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城”的傳說

長株潭一體化一直是“家在長株潭”網友熱議的話題。但很多網友對長株潭一體化的歷史並不完全瞭解。近日,小編在網上看道一篇對長株潭一體化前世今生的介紹,寫得非常好。由於該文章為原創,本想轉發,但一直無法聯繫上作者。故採取分段編髮的形式發佈。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毛澤東城”的傳說


故事從新中國成立後說起。

話說有一個姓湘的大家庭(湖南省),住在長江南邊的中部地區,大大小小生了一堆娃,長大後分了家,現在的老大叫長沙,老二叫株洲,老三叫湘潭。但其實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湘潭才是老二,株洲還沒有出生。當時的湘潭也還只是縣,不是市。

那首由徐叔華作詞、朱立奇和唐璧光作曲,蔣大為、李谷一等老師廣為傳唱的《瀏陽河》那首歌裡,“江邊有個湘潭縣哪,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這句歌詞唱的地方,正是當時的湘潭縣——開國領袖毛主席的家鄉。

新中國成立之初,出於對主席的崇拜和熱愛,老大長沙在制訂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要不這樣,把老二的地盤都給我(當時老三可能還沒出生),我們兩兄弟一起好好搞建設,名字都取好了,就跟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一樣,叫“毛澤東城”!

據說5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的湖南省副省長、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的同學周士釗,到北京拜見主席時也提過“毛澤東城”一事,不過,當即被高風亮節的主席回絕了。

“毛澤東城”的傳說,就是長株潭一體化最初的由來。


“毛澤東城”的傳說

為了加快推進湖南省工業化進程,1951年,掌管這個大家庭的“湘老爺子”(中共湖南省委)從原來的老二湘潭縣家裡劃出一塊地給了新出生的滿崽株洲(縣級市,屬長沙專區管轄),讓他一門心思搞工業。株洲這窮小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是個7000人的小鎮,地盤小,個子也小,又沒什麼家底,地位也低。但是這小子相當地爭氣,貓在家裡一心一意抓生產、搞建設,最終發展成為了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

1953年,因為株洲這小子夠爭氣,湘老爺子喜歡得很,乾脆把這小子變成省直轄市(縣級市),不要老大長沙專區管了,自己直接管。

又過了三年,到了1956年,湘老爺子看著株洲這小子是越看越愛啊,又是給錢,又是給政策,簡直把這小子寵上了天,就盼著他跟著老二老大一起加快發展,快快長大。這小子也確實爭氣,像吃了催長素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勢頭不可阻擋。到後來,湘老爺子乾脆直接把這小子的地位再提一級,從縣級市變成地級市,就這樣,株洲成為了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的第1個地級市。而湘潭直到1980年才改為省直轄市。

轉眼到了1983年,改革開放後第5年,這一年是湖南省行政區劃改革史上最重要的一年。這年2月,長沙市增轄瀏陽、寧鄉、湘陰(1983年7月湘陰迴歸恢復後的岳陽地區)。3月,株洲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把原屬於湘潭地區的攸縣、茶陵縣、醴陵縣、酃縣(現在的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8月,湘潭地市合併,湘潭、湘鄉兩縣劃歸湘潭市(原屬湘潭地區的瀏陽縣劃歸長沙市,醴陵、攸縣、茶陵、酃縣劃歸株洲市)。


就這樣,長株潭三市的地理版圖一直延續到今天,總體上變化不大。所以,故事雖然從“毛澤東城”講起,但長株潭一體化真正從構想進入理論探索實際上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


需要棚改計劃,回覆“ 棚改 ”獲取。

需要九華地鐵規劃,回覆“ 九華地鐵 ”獲取。

需要長沙2020重點項目清單,回覆“ 強強哥哥”

需要湘潭2020重點項目清單,回覆“ 強強哥哥”

獲需要大王山南片規劃圖,回覆“ 大王山南片區規劃圖” 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