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大渡河前,石達開望著洶湧的洪水,滿是惆悵。

時鐘的指針撥回十二年前,石達開毀家紓難,跟隨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等一幫元老,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十六歲參加拜上帝會,十九歲南征北戰揮斥方遒,二十歲被洪秀全封為“翼王”,清軍稱他為“石敢當”,這就是太平天國年輕的開國名將石達開。

短短兩年時間,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從窮困的西南邊陲直入江南的富庶之地,定都金陵,改號天京,好不風光。

現在,石達開率領的大軍在大渡河畔停滯不前,敵人尾隨在後,無計可施的他正似那個虎落平陽,危如累卵

01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建業不易,守業更難

太平天國運動攻克金陵,定都天京,取得階段性勝利如此之快離不開像石達開這樣的優秀軍事將領。

只不過,勝利來得如此快,卻又去得如此匆忙。

定都天京的將領們自視甚高,爭權奪利的鬥爭形勢愈演愈烈。

1856年9月,先是天王洪秀全對東王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逼迫他稱楊秀清為萬歲不滿,利用北王韋昌輝殺害了楊秀清及其一家人,接著短短兩個月,株連親屬、將士,共殺死了兩萬多人。石達開驚聞天京有變,從武昌趕回制止韋昌輝,韋昌輝要殺他,他只能逃走,隨後全家被殺。

洪秀全見韋昌輝不得人心,急忙召回逃走的石達開進京靖難。他忍受舉家遇難的悲傷,再次回到了是非之地——天京。

此後,韋昌輝及其黨羽全部被誅殺,目睹權力鬥爭後的殘敗景象和痛失家人的石達開鬱鬱寡歡,即使被洪秀全再次封王,由“翼王”變為“義王”,也難令其從悲觀失望的泥潭中拉出。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天京事變主要人物關係圖


由於石達開深得人心,全朝推舉其提理政務。

人心好比一把利劍,在君王看來如鯁在喉。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在前線領兵征戰,蕭何在後方招賢納糧。此時的蕭何名聲日益高漲,他深知其中厲害,便大張旗鼓地兼併土地,欺壓百姓。蕭何做的壞事傳到漢王耳中,漢王大罵蕭何卻又一笑置之。蕭何伴君得以終老的高明在這點上暴露無疑。

時年二十六七歲的石達開哪裡懂得權力背後的“血雨腥風”,一心盡忠的他在天京之中深受百姓愛戴,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憤怒油然而生,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老江湖洪秀全不會把皇位輕易地拱手讓人。

石達開終究敵不過天王洪秀全對他有“黃袍加身”

慾望的猜疑,在處處掣肘的情況下,危機四伏,不得已二度出走。

未曾想,這一次竟是永別金陵的絕唱。

02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其身雖死,其魂猶在

石達開出走後遠征西南,企圖“借黔窺蜀”,大軍馳騁六年,轉戰十一省,兵竭力疲,最終沉沙折戟大渡河畔。

三日來的大雨彷彿在說天意早已註定。

石達開面對前方的滾滾洪水,回頭望向大軍壓境的清兵,眼看四周均是疲憊不堪的將士,自覺拼死反抗的意義已經不大。雖然說這些跟隨石達開多年的將士明知,戰則全軍覆沒,但是他們依然會選擇追隨自己的將軍腳步,慷慨赴死。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大渡河瀘定橋


投降是可恥的,可是過了大渡河,又能去向何方?

也許是不忍白白犧牲將士的性命,也許是對十多年的征戰感到疲憊了,石達開最後選擇捨命以全三軍。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為而殺身亦為之,壯士也!

投降之後,清軍背信棄義,殺了一部分將士,另一部分所幸得以保全。

清軍在四川成都判石達開“凌遲”處死。這一封建社會最惡毒的處死手段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用到石達開這般人物身上卻讓生命顯得厚重,讓後世感到動容。

石達開受刑時,被割幾千刀,從始至終默然無聲,歿年三十二歲

石達開坦然面對極刑的膽魄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其忠義、勇猛、機敏的人生故事經人口口相傳,甚至在死後四十年,仍有清朝文人在所著書中寫道:“

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03

同是孤軍深入,一路向西,為何長征勝利了,石達開卻失敗了?

先來說說石達開的軍事才能。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石達開的軍事謀略十分高深,曾在交戰中逼得一代名臣曾國藩要投江自盡。

1854年,曾國藩進駐九江城外,洋洋自得,以為有長江之險,以此為據點,步步為營,便可扭轉劣勢戰局。石達開著實給他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石達開深知此時的湘軍氣盛正盛,盛及之下其氣必驕,他用計日夜襲擾敵軍,亂其軍心,壞其部署,然後誘敵深入,使得湘軍“百餘條輕捷之船、二千精健之卒,陷入潘陽內河”,不得已退兵。石達開乘勝追擊,利用夜色掩護,趁敵軍疲憊的時候,打得湘軍“各哨崩亂”、“不復成軍”。接著圍攻曾國藩的坐船,殺了他的官駕官,逼得他要投江自盡,所幸被下屬所救。

曾國藩在回憶跟石達開交戰的往事時,不由感慨“道途夢梗,呼救無從,每中念此,魂夢屢驚”。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紅軍勝利會師


在與湘軍的交戰中,石達開並不落下風,甚至取得幾次較大的勝利,由此可見,他的軍事才能是十分厲害的,但是,在天京事變後的表現卻顯得在政治上的作為多有不足。

跟長征的勝利相比,石達開遠征西南的失敗主要有三點:

第一,思想侷限。石達開率領的部隊轉戰西南,其行為也只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被折斷了的分支,將士們在思想上還是為了自己而戰。紅軍長征則有馬克思主義的引領,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馬克思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起點。

第二,人心缺失。石達開的部隊跟清軍的戰鬥本質上還是一場封建主義式的農民戰爭,這點意味著他們所過之處難免發生強取豪奪的現象,當地老百姓也把他們跟腐敗的清軍當成一類。而紅軍則不同,“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在所經之處一方面打擊了地主鄉紳勢力,一方面宣傳了“土改”政策,用行動告訴大家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們也將為人民而戰。

第三,方向混亂。雖然說石達開出走後確立了“借黔窺蜀”的戰略方針,但在實行上還是像無頭的蒼蠅亂竄,為了逃跑而逃跑,而敵軍處處為營,在作戰上還是能步調協同,團結對外,戰鬥力強。紅軍長征則是戰略轉移,四渡赤水出奇兵後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轉戰貴州打亂敵軍計劃,隨後借道四川到達陝北根據地。而各省軍閥雖然力量強大,但是各自為戰,並不是紅軍的對手。

結語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

追求公正平等與美好生活的信念,那希望如同星火燎原;追逐權力地位與貪圖享樂的作風,那失望恰似灰飛煙滅。

石達開反抗清王朝封建壓迫的歷程,前半段遇見的是喜劇,後半段碰到的是悲劇。


石達開:忠肝義膽,化作時代悲歌,大渡河前念舊事,不過南柯一夢

陳涉、吳廣揭竿而起


喜的是振耳發聵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呼百應。勇敢的底層人民為反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團結起來,高歌猛進,迅速取得了反封建的階段性勝利。

悲的是背地裡“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封建思想依然禁錮人心。起義軍將領在定都金陵後,享樂之風盛行,加官進爵,修葺官宅,海選嬌娘。壓迫與被壓迫的階級秩序在太平天國內部應運而生,其結果就是新生的王朝又回到了封建壓迫社會。

生於悲劇的時代便有了悲劇的人生,石達開註定是一名孤獨的俠客。

許多現代人誤解石達開,很多原因是認為兵權在手,為何不選擇另一種方式求生存呢?試想假如石達開先下手為強,那後來不就沒有洪秀全啥事了嗎?

事實上,石達開之所以是“義王”石達開,而非歷史上某個默默無名、不足為道的“叛臣賊子”,就在於其身上有著“義”的人格魅力和“忠”的赤誠之心。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石達開的出走恰恰成全了自我的“義”,出走後未曾攻打回天京便是“忠”,忠肝義膽,天地可鑑。

石達開個人的“忠肝義膽”隨著肉身的殞滅而不復存在了,救援不及的其他舊部,打算轉而攻向天京。

石達開的軍隊“攻迴天京”,這種設想在洪秀全看來應該是意料之中的,始料未及的是這股出走的“叛軍”居然不是石達開率領打回來的,更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老對手清軍竟然幫他把這股“叛軍”扼殺在搖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