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宫女最终成为皇后,为什么?

O亮剑O


西汉的孝元皇后王政君就是从宫女变成皇后的典型。

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而她的出身却不高。她的父亲王禁当时只是一个担任廷尉史的小官(王禁有个孙子叫王莽比较有名后来篡了汉),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尽管是王禁的正妻但却因为被王禁的其他小妾排斥被赶出了家门,所以王禁对王政君也谈不上宠爱。

在王政君十四岁左右的时候,王禁就已经给她说了一件婚事。不过王政君的未婚夫却还没等王政君过门就突然去世了。之后王禁又打算把王政君送给东平王做妾,但巧合的是东平王在王政君没入门之前也突然去世了。王禁于是便招来了一个占卜的人给王政君算命,占卜人说王政君未来贵不可言。这个时候王禁才在王政君身上投资让王政君学习才艺,等到王政君十八岁时便被送入了宫中当宫女。

我们知道在古代像王政君这样的女子即使才貌双全,但出身不高也是很难受当上皇后的。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常,有的人绞尽脑子、费劲心血得不到的东西,有的人却轻而易举地便获得了。

王政君进宫时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他是一个特痴情的男儿,在当时的皇族里算是一个异类。原来太子刘奭一直对司马良娣情有独钟,司马良娣病故之后刘奭精神萎靡大有看破红尘的征兆。这一下可急坏了刘奭的父亲汉宣帝。

为了挽回太子对生活的激情,汉宣帝于是便让皇后从宫中选出五名出色的女子给太子。这无名被选中的宫女之中便有王政君。太子见到这五名宫女后并没有对她们产生兴趣,但是又不便违背汉宣帝的旨意于是就挑中了距离自己最近的王政君敷衍了事。

王政君被太子接回去之后不久便怀了孕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一下可让汉宣帝高兴坏了(之前太子虽然妻妾多但一直都没有孩子)。母凭子贵,王政君的人生从此便走向了辉煌。汉宣帝去世之后,太子登基即位汉元帝。仅仅过了三天王政君便从婕妤升为了皇后,王政君的个人成功带动了整个家族的崛起。后来王氏一族长久把持西汉的朝政直到王莽篡汉为止。


历史战争


“宫女”主要是指在宫廷里服劳役而被役使的婢女等,她们最初来源于战败方的女俘或者罪犯的妻女,后来也有通过朝廷民间“选秀”而进宫的,这类人通常地位比较低;要从宫女晋升为皇后更是困难重重……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

冯氏的爸爸冯朗原是北燕王子,因担心其继母的迫害与兄弟一起投降了北魏,被北魏皇帝拓拔焘封为西郡公,担任秦州(今甘肃天水)、雍州(今陕西西安)刺史;

公元442年冯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北魏降臣家庭,可以说冯氏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但是降臣的身份总是十分敏感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引起当权者的猜忌,果然在冯氏不满十岁那一年,冯朗去朝廷述职一去不复返,并“因事被诛”(《魏书》记载),紧接着“冯家男丁一律处斩,女眷全部没入奴籍”的厄运降临了,冯氏的母亲在陪她去北魏平城的路上死去,霎时,冯氏成了孤儿,命运急转直下,到达平城后冯氏被派到浣衣局从事繁重的劳役!

被打入生活最底层的冯氏没有自甘堕落、认命生活带来的打击,而是运用“三步走”站到了人生的巅峰!

1.借力使力,脱离浣衣局

冯氏在浣衣局的日子是沉重的,在劳作之余,她想到过父亲曾向她提起有个亲姑姑在北魏皇宫……因此她常讨好那些来往于宫中送取衣服的宫女,旁敲侧击地打听宫中是否有这么个人,那些宫女喜欢她的听话、乖巧,告诉她宫里有个冯姓左昭仪,原是北燕公主,独得皇帝拓拔焘的恩宠;冯氏灰暗的日子里终于有了一丝亮光,她开始计划和姑姑相认;而皇宫里的冯昭仪正在为哥哥一家的遭遇伤神,通过眼线得知小侄女被分到浣衣局劳作,她决定要做点事,绝不能让侄女在北魏孤苦伶仃、任人欺负,一定要把侄女抚养成人;

两地思念与日剧增,这一天机会来了,要去冯昭仪宫里送衣服的人手不够,冯氏主动自荐去送,姑侄俩终于得见,冯氏把家破人亡的过往诉说一遍,两人抱头大哭……了解事情真相后,冯昭仪决定从长计议,又把她送回浣衣局;冯氏回来后干活更卖力了,心情也阳光了;冯昭仪也在找机会救冯氏,不久拓拔焘战胜柔然凯旋回朝,心情愉悦,冯昭仪抓住机会轻描淡写地对拓拔焘说自己有个侄女年幼孤苦,在宫中为奴,备受欺负,当姑姑的无能为力……说着眼泪汪汪的样子让人怜惜,于是拓拔焘下旨让冯昭仪的侄女冯氏到昭仪宫中做事,从此冯氏和姑姑生活在一起,虽然仍是奴籍,但处境已经大大改善!

此后,冯氏本就聪慧,借助姑姑冯昭仪的关系网在北魏皇宫里生活的如鱼得水!

2.慧眼识珠,晋升成贵人

冯氏跟着姑姑一块生活,姑姑就教她在宫中的生存之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更督促她读书学习,提高生存技能,同时为她物色了一个靠山——皇孙拓拔濬;拓拔濬是太子拓拔晃的儿子,聪明伶俐,5岁就懂得有功当赏、有罪必罚的道理,深得拓拔焘的喜欢,夸他有出息,很有成为皇帝继承者的潜力;冯昭仪选定目标后就开始施展手段,从皇孙的乳母常氏入手;常氏是北燕人,公元436年拓拔焘攻打北燕时,常氏被强抢到北魏宫中为奴,一次常氏在宫中遭人毒打时被冯昭仪解救,安排她到冯昭仪身边做事,后来皇孙失去生母,拓拔焘为拓拔濬招聘乳母时,冯昭仪推荐了常氏……因此常氏对冯昭仪很感激,两人经常走动,常氏也知道冯氏的存在;

这一天,冯昭仪突然让冯氏精心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精美的首饰……冯氏不知道要迎接谁,不久常氏带着皇孙拓拔濬来到昭仪宫中,常氏看到昭仪的侄女乖巧可爱,冰雪聪明,很是喜欢,而拓拔濬平常一个人在宫里读书,很是枯燥乏味,今天见到差不多同龄的冯氏很开心,两个孩子很快就开开心心的玩到了一起……临走时,拓拔濬要冯氏常去东宫陪他,冯氏愉快地接受了,慢慢地两人的感情得到培养;

正当拓拔濬和冯氏开心生活的时候,北魏皇宫却发生了塌天祸事:公元452年,中常侍宗爱把皇帝拓拔焘弑杀,并封锁消息,清除政敌;太监王遇不仅是拓拔焘的红人也是冯昭仪的线人,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冯昭仪,冯昭仪马上安排王遇带着冯氏去东宫通知皇孙先到自己的一处庄园去避避风头,以免不测;冯氏陪着拓拔濬度过那段危急的时光,为日后冯氏的崛起奠下坚实基础;而冯昭仪和王遇则为拓拔濬积极奔走联络那些忠于拓拔氏的朝臣,不久就联系到大臣刘尼、陆丽、源贺、长孙偈侯等军队将领并得到他们的拥护,同时得到太尉黎庶、太宰拓拔长乐、司徒古弼等朝廷重臣的支持,刘尼等人用巧计除去宗爱,拥立拓拔濬登基,这就是文成帝;

拓拔濬称帝后,大封功臣,当然少不了与他共过患难的冯氏,封冯氏为贵人,彻底摆脱了奴籍;此后冯氏又帮助拓拔濬除去那些不听话的大臣,得到真正得到皇权,巩固帝位!

3.巧用规则,去除竞争者

患难与共的拓拔濬和冯氏这对少年夫妻虽然恩爱,但也经不住岁月的磨蹭,慢慢地从激情燃烧的岁月过渡到平淡如水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拓拔濬狩猎途中在万千人中遇到更加成熟风骚的李美人,那一眼让拓拔濬魂不守舍难以自持,不计较李氏是反官(北魏宗室拓拔仁)的侍妾就把她带入宫中,李氏得到拓拔濬的专宠后很快怀孕了,这让受到冷落的冯氏很伤心,但也无可奈何;她的姑姑冯太妃只关心侄女的前途和命运,知道情况后感到希望还是有的,因为她久居北魏皇宫,深知皇宫的规则,北魏有选立皇后的“手铸金人”制度和“立子杀母”的祖制,“手铸金人”就是把金子熔化后倒入备好的模具中,成功铸成金人者即为皇后;她一边告诫侄女要苦练“铸金人”的技术,一边联合拓拔濬乳母常太后共同遏制李氏的威胁,而常太后也不喜欢成年的李氏,感到她不如冯氏好控制,两人一拍即合,就等合适的机会实施计划了;

公元455年,李氏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日后的献文帝拓拔弘,拓拔濬龙心大悦,封李氏为贵人,和冯氏平起平坐;次年拓拔濬册封李氏的儿子拓拔弘为太子,常太后感到时机成熟了,要求拓拔濬遵循祖制,以“手铸金人”的方式来确立皇后,文成帝同意!

而李氏完全沉浸在拓拔濬的宠爱和为人母的喜悦中,梦想着母凭子贵……直到被告知要去参加“手铸金人”的立后大典,她才深知自己被算计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很快,“手铸金人”策立皇后仪式的吉日就到了,拓拔濬率领文武大臣和常太后、冯太妃参加冯氏、李氏的“手铸金人”仪式,经过皇帝祭祖、焚香等一系列程序后,开始了“手铸金人”的活动:冯氏因熟悉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到桌案前,循序渐进地制作着;而李氏因陌生有些紧张,手足无措地颤抖着……就在她要把金水注入模具的那一刻,模具里发出一声响,瞬间模具就裂开了,把李氏吓得花容失色,金人是铸不成了;冯氏淡定地继续铸自己的金人,丝毫没有受李氏失败的影响,满朝文武都为冯氏的表现点赞……金水冷却后,模具除去,一个精美、光芒四射的金人出现在大家面前,现场发出阵阵欢呼……

拓拔濬遵照规矩向天下臣民宣布冯氏为皇后,亲自把皇后的印玺、诏书递给她……

终于,这个曾为皇宫里最下等的宫女凭着“三步走”登临人生的顶峰!



南门岭的柿子树


中国古代历史中,尤其是宫廷贵族极为重视门第血缘的时代,宫女就不说成为皇后,成为妃子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就是这样,历史中依然存在几名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特例。下面我依次盘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欢迎交流。(只盘点大统一王朝中的特例)。

孝元皇后 王政君(西汉 汉元帝之皇后)

王政君十八岁入宫为宫女,恰逢汉宣帝刘询之子刘奭(时为皇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宠妃司马良娣病逝,司马良娣病逝前对刘奭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因此刘奭发誓对女人不再感兴趣,汉宣帝怕太子刘奭忧伤过度,挑选了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也在其中,太子刘奭随手一指便离去了,随手这一指的人就是王政君,后来王政君生子刘骜(后来的汉成帝),不久汉宣帝驾崩,刘奭继位,封了王政君为皇后。

王政君还有有个有名的故事,就是面对王莽篡汉,怒掷玉玺。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西汉 汉成帝之皇后)

历史中大名鼎鼎的淫女,成年后,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属阳阿公主家,一次汉成帝到阳阿公主家玩耍,赵飞燕较有心计,用歌舞魅姿成功诱惑了汉成帝,后随汉成帝入宫,不久陷害许皇后,汉成帝不顾众人反对,最后封了赵飞燕为皇后。

赵飞燕

也有一个有名典故,与唐代贵妃杨玉环并称为“环肥燕瘦”。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西汉 汉文帝之皇后)

大名鼎鼎的汉景帝刘启之母,汉惠帝刘盈时期,吕后嚣张跋扈,折磨死了一批刘氏贵族,刘邦四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因毫无地位,逃过了一劫,被吕后发配到遥远的代国,后来吕后在筛选宫女时,又筛出很多宫女出宫,其中窦漪房就被分配到了刘恒的代国为女婢。无权无势的刘恒没有讲究门第出身,很宠爱这个女婢窦漪房,后来窦漪房为刘恒生了一男一女,不久吕后势力下台,刘恒被朝中文武迎回京师成为了皇帝,窦漪房也就成为了皇后。

窦漪房还是比较本事的,辅佐了两代明主,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反派。


历史中比较有名的宫女变皇后的我知道就这三个,恰巧还都是西汉,其他朝代好像没有听说过,另外还有宫女生皇帝,后期倒是成了皇太后,但并未成皇帝的皇后,比如明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原来就是宫女;还有明泰昌皇帝的生母也是宫女。


曹老师xixi


清朝的孝仪皇后

说这个称号可能大家都会有陌生,但是说她另一个称号,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即《还珠格格》里面的令妃娘娘。

前段时间,还有一部电视比较火,那就是《延禧攻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魏璎珞是怎么一步一步从宫女走到皇后的人生巅峰。最后,自己的儿子也登基成为皇帝的。

首先,介绍下魏璎珞的家庭背景,其父亲魏清泰是内管领为正黄旗的包衣奴才,身份低微。魏璎珞从小就看着父亲及家人对主子的巴结奉承,整天的耳读目染。长大以后,可以说是天生做奴才的料子。

身份低微的魏璎珞通过内务府选为宫女被分到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身边。也许是她的命运也的确很好,富察皇后本性善良,为人和气,对魏璎珞也着实不错。外加乾隆皇帝也比较宠爱富察皇后,因此去富察皇后的宫里倒也频些。

魏璎珞可以说是天生丽质,长相清纯,再加上我们的这位乾隆皇帝天生多情,终于在乾隆十年,魏璎珞被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三年之后,晋封为令妃。这是我们的乾隆皇帝可能早已想不起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吧?

这期间,乾隆多次下江南,令妃也都跟随左右,其中有两个孩子都是在出游的路上怀孕的,因此,令妃也是清朝历史上的孩子最多的嫔妃,更有7个孩子。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被晋封为令贵妃,一年后,产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三十年,魏璎珞被册封为皇贵妃,此时她距皇后的宝座也仅有一步之遥。可惜,就这一步之遥,她在生前就再也没有迈过去。乾隆四十年,魏璎珞去世,年仅四十九岁。有也是记载她是被乾隆皇帝下令毒死的,这里提一下,仅做参考。

观看魏璎珞这一生,可以确定的是,她肯定不是 《还珠格格》里面那个温柔善良,对人友善的令妃娘娘,她是一个有心机,能够洞察世事的女人。当然,在这深宫大院,如果一味地单纯善良,也是存活不下去的。

乾隆六十年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魏璎珞为孝仪皇后。魏璎珞终于在去世的20年后,完成了她的皇后梦。






蓝然娱乐


中国历史上宫女逆转成就无上尊荣后位的事件。

皇后,后宫之首。

宫女,后宫之中最为末流的存在。

历史上中国应该出现了83个王朝。出现了559个帝王,所以说皇后会更多。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出身各有不同,皇后的出身更是差异巨大。

主要🈶️以下的可能。

一、前朝的皇室,他国或者附属国的公主👸。

二、皇帝的亲戚,诸如公主的女儿……

三、权臣的女儿。

四、贵族之后。

五、平民之女,诸如书香门第之后。

六、歌姬宫女出身。

接下来我简单说下第六条,历史上的歌姬宫女出身的皇后。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

影视剧“汉武大帝”,“卫子夫”都有讲到。卫子夫起初只是长公主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侯曹时府中的一名歌女。负责平时侯府中的歌舞教习。建元二年入宫。建元三年怀孕得宠。元朔元年被侧立为皇后。

郑皇后

孝明皇后郑氏,名不详,唐朝时期宪宗皇宫中的宫女一名。唐宣宗的生母。唯一一位和宪宗合葬的皇后。母以子为贵,

汉文帝窦皇后

窦皇后,普通农家女子,平民出身。

初时以家人子的身份进宫伺候当时的吕太后。后来被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氏被册封为皇后!

清朝令妃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令妃就是一位传奇人物。初始为宫女死后追封皇后。

史料记载,令妃生于1727年,比乾隆小了16岁。包衣出身。一开始为皇后富察身边的侍从也就是宫女。后来被临幸封为嫔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儿子为嘉庆皇帝。






思宁六月说


窦漪房就是从农家女成为宫女,然后成为皇后的典型。

窦漪房生于楚汉相争的乱世,生活困顿,不久窦父窦母去世,留下窦氏三兄妹。其中,窦漪房天生丽质,聪慧识体,不但照顾兄弟们的生活,梦想嫁入一户好人家,为家人谋个出路,不料最终被选入宫。窦漪房此时内心绝望,但因她性情温柔,成为吕雉宫中的一名小宫女。不久刘邦病逝,太后吕雉为救国,赐给众庶子每人五名宫女,窦漪房就这样被送给代王。一路上,她一想到远离家乡,就终日以面洗泪,然而代王刘恒并没有看上争奇斗艳的宫女,而是喜欢上了神情落寞的窦漪房。

最终她成为了代王的宠妾,一连生下了馆陶、刘启、刘武,并且对薄太后和王后甚至嫡子们,毕恭毕敬,安分守己,在代王宫中赢得了美名。

几年过去,代王后病逝,此时育有儿子的嫔妃,只有窦漪房一人,因此,她开始代王后处理宫中事务。

这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正在进行一场宫廷政变,吕氏家族无人生还,大汉王朝皇位空缺,最终从刘姓后人们,选中代王刘恒成为汉孝文皇帝。在文帝元年,窦姬成为皇后,长子刘启成为皇太子,并且后来成为有名的窦太后,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继续遵行刘邦时期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向了强盛时期。


捕娱一线


谢谢!公元637年当时的媚娘应召入宫始为宫女,后即唐皇武则天。

公元1851年当时的叶赫那拉氏被选入宫为秀女,后即清皇慈禧太后。类似其他先宫女后皇帝者不详,抱歉了。谢谢!


王義君


一般来说,在古代,宫女是不可能被立为皇后的,就算有,也只可能成为继皇后。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入宫为奉茶宫女,而且出身外国,却备受宠爱成为皇后,她就是元顺帝的第三位皇后奇皇后。


一、奇皇后出身

奇皇后原是高丽(朝鲜半岛)大贵族总部散郎奇子敖之女,出生于高丽幸州(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长大后是是幸州颇有名气的数一数二的美女,因为高丽在元朝是其附属国,所以后来被以高丽贡女的身份献给元廷,入宫服役。

二、被宠封后,野心见长

奇皇后初入宫只是元顺帝的奉茶宫女,元顺帝性好色,看见奇氏长得美丽,便临幸了她,并非常宠爱她。这件事被顺帝元后钦察答纳失里得知,怒不可遏地召来奇氏,数棰辱之。后来元后钦察答纳失里的哥哥谋反,皇后被废赐死,元顺帝甚至想立奇氏为皇后,后来丞相伯颜力阻,称奇氏卑贱,不能继立中宫,此事才未成。

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出身为弘吉剌氏后裔的伯颜忽都被立为第二任皇后。奇氏也因为受宠册封,其后生下皇子爱猷识理达腊,更是册封为第二皇后(元朝皇帝可立多位皇后,但是只有一位皇后是正宫,接受册宝),地位仅次于伯颜忽都皇后,三年后又为顺帝又生一子脱古思帖木儿。

在连续生下两位皇子后,奇氏可谓是受到顺帝异常的宠爱,心中对权利的渴望以也逐渐增长。尤其在自己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成为皇子后,竟然想逼迫元顺帝禅位,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并害死了反对内禅阴谋的左丞相贺惟一,又以宦官朴不花、丞相搠思监为倚靠,赶走直言进谏的陈祖仁、李国凤等大臣,逐渐控制了朝廷。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未能成功,但可以看出奇氏野心极大,狡诈多谋。

至正二十五年八月,伯颜忽都皇后崩逝。同年,顺帝赐奇氏姓肃良合氏,改蒙古名为完者忽都。当年12月,给予了奇氏正宫皇后之位,授以册宝。奇氏完成了从奉茶宫女到皇后的道路。此时,她已经年近50岁。

三、惨淡收场

奇氏虽然被立为皇后,但他的丈夫元顺帝(元惠宗)即位时已经处于元朝末期,虽然顺帝在登基后也企图挽救,但长期的积弊难以解决,天下大乱。在奇氏成为皇后三年后,明军就攻破大都,结束了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

元顺帝带着奇氏、后宫妃嫔、皇太子等人北逃,逃到了和林,建立北元。第二年(1369年),奇皇后便逝世。第三年,他的丈夫顺帝驾崩。

从高丽进献的奉茶宫女,到成为元顺帝的皇后,奇氏的人生可谓是成功的。她不仅依靠的是她的美丽,同时她也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谋,否则也不会脱颖而出成为皇后。


小姚的记录


卫子夫在平阳长公主府里当家奴。恰逢平阳公主宴请汉武帝,作为歌女的卫子夫在跳舞时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独得圣宠长达10年之久。在陈皇后被废以后,卫子夫因为贤良淑德的品行以及诞下皇子有功被立为皇后,但是在汉武帝执政后期,因汉武帝多疑,偏爱幼子,导致太子被废,卫子夫也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郭子冬


能从宫女做到皇后的历史上不多,首先具备的条件就是聪明贤惠,而其最重要的就是能生儿子。我们来看看康熙大帝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是雍正的亲娘。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帝的妃嫔,雍正帝的生母。她出生微寒,是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她却绝口不提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其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的事实。比康熙帝小六岁的乌雅氏,在早期康熙的后妃之中算是较为年轻的。

起初进宫,德妃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给自己主子端茶送水捶捶腿的小宫女,但她却一步一步登上了全国女人羡慕的高位,十分不容易。

在后宫三千佳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康熙宠爱的妃子,统领后宫33年,德妃这个不简单的女人不光有动人的美貌,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在宫斗剧中大家都看到,古代后宫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十分可怕的,德妃是一个聪明的女子,但并没有把心机当做上位的一种手段,只是利用着这一份智慧默默保护着自己和孩子不受其它妃嫔的伤害。或许就正是德妃这种不争权夺利搞心机的性格,成就了她的皇后之位,受到皇帝的欣赏。

作为千古一帝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德妃可以称得上历代皇宫之中最贤惠的皇妃了。她为康熙生育了三子三女,是康熙后宫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由此可见康熙对德妃无限的宠爱。德妃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而这两个儿子都是之后争夺储君之位的中心人物,善良睿智的母亲生出来的儿子都是有帝王之才的。最终四子胤禛顺利登基为帝,十四子胤祯被封为大将军王,远征到祖国西北,保家卫国。

德妃在康熙十八年代时候单独封为了嫔,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和比她早封嫔的三人一同封了妃,为康熙剩余十二女的时候已经是27岁,在那时候的后宫,基本过了25岁就不再会侍寝皇帝,让位后来人了,而德妃生胤禵的时候甚至高达29岁,简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子的记录,“高龄”再生育,更加说明了康熙对其的宠爱有佳。阅人无数的康熙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也依然对德妃盛宠了十年。不仅如此,这位受到圣上无比恩宠的女子,在自己年过五十的时候甚至还会被康熙传唤侍寝,不得不说,德妃在康熙心中的地位真的很高。

或许正是这种无欲无求并没有太多奢望的性格,才让乌雅氏遇上了一个真正宠爱她的人,成为了后宫中的一代传奇,让自己平淡无奇的嫔妃生活也过出了不一般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