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讀書筆記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描述了特殊時期參加農場生產的主人公意外被挑選去學校當老師,期間因為教學方式與時代的違逆而重新返生產隊的事情。

期間幾個事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主人公作為那個時代的高知分子在七年的生產隊生活的歷練後,面對相對舒服的教師生活,能夠不順時沉淪,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獨立進行著務實而嚴謹的教學工作,啟蒙了一代人的教育。艱難時勢彰顯文人的風骨。

反觀現在,在商業巨浪下,有一身正氣的白巖松,以啄木鳥的形態為時代發聲,也有利益燻心的郎鹹平,在金錢的蠱惑中迷失成了時代的臭蟲。

安貧樂道,對物質慾望需求有度,對真理信仰孜孜以求。這才人的修養。

其次是文中的那個生產隊做飯卻渴望一展所長的來娣,她有那個年代都稀缺的新華字典,她為了能夠去學校一展自己的音樂能力想了各種辦法。主人公離開生產隊之初,來娣用感情套近乎,以哥們義氣的豪氣來向主人公表達志向,接著在主人公回隊省親之時先以新華字典

利誘,接著又在主人公返校途中給字典表心智,約定寫詞作曲定計謀。後來在看電影時候,她抓住機會完成了自己的創作。這種絕不放棄,頑強上進的生活態度讓人震撼。

這讓我想到了華為的企業文化,為了獲得市場,華為的作戰分隊能夠堅持不懈,想方設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這是華為不成功便成仁的淘汰制度逼迫的結果,相比於來娣對自己理想的主動追求,華為的團隊文化也要落後一截。

最讓我震撼的是王稀屎,王福父子倆,啞巴的天然缺陷讓身為父親的王稀屎只會用倔強的付出來贏得別人的尊重,這樣的形象和我的父親極為相似,他們都只會用結果說話,用行動作為語言,雖然他們都知道自己被別人欺負,也選擇默默承受,早熟的孩子王福那麼懂事,對待學習那麼認真,為了一本新華字典,先是託父親的同事去縣城買,後來以打賭的方式父子兩人連夜砍了200多根竹子來企圖贏得字典,這樣的對知識的渴求,對改變命運的努力。真讓人為之動容。在那個食物,書籍等都很稀缺的年代,這種笨拙的努力和傻傻的堅持不禁讓人為之震撼。

現在我們進入了小康,溫飽不是問題,書籍等也隨處可見,但卻充斥著對求學的牴觸和輕慢,及時行樂,佛系生活慢慢侵蝕著我們的志向,細想一下,似乎貧乏才是慾望的催化劑,古人的話確實有道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才是成才的正道,看看那個抄字典的淳樸的王福,我們更要學會的是珍惜。

文末我要談一下教育方式

王福作為文中渴望學習知識的代表,給了我對教育一種新的認識

家庭教育

王稀屎的身體力行形成的對王福的家庭教育很直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福

早早就意識到了改變命運,為父發聲的唯一渠道就是好好學習知識,他學習態度的認真和對知識的渴求是一種自發的,主動的底層慾望,這種清醒的認識才是人進步的開始和底蘊。

學校教育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其實只是對老師的基本要求,主人公意外成為孩子王,他在看到王福父子為了贏得賭注而付出的努力後,他沒有以結果相同而順王福的願望,而是明確指出王福的行為錯誤之處,以育人為目的的良苦用心讓人感嘆,這種負責任的大愛和當今社會的唯結果論的價值導向迥然不同,我們相信,王福的這一批孩子有了主人公的啟蒙,已經獲得了人生中真正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