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小蔥拌豆腐"是一款平常冷菜。因選料容易,製作難度係數低,可不論色形怎樣、不論鹹淡如何、不論餐具大小。"小蔥拌豆腐"有時又不是指一道菜,是一句歇後語,常用它作一比喻:"一青二白"或"清清(青青)楚楚"。但是"小蔥拌豆腐"看似簡單得不得了,要是講究起來,還真有不得了的說法。下面由我說說對"小蔥拌豆腐"的認識。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小蔥拌豆腐

  • 蔥。蔥有三種:小蔥(又稱香蔥、細蔥、嫩蔥、紅根蔥、農家蔥、粵菜蔥等),其特點:青、嫩、香氣醇。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蔥段

青蔥(又稱胡蔥),通常用於烹調魚、蝦、禽類使用。特點:在溫度作用下,與任何油脂產生化學反應,香味濃烈。

大蔥,(又稱山東大蔥),章丘特產。特點:脆、甜無渣。最露臉的魯菜蔥扒 海參,缺它不可。但不是拌豆腐的首選。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 豆腐。豆腐先由大豆(黃豆或黑豆)水泡、磨漿、過濾、加熱至沸(燒柴禾鐵鍋煮或用蒸氣衝沸,有鍋氣差別),然後兌鹽滷、或石膏水、豆腐劑衝兌、靜置、包壓等。豆腐磨漿有粗細之分,含水量不同,又有老嫩之別,豆腐出品時間四小時之內稱新豆腐,六小時之上又稱陳豆腐、隔夜豆腐,口感皆有仲伯。通常南方人喜嫩,北方人喜老。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八公山豆腐

豆腐是水做的。以湖、江、井、泉、自來水等做的豆腐品質、口感均有細微差異,其水中所含礦物質高低,也就忽略不計了。近來市場上還有方盒內脂豆腐、圓柱形又稱日本豆腐,特點細嫩,宜作湯羹、涼拌。至於無論用何種聚合介質做豆腐,如引起的氣孔、鬆散、無勁、無彈性、無光澤、有異味、夏季餿味都屬於品質問題。

涼拌豆腐的豆腐選擇,因各自嗜好而選擇,以安徽八公山豆腐細膩、白嫩、韌性最為著名。

  • 調味料。主味:細鹽。輔味:生抽王、麵醬、辣椒醬、芝麻醬、花生醬以及新新人喜加的芥末等。
  • 考究輔料:蝦皮(小海蝦乾)、熟鹹蛋黃、洗過幹蒸切細的海味(開洋、熟蝦仁幹,乾貝、瑤柱等),還有高檔的幹烤魷魚粒、熟蝦籽,紅魚籽醬等。輔配料多,豐儉由人。可加一二樣,也可不加。臺灣豆腐、什錦拌豆腐、多味拌豆腐等都是在小蔥拌豆腐上延伸的新產物。
  • 增味輔料:松花蛋丁、去皮花生仁、肉鬆、熟松籽仁、甜醬瓜、榨菜粒等。味型自定。輔料不宜多,別喧賓奪主。
  • 配色輔料:燙後修剪的荷葉、大荷花瓣、紅玫瑰花瓣、菊花瓣、燙後抹油的綠芭蕉葉、苦瓜圈、黃瓜花、紅椒小方片、橙片、棕葉、薄荷葉、胡蘿蔔粒等。因季節、宴席規格分別作為助色、助食之用。豐富了色彩、口味、營養。
  • 油介質:香油、撖攬油、蔥油、紅辣油等。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辣椒油

  • 豆腐的溫度:夏天用涼豆腐,冬天可用溫豆腐或蒸一下上桌。
  • 刀工成形:豆腐切方塊、片、丁均可,也有大塊不改刀。蔥桿直切薄片,葉,切圓圈粒狀。
  • 選擇餐具:豆腐遇鹽出水,常選用凹形盤,有玻璃、白瓷、青瓷,根據餐廳主色調、季節變化而選擇。無論什麼凹盤,下必墊同樣色彩質地的平盤。有一桌一份、一客一份,在開席前備好。
  • 兌汁:有色味汁:取小碗,倒入生抽王、蠔油、少許味精、香油。擠幾滴檸檬汁,增加點香氣。也可添加醬類和勻備用。無色味汁:橄欖油、細鹽、味精、或少許清高湯。也有東北式雞蛋炒麵醬加蔥花攪拌。
  • 裝盤:把豆腐切成事先設計好的形狀,排於盤中,上放增味的輔料開洋、肉鬆等,名貴的上放乾貝或魷魚粒,最上面撒上小蔥花蓋頂,點綴美化上桌,隨帶一小碗味汁,食前在客人面前澆在豆腐上拌勻。有時配香醋、辣醬各一小碟,供選添。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 其它:夏季裝盤,涼豆腐放在荷花辨中,撒鹹蛋黃和青蔥,澆上味汁。秋季備一小碟白菊花辨,與味汁一起倒入拌勻。因人因情況、因價值、因口味而變化,也可用蔬果墊底點綴,增加美感。

古人講:"吃無定法,食無定味,適口者珍",如風吹竹葉,萬無一同。好看美觀,好吃可口就是美食。

任何一道美食都有它的食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小蔥拌豆腐更是如此。冷製冷吃,開胃美味,鼻可嗅其芳香,目可視翠色玉質,舌可嘗無與倫比、變化無窮的本色本味,肌體還可吸收低脂植物蛋白,中和體內酸鹼平衡,蔥可殺菌,性涼的豆腐還可助於解酒。至於精神上的愉悅,也是陶冶性情的一種享受。

小蔥雖尋常,但也有傲骨氣質,有詩詠蔥曰:"生時清清白白,死後零零碎碎。入口辛辛辣辣,回味香香甜甜"。更有鍾情於蔥的雅土,把蔥比作一位武土,具有武土的氣概,有詩為證:"尋常爽約輕蜂蝶,自賦風流自主裁,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蔥屬葷類,在佛界因它可提氣補陽,佛家為防弟子惹事生非,把蔥列為禁物,有人見為其鳴不平,以讚許的角度,評點描繪,意義深遠,栩栩如生:"伶俐俊俏尺許長,亭亭綠衣不爭芳。桃紅李白終有盡,獨我平添千菜香。"

豆腐是道家煉丹所得,沾有仙氣,因細膩質嫩,常以綢和玉相比喻,豆腐是食材,又是中庸文化的載體形式。它四四方正,象徵立得正,行得直,它潔白無瑕,象徵一身正氣,完美若玉。歷代名流學士,騷人墨客,多與豆腐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讚美豆腐的妙句佳篇。唐詩中就有"旋乾磨上流瓊液,煮月檔中滾雪花。"的描寫。元代詩人鄭允端作豆腐詩曰:"磨硯流玉乳,泉煮結清泉;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味之的餘美,玉食勿與傳。"寫出了豆腐的色味。

小蔥拌豆腐:有感人間無本色,腰抽一劍吐青來。

當您工作之餘與友人相聚,嘗一份"小蔥拌豆腐",之間的深情與友誼定會更顯單純、親切。當您和家人圍坐一起分享簡單的小蔥拌豆腐,是否倍覺溫馨呢?生活中有許多比"價值"更重要的東西,是樂趣,若稍稍關注一下,我們會覺得擁有了許多許多......

嘿嘿 ,您不仿試試嚐嚐,會有更多的認識。孤陋寡聞的認識,一己之見,定存謬誤,獻拙了。


【上述淺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請業界友人指教。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內容只供參考。已獲作者授權,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