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在冷兵器时代,我们最先想到的武器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至今都有着深远影响的弓箭,在那个时期弓箭不仅仅用于战争还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在古代,弓箭的运用频率是最高的,我国古代弓箭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从我们从小到大所学习的诗歌和散文中,就可以发现弓箭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1. 弓箭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弓箭最早运用于生产活动是在旧石器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2.8万年,弓箭的作用在生产活动中被逐渐发掘,逐渐提高了弓箭的地位

在古代有文字记载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弓箭。如今除却考古资料的证实,在很多的史书典籍之中也有关于弓箭的记载,例如在《淮南子.木经篇》中:

"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

这个记载虽然有传奇的色彩,但是足以表明在当时弓箭已经被人们所熟练运用,尤其是在对外战争和生产活动中。弓箭的发明与小孩子玩的弹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甲骨文中'弹'的写法是一张弓在中间有一个小囊,用于放置弹丸。后人是在这样的启发下将中间的弹丸换成了尖锐的木棒或者是其余的东西,弓箭的雏形也由此而来。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随着制作弓箭的技艺不断发展,弓箭也逐渐被改良。在箭上面安装了箭镞和羽翼,提高了弓箭的穿透力和稳定性,使箭在飞出去的时候更加的稳定,击毙目标的概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弓也得到了发展,由单体弓到加强弓最后到复合弓,使弓的张合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于复合弓的使用时间,现在给出的结论是在商朝晚期。复合弓的技艺是在东周时期逐渐成熟起来,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制作弓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一把好的弓所需要的制作材料都是被工匠们严格挑选出来的,每个环节都会被严格把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专门记载弓的制作方法,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载,复合弓的制作是中国古代制弓术的顶峰,之后后历代的发展都没有将其超越。在古代,弓箭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战争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为了减少士兵的死亡,弓箭是缺一不可的武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看到了弓箭在战争中的作用之大,对于弓箭的制作和使用都给予支持。正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支持,弓箭的制作工艺才越来越精湛,弓箭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越来越高。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而弓箭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使弓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它不仅仅是一种武器,还被用于各种重要场所的开场象征。

2. 弓箭由一种武器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文化,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对于弓箭的发展都持有支持的态度,这促使弓箭文化不断发展,它多元性的特点也在发展中逐渐展现出来

在奴隶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对于射击训练非常重视,此时的射击并不是指现代射击类项目,当时主要是指练习射箭技术。在古代教育中,射术处于很高的地位,不光军队中的军人要练习射箭技术,读书人也要练习射箭技术,《孟子》中就有所记载:

"序者射也。"

"序"就是练习射箭的地方,有专门善于骑射的老师教导学生,每年都要参加考试。虽然中国古代因为地域辽阔,设置了国学和乡学两种教学模式,但是在这两种模式中都需要练习射箭技术,教射有五种方法,因此被称为"五射"。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从西周的教育来看,弓箭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射箭技术和礼仪的联结,有机的形成了"射礼"。西周的等级制度非常的森严,每个阶层的人所需要进行的射礼都是不同的,每种射礼所使用的箭镞、弓、靶以及配乐都是不同的,由天子到士、由上而下每个阶层都是无法逾越的。

射箭技术的精湛与否决定了将士们在战场上是否多一份活命的机会,这是一项重要的本领,山中的猎户也可以凭借着一手精湛的射箭技术而过上比较滋润的生活。在古代,贵族也是需要练习射箭技术的,贵族子弟想在射箭上偷懒是不可能的,皇帝会时不时举办演示箭艺的盛大礼仪,被选中的贵族子弟如果箭艺不过关将会受到责罚,甚至整个家族也会跟着丢脸,这与中国古代的宗族制度有着密切联系。

关于这种射箭礼仪在《仪礼》中有着详细记载,不仅记载了射箭之前的饮酒、射箭时的规矩,还记载了射箭时所使用的音乐节拍以及如何挑选射箭的人才。根据史书记载,射箭演示不仅仅是展示自己射箭技术的好坏,更是为了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节和他的气度,射箭中所需要进行的礼节非常的繁琐,需要这个人有着极强的耐心和细心,他的品德也会在行为之中表现出来。所以射箭不仅是简单的比武,比试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礼仪。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古人非常重视射箭理论的总结,研究"射术"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有很多,随着朝代的更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射箭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技艺精湛的人开始撰述自己的射箭技巧。中国古代关于射箭技巧的书籍种类多样,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的射箭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教育是传播文化最快的途径,射术在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使很多人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了射箭的重要性,弓箭文化由此传播开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风尚。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3. 弓箭文化不仅具有多元性,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弓箭种类繁多,练习射术的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弓箭文化更加的深入人心,射箭活动逐渐演变为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在宴会或者是节日中供人们娱乐

射术主要是用于成年男子之间的较量,但古代的孩童之间也有着关于弓箭的种种娱乐活动,不知大家是否看过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知否》,在电视剧中就有一段因为两个孩童打赌投壶的比赛。投壶这一活动就是由射术演变而来的,这种活动大多数在贵族饮酒时而开展,以箭投壶,中者为胜。这样的比赛往往会由身份高贵、年龄较大的人选择彩头,让小辈们在投壶时有竞争力,赢了的人就可以拿走这个彩头。

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就有关于投壶的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足以证明投壶活动在当时的文人贵族之间是非常盛行的。投壶在当时社会上的盛行,表明当时射箭已经不单单是由武人所推崇,文人墨客对于射箭这一活动也极为推崇。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关于射箭的竞技活动就多了起来,其中最多的就是射箭比赛,这是有文物资料作证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北史·魏宗室常山王道》中,孝武帝在当时举行了一场射箭比赛,将一个银酒杯悬挂在百步之外让十九个人竞赛,赢得比赛的人就可以获得那个酒杯,最后是濮阳王顺喜获这个酒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奖品设置为奖杯的比赛,这和后世的体育竞赛中设置的奖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后的射箭比赛中获胜者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尤其是在皇帝举办的射箭比赛中,获胜者赢得的不仅是赛场上的奖励,还有家族的荣耀。

射箭在科举制度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武举制度,通过武艺的选拔也可以做官。在唐代的武举中设有十个项目,射箭便占了其中的五项,这足以证明在唐代射箭有着重要的地位。武举的产生使得射术更加被人们所推崇,因为参加武举也可以上升到士的行列。武举制度在宋代逐渐衰落,而射术也在此时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娱乐活动。

在宋代,射箭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社团组织活动,民间这种组织活动非常盛行,这种社团组织活动主要是以"弓箭社"为名,想要入社必须是射术精湛者。根据史书记载,这样的社团组织在湖北一带就有六百多个,而射手就有将近三万多人,这些射手可能就是民间专业的射箭选手。而当时官府对于这样的活动是持支持态度的,为了推广这样的射箭活动,官府还专门颁布了《教法阁并图像》,对于射箭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有着文字和图像双重解释,这让当时不识字的人也有机会练习射术,成为一名专业的射手。

射箭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喜好,例如蹴鞠文化和弓箭文化的发展,这两项活动都因为当朝统治者的喜爱而备受民众推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流传于后世。

实力如此强横的弓箭,为何可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总结

中国古代弓箭文化经久不衰,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了自己的历史底蕴和无与伦比的特点。中国的弓箭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它不仅没有被历史所淘汰,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了起来。弓箭的发明不仅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工程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着关于记载射箭技术理论书籍的国家。弓箭曾经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弓箭在战争中不再重要,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竞技活动,这是弓箭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关于弓箭制作方法和射箭方法逐渐流失,人们也不再注重射箭礼仪。

这都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延续和传承弓箭文化是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明史》

《礼记》

《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