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錶的機芯檔次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傷心在所難免


怪不得名錶這麼貴!機芯的結構竟然這麼複雜

手錶是用來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其原理是利用一個週期恆定的、持續振動的振動系統做為標準。機械錶內部結構大致由能源裝置、輪系、指針機構、上條撥針機構、擒縱機構、振動系統6部分的零部件全裝在主夾板上,然後用各種小夾板、壓片、壓簧分別加以支持和固定。小夾板和壓片、壓簧通過大小不一的螺釘與主夾板聯接起來,最後安裝上表盤、錶針和錶殼、錶帶,就成為一隻完整的簡單計時手錶了。今天我們就不說其他,專門來看看手錶最重要的結構機芯的組成是什麼。

擺輪與遊絲

1923年,哈活特路過遊樂場看到小孩玩蹺蹺板,受啟發發明了置於機芯背面中央的自動陀,不過,他還未採用軸承式,中央只有一個軸心,起不了輔助作用。陀的兩端是鐵足,撞壁反彈,當時稱為撞陀。這種方式效率上鍊很差,後來其他牌子(如OMEGA四、五十年代的星座)都改用了彈簧,提供更強的反作用力。

擒縱叉

擒縱機構是一種機械能量傳遞的開關裝置,這個開關受“計時基準的控制,以一定的頻率開關鐘錶的主傳動鏈,是指示停--動相間並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轉動,從而指示準確的時間。擒縱機構的功能可以從兩方面理解:擒,將主傳動的運動鎖定(擒住),此時,鐘錶的主傳動鏈是鎖定的;縱,就是以震盪系統的一部分勢能,開啟(放開)主傳動鏈運動,同時從主傳動鏈中取回一定的能量以維持震盪系統的工作。擒縱機構是現代機械鐘錶的核心,最初的擒縱機構誕生於15世紀,之後逐漸進化到現在的各種樣子。目前,仍有數百種擒縱機構在現代鐘錶上使用。

發條

發條是螺旋帶狀金屬扭力彈簧,根據槓桿力矩原理,發條的能量會隨著機芯的運行逐漸減弱,當發條被上滿,它的力矩最大(力矩槓桿最長),因此發條前端需要以較小的力量輸出。運行一段時間後,緊緊盤在發條軸上的發條會慢慢鬆開,它的能量隨之下降。當能量即將耗盡時,發條末端的力矩最小(力矩槓桿最短),此時輸出的力量也隨之變小,因而傳動力量需加大才能維持機芯運行。


快慢針

調節鐘錶計時快慢的裝置。利用改變遊絲的有效長度來調節擺輪運動週期。快慢針由快慢針環、外夾、內夾或雙內夾構成。它作為一個部件通過防震器套裝在擺夾板上,遊絲在內外夾之間穿過,遊絲在展縮時在內外夾之間彈動與內外夾接觸,這時,遊絲的工作長度就是從遊絲夾子處到內樁固定點這一段。

自動陀

自動陀是自動機械手錶機芯裡的一個部件,自動陀是一個偏心的重錘,可以旋轉,一般用重金屬製成,比如K金,鎢等。手錶帶手上的時候,手臂會不停的變化位置和甩動,偏心的重錘能驅動一組輪系(自動導向輪、自動上弦輪、自動過輪)給發條上弦。新表買來後,先上足發條,之後只要每天佩戴足夠的時間,自動陀就能給發條源補充能量,從而使自動錶正常走時。

是不是沒想到,小小的機芯還有這麼多的組成部分。關於機芯,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快來和小編分享吧~


匠客表閣6


首先高檔機芯外觀要美,並且會做藍寶石透底表背。

萬寶龍這款1858計時腕錶就是個例子,特別是美耐華標誌的小箭頭,漂亮的“魔鬼之尾”。

美來自與兩方面:一個是版路設計,另一個是後期的裝飾,如打磨、拋光、鏤空,雕花、鑲鑽等,包括每一個零件的處理,如齒輪、槓桿、螺絲、軸眼等。

版路設計講求清晰原則。不管是簡單機芯,還是複雜機芯,版路越清晰,層次越分明,外觀看上去越漂亮。特別是複雜功能機芯,要外行也看得出行雲流水來,那才是最完美的設計。

朗格全新的大複雜腕錶Tourbograph Perpetual集陀飛輪、追針計時、萬年曆、月相於一表,機芯層次佈局是個典範。

一般情況下,手動上鍊機芯都要比自動上鍊機芯漂亮,原因也很簡單,自動上鍊機芯要考慮自動陀的設計,大半個機芯也被自動陀遮擋。

但也有例外,有些珍珠陀機芯也可以很美,比如百達翡麗ref.5180鏤空腕錶所使用的Calibre.240 SQU機芯。

簡單機芯功能分佈清晰,版路簡潔,夾板裝飾雕刻,珍珠陀使用雕刻裝飾融入整個腕錶佈局,不仔細看,倒也看不出它是自動機芯。

再者,高檔機芯精準度上要好,不過這個一般是看不出來的,只有佩戴者才清楚。

最後,有些高檔機芯也會使用貴金屬材質,比如帕瑪強尼20週年時的紀念錶款,追針計時機芯整體設計佈局,以玫瑰金作為板橋裝飾,有規整清晰之美,又很貴重。

所以,一款高級製表,從最開始的機芯設計,錶盤、錶殼、錶鏈設計就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到後期對機芯以及整體腕錶的裝飾,走時的精準調教,其成本非常之大,這也是高檔腕錶價格高昂的根本原因。


盧曦採訪手記


抵制假表

\n

抵制鍵盤俠

\n

我的回答皆來自實戰經驗

\n


很多初級玩家和一般人說機芯檔次,就停留在好看的程度。

\n


\n

實際上腕錶的機芯檔次,以我個人的看法,主要應該是由功能、佈局結構、功能表現、配置與材料、加工工藝、修飾打磨幾個方面來共同決定。

\n


\n

功能:這應該是最簡單好理解的因素。陀飛輪、萬年曆、三問、自鳴、追針、計時、年曆、世界時……這些複雜功能,通常比簡單功能機芯檔次高。這些複雜功能疊加的機芯,通常檔次更高。像百達翡麗的5002、6002、5175這些超級大複雜錶王之所以賣到上千萬的價格,首先就是因為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疊加了超過十幾項的複雜功能,非常驚人,這必然是高級啊,頂級啊。但這條有個前提,要在同時期同地區甚至同品牌的腕錶範圍內比較才成立。我的意思:某些粗製濫造的國產陀飛輪,檔次絕不會比一塊用心製作的瑞士ETA質量、檔次更高。


\n

百達翡麗5002星月陀飛輪腕錶

\n

佈局結構:對於普通看客或者玩家,很容易忽視這一點,壓根看不見。但對於製表師和資深玩家來說,任何一個機芯功能實現是相對簡單的事情,同樣的功能,不同的人家會有不同的實現方法,實現得是否合理、精巧、耐用、易修理甚至容易改造,才是考驗功力和區別檔次的所在。比如絕大多數ETA機芯,都是特別優秀的基礎機芯,薄,耐用,易改造,結構太合理。比如亨利慕時萬年曆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月曆指示,MIH的年曆計時這麼簡單的盤面,拿7750改出這樣的功能,百達翡麗的萬年曆幾乎都是功能佈局的傑作並且多種多樣,窗口式子盤式逆跳式瞬跳......FPJ的思想是機芯設計為盤面服務,先有盤面設計再用機芯來滿足,非常了不起。





上圖分別是亨利慕時萬年曆、MIH年曆計時、FPJ逆跳年曆、OUJ的萬年曆錶

實際上這些東西,不用看背面機芯,只要看錶盤指針窗口位置觀察錶殼大小厚度,就能猜到輪系的基本排布巧妙與否,樂趣很多。當然這些樂趣多數鍵盤俠並不會知道。

\n


\n

功能表現:也叫功能實現。典型的例子比如三問,百達翡麗的三問表公認為聲音最好,比其他品牌三問好聽,這就是實現度更優。但是所有三問手錶,在聲音的表現上比之當年的懷錶都差遠了,只能說機芯檔次一個比一個更強。計時碼錶的功能實現度,除了計時是否準確靈敏,主要差別就來自計時按鍵的手感與計時大秒針的走動效果,這個不玩表的人是根本不能理解的,但卻是決定計時碼錶機芯身價的最重要砝碼。今天人人都說朗格的datograph是最好的計時碼錶,其實有幾個人真的摸的出來好壞差別?哪怕只是簡單的三針,準確度與耐用程度,也跟機芯檔次密切相關,跟動力系統、擒縱擺輪、擺頻都有密切關係。通過外在表現,可以判斷出內在素質。勞力士的表根本不透底,但是絕不影響它擁有最準的並且是最好的自動機械錶機芯,Dufour的表為什麼牛逼?除了好看,還有準確。而且老人家很狂,把微調都取消了。但人家就是準啊!

\n



上圖分別是百達翡麗三問表5078和朗格Datograph


上圖為當今最著名的獨立製表師Phillippe Dufour作品機芯局部圖

\n

配置材料:機械錶的機芯從原理上講並不複雜,看機芯的各項配置與用料也能很好區分高低。比如用雙發條還是單發條,動力多長?用什麼材質的擺輪,砝碼擺、螺釘擺還是光擺?擒縱輪和擒縱叉的材質?遊絲是誰家的,什麼材質,什麼固定方式?計時錶用什麼樣的離合?用什麼微調,快慢針還是無卡度?用什麼避震?還有在機芯裡,大家常常聽到17鑽、23鑽這樣的說法,這說的是機芯軸眼的寶石數量。的確一般而言,寶石多的更好......等等等等,就是看這些配置,以及看出廠的檢驗標準。越嚴格的越高級了,比如積家著名的1000小時監測,比如瑞士著名的天文臺檢測C.O.S.C或者META。同一個型號功能的機芯,有天文臺認證的當然比沒有認證的高級。根據我的經驗,絕大多數人在買表之前根本不知道這條的重要性,買表之後又會矯枉過正。

\n







\n

加工工藝和修飾打磨:加工工藝前面就說過了,同樣叫陀飛輪,國產幾十塊錢的陀飛輪和上幾十萬百萬的陀飛輪,加工工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是現在最多表迷都學會了和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最簡單明瞭直觀,看不懂結構輪系材質功能配置但是看得懂形狀和質感嘛。沒錯,最終的加工工藝和打磨修飾都是為了好看,視覺愉悅。什麼黃金套筒藍鋼螺絲,倒角鏡面日內瓦紋,現在基本上都是為好看而存在了。

初學者以為能跟石英機芯有分別就是好,所以以為透底就是美就是高級。但是其實並不是透底的一定比密底的高級,也有很多高級/頂級表並沒有透底。那怎麼看哪個高級?一是實踐出真知,多看多摸多玩實物多比較;二是加強理論知識,看愛彼的高級製表總監Papi撰寫的專著《高級鐘錶的細節加工與裝飾》,你能學到幾乎所有細節。





張帆上海


品牌,設計,技術,稅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