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徵律師
這是王維《終南別業》裡的名句,現代的很多人都喜歡引用。但是喜歡這兩句詩,它所蘊含的哲理大家未必都懂得。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大家知道,王維被後人稱為“詩佛”,就是王維的許多詩歌,都有佛家的“禪理”,因此,要真正的懂得王維詩中的哲理,要懂得佛教中的“禪理”。
《終南別業》是王維的一首悟“道”的詩。
王維信奉佛教,和家庭有關。他的父母就是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名和字合起來叫“維摩詰”,就是佛家一位在家修行得道的居士。
王維由於個人年輕時候的一些遭遇,加上家庭緣故,中年之後“半官半隱”,為了好好的修行,他還在首都長安附近的藍田縣買了一處“輞川別業”,讓他做官之餘來修行。
所以這首《終南別業》,就是寫自己在輞川修行的過程的一首詩。
那麼,佛家是怎樣修行的?佛家宗派很多,每一家修行的方式都不同。王維信奉的是"禪宗",主要的修行就是“悟”,感悟“禪理”。
這首詩就是王維的一次悟道的過程。
禪宗的禪理離不了靜、淨、空三個字,王維的這首詩,主要闡釋了“空”這個禪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王維的一次悟道。
在一次獨來獨往,獨自在山水間行走的過程中,走到水的盡頭的世人,坐看天上自由自在的白雲時,作者突然頓悟到:
雲因為“無心”——沒有什麼必須的,不能的之類的執著,因此才能自在,人也應該像天上的白雲一樣,去掉執著心,做到“無心”,才能得到解脫,沒有煩惱,自由自在。這就是這句詩所揭示的禪機。
所謂的“無心”,就是一種空的境界。
煙花三月09
這兩句詩文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的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兩句詩文的意思是走到水流窮盡之處,就坐下來看著天空雲捲去舒。
一、人生經歷與思想觀念
詩人王維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所寫的詩詞,不僅是寓情於景,更是借詩言志、借文明理,後人稱他為“詩佛”。要了解這二句詩文所蘊含的哲理思想,需要先了解詩人王維的人生經歷、思想觀點。
王維早年狀元及第,是一個大才子。得到朝廷的重要,仕途節節攀升,所以此時的詩人思想積極、人生得意。後來到了安史之亂時,經歷了一段不堪回味的苦難人生。安史之亂平亂後,重歸正常生活。再後來任尚書右丞,所以後世也稱他為“王右丞”王維的一生經歷了世間社會動盪,人生及仕途也是起起伏伏,對他本人的思想影響非常之大。對人生也有了重新的思考,也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慢慢對政治仕途也逐漸消沉下來,開始參禪學道,生活也慢慢趨向于田園生活,有一點效仿五柳遺風。思想觀念也逐漸不再功利化,而慢慢轉向於淡泊名利,追求內心清淨安閒。
王維一生不但在詩詞上有深刻造詣,在書、畫、音樂等方面也非常精通,是一個多面文人。他的詩詞不僅是一般的寫景抒情,更是以畫入詩、借詩明理。
我們來看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 :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文大意:我中年以後比較喜歡學道,晚年以後就安居終南山下。興趣起來時總是一個人獨自往來遊覽,最美好的事情唯有自己內心知道。走到水流窮盡處的時候,就坐下來看天空雲捲雲舒,偶然遇到鄉下的老人,就在一起開心聊天以至於忘記了返回的時間。
詩詞賞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二句詩文,在全詩中可謂是詩眼,這也是能夠流傳千年而被廣為傳唱的原因。我們在瞭解了王維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觀念之後,不難發現,詩人正是在經歷了人生起伏、仕途動盪等種種苦難與影響後,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思念觀念更加的豁達大度,不再對之前所追求的仕途名利勢頭與計較。而是更向往自由自在、安逸雅緻的生活。
蘊含哲理
後世很多人把這兩句詩文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也是提醒自己在經歷了種種努力、承受了種種磨難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歡喜接受,都不要再執著他,要入下一切,接受當下、把握當下、感受當下、享受當下,這才是人生應該有的至高境界。
雙溪小築
王維這首詩全文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說他人到中年後,喜歡求道。住在終南山,興致來了就自己一個人四處走走。走到水流窮盡的地方就坐下來,看雲起。偶然碰到了山中老農,相談甚歡,忘了歸去。
讀起來似乎是非常普通非常平淡的一個故事,最多有點隱隱的豁達的感覺。而這種心境其實是非常難以達到的。
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順應。
走到水窮處,這是散步中的一件小事,但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水總有窮處,這時人應當如何自處呢?求道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低谷時便潛龍勿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這時候,要“坐看”。坐,是不急不躁積蓄力量,是等待。所以不是站,也不是走著跑著。看,也是觀察,是察知,要“知幾”,從細微的徵兆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
表面上水勢已經窮盡了,但實際只是換了一種樣子。雲是水氣蒸騰的聚集。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其次一種無差別對待的心境。
求道之人不外求,不強求環境和他人要如何。也不因為外境的變化而動搖心境。所以無論是順水而來,還是水窮而看雲,王維在此,對情境沒有區別對待,都是一種全然的接受。有得走就走,沿河走到盡頭了,那就坐下看雲。都可以,都一樣,都很好
這在最後兩句中也有體現。他和一個林中老叟能相談甚歡,這也是一種境界。
總結王維的身份在今天看,是中央高官,還是學富五車的學霸。和這樣一個沒有文化也沒有錢,在階級和素養上都差距懸殊的人,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多少人做得到能沒有分別心的相談甚歡?
第十三號宇航員
老天爺,看你太累了,讓你歇一歇
小紅243157254
王維號稱“詩佛”,其詩歌蘊含著豐富的禪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要是一般人的話肯定就會著急了,都走到水的盡頭了,沒路可走了,這可咋辦啊!而王維呢,我索性就不走了,我就坐在地上,欣賞這天邊的雲朵。
這就寓意了一種豁達的人生觀,不悲不喜。我也不悲觀失望,我也不高興亢奮,就是豁達,看的開。人生在世,修的就是一個心性,在生活中不斷磨礪、提升自己心的修為,就是一種豁達的境界。佛隨緣自在,慈悲喜捨,就在這意趣之中。
樸觀之路
好詩
用戶8279077621811
讀詩,讀人,讀心境;學文,學識,學智慧;通古,通今,通曆史。
哲理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全詩為:“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字裡行間表達的是達觀的人生境界,佛系的生活狀態。
人到中年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放下世間的煩擾,放飛自己的身心,找個世外桃源隱居修身。看看書,寫寫字,學學佛,人生好不自在。如果兒孫滿堂,身無大病,不用苦裡奔波,也是老來得福,頤養天年。
不過我們處在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競爭和生活壓力隨處不在,不能偏安一隅。撇開王維的詩境,我覺得這樣續更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思至路前方,遙看千帆起。
作為奮鬥的一代,我們思索前行的初心,眼前的風景只是過眼雲煙,還需要撥雲開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年輕人拿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概,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勉勵自己或別人,要堅定信念,臥薪嚐膽,積蓄力量,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揚帆啟航,逆流而上,達到人生目標。
要想“長風破浪會有時”,必須要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奮鬥是青春最美的底色,理想在奮鬥中綻放,命運是奮鬥者的讚歌。
要想“直掛雲帆濟滄海”,把握自己的命運,必須要抓住自己的青春年華和準確的時機,等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心有餘而力不足。
年輕人要咬準目標,奮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戰則已,戰則必勝,一戰功成萬骨枯。
我經常用飛魚和蝸牛比人生的兩個境界,飛魚與蝸牛在大自然面前算不得強者,一個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一個是用脆弱的身軀頂起厚重的家,生活本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從早晨起來,每個人都要迎著太陽☀️堅定向前。
飛魚蝸牛
王維此句,妙在一脈天然,無任何斧鑿之功。而其中恰恰揭示了人生修為的大境界。由行而坐,由動而靜,水窮處者,是為關口,是為瓶頸,是為求索而未及也,雲起時者,是為豁暢,是為昇華,是為悠然而悟也。每讀之令人俗念盡消,心怡神馳。後者有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不及此句空靈精妙!
山水行走
王維詩和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稱他“詩佛”,他的兩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呢?登山時,他溯流而上,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另一個可能 ,下雨之後彙集而成的水在此地幹了。他這個登山者,走啊走,走到水不見了,他就索性坐下來,看山嶺上的雲朵。原來水上天,變成了雲,而云又可以變成雨,降落後,山間又會有水了。萬事總有因果與循環。
人生道理也是如此。在生命之旅中,不論愛情、事業、學問,還是其他的,先勇往直前,後來發現好像自己選的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懷疑與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看,也許有其他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有路可走,還可以往天空!即使身處絕境,但心靈仍舊可以暢遊,自在地欣賞大自然,體會深遠的人生境界。
這句詩有兩種境界在裡面。第一,處絕境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某種希望的開始;山裡的水是因雨而有,有云飄來就代表水快來了。第二,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有關係,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下雨。
從水窮到雲起再到下雨,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比如,身體困難,心理困難,環境困難,等等。不要氣餒,因為總有路可走。用這種詩境來看待生活,我們會豁達很多!
歷史講談社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一詩。王維在這首詩裡,訴說自己中年以後比較好佛道,直到晚年才安家在終南山的山腳下。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四處遊玩,遇到快樂的事,就自我欣賞,自我陶醉。有時走到水的盡頭,或尋找源頭,或坐在那裡看上升的雲霧。偶然在林間遇見個鄉里老者,與他談笑聊天常常忘了還家。
在這首詩裡,表現出詩人在經歷世事滄桑之後,悟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人生哲理,水流盡頭可以看到昇華為天空的雲霧、雲朵和多姿多彩的白雲,讓人有更廣闊的心懷。
這一人生哲理 ,是告訴人們任何事情都可以出現物極必反的質變,人生不免遇到逆境與挫折,看似窮途末路,只要你靜下心來,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定可以尋找到新的行走之道。也許會轉禍為福,也許會轉危為安,轉化之理處處皆有。
“行道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有“否極泰來”之意。“否”是失利,“泰”是順利,“否”可轉化為“泰”。“否極泰來”這句成語,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轉化為它的對立面,形容情況從極壞轉好,充滿希望。
總之,這一充滿人生哲理的詩句,啟迪我們,山窮水盡不沮喪,自強不息求進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