包衣,原姓金氏。她的祖先是朝鮮的將領,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元年丁卯之役,因戰敗被俘被充入包衣,也就是滿族人的奴隸。這是淑嘉皇貴妃出生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漢軍旗,朝鮮族包衣很少,他們和漢族漢軍旗是可以通婚的。幾代人下來,和朝鮮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如意傳》說淑嘉皇貴妃是“朝鮮貢女”,這是那明朝的制度講清朝的事情。這片子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屬於瞎胡編,你可以把它和《甄嬛傳》一樣看成是架空歷史的故事,硬套上清朝的人物而已。

它第一集一上來,皇子選秀,在這邊落選了上那邊選,我就沒再看下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沒有?皇子的老婆自己選?那還有王法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