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細數五千載風雨春秋,尋望千萬裡光陰長路,掀開塵封的歷史讓當年迷霧今朝開,揭去神秘的面紗讓古今豪傑為君來。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豪傑競相而起,出現了很多割據勢力。但是最後只剩下西楚霸王項羽和漢劉邦這兩個割據勢力。兩個勢力互相鬥爭,都想奪取天下。最終在垓下項羽被劉邦打敗,天下最終成了劉家的天下。根據戰績統計,一直以來項羽都沒有輸過劉邦,但是在最後的決定性戰役中,卻被漢軍重重包圍,最終敗得很慘。但是當時他的手下明明還有十萬楚軍“底牌”,為什麼不選擇孤擲一注,卻要獨自突圍呢?一起去看看吧!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因為他的底牌十萬楚軍大部分已經向劉邦投降,而且周圍全部是跟劉邦一夥的,跟他打仗的士兵們也已征戰很久,死的將士也有大半,糧草也長時間得不到供給,早已無心戀戰,不過憑藉項羽的本事和他手下的兵力,其實還是有可能反敗為勝的,畢竟他之前都曾經打過不少次以弱勝強的戰役。也正因為知道項羽很能打,所以劉邦才一直沒敢動手,在彭城之戰中他手下的幾十萬大軍還都被項羽打得一個不剩。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連續的征戰項羽的十萬楚軍已經消耗數日,斷糧很久,短時間內也無法得到供給,所以再這麼耗下去,不被打敗也會餓死,所以肯定要突圍。但是漢軍重重包圍,要想突圍成功也得好好謀劃一下,結果項羽竟然丟下大軍,僅僅率領幾千士兵往前衝,放著大軍不要,那豈不是送死嗎?但是我覺得項羽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大概分為這幾點。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首先,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戰士們都已經疲憊,鬥爭的意志更是消耗殆盡。更何況漢軍採取的是圍困的策略,他們本就是想把楚軍耗死,此時楚軍已經軍心渙散,那麼軍隊就很難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所以帶領十萬大軍突圍是不可能的。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其次,十萬大軍被漢軍重重包圍,他們本身能夠活動的範圍就很小。而且漢軍最終要殺的是項羽,如果帶領十萬大軍突圍的話,漢軍很有可能把目標直接對準項羽本人的,項羽會死得更快。

項羽被劉邦所圍,依然手握十萬楚軍“底牌”,為何選擇獨自突圍?

相反,如果把十萬大軍留下,單獨帶著少量士兵突然往前衝,對方還有可能一時之間發現不了。而且人少的話比較靈活,還不那麼輕易被漢軍抓住。結合項羽之前的作戰經歷,他很善於輕裝上陣,而且他精通於帶領騎兵作戰。所以這是眾多選擇中最適合項羽的一個。歡迎留言評論、點贊並分享,感興趣的可以添加關注,謝謝大家。(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