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很大怎麼辦,家長該怎麼教育?

程俊談教育


把孩子帶到房間裡,沒有別人時,孩子便於冷靜。這是可以和他好好談談,分析分析他這樣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孩子還是不聽,表現得暴躁,不講理,胡攪蠻纏。那就坐下來耗著。熬過去了,他冷靜了,你再就剛才的情況和他談談,不要就剛才的事情安慰甚至退讓。可以轉換個新的話題,比如出去玩玩具或者吃點零食什麼的等等。孩子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的。總之,在孩子暴躁時,我們要冷靜,不能也和孩子大吼大叫或者直接動粗。不能一味遷就,一次兩次,你成功的化解了,孩子就會知道那些事可以那些不行,知道了父母的度。他會收斂些。


小許的荒野生活


這個問題,我能回答!因為我家的孩子,就被我周圍的親戚朋友,包括我定性為脾氣不好


這個要看階段的。我家小孩在一歲前超級乖,沒有一點點麻煩我呢……心寬體胖就是我羅。吃飽就睡,醒來就看東看西👀就連生病吃藥都很省事。

一歲以後,是奶奶主要在帶,但是奶奶性格開朗,當然有一點寵愛,脾氣還能接受。現在三歲,過了三歲生日沒幾天,我就明顯的感覺到孩子難管教了,熊孩子出來了


因為兩歲多以後,她的獨立意識會出來,不大願意被支配。比如前兩天,她拿粘土做了個蝸牛🐌,嗯,更像是粑粑,我隨手拿過來給她捏了一隻角,好啦,火山爆發了,還原也不行😂


性格的形成,是很多因素一起促成的。除了自身發展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成長中勢必會留下父母的影子。所以原生家庭環境很重要。你們是不是喜歡用大聲爭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對待孩子的錯誤是不是喜歡先發脾氣。

2、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各種要求,採取縱容態度,一旦滿足不了,孩子就會哭鬧,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3、缺乏足夠的安全感,也會用吵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那麼按照上面的分析,怎麼教育就一目瞭然👀我對待我家孩子,就是冷處理她的哭鬧,讓她明白這種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再引導她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試圖說服我。

我自己是個急性子,耐心不夠,在她消磨了我耐心後,我會努力剋制吼她,更多的時候,是轉移她的注意力,當然是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不要緊張……


信是種態度


孩子暴躁的脾氣都是家長慣出來的,平時家長不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只是寵愛嬌慣,對孩子沒有任何約束,這樣的孩子脾氣就會自由氾濫,在家裡,什麼都得依著自己的脾氣來。不過你仔細體會,這樣的孩子在外邊卻不是這樣的。

鄰居家有個女孩兒,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屬於隔代教育,孩子馬上就六年級了,這個孩子在家裡脾氣就非常暴躁,只要有一點不順心,那就大聲喊叫,哇哇第地哭個不停,爺爺奶奶束手無策,可是,她在班級裡是個很無能的孩子,不敢跟任何人發脾氣,我想她一定懂得,班級裡是沒有人慣著她的。所以說,孩子的脾氣暴躁就是家長寵出來的。




愛心輔導媽媽


孩子脾氣不好,有兩個因素,先天遺傳的,和後天環境造成的。

首先,先天遺傳的,這個真的存在。就我自家的例子,我爸爸脾氣非常暴躁,我和我妹妹脾氣也不好。

遺傳的,只是有這個傾向,脾氣容易不好,一不小心就會把壞脾氣喚醒。但是,脾氣這東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增加,而發生改變。

對於這種情況,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避免讓他產生過多的焦慮和不安感。如果可以,給予他更多的愛與包容,建立規則,讓他明白髮脾氣根本不能改變任何事情,只讓狀況更糟糕。

對於後天環境的影響,這個就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環境。孟母三遷還是有道理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時很大的。在家裡儘量和孩子做朋友,引導他解決問題,而不是幫助他解決了問題。多和老師交流,多多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來家裡玩,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

切忌,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不要爭吵,不要發脾氣,出現問題可以開個家庭會議,討論解決的辦法,讓孩子一起為家裡出力。


茶館聊聊


這個問題也是我最近感覺很頭疼的問題。我姑娘快六歲了,最近這一年脾氣變得很大!問過專門說是到了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我最近感覺孩子脾氣大的一個很大問題還是我們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太少了。孩子內心感到沒有重視感。


小城斌哥vlog


寶寶脾氣暴躁,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嗎?根據我家寶寶的日常行為,總結以下幾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要以暴制暴:日常生活裡我們作為家長很多時候,喜歡站在“我是父母,你必須聽我的心態”孩子一旦做錯事,你首先不是問他為什麼犯錯,而是先吼一頓或者打一頓在問他,說實話很多時間,你打過吼過孩子後,他到嘴邊的話也不樂意說了,因為他潛在意識裡,認為你不相信他

和孩子做朋友:多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和孩子交流,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親子活動,例如:一起拼圖,一起閱讀,一起拼積木

以身作則:孩子平常待人處事方式,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家庭原因,要想自己的孩子性子好,首先作為家長,要吼得住自己的情緒,不要一有事情,就在孩子面前抱怨,發脾氣等等,作為孩子他們接待外界的信息是很敏感的,你給孩子怎樣的家庭環境,就造就孩子怎樣的性格

我是“軒雅媽咪,倆寶媽,育兒路上和寶貝一起懵懂長大”如果您贊同或者有不同的觀點,歡迎點贊或者評論指導哦!(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凝眸湖心靜


在社會與家庭中,當孩子出現問題,比如脾氣暴躁,不能孤立地只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考慮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的問題要系統考慮。

舉我實際諮詢的一個案例(因涉及隱私姓名隱去)。一個從事設計工作的女性,各方面條件都不錯。長期遭受丈夫家暴,因為怕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遲遲沒有離婚。幼兒園老師也反映過孩子性情不太好,易對小朋友發脾氣。

直到有一天下班,發現孩子在反剪一個洋娃娃的手,還撕扯洋娃娃的衣服。她頓時心中冰涼,突然意識到這就是平時丈夫對她家暴時的情景,她開始看到家暴對一個孩子的真正影響。第二天她開始辦理離婚手續。

當然這是個極端的案例。對孩子來說,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是和爸爸媽媽三個人的三角關係,孩子出現問題,可以先從這裡面找原因。

1、是否父母關係比較緊張?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應從處理父母關係開始。

2、父母一方的性格是否比較暴躁?如果父母一方性格暴躁,也很好解釋孩子的問題。

3、孩子最近是否遇到大的事件,如換幼兒園、搬家、與好朋友分別等等,找到問題對症下藥。

4、看看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有什麼真實的想法與願望。


大東心理


寶寶脾氣不好有兩種

其一,寶寶發育到某些階段就會出現類似於‘叛逆期’的表現,尤其在有了自我意識,總是強調‘我的’,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一切被打擾都會有煩躁的情緒,甚至會動手,這種發育期的自我意識,其實需要大人的尊重,不要武斷的呵斥孩子,而是給予理解和安撫。孩子哭鬧就讓他哭鬧一會,給他冷靜的時間,過一會家長再安撫,詢問原因,告訴孩子剛才哪裡不對。孩子雖小,耐心教導多了,孩子自然有改觀。

其二,家長對教育過於寬容,孩子就沒了規矩。有的寶寶伸手就會打人,甚至父母家人有一點不順從他的意思就會哭鬧,這跟家長的教育很有關係,在孩子一歲以後就要讓孩子慢慢理解接受一些規矩,比如,打人是不對的,吃飯要專心等等,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沒必要,甚至孩子打人,無故哭鬧家長還會笑著說‘寶寶厲害哦’,無形中讓孩子感覺自己無理取鬧是對的。

但習慣和教養是長期的積累,過了三歲孩子自我意識完全萌發出來,沒有規矩,過分寬容的害處就出來了。

要給孩子樹立規矩,明確的告訴他無理取鬧是沒有用的,他以哭鬧或無理行為要挾家長,明確拒絕。給他哭鬧發洩時間,不要在孩子有情緒時說教。

可設立獎懲小黑板,每天或每週總結孩子行為對錯,對的要給予加分獎勵(非物質獎勵,比如家長週末一起陪伴等等)錯的要扣分,根據積分獎勵懲罰。



蘋果樹呢


這個問題我有經驗來回答,下面列舉幾種情況,從而尋找解決辦法:

1.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滿足。例如孩子要玩兒沙子,爸爸媽媽怕弄髒衣服沒有同意,孩子就會發脾氣。通常解決辦法是接納孩子,如果不是涉及危險行為,儘量讓孩子嘗試。玩玩沙子,無非家長洗洗衣服,與幾件衣服比起來,孩子的樂趣更重要。

2.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家長突然打斷,要求其寫作業。孩子自然發脾氣。解決辦法,就是有話慢慢說,觀察與孩子交流的時機,比如,提醒孩子可以再玩兒十分鐘,寫完作業可以再玩兒。


3.效仿大人。特別是父親的脾氣,孩子看過一次就學會,建議大人在孩子面前收斂些。

4.引起家長注意。這種情況是家長長期忽略孩子,不陪孩子玩,比如只看手機,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就會發脾氣。

總之,孩子發脾氣一定有原因,家長要善於觀察,多陪伴、接納孩子,讓他知道不管他脾氣,媽媽爸爸都是愛他的,多擁抱。建議睡前半小時交流,共同讀書,慢慢孩子得到充分的愛,也就開始善待生活,開心生活。


大海中的漂浮者


謝悟空

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情緒不穩,愛發脾氣,這是一種壞習慣。愛哭、暴躁,容易情緒失控,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大哭大鬧,使性子。任性,動不動愛發脾氣,鬧情緒,唱反調、頂嘴。

遇到這樣的孩子,首先要找出原因。平時生活中,想一想自已是不是急暴脾氣,在家中脾氣不好,讓孩子耳濡目染到。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忙於工作,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帶著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遊玩,以修身養性,陶治情操,讓孩子的心處於平靜。

培養孩子看一些靜心的書,孩子看得多了,脾氣就會降下來,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

多給孩子進行溝通聊天,通過溝通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需求,做孩子的朋友,用一些簡單的人生道理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那些行為是對的,什麼樣行為是錯的。讓孩子擁有一個清楚的頭腦。

教導孩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好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積累下養成的,做為父母,對孩子不能太過寵愛,讓孩子知道,有錯必改,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