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繼位之後,沒有殺魏忠賢,而是繼續讓其參政,大明的走向會是什麼樣?

猴大爺說


殺了其實也沒事,但是殺完應該立馬扶持效忠於自己的廠衛去監視和牽制東林黨。


宇智波野原新之柱



應該會延續幾十年吧,當然這裡不是說魏忠賢的作用多大,而是說崇禎帝如果不殺魏忠賢的話,那麼意味著崇禎帝在政治上成熟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

魏忠賢在最近一段時間,被很多人給無限抬高,比如說魏忠賢當權期間後金(大清)在東北寸步難行,比如說崇禎帝后悔殺魏忠賢,臨死之前還下令安葬了魏忠賢等等。

但是很明顯這些都經不起推敲,根本不是真的。

客觀來說,魏忠賢的重要性在於他可以攻擊東林黨,使朝局平衡,皇帝可以居中調節,不至於被矇蔽甚至大權旁落。

崇禎帝如果不殺魏忠賢的話,並且允許其繼續參政的話,那麼說明崇禎帝政治上很成熟了,說明他會用帝王心術了,知道製造魏忠賢的閹黨和東林黨互相攻擊的局勢,然後自己來居中調節,從而真正的大權在握的,不至於被一黨獨大的東林黨所矇蔽。

那麼崇禎帝既然在政治上成熟,帝王心術可以的話,自然是不至於將明朝搞得亡國,怎麼說都可以使明朝延續個幾十年的。


宋安之


(一)魏忠賢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根據有關史料可以看出,魏忠賢的家庭情況在當時應該還算可以,最起碼他有媳婦,還有一個女兒,而且史書中說他“少無賴”,也就是一個無業遊民,要知道在古代家庭沒有一定的基礎,孩子早早都開始找工作幹活了,而魏忠賢而可以不從事生產勞動。

魏忠賢之所以進宮,史書中也交代清楚了。“與群惡少博,少勝,為所苦,恚而自宮”,也就是魏忠賢經常與這些地痞流氓、惡少們賭博,並且他這個手氣忒背,經常輸為賭債所逼,最後沒辦法,為了躲債,就一狠心給自己一刀子,進宮找工作了。

魏忠賢畢竟是混過社會的人,相比那些從小在宮中長大的太監,他會更加有眼色、更加討好人。進宮後魏忠賢就拜在一個姓李的太監門下當義子,改名為李進忠。隨後搭上魏朝、王安這些有權勢的太監,跟著第三者插足魏朝、客氏之間,與客氏確立對食的關係。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等到朱由校即位後,魏忠賢和客氏並受寵愛。客氏被封為奉聖夫人,魏忠賢破格從惜薪司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客氏的兒子侯國興、弟弟客光先以及魏忠賢的哥哥魏釗也被蔭封為錦衣衛千戶。

接觸到權利的魏忠賢開始充分發揮自己在社會上積累的害人能力。先將情敵魏朝逐出皇宮,獨霸客氏;跟著將顧命太監王安誣陷殺害,將其名下的閹官全部斥退;從此魏忠賢用司禮監王體乾和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人為羽翼,在宮中大權獨攬。

明朝一直存在一個矛盾,就是皇帝總是與文官們不對付。這些文官們都是標榜清流的士大夫,形成了官僚政治集團,被稱為“東林黨”;這些人裡面有許多經歷了幾十年的政治風雲歷練,都佔據了許多重要位置,而且左右著輿論的力量。熹宗朱由校之前經過“移宮案”,就對士族官員產生反感,就對身邊魏忠賢、客氏這些人非常依賴。

其實起初魏忠賢對東林黨人是非常仰慕的,但是這些士人非常高傲,在他們眼中根本瞧不起這個痞子太監的魏忠賢。後來魏忠賢開始藉助皇權的支持,極力打壓東林黨人,同時為皇帝擋住了許多士族的口誅筆伐。

魏忠賢在向東林黨靠攏失敗後,開始自己培養朝堂勢力。讓自己的黨徒入閣拜相,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來宗道、楊景辰等內閣大臣都是魏忠賢的黨羽;廣受義子,最有名的為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五虎”為文職,為工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一年內由太僕少卿六遷至工部尚書的吳淳夫、一年內由大常少卿升至兵部尚書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煥、左副都御史李夔龍;“五彪”為武職,為左都督田爾耕、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錦衣衛指揮崔應元、東廠理刑官孫雲鶴和田爾耕的心腹楊衰;“十狗”之首的是周應秋,此人善烹飪,魏忠賢的侄子、肅寧伯魏良卿最喜歡吃他燒的豬蹄,升至左都御史有賴於此,被人稱作“煨蹄總憲”;十孩兒四十孫更是人品繁雜,如李蕃、李魯生由知縣分別擢御史、給事中。

大權在握的魏忠賢,控制著朝堂內外。被稱為“九千歲”,也就是名副其實的二皇帝。其黨羽極力討好他,開始為他在民間製造輿論,為其修建生祠。首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禎,作為對此舉的鼓勵,潘汝禎升為南京刑部尚書。朝野上下的官員,無論是想升遷,還是謀事,都必須走魏忠賢的門路。遼東巡撫袁崇煥也是較早為魏忠賢建生祠的官員。

朱由校在位七年就病死了,死後傳位給弟弟、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即位後,魏忠賢想企圖控制皇帝繼續大權獨攬,就像崇禎進獻國色美人四人。奈何年輕的崇禎皇帝此時正雄心正盛,想有一番作為,不吃魏忠賢這一套。不久就將魏忠賢免職發配鳳陽守祖陵,魏忠賢在路上上吊自殺了。

魏忠賢在天啟年間也啟用了趙南星、孫承宗等能臣良將,所建立的關外防線在今後十數年間阻止清兵入關發揮了巨大作用。後來崇禎年間,遼東形式惡化,相比天啟年間遼東形勢更為利於明朝,因此許多人認為魏忠賢在的對外工作還是有些功勞,不應予以否認。那麼事實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下面來討論一下。

(二)魏忠賢這個專權太監到底扮演的什麼樣的角色

宦官專權在中國歷史上自古就有,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漢朝、唐朝、明朝時期的宦官專權。但是他們還是有區別的,漢朝是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唐朝是宦官集團與武將藩鎮集團,明朝是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他們都是在皇權受到威脅後,在皇權的支持下,身邊的宦官開始進去權利中心,最終形成專權。但是漢唐兩朝宦官集團最終發展到失去皇權的約束,宦官們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而明朝的宦官專權始終沒有脫離皇權的支持,如果離開皇帝的支持,這些專權宦官們立刻會被文臣集團排除權利的中心。

明朝專權的宦官有許多,在《明史》中特意為他們整理了兩傳。比如有:王振、汪直、梁芳、李芳、馮保、陳矩、王安、魏忠賢、王體乾、崔文升、王承恩等,依託宦官的大臣被稱為“閹黨”,《明史》同樣為他們列了一傳。比如有:焦芳、張彩、顧秉謙、崔呈秀、劉志選、曹欽程、王紹徽、霍維華、閻鳴泰、賈繼春、田爾耕等。

明朝的專權宦官是皇帝受到士族文官集團的威脅後才被推出來的,其實質是代表著皇權。宦官們就是皇帝與大臣們之間的隔離帶,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與大臣直接發生衝突。

因此,有人說魏忠賢時期,也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在國家邊防上做出了積極貢獻。其實不管哪個時期,總是有一些有才能的人需要被放在關鍵的崗位上,遼東地區關係到明朝的邊防安全,無論是魏忠賢、還是後來的崇禎皇帝都必須將一些有能臣良將擺在這個關鍵位置。至於崇禎皇帝后期,遼東邊境惡化,固然離不開崇禎皇帝個人的原因。

崇禎皇帝即位後,剷除魏忠賢其實是勢在必行。因為此時的魏忠賢權利已經達到替代皇權的地步,崇禎皇帝要自己掌權就必須將能夠替自己作主的人踢開。最終問題出現在,崇禎皇帝在剷除魏忠賢后,沒有及時填補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權利真空,或者說崇禎皇帝在剷除魏忠賢后並沒有更好的處理與文臣集團之間的關係,致使在後期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囧局面。其實與其說魏忠賢有功與明朝,還不如罵明朝皇帝怠政,明朝大臣勾心鬥角、不作為,明朝制度自身有缺陷。


安定郡小書生


大明不會改變滅亡的命運,而且還很有可能提前滅亡。

很多明粉都吹魏忠賢拯救大明於水火,但其實明朝的滅亡和魏忠賢是脫不了干係的。如果讓此人繼續執政,明朝也許亡的會更早。

魏忠賢當政時,到底做了什麼?

我覺得這才是評價魏忠賢的關鍵。

  • 雖然魏忠賢主政時,清朝沒有打進山海關。

  • 但是,這隻能說明清朝的實力還有徵服中原的程度。不能說明魏忠賢做得就很好。


事實則恰相反,正是魏忠賢削弱了明朝的實力。

但是,這其實是個慢性過程,直到魏忠賢死後才爆發。

魏忠賢掌權給遼東戰場帶來的影響——軍餉逐年減少。

魏忠賢不是前線的指揮者。

他所能決定的不是怎麼行軍佈陣,而是用哪些將領、怎麼保障軍需的問題。

但是,遼東戰場的軍餉是逐年減少的。


自萬曆四十六年(1618)到泰昌元年(1620),遼餉共發放有2000多萬兩,平均每年600多萬兩。

天啟三年(1623)的遼餉是628萬兩。

天啟四年(1624)魏忠賢徹底掌權。自此開始,遼東軍餉逐年減少:

  • 四年為499萬兩;五年(1625)是298萬;六年(1626)是104萬;七年(1627)是146萬。

在魏忠賢的加持下,這仗可是說是沒法打了。這就是魏忠賢的“政績”。

再讓魏忠賢折騰幾年,相信清朝會利用這些機會,提前入關的。


HuiNanHistory


明朝之亡,實際是亡於東林黨。東林黨在無知民眾中煽動三大仇恨:仇恨稅收,仇恨宦官,仇恨內閣。任何社會,包括西方社會,只要仇恨的種子種下去了,一定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就算是農民起義,如果是因為煽動仇恨發動起來的,最後奪得政權,民眾間的仇恨還在,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很多統治者就採用極端的手段清除仇恨,如日本明治維新,福澤諭吉等人煽動的對傳統文化的仇恨,使得日本為轉移仇恨,不得不對外發動戰爭,最後大和民族差點葬送於二戰,所以,任何社會,都應該立法禁止煽動仇恨。東林黨煽動的三大仇恨,其中仇恨稅收,使得民變迭起。歷代饑荒無數,並不是每次都形成農民起義,只有當饑荒或災難和仇恨夾雜在一起,才會形成各種起義。崇禎重用東林黨人,殺魏忠賢,整宦官,但是,萬曆皇帝曾有個小金庫,開啟密碼在魏忠賢手上,崇禎殺魏忠賢,導致金庫再也找不到,最後被李自成挖出來了。崇禎頻換內閣達19次,壓制太監干政,也沒解決仇恨問題。最後明亡。如果崇禎繼續重用魏忠賢,也沒用,仇恨問題解決不了,內患嚴重,大臣被仇恨燻心,相互組團仇恨,整個社會形成極惡劣的心理環境,每個大臣都處於孤立狀態,每個大臣都以自保為第一。自保不暇,還哪能工作呢?這是明朝有能力的文武官員自動投奔清朝的關鍵。心理環境破壞得太嚴重了。


銳增雙鍾


魏忠賢死不死,大明都會亡,但如果明光宗傳位於信王,明朝可能不會亡那麼快!很多人說崇禎剛愎自用,疑心重,殺魏忠賢、袁崇煥導致亡國,但其實他的這些缺點,皇帝都有,遠不至於導致亡國,之所以亡國,是因為明朝已經積重難返,他本人也是回天乏術了!如果讓他接任明光宗,雖然執政時間只多了7年,但這7年魏忠賢就不會把持朝政,內閣有方從哲,申時行等人,一個克勤克儉的皇帝,大臣們各司其職,就算皇帝腦子再笨,大臣再貪,也遠不至於把大明朝弄亡了,所以,明朝滅亡,魏忠賢有很大責任,不明白有些人為啥要洗白魏忠賢,甚至覺得魏忠賢有治國理政的才能,實在可笑


碳曼巴歷史第一


這個論題在討論下去,真的可能就是宿命論了!氣運可懼,天命難違!大明的運勢是崇禎的宿命!而不是魏忠賢的宿命!大明的一切取決於崇禎而不是魏忠賢!張獻忠受招安!李自成流落商洛山!努爾哈赤中炮落馬而伇!崇禎中興,指日可待,誰知道這大好的形勢,數年之間就蕩然無存,形勢急轉直下,最後只能在歪脖樹下吊死!發思古之悠情,誰人不扼腕嘆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追不失,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兮奈若何!……


吉鄜義宣


真這麼“驚喜”嘛?可能嗎?魏公公的人品我們先不談,單說說魏公公的能力,今天被人反覆鼓吹的無非是魏公公有識人之明,對東林黨那幫嘴炮大師窮追猛打的好呢,可是仔細想想,這幫網友全部犯了一個錯誤 ,歷史的進程是幾個人就能改變的嘛?承不承認大明貪腐那是自上而下、歷史悠久?如果承認,那就好辦了,我們再來問一句,大明的貪腐,以至於百姓怨恨已經到了民怨鼎沸的程度了?真以為老百姓是傻子嘛?能活下去,怎麼可能跳出來起義!
當然了,如果有網友說那都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暴民和刁民罷了,那我就要恭喜這些網友了,年紀輕輕的就達到了當時大明官僚的思維高度——“不做安安餓殍,何效螳臂當車?”大明的滅亡究竟是因為什麼啊!是後金滅了大明?明明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滅了大明啊!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是什麼?是起義軍啊!魏忠賢參政會怎麼樣?不壓榨百姓了?不貪腐了?還是說他魏公公一個品低劣能力一般的且面對崇禎皇帝尚且自保不能的勢力,能大刀闊斧的對整個已經病入膏肓的帝國進行改革?

帝國的百姓已經拋棄了帝國,帝國的官僚也早已拋棄了帝國,帝國的軍隊爭先恐後的投降起義軍,現在來個以貪腐出名、奸詐聞世的魏公公,就能澄清玉宇,還大明江山?嘿!怕不是提前送葬大明吧!


戴老師講歷史


滿人不一定入關,滿人入關的時機簡直是太好了。但城頭大王旗一定會換。明末已經爛透了。沒的救,爛尾了,打雞血也不行,可不止一個魏忠賢,是一大群魏忠賢。即使寇準、劉伯溫這樣的名臣在世,給大明逆天續命,也只能多維持個三五十年。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歷史文明有時倒退,但總的方向一定是向前發展。


客居地球三千年


魏忠賢代表的是向富人收稅,以明朝儒家賣國為榮的德行,短期之內沒有事,長期收稅儒家絕對放清兵進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