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阅读之前可以先点个关注欧!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疫情居家良久,欲找朋友饮酒而不得,遂只能在静观书、独饮酒。当看之关羽温酒斩华雄、归来酒尚温的从容,看到行者武松十八碗下肚再过景阳冈、徒手搏虎的酣畅……

遥遥想起四大名著的作者肯定俱是能饮之辈,遂写小文一篇,根据通行的文本作了请他们喝酒的假设,聊博一笑不必较真!

《三国演义》喝在官场,着重是权谋的交锋

如果请罗贯中喝酒,想必是不用做太多准备,从三国演义里就可以看出来,在他眼里喝酒只是一个由头,解决事情才是根本!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三国演义》里精彩的酒局且不少,只不过老罗的着墨全在酒的背后、宴的权谋,全是不在乎酒的滋味如何。

一开头就是重头戏桃园三结义。记得看电视剧版就被刘欢的“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的娓娓道来,和画面里三个中年男人洒酒入地的画面给牢牢抓住了。桃园三结义里的酒成为了结义的道具,出现了几乎没有喝,却比喝再多酒都要豪气云天!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接下来就是温酒斩华雄。那时的关云长还只是一名弓箭手,18路诸侯的帐中只有站立在旁的资格,真英雄才识英雄,当他说要去迎战时,袁绍等人嗤之以鼻,只有曹操相信他能做到,给他倒酒敬壮行,关云长直说去去就来。结果斩了华雄回来,酒水尚温再一干而尽。酒只要一杯、真英雄的心心相惜却再也无法解开。正是这一杯温酒,也只用了一杯酒,就有了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后来情节,才有了关二爷的灵魂。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再有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有大才的曹操和同样有野心的刘备,在形势所趋下暂时站在了同一个战壕。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白脸的曹孟德请寄人篱下的长胳膊刘备喝酒。那应该是春末夏初梅子尚青的季节,菜照例有几碟酒也有一壶,只是酒席的交谈却比战场的气息还要逼人。最后刘备假借连打雷都害怕,来托词曹操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步步紧逼,酒席之后赶紧一溜了之。这一场酒成为了经典的试探,是心理的博弈,有酒也是几乎没有喝,酒场更像是生死博弈的战场!

倒也有喝到酩酊大醉的时候。只不过连醉酒都是两个人各自的假装,那就是蒋干盗书!本想凭借旧日交情劝降的蒋干,被早就看透来意的周瑜拉着喝了一场酒。这场酒倒是真的放开了喝,周瑜高唱着:“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酒席更是过了一轮又一轮,直到酩酊大醉(当然是装的),后来两人同席而眠。半夜周瑜导演了一场戏,让蒋干听到曹操手下水军都督蔡、张二人要投降的信息,更是让蒋干将相关书信盗走而归江北,最后使得曹操上当杀掉了手下最懂水战的将领,为赤壁之战埋下了伏笔。这一场酒,全是在演戏,喝的虽然多,全然没有酒逢知己的快乐!

一部三国演义,关于喝酒的场面还有很多,比如关云长的饮酒下棋疗伤,张飞的喝酒使计和饮酒被杀,周泰的一道伤疤一杯酒……哪一次都是经典,哪一瞬都有权谋。

老罗的心思总归不在酒上面,所以他笔下几乎没有酒的滋味、酒的数量,更没有喝酒的欢乐,每一杯酒背后都是权谋的争锋、势力的角斗!

大抵上同老罗喝酒,不论是茅台五粮液,或者是二锅头江小白,只要有几碟花生米、一两个熟食就可以,他定会用三国的故事来下酒,来给我们讲述那些不灭的风流!

《西游记》喝在山野,在意是数量的多少

请吴承恩老师喝酒想必是要花一番心思、做一番准备的,因为读《西游记》会发现吴老师是一个地道的吃货。跟三国演义里对宴席的菜品惜字如金正好相反,吴老师一逮着机会就会来一段报菜名。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比方唐僧师徒在隐雾山救了一个樵夫,樵夫为他们上的一桌野菜席,吴老师却来了一长段,顺带报菜名连着烹饪讲解全都罗列的十分详细:

“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孙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蛾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餐饭,樵子虔心为谢酬。”

吃货的世界肯定也是少不了酒的,虽然这是一部围绕着4个佛教徒的故事,但仍然有挤进来不少饮酒的趣事。

唐僧是喝过酒的!纳尼,这可是一个得道高僧!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送唐僧出长安,临别时给唐僧一杯酒。唐僧竟然不是先推辞,而是先用手接过,然后在对唐太宗说不能喝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唐僧不解其意,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就算这次是不能违抗皇帝是礼节性难免也就罢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取经路上他还多次饮酒。比如第82回,唐僧被白鼠精抓到洞里被老鼠精唤醒了前世金蝉子的记忆,不仅牵了手,还吃了酒;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次!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神仙是要喝酒的。你想想孙悟空是偷吃了蟠桃,再饮了天宫玉露:先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喝,喝多了就发酒疯,弄得杯盘狼藉,还把太上老君的九转仙丹给吞了。看来这天宫玉露必定是高度白酒,你品、仔细品,这天宫玉露是蟠桃会的标配、也是仙界的日常用品,所以说神仙日常都是要喝酒的,喝的还不少!

妖怪是要喝酒的。比如,唐僧和猪八戒被金角、银角大王捉去后,就曾说要把猪八戒“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着,晒干了,等天阴下酒。”在取经途中,此经常是妖怪一抓到唐僧,就会张罗着要就着唐僧肉下酒。

更加典型的是三个徒弟的犯错了成妖都与喝酒有关。孙悟空是因为喝多了酒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沙僧是因为饮酒失手打碎了琉璃盏,才被贬流沙河;猪八戒更是自述喝酒调戏嫦娥,才打下凡间。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一部有关宗教的《西游记》却满满都是菜肴的芳香、美酒的诱惑……有点茫然失措,却也让神话世界多了一些可亲可爱!

吴老师笔下的喝酒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人因此遭难,有人以此为乐,更多的人是借此消愁!

假如同吴承恩老师喝酒,必须得准备上七八个趁手的大菜,最好是维扬菜(因为吴老师就好家乡菜),选一个阴天,一盏再一盏,仿佛听到樵夫歌唱: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水浒传》喝在江湖,重要是义气的长短

请施耐庵先生喝酒得要掂量下自己的酒量,从《水浒传》的描写可以推测他的酒量一定特别好,或者也是如同李白那般“会须一饮三百杯”才能陪得住的!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水浒中喝酒多是江湖儿女,在山村野店,没有太多讲究,但必须得有合得来的兄弟才能酣畅淋漓!

水浒中的酒是壮胆量的。鲁提辖喝了酒,听到了不平事,于是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提辖也就成为了花和尚;武二郎喝了酒,仍过景阳冈,于是赤手空拳搏杀老虎,武二郎也就成为了武都头。包括后来醉打蒋门神,都是行者武松的最出彩之处。

水浒中的酒是慰风尘的。林冲在山神庙的那个夜晚,注定是要喝酒的,曾经以为的友情原来是最深的欺骗,这是痛彻心扉的,只有喝酒才符合那个雪夜奔走的林冲的迷惘和恨!酒后的宋江才是有趣的,相信只有是喝多了酒,宋江才会在浔阳楼题下反诗,这比此后一心寻求招安的宋公明要可爱的多、有趣的多!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水浒中的酒是结朋友的。上梁山之前,在柴大官人的庄中,每每有英雄路过都是要喝酒的,每一次喝酒就是结交一个朋友,比如宋江、武松都是吃过这酒的!上梁山之后,更是经常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才是梁山的生活!

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了水浒的故事,没有酒就没有108将的灵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引用一首打油诗来阐发人与酒的关系:

从来过恶皆归酒,我有一言为世剖:

地水风火合成人,面曲米水和醇酎。

……

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覆帮家因酒覆。

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醉酒。

想来要请施耐庵先生喝酒,必要准备七八瓶好酒,再约上几个聊得来的朋友,寻一个凉月如水的夜晚,在推杯换盏间听他把108娓娓道来!

《红楼梦》喝在园林,必要是意境的雅致

请曹雪芹先生喝酒必定是要选最好的风景和去处的,他虽然后来家道中落,毕竟是出生在最肥的官职苏州织造府中的公子,肯定是喝过最好的酒、看过最美的景。所以说要请曹雪芹先生吃饭是要有勇气的,更要有品位的!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一部红楼梦里写吃的多,饮酒也必不可少。菜肴的精致自不必说,光是那风景的美丽、桌凳盘碗的规格,能够相配的酒就要高雅、饮酒的方式也要别致!

酒名要足够高雅。红楼梦中提到的酒的名字不下20余种,酒的名字多数与节日、时令有关,特别有两个酒名十分高雅。一个是“惠泉酒”,分别在第16回、第62回出现,指的是用天下第二泉—“惠泉”的泉水酿制的酒,也叫“三白”。另一个是“金谷酒”,在第18回黛玉做的诗中有“香融金谷酒”,因产于洛阳西北的金谷而得名!

酒令要雅俗共赏。全书共提了6次行酒令,分别出现在28、40、62、63、108、117回目中,通过行酒令的游戏展现了当时世态民情。特别是第63回的“群芳开夜宴”,宝钗抽了牡丹、探春抽了杏花、李纨抽了梅花,黛玉抽了芙蓉……这些花签岂不正是她们各自命运的最佳注解,比如黛玉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仪式要完备流畅。书中光是关于酒宴的专有名词就有酒令、酒面、酒头、令官、门杯、唱酒曲、席上生风等等,特别是在第27回写的特别详细,想来在潦倒之前曹雪芹定然也是深谙此道,否则是写不出来的。书中还多次提到不同时节要喝不同的酒,赏花的酒和吃螃蟹的酒断然是不能弄混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酒都是要温着喝的,这也是那些动不动“当浮一大白”的粗人做的来的事情。

关于酒,红楼梦中最深刻的应该是第五回中贾宝玉喝到的那一款“万艳同杯”,恰是全书万艳同悲的主题,这是雪芹先生将虚幻与现实相结合在了一起,已是庄周梦蝶的迷惘!

写四大名著的人谁酒量好,谁酒品高?在小说字里行间写的明明白白

曹雪芹先生曾经自嘲“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他对酒的喜好是不言而喻的。想与曹雪芹先生喝酒,必然要约上一两个如蔡澜先生一般的美食家作陪,才能够在细品新酒的同时,学会那些精致的菜肴和做法吧!

【作者:宋词里的物语,三年导游游走四方、七载公安守望乡邻,如今妥妥的一枚基层乡镇男,微凉却不冷漠!】

我是专注读宋词的,关注我陪你读最美的宋词,品最甜的爱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