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作者喻明志,貴州省開陽縣人,貴州省紅樓夢研究學會理事、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報刊及網絡。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作者

喻明志

《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是:“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賈元春在“金陵十二釵”中排名第三,卻是其中地位極高的一位美人。她是賈政的大女兒,從小就生活在賈府那個詩書禮儀之家,經過賈府調教後被選進了宮,加上她的學識和模樣出眾,先是做了女史,後來“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當了妃子,表面上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地位已極高貴。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常人都有七情六慾,少女也有青春的夢想,進宮對多數人來說簡直充滿了誘惑,如果得到皇帝的寵幸,能夠過著奢靡生活不說,自己出人頭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全家人也跟著出人頭地。對於元春以及整個賈府,何嘗不是期望能夠成為寵信的人?


賈府與皇族,或者說與當時的最高統治階級之間是什麼關係呢?開國公賈源跟隨皇帝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得到皇帝很多賞賜(包括官銜、土地、財物等),但在封建社會,賈府雖然有很多奴才,但包括賈府在內的所有人,同樣是皇帝和朝廷的奴才。奴才只能惟命是從,只能想方設法討好主子,除了幫助皇帝維護地方統治之外,還要向皇帝進貢,進貢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女人討好皇帝,與皇室攀親,名正言順地成了皇親國戚,其權勢和地位自然就越來越高。


賈元春就是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而且也成了賈府提高威望和擴大勢力的一顆棋子。她進了皇宮,感覺到宮廷生活的美好了嗎?在整部《紅樓夢》中,寫到元妃的次數不過幾次,特別是在第十八回《隔珠簾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題詠 》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元春為何說宮廷中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呢?在封建社會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裡,女人往往受封建禮教和習俗的束縛,難以“出人頭地”,即使能夠獲得最高的封賜(帝王的賞賜),也難以做主,在中國歷史封建史上,女人專權的出現還是有偶然的因素,因為在獨特社會背景和宮廷之爭的必然下,她們得以生存和發展,直至主宰朝廷和天下大事。


一般女子呢,在男權社會里,女子自身沒有自由不說,即使千方百計混到皇宮裡去,也難以得到皇帝的寵愛,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能夠讓龍顏大悅的畢竟要經過大浪淘沙,沙裡淘金,不少女人雖然進了宮,卻難以進入皇帝的生活圈,很多女人被打入冷宮,連皇帝的模樣都不知道,一輩子過著不男不女的生活。


籠子裡的鳥兒雖然能夠飽食終日卻不得自由,想飛到外面的世界去;籠子外面的鳥兒雖有自由,卻有覓食之苦,想飛到籠子裡去。賈元春帶著青春的夢想、美貌、才華和賈家的名聲進了宮,經過一番磨礪,加上可能的外力因素,一說因告密秦可卿的事情立功,一說因權高位重的人推薦,皇帝為了平衡權力關係,一說因宮廷內鬥,一說皇帝體恤,終於給她提升地位,加封賢德妃。


那麼,她在省親時說的“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又是什麼意思呢?皇宮裡到處充滿了各種明爭暗鬥,皇子與皇子之間、臣與臣之間、嬪妃與嬪妃之間、奴才與奴才之間,瀰漫著你爭我奪,為名利、為權勢,殺機四伏。嬪妃與嬪妃之間爭風吃醋,都想討好皇帝,都想得寵。從整部小說來看,賈元春在宮裡應該是沒有生育的。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女人進了皇宮,最好的出路就是幫助皇帝生兒子,得到冊封和賞賜;最不好的就是被打入冷宮,一輩子連皇帝是誰都不知道,也不能被其他男人佔有,只有等死。


按理,賈元春既然已到宮廷,甚至還得到了封賜,應該感到滿足才是,為何她又怎麼會感到宮中不好呢?仍然在第十八回那段文字:


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又有賈政至簾外問安,賈妃垂簾行參等事。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賈政亦含淚啟道:“臣,草莽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徵鳳鸞之瑞。今貴人上錫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遠德鍾於一人,幸及政夫婦。且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塗地,臣子豈能得報於萬一!惟朝乾夕惕,忠於厥職外,願我君萬壽千秋,乃天下蒼生之同幸也。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懣憤金懷,更祈自加珍愛。惟業業兢兢,勤慎恭肅以侍上,庶不負上體貼眷愛如此之隆恩也。”賈妃亦囑“只以國事為重,暇時保養,切勿記念”等語。


儘管自己做了元妃,但自己的祖母、父親,還要給自己下跪稱臣,對她來說,到了皇宮,天倫之樂何在呢?不管她爭得什麼樣的地位,得到怎樣的賞賜,但畢竟受制於皇權,皇帝的冷落、自己沒有生育、嬪妃之間的爭鬥,使她厭倦了、看破了宮廷生活,但又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幫助她解脫出來,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鬱鬱而終。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從她的判詞可以看出:她要提醒家人:所謂的榮華富貴,所謂的天倫之樂,其實都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應當以此為鑑,不要重蹈覆轍。特別是她在省親時看到賈府為了迎接她,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然比不上皇宮,但卻“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賈府千方百計培養這麼一個人進入皇宮,後來能給賈家帶來真正的榮華富貴嗎?


畢竟比起她來,王昭君沒有被皇帝選中看來是很辛運的了。昭君出塞何嘗不是美談呢?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寫到,“意態由來畫不成,當年枉殺毛延壽”。昭君出塞,為一個時期的和平雖然作了犧牲,卻也是對歷史的貢獻,在得不到皇帝賞識的情況下,遠嫁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和解脫。


有人認為,美麗、金錢和才能,對女人來說,佔有一樣都是不幸的。賈元春出生在仕宦之家,有錢包裝她,有錢為她打點人脈關係(當然書中也描寫了對賈府的敲詐勒索),使她逐步完美,甚至得到皇帝的寵愛,這對她來說,是一生中的不幸,作為一個一般的女子,或許會好過得多。

元春明辨了什麼是非

賈元春究竟長期在宮廷生活,在皇宮裡明辨了什麼是非呢?一是雖然自己或家人實現了一定的理想,但是沒有了真正的自由,父母之間是另外一種關係,沒有天倫之樂。二是一個政權的維繫,充滿了明爭暗鬥,任何一個派系站錯了隊,可能會遭來滅門之災。三是宮廷之中,僅憑才藝、人品和金錢,難以位極人臣,要真正的天倫之樂,就要放棄權利和金錢的爭鬥。四是作為封建大地主的權力代表,土地才是維持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所以要廣置田廈,至於奢華浪費,她是不贊成的。


賈元春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形象,既是賈府獲取權勢、地位和賞賜的一種交易,經過一番努力後,她曾經讓賈家顯赫到極點,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又成了賈府的犧牲品,也可能是宮廷爭鬥的犧牲品。至於她的原型,由於小說本身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之間存在銜接問題,或關於她的探析,以及元春結局,還是應該立足小說本身去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