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喪偶以後,老年人只剩活著”,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是貳零貳零111,我來回答網友提問。

網友問:怎麼看人老了,喪偶以後,老年人只剩活著?這樣的話題有點頹廢,我不認為只剩活著。人老了,身體功能衰退了,思維反應慢了,但不代表喪失功能,沒有思維,不但要活著,還要活的精彩(當然不包括那些因患病失去活動能力的人)。

案例,據來源於天津網一篇文章《重陽探訪養老院:三大變化讓老人快樂生活》報到,一位喪偶的楊奶奶當年六十多歲,退休後主動選擇住進養老院,如今人變得“活潑”很多。一有活動她就參加,甚至上臺演出,成了出場最多的“老明星”。楊奶奶說,自己還介紹了好幾位朋友來養老院養老,大夥湊在一起,每天別提多熱鬧了。看,這位老人上了年紀,失去了親人,但是她能積極思維,審時度勢與朋友一起到養老院“扎墩兒”養老,融入到集體生活,雖然身體活動不如年輕的時候敏捷靈活,仍能力所能及參加各項活動,甚至成了養老院裡的“大明星”。這樣的人,你能說她只剩下活著嗎?

最後,給這些老年朋友一個建議:老伴老伴,老來做伴,但老伴走了,我們還要勇敢的面對生活,學會生活,快樂的生活!

第一,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結友出行,去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景,給自己更換一個愉悅的心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第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加一些老年活動,既可以結交一些興趣愛好相投的朋友,還可以擺脫孤獨難奈,找到自己生活的樂趣。

祝老年朋友快樂!

(案例來源網絡)


貳零貳零111


人老了,就只剩活著!有的活著還不如死了。

現在我聽到越來越多的言論,說什麼“我要是以後老了得病了,要死乾脆死快點”、“不要活著超過70歲,要不活著也是負擔”等等,為什麼會有這些話出來呢?

講一個我生活中的真實例子,我的外婆,今年88歲了,外公離開10多年來,前幾年外皮身體好,還能自己照顧好自己,有空到各個子女家小住幾天,生活也能如自己的意;但現在88高齡的外婆衣食住行基本靠別人服侍,沒有自理能力。

外婆是個極其愛整潔愛乾淨的老人,但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怎麼可能時刻乾淨呢?原先舅舅舅媽們還是會順著她的意,她說什麼就幫她做什麼,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而久之,便也失去了耐心。

外婆生活的很痛苦,子孫們照顧的也很辛苦,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我現在聽到外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怎麼還沒死?

每次去看她一次,她都要做一次臨終交代。看到她這樣,真的很心疼!


泥寶愛生活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喪親,中年喪子,老年喪偶!我已快知天命,沒有碰上三大不幸,算是幸運的!

但是,我的父親則是不幸的。他是生在新中國前夜,長在紅旗下的那一代人,一生苦楚,嚐遍了人生酸辣苦鹹,現在好不容易中國強大了,兒女出息了,可以品嚐甜頭了,5年前的一場車禍,卻無情奪去了他的老伴---我的母親的生命!那一刻,無法言說的苦痛湧上一家人的心頭,淚溼衣襟……那種痛,也深深地鐫刻在了父親滿是皺紋的臉上,難以撫慰!

我是軍人,忠孝兩難全。以前二老在四川老家,難報親恩。母親走後,我把骨灰帶到了我生活的城市,並選在了比較好的陵園安葬,目的就是能夠栓住父親,好好盡孝。

母親走後的前三年,很難看到父親露出一絲笑容。在我和妻兒的小心呵護下,這兩年慢慢有了好轉。無事可做最讓老年人難熬,父親是農民出身,熱愛土地是天性,為此我專門挑了幾十擔泥土到我家的天台上,讓父親種種小菜,既飽了我們的口福,也體現出了他的價值。為了活躍父親身體和思維,只要週末不下雨,我都陪他去爬爬山、逛逛公園、走走溼地;一有空就讓他講過去的瑣事,甚至無話找話,還時不時地與他“爭吵”,就是防止他患上抑鬱和老年痴呆。後來我選擇自主擇業退休在家,也暫時放棄了再找工作的機會,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老年喪偶的父親,我得看著他、陪著他、護著他……曾經,他陪我慢慢長大;現在,我得陪他慢慢變老!

綜上,老年喪偶之後,絕不是“只剩活著”那麼粗暴!特別是過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孤不孤獨,難不難受,精不精彩,很多時候他是有心無力,全看兒女子孫怎麼做!



劉半煙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吧!我媽媽因為2015年7月份查出得了宮頸癌症,我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河南老家每個月都帶媽媽去市區醫院化療,放療,天天做飯,給媽媽按摩腿,一直堅持到19年的臘月,媽媽癌症晚期,臥床不起,天天給媽媽擦屎換尿不溼,最後還是在臘月十六晚上永遠離開了我們,在2020年1月去世了,55歲,本來想出門工作的,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從過年一直在家裡待到現在,經常看見我爸爸一個人在陽臺沉思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或拿著我媽媽的遺像照片看半天,我爸爸可能是那種非常傳統的人吧!一直走不出喪妻的悲痛陰影中,我也經常勸道他多去公園散步逛逛,跳跳廣場舞,或者帶著小孫子出去公園玩,經過這半個月的開導,現在人也變得樂觀了,開始能偶爾看到臉上的微笑了,有時候被小孫子逗的開懷大笑,整個人也變得越來越樂觀了!所以老年人喪偶後不但要活著還要積極面對新的人生,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和興趣,爭取過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幸福生活





馬良241613973


自己的經歷:父親病故,家裡只剩下母親一個人。但母親的狀態不錯,原因是她有信仰。有時候信仰真的可以扛過孤獨。母親還喜歡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我放暑假一般也會帶著她出去玩。所以,雖然都是活著,但是活法不同。


喜冬厭夏的七帆


世間的家都是由配偶組成,再開枝散葉,結婚時都有美好的祝賀,百頭偕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正又有多少是白頭到老呢?什麼老年人喪偶之後只剩活著,那中年喪子之後,還不跟著自殺嗎?世上真正白頭到老的也不能同一天死去,總有前後,那麼多的老年喪偶的,古時叫末亡人,都只能坐等死去嗎?哀大莫過於心死,完全依賴對方,失去了後是會惶惶不可終日,真正無病自殺跟著走,怕還沒有人有那個勇氣。隨著時間流失,慢慢的也會恢復過來,人不會象纏樹的騰,樹死騰枯,我老伴出車禍走的,走時女兒還沒成家,要是喪偶後只等死,那未完成的事,一概不管了?後來兒子生小孩,女兒成家都是我一手操辦,本人是農村的,什麼都沒有,沒有別人那麼好命,有工作,城裡人,但就憑一顆不想示弱的心,孫子也大了,女兒也成家了,都有各自的房子,家,外孫女也要中考了,本人也苟活著,要是等死的話,那一切都更艱難加在兒女們身上,沒有不散的宴席,走了一半,只是更艱苦了,未完成的事要獨當一面去完成,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做到了問心無愧。。。。


藍星堂花卉本鋪


沒有過這種經歷,所以肯定沒有切膚的體會,但是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我們總是覺得電視機裡演的恐怖片嚇人,但往往是現實更會帶給人冰冷的,刺骨的和無法挽回的痛苦,但是經歷的多了,也就釋然了,或者說是無奈的釋然了。這時候就得往前看了,雖說我覺得我說的這句話是廢話,但就是這樣,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只有選擇往哪個方向去,而沒有退路,與其選擇活在無休止的思念和痛苦中,不如去做一些帶有生活氣息色彩的事情,比如去換個髮型,旅旅遊,養花,養鳥,和同齡人做一些群體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時間充裕起來,身體慢慢強健了思想也就少了很多包袱,有的時候換一個環境對人的改變還是很大的






小車車大視界


不怎麼看,厭倦了回答這種哀鳴式,叫苦式得提問。人生三大悲裡面沒有老年喪偶,生老病死誰也跑不了,只要活著就會老。我在頭條已經看到了很多賣老的提問,這是最後一次回答了。按這個提問,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都得馬上自殺。這種描述,是活得沒有自我,精神都寄託在別人身上。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不敢想自己老了以後會怎樣,夫妻之間肯定會有一個人會先走,的確是很殘酷,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象。所以在年輕時,就應提前規劃好自己養老的錢,既不給兒女們增加負擔,也給自己留下一份尊嚴,到時候不管去養老院也好,還是兒女家也好,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

在經濟上不依附於子女,在生活上更要有自己的生活,活到老學到老嘛,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有自己的生活,才能不干涉子女的生活。對子女絕不過多的干預,而且能幫的肯定幫。

媽呀,我太佩服我自己了,我肯定會是一個好婆婆。


喝醉的小酒窩子


什麼是人

人類為什麼會比其他生物高級,多姿多彩的感觸和認知佔了主要一點。在這個世界裡,無數的事情供我們去認知與探索。

失去

人老、喪偶。這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這也是生活上的一個定律。人總會失去一些東西,最後也會包括自己的生命。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並不是說你會與別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

老人也一樣,他們已年過花甲,也是舊時代的見證者。他們經歷了舊社會,也許他們在舊時那個年代並沒有享受過太多。但在這個人民過上了美好生活的時代,就應該去感受這個世界與提升生活的質量。

新時代

作為年青一代的後輩,應該成為老人對新生活的開導者。智能手機、股票、旅遊、高科技等有許多領域等待著老人們的探索發現,也許他們在那裡會有一個新的世界。

最後,我曾經聽到過一句話,人的一生可能不止一生。[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