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 心連心】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戰疫情 心連心】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舍小家顧大家 夫妻同上“前”線

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在港城的義工界有一對“名氣”很大的夫妻倆,他們除了是資深的志願者外,在工作中也是十分“較真”的人,對待工作盡職盡責,獲得一片好評,他們就是趙軍友和曹玉華夫婦,趙軍友現為連雲港市蒼梧物業公司副總經理,是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妻子曹玉華也是一名物業人,在雙盛花園小區物業工作。疫情發生後,他們夫妻倆放棄回老家看老母親,第一時間投入工作崗位。一個多月下來,他們夫妻倆很少碰面,每天忙碌奔波在疫情一線,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用他們的辛勞和堅守、奉獻和汗水織就了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

【戰疫情 心連心】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最美守望者趙軍友


疫情戰場夫妻成為最美守望者

“現在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期,大家出門一定要戴上口罩……”疫情發生後,在蒼梧小區、蒼梧河濱花園等小區,總能看到這樣一個人在忙上忙下,他要麼“苦口婆心”勸導居民少出門,不是揹著消毒藥水到處噴灑,就是拿著防疫資料入戶宣傳……

這個忙碌的身影就是趙軍友,自疫情發生以來,他為了守住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線,全力以赴、不怕辛苦。從強化樓棟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到叮囑督促小區業主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從做好小區封閉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協助落實“四類人員”分類管理,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搞衛生;從安排監督密切接觸人員居家醫學觀察,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到做好業主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解決業主各種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等,他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戰疫情 心連心】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最美守望者曹玉華


與趙軍友一樣,他的愛人曹玉華也是雙盛花園物業一線人員,疫情發生後,她每天忙碌在防疫一線,不厭其煩給居民做工作,提高居民防護意識。防疫一線哪裡需要她,她就去哪裡。餓了就隨便吃碗泡麵墊墊獨自,困了就靠著辦公桌椅小憩一下,每天都忙到深夜才回家。原本能夠經常見面的夫妻倆,因為忙於工作,一個多月來,見面次數很少。兩個人只能在電話中互相鼓勵和安慰。此刻,他們夫妻之間互相關心的話語已成了世間最動聽的語言。他們用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守望踐行著初心和誓言,用實際行動編織出最美的“同心結”。

舍小家顧大家 放棄團聚奔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期間,趙軍友充分發揮退伍不退役的軍人本色,勇挑重擔。為了發揮黨員模仿先鋒作用,趙軍友連續一個多月吃住在單位。為了節省時間,經常以大碗麵充飢,一個多月下來,他一共吃了100多碗大碗麵。整個人看上去消瘦了一圈,雙手也已被消毒水泡得發白。但是隻要一投入工作,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他常對自己說:“這個時候正是需要我們黨員衝鋒陷陣的時候,遇到危險,我們要站在居民前頭,為他們打頭陣,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牙堅持。”

2020年春節,趙軍友夫婦倆原本準備在值完班後,一起回淮安老家看望老母親。但從大年三十開始,物業全體工作人員取消休假。聽到這個消息後,趙軍友和愛人毅然放下了已經收拾好的行李以及準備帶給老母親的特產,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

而他們的兒子趙震,雖然因為疫情沒能從北京趕回來和父母團聚,但對父母的工作也十分支持,為了讓父母在工作中做好防護工作,他還想辦法購買了消毒液和口罩等防護物資,給父母寄了過來,還經常打電話關心問候父母,他的一片孝心,讓趙軍友夫婦倆很欣慰,也給了他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戰疫情 心連心】戰新冠,記戰“疫”中最美趙軍友家庭

幸福的“志願者之家” (疫情前合影)


一家三口都是“資深”志願者

1985年,18歲的趙軍友參軍入伍。從那時候起,他就經常做好事。他和戰友們曾經在寒冬跳入刺骨的冷水中,救出6個落水兒童,受到當地老百姓的一片讚譽。當兵的15年間,趙軍友還參加過1991年安徽肥東肥西抗洪搶險以及1998年江西九江抗洪搶險。因出色的表現,他榮立過五次三等功,多次受到團級以上單位的嘉獎。2000年轉業後,雖然工作環境換了,但趙軍友做好事的習慣,依舊沒有改變。參加工作後不久,他便加入市機關義工組織,也是正義聯盟志願組織的團員,一直熱心公益活動。

不僅如此,2003年開始,趙軍友開始資助貧困大學生,每個月給他們提供一定數額生活費,直至畢業。這麼多年下來,他一共資助過30多個大學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資助4個大學生,資助金額近3000元。

從2007年起,趙軍友又加入環保公益隊伍,每逢週末,他就會以“身著小馬甲、頭戴鴨舌帽、身背小挎包、左手長夾子、右手垃圾袋”的形象,準時到海灘撿拾垃圾。十多年來,趙軍友和他的團友們一起走過高公島海邊、海州灣、蘇馬灣、大浦溼地及臨洪口等,在211公里的海岸線上徒步俯身撿拾垃圾、保護溼地與海鳥,細心呵護浩瀚而美麗的大海。

在他的影響下,不僅妻子加入了義工的行列,他的兒子趙震從10歲起也成為一名小志願者,課餘時間和父母一起參與各種公益活動,足跡踏遍港城各處。如今,趙震已是義工團的“老資格”了,義工服務記錄2000多小時,並連續多年堅持捐購“愛心包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