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安史之乱”专题衍说

  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他死了以后,杨国忠继任宰相,民间的口碑更差。

杨国忠与安禄山矛盾颇深。安䘵山身兼平卢(治所在营州,即今辽宁朝阳)、范阳(治所在幽州蓟县,即今北京西南)、河东(治所在太原,即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唐时边境数州为一镇,节度使是一镇最高军政长官)。杨国忠常常在唐玄宗面前挑唆,说安䘵山存谋反之心,唐玄宗并不太相信

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安禄山原本是想等唐玄宗过世之后起兵夺皇位的,谁知杨国忠紧追不舍地要灭了他,于是把节奏提前了。他先是以番将替换了三镇中的汉人将领,然后假传圣旨,说皇帝要他领兵入京,诛杀奸相杨国忠,于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率15万大军,号称20万,向南发动了战争。

几天后,唐玄宗才得知消息,坐卧不安。全国十镇节度使共领兵49万,安䘵山的三镇之兵就占了17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人,况且作战能力极差。

果然,安禄山很快攻下荥阳,进占东都洛阳,第二年(756)的正月初一,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

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一班君臣,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如丧家之犬,往四川逃奔。第二天到达马嵬驿,禁卫军军士怒气之下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此时,原本跟从唐玄宗往四川去的太子李亨听从各方建议,去往宁夏的灵武,七月十二日宣布“顺应天意”继任皇帝,登基大典之后才派人把消息传送给远在四川的父亲。他就是唐肃宗。

“安史之乱”的“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史思明也是胡人,安禄山的同乡。安禄山做三镇节度使时,史思明就是他的心腹大将。

唐朝政府在平叛的过程中,有诸多失误。这种“失误”,与长期以来的政治颟顸、官僚虞诈脱不了干系。比如一开始就杀了守卫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大将,内耗了战斗力;哥舒翰坚守潼关,本是妥当的保卫长安的办法,但唐玄宗听从杨国忠的计划,硬是叫哥舒翰部队开关出战,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失了潼关;唐肃宗组织各路军队平叛时,不信任将领们,让不懂战事的宦官鱼朝恩做监军,枉失了许多时机。

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当然,平叛的英雄也数不胜数,如擅长书法的颜真卿和他的堂兄颜杲卿召集义士,不惜自我牺牲;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河北战败史思明,同时二位大将在收复长安、保卫河阳战役中也有上佳表现;雎阳保卫战的张巡、许远、南霁云坚强不屈,流尽最后一滴血。

平定叛乱花了八年的时间,其中,唐政府官军的艰苦卓绝自不待言。同时,安史叛军内部的自相残杀也是其败亡的重要原因。

安禄山在洛阳当了皇帝后身体一直不好,眼睛瞎了,脾气暴躁得很,动不动就责罚属下,连辅佐他登上皇位的谋士严庄、贴身侍从李猪儿等一班人也不例外,让这些人心里憋着一口气。还有他的儿子安庆绪,本来以为可以当太子,谁知安禄山又娶了妃子段氏,生下了小儿子安庆恩,宠爱得不得了。于是这三人合谋,在至德二年(757)正月的一天夜里,暗杀了安禄山,安庆绪做了皇帝。

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同年九月、十月,借助回纥骑兵的力量,郭子仪部队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回到长安,又从四川接回了太上皇唐玄宗。

安庆绪做皇帝时,史思明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即便是安禄山死了,做皇帝的也应该是自己,哪里轮得到安庆绪这小子。因此他根本不听安庆绪的指挥。唐肃宗收得两京后,他一度投降了唐朝政府,但不久又再一次反叛。乾元二年(759)的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今河北大名)自称“大圣燕王”。他假意去救被唐军围困在邺郡(今河南安阳)的安庆绪,将安庆绪骗到自己的营中,杀了他,自立为“大燕皇帝”,改元顺天。

跟安禄山的情形相似,史思明不喜欢长子史朝义,喜欢小儿子史朝清。深受压制的史朝义上元二年(761)三月二十三日谋杀了父亲,自己做了“大燕皇帝”,改元显圣,并杀死了弟弟史朝清。

安史之乱,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口有蜜腹有剑”成了他的招牌

至此,叛军内四分五裂,有安禄山余党,有史思明旧部,有史朝清一派,还有史朝义一派,谁也不服谁。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叛军节节败退,唐官军和借来的回纥骑兵长驱直入。战争带来的景象惨不忍睹,荒草蔓延田野,村落渺无人迹,尸骨成堆,百姓生路断绝。史朝义在穷途末路之中上吊自杀。

  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的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唐帝国则走上了日益衰败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