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和《误杀瞒天记》相比,哪个看起来更有感觉?

玩转数码世界


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来,导演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很多镜头都特别有张力。比如,陈冲一点一点站起来,在她阴影里的小女孩,特别有冲击感。另外就是,惊讶的发现高贵妃演技很不错。因为我看过原版《误杀瞒天记》,所以觉得改拍之后这部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亮眼。只能说,比中规中矩好一丢丢吧。另外,我个人的想法,觉得不应该把高贵妃和陈冲的那个片段拍出来,虽然高贵妃演技很棒,但是总觉得“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就已经剧透了,就削弱了后面,陈冲夫妻二人找男主询问真相的那个冲击感。原片是被误杀的男孩的妈妈怀疑过女孩一家,但从来没有证实过,所以最终,女孩的爸爸和男孩父母隐晦坦白的戏才格外的有冲击。而且原片就结束在隐晦坦白之后,留给观众很多想象!这种留白更高明一些。当然,出于国内上映等等的需要,加了寺庙,加了自首这个情节也是一个很机灵的做法,并且因为背景设置在泰国,把印度的那个大师的讲座改成泰拳也挺因地制宜的。总之,看的出导演有想法,有才华,但是,因为某些改动,个人觉得削弱了原片留白产生的后劲。


旋律影视


昨天看了《误杀》,非常惊艳,所以连夜把印度版的《误杀瞒天记》也看了。看之前以为比起原著,翻拍的《误杀》会相对逊色,然而看完印度的版本,个人更喜欢中国版本的改编。 1: 中版《误杀》中的多次铺垫和呼应。李维杰先后两次布施,僧人的回应不同,第一次是赐福,第二次是拒绝。李维杰每次与恶警遇上都会加深一次恶警对他的反感,这种反感最后成了警方抓他一家人的关键,也成了他逆转结局的关键。羊的四次出现,第一次在沉车现场——羊只管吃草,无关其他。第二次成了李维杰的替罪羊死于恶警枪下,第三次出现在开棺现场——是素察的代替品,也是李维杰的替罪羊。最后一次,羊在男主眼前走过,这是虚影,是他的想象,是他最终走向救赎的隐喻。电影最后记者采访民众时,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羊只要平平安安的有草吃,是不会在意谁在它薅羊毛的。”这是对民众被欺压多年最后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只能反抗的真实陈述。原本一开始大家都是沉默的羔羊,但是当警察一再对李维杰一家施暴,最后大家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因为在同为社会弱势阶层的民众眼中,他们一家无疑是“替罪羊”,再不反抗,下一个就轮到自己!还有,安安用叉子划桌面的行为,最后雨中开棺时看到的血爪痕……多处呼应的细节。





高分影视z


个人感觉《误杀瞒天记》更有感觉!

1、首先,《误杀》是翻拍版,《误杀瞒天记》是原作。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往往只有原作够优秀,才会有机会得到后来人的翻拍。就像拿了奥斯卡最佳金像与最佳导演的《无间道风云》,加上马丁斯科塞斯导演和小李子,马特达蒙两位大咽,但我们依然觉得刘伟强和麦兆辉的港版《无间道》更好。

2、《误杀瞒天记》的“不在场证据”的细节比《误杀》的更多一些。整过过程更加详细合理。印度电影往往会用大量歌舞桥段来填补电影时长来留住电影院里的观众,但《误杀瞒天记》里几乎没有,剧情不拖沓,反而显的很紧凑。

3、《误杀瞒天记》里的维杰形象上显得更加老成,当然肖央在《误杀》里的表演父亲相当精彩,尤其把中国式的父爱演的淋离尽致,包括中国式的教育,青少年中国式的叛逆。《误杀瞒天记》里的维杰更像是一个经于算计的人,尤其是最后走出警察局时那特别的眼神。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误杀瞒天记》还是《误杀》整个过程都是要完成“完美犯罪”的。但基于特殊情况,《误杀》的结局是主人公李维杰选择了自首,故事设定也选择在了中国之外的泰国唐人街,让整部电影与我们之间存在了一个小小的距离。






美奇林电影指南


在《误杀》中,维杰被塑造为一个善良的弱者形象。弱者形象塑造通过身份背景中着重体现家庭的贫穷和孤儿身份的弱势(误杀中没有因为自己是孤儿而收养大女儿的情节,孤儿更多体现了背景的弱势),在小饭店帮助别人却未敢正面对抗坏警察(社会的弱者)、自己对于自己的文化程度的自卑(自我认知的弱者)和家庭关系中大女儿对于低学历父亲的轻视(家庭的弱者)而逐步加强。最后在善良的内心的折磨下(契机是与警官夫妇的对谈和小女儿改分行为)自首(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错)。

而在《瞒天记》中,维杰是堕落的义人形象。《瞒天记》中维杰家庭是印度中产阶级,大女儿为收养(义人),身份背景中强调孤儿为体现对家庭的珍视。在影片的开始他敢于与坏警察正面冲突(在调查开始之后他不再这么做了),认为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生活中观察学习的能力(通过他调侃自己学历更高的太太多次体现,这与后面剧情中,他能够学习电影、观察生活并一直调整己方应对警方调查的方法有所呼应),家庭关系总体和睦。最后在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义的同时,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与警察夫妇对谈,最后一幕闭上眼睛)

不同的形象的塑造对应着维杰这个人人物合理性和转变逻辑的不同。误杀中的父亲,作为机敏善良的弱者,如降神一般立刻决定展开对抗(弱者转变),仅因为观影量大而全程走在警方的前面(所有的对策都是自己先觉)而毫不动摇(善良的心并没有在此期间自我折磨、学历自卑也没有让他自我怀疑)而后又推翻自己认罪自首(善良的心去而复返),虽然为了合理性剧情增加了暴乱、政治等剧情,从人物自身来说是非常纠结的(当然肖央演的很好赋予了人物可信度)。瞒天记中的父亲是更为自洽的父亲,他是个正义自信的人(立刻决定保护家庭),他善于观察学习且他的应对措施不是完全自觉的(弃车地点是之前听到过的,想到要家人忘记这件事是因为公司的小伙子都看的出来他出了事,想到训练家人是因为一次偶遇警察女儿当场吓哭等等)





梨子糖小姐


其实《误杀瞒天记》的剧情和《误杀》基本是一样的,裸露视频的威胁,公车,旅馆住店,也是买衣服等,也有一些小的区别比如原版《误杀瞒天记》中,他们用的是埋化肥的坑而不是墓地,主角的女儿是收养的而不是亲生的等等。

《误杀瞒天记》,故事讲了一位父亲为保护家人,非常机智的设计了很多不在场的证据,和警察斗智斗勇,最终瞒过了警察,一家人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故事情节可信,不在现场的证据构思精妙。所有前面的铺垫,后面都有呼应,整部片浑然一体。镜头变换设计很到位,给观众震撼感。

看完电影感觉很舒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心为父亲的勇敢,机智点赞。为了家人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虽然被警察羞辱,但仍不改初心,坚持做做对的事。

但是此片的瑕疵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逻辑线条还不够硬朗,二是节奏偏缓。

《误杀》虽然改编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却在拍摄中融入了很多日韩电影的精气神,作为改编作品,无疑是很成功的了。

尽管在影片开始,肖央刚一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带有一点喜剧色彩,但撑过这个并不长的做为铺垫的开头,一旦进入正片部分,大家会发现这是一部高智商的犯罪篇。在影片的最后,肖央之前提出女儿考一百分就给她买口琴,结果女儿为得到口琴把试卷改成了一百分,她学会了说谎,这是父亲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选择自首来教会女儿不要说谎和欺骗的道理,做了小女儿的榜样。

尽管本片没有太多反转,甚至剧情都很明确的告诉了观众,但依然很精彩。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若是有,那也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芳含影视


您好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误杀》和《误杀满天计》很多人都喜欢原版的《误杀满天计》对比而言我更喜欢中国版的误杀

很多人先入为主看过原版觉得中国版对比原版来说,换汤不换药剧情雷同太多我想说如果你先看完误杀可能想法就会改变

我更喜欢的原因如下:

1、这次翻拍已经超出很多翻拍电影所以是成功的翻拍电影

2,相对比原版男主免受牢狱之灾的结局,中国版选择自首,承担一切更符合国情也是必须要证明犯罪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3、对比原版开头女儿被偷拍中国版被侵害加偷拍更让人与男主产生共情!

4、对比原版男主家生存环境有小别墅小花园比较优渥的家庭条件,中国版住在墓地旁更符合剧情发展而且男主的生活环境也能代表更多的人

5、对比原版坏小子被一锤子锤死,中国版只是被锤晕,尤其男主在墓地抽烟的情景,他吸着烟时那种内心的挣扎和佛像成了对比,作为一个佛家的虔诚崇拜者,此时的他如果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可惜的是他最终没有那么做,这也是中国版点睛之处

6、因为这些对比剧情的产生也就知道为什么原版男主可以逃脱制裁而中国版要去自首、因为他不是误杀!而是谋杀!

综上所述,对比原版我更喜欢中国版的误杀



时光故事会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误杀: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李维杰的大女儿被督察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 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一个为家庭捍卫男人我感觉非常不错,而且非常喜欢肖央!

误杀满天记:生活在印度小镇的四口之家——父亲维杰(阿贾耶·德乌干饰)、母亲娜迪妮(施芮娅·萨兰饰)两个女儿安玖(伊西塔·杜塔饰)和安努(莫伦诺·贾达夫饰),幸福和乐的生活却被安玖的同学萨姆(Rishabh Chaddha饰)破坏。安玖参加野营认识了男同学萨姆,他偷拍安玖的裸照并意图威胁强奸,安玖错手杀死了这位要挟她和她的母亲的不速之客。只读了小学四年级但沉迷于各种电影的父亲维杰把尸体埋了,并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家人串口供、制造不在场证据和警察“斗智斗勇”其实内容都是差不多少,但是我很少看印度电影感觉太浮夸,我感觉误杀比较好看!


今天你笑了么老铁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感觉《误杀瞒天记》会更好一点,首先我们可以分为几点来说。第一点就是两部电影都是高智商犯罪电影,两个人都酷爱电影,喜欢去实践,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家庭的完整,但是误杀却是翻牌的误杀瞒天记,15年拍的《误杀瞒天地》豆瓣有6万人看,评分都还有8.2分,而《误杀》是有300多人看,评分为6.7分



您好行大运


我的理解对你有所帮住,

1.从选角上来看印度版的《误杀》男主面象更具有高智力感,而国产版男主面象带给观众的感觉中,高智力感就没有那么强烈,构思如何瞒天过海,印度版的会让人更加信服。(没有贬义)再来是男主的老婆,印度版的更加年轻漂亮,那么引起警察长的儿子会更有说服力,其被误杀的原因也能更好去解释。

国产版的老婆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年轻漂亮,所以在警察长儿子被误杀的过程,没有产生强烈的冲突,难以让观众予以同情。

2.从故事情节来看印度版的《误杀》故事情节相对而言更具合理性,从受害人被误杀、如何转移尸体、制造不在场证据,到最终完美掩盖犯罪事实的过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警察长明明知道是男主一家将其儿子杀害,但就是找不到关键证据,这就无法定罪。

国产版的呢,故事情节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故事背景男主一家生活在泰国的华人、威胁视频是女儿的过程、被害人被杀的过程和其身份是由男主直接说出口的,故事情节逻辑就有很多漏洞。


肖恩说电影


《误杀》是近两年来翻拍得最好的国产电影。翻拍电影一般有“阉割严重”和"本土化

不够”两大问题,而《误杀》把故事搬到泰国拍,既避开了严格的审查,又不会有挑剔的观

众说"这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这正是主创们聪明的地方。

就是这样一部中泰合拍的悬疑片,演员一会说泰国话,-会说泰国味的中国话,让我有

了-种看《唐人街探案》的感觉,毕竟这种类型的片子还很少,再-看,监制正是《唐探》

的导演陈思诚。随着国产电影的国际化,未来会有更多国产片在国外拍摄,这点值得我们期待。

《误杀》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实题材+类型片”,不仅是悬疑片,还是现实题材片,

甚至还有点喜剧的成分。

悬疑部分的剧情,基本是照抄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只是把大女儿被偷拍洗澡换成被

强暴,把听经换成看泰拳。因为原版的故事框架够优秀,所以这部分节奏感很好,剧情不会

拖沓,密度很大,印度版的163分钟,中国版的112分钟,节奏是快了很多的,当然也会有一

些细节上的缺失。

《误杀》的剧情像最近上映的另-部电影《利刃出鞘》,- 开始就把凶手告诉你了,观

众是处于“上帝视角”,知道的比电影里的人多,观影的乐趣不是寻找凶手,而是看阅片量

1000的李维杰怎么瞒天过海,把电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

李维杰用到的核心知识正是”记忆的可塑性”,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叫做”记忆蒙太

奇”。大部分人以为,记忆就像电脑硬盘里的东西-样,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其实不是,记

忆是被重构出来的。我们回忆的时候,不是在大脑里搜索保存这个记忆的地方,而是在像推

理一样构建出这段记忆,这就导致了我们有时候会记错日期,或是把两个人搞混了,也解释:

了为什么法庭上证人会指证自己没看过的人。

事情发生得越久,记忆就越不可靠,审问证人的时候,距离案件发生已近三个多星期

了,加上这期间李维杰不断跟街坊邻居提起这件事,还有他“好人”的人设,还有监控录像

和票据等不可改变的证据,都在扭曲证人们的记忆。警察局长这边,唯一的希 望就是找到尸

体,结果却赌上了一家人的前途。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这要看电影的英文译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

牧羊人的羊)。羊在这里的隐喻很明显,是象征李维杰这样的平民,牧羊人象征的是警察局长

这样精英阶层。这是探讨现实社会中上层人士和底层人民怎么相处的电影。

羊在电影里出现了四次,第- -次是李维杰销毁跑车的时候,牧羊人赶着羊群经过,牧羊

人和羊还是和谐的关系;第二次是黑警察都彭打死了一只羊,牧羊人和羊关系恶化;第三次是代

替素察尸体出现在棺材里,羊成了替罪羊;第四次是李维杰认罪后,自由地走在大街上,这时

候的羊是没有牧羊人看管的羊,无政府的羊。

”羊只要能好好吃草,坏会管是谁在褥羊毛呢。”暴乱中一个男人话,像是在发出一

个警告,牧羊人可以从羊身上谋取利益,像是工厂老板获取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但是,挤

压羊的生存空间就过分了,像是房东恶意提高房租,物价暴涨工资不涨,不让羊吃草,羊势

必要跟你拼命。” 割韭菜”可以,但你不能吃相太难看,连茬都给拔出来,让韭菜不能再

长,生存下来,是羊和韭菜的底线,你不能破坏这个底线。

李维杰给女儿取名”平平”和“安安”包含着他的希冀,希望女儿能够平平安安,如果

法律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关乎生存, 就不能怪底层人民要选择知法犯法了。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大杂烩"风格,主创是毫不避讳地告诉你他们抄袭了1000部电影。

这是一封写给影迷的情书,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电影的彩蛋,电影开头就有一种《肖申克

的救赎》的感觉,棺材里点火又像是《活埋》, 推车进湖里销毁像是《看不见的客人》.....

”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还有念电影简介,这些对于影迷来说都是笑点,会让人不禁想

起自己的豆瓣观影记录将来会不会被当做犯罪证据,观影记录真的很会暴露一个人的思想。

最后的彩蛋又呼应了开头的李维杰监狱幻想,给这个故事画了-个完美闭环,这点有惊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