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作者|李彎灣

圖片|Marii


我在北京上班,而老家在貴州的一個農村。最近幾年,每次過年回老家,我就會有種特別明顯的感觸:

怎麼村子裡光棍越來越多了呢?以前沒這個感覺啊。

我仔細盤點了一下,我們那個小村子,25—40歲的男性,一共有59個,目前還沒有結婚的有28個,30歲以上沒結婚的有12個。

一個只有幾百人的村子,居然有那麼多光棍,簡直成了一種奇觀,難怪我們村裡的老頭老太們,經常都湊在一起哭訴——兒子一直沒個著落,真的愁啊!

20年前村裡有一家兩兄弟一直娶不上媳婦,他父母經常哭,村裡人也都拿他們家當笑話。

現在,沒人敢笑了——“這回,該輪到我了吧”

這玩意兒就像新冠肺炎剛爆發的時候,很多人不當回事,還開各種玩笑,可到現在全球都遭殃了,沒人敢笑了。

沒有辦法,男性光棍已經氾濫成災。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反觀女孩——我們村裡25歲上還沒結過婚的女孩,幾乎一個都沒有,包括幾個身體或者智力有些障礙的女孩,也都嫁人了。

當然了,不只是我們村是這樣的,現在無數的農村,都已經淪為了“光棍村”。

但是,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情況似乎是正好反過來的。

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數據,有的說北京上海的單身男女比例是3/7,有的說是1/4。

雖然這些數據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不管是3/7,還是1/4,都符合我們的一般印象——在大城市,適婚女性單身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那麼問題就來了,農村那麼多“光棍”,大城市那麼多“剩女”,是為什麼呢?因為她們不想戀愛嗎?不想結婚嗎?

當然不是了。

(無論用“光棍”還是“剩女”去指代未婚青年,都不太友好,但為了更加簡潔有效的敘述,希望大家容忍我這麼去稱呼,我自己也是光棍中的一小根。)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就目前來說,真正向往獨身一輩子的人,我不知道有沒有,即便是有,在龐大的數據面前,那也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大家都想戀愛,都想結婚,都想找個人陪、找個人一起生活,但為什麼單身這麼普遍呢?真的只是因為大家嘴裡說的“找不到合適的”“不想談感情,只想搞錢”嗎?

我不信。

有人就解釋說,那麼多光棍,是因為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是人口結構的問題,中國現在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所以無論怎樣一定會有3000萬的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那麼多光棍就不難理解了。

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萬,這個數據不假。

確實,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男性人口是7.135億,女性是6.819億,男性要比女性多接近3200萬。

但是,這個數據即便可以解釋“光棍潮”,那也沒法解釋“剩女潮”啊,因為光棍和剩女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只是他們分佈在不同的地方而已。而且,中國的光棍,肯定不止3200萬。

我們來看一下各個年齡段的男女比例。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由於2018年的人口報告沒有詳細劃分具體的年齡段,我只能找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了。不過好在它不影響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50後:男性8145萬人,女性7862萬人,男女比例是103.6/100;

60後:男性1.17億人,女性1.13億人,男女比例是104/100;

70後:男性1.099億人,女性1.053億人,男女比例是104/100;

80後:男性1.148億人,女性1.136一人,男女比例是101/100;

90後:男性9217萬人,女性8263萬人,男女比例是112/100;

00後:男性7952萬人,女性6689萬人,男女比例是119/100。

好了,算這組數據差點沒把我給累死,好在數據一出來,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是的,這組數據可以解釋“光棍潮”,因為無論是70後還是80後,中國都沒有出現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

但90後就開始失衡了,00後更為嚴重。

(真的為00後的小夥子們捏把汗,媽的還不趕緊好好讀書,一天天只知道打遊戲,將來光棍只會更多)

當然了,這組數據能解釋為什麼有光棍,但沒法解釋“為什麼光棍會這麼多”——因為現實是,光棍實在是多得有點嚇人,甚至是嚇到我本人了——我今年28歲,也找不到女朋友,心裡也是一絲苦澀啊~

(其實是一絲一絲又一絲的苦澀~)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以前央視的一則新聞,好多年前的新聞了,新聞的內容是: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2年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適齡非婚男女人口是2.49億,佔總人口的1/5,其中70、80、90後的非婚人口當中,男性要比女性多2315萬,70後非婚男女的比例最懸殊,相差高達206/100,那麼,供不應求怎麼辦?70後的男性把擇偶的眼光投向了80後90後,於是80、90後的男性擇偶壓力就更大了。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得等到00後的女孩長大成人,他們才能結束單身”。

看完這則新聞,我又找到了一個導致“光棍潮”爆發的“罪魁禍首”——70後的非婚男。

問題就是從他們那兒引起的,他們在同齡人中找不到老婆,把魔抓伸向80後,80後的女性資源被70後搶佔了,又把魔抓伸向90後。

而我們90後男生,把手伸向哪兒?00後嗎?00後還沒有長大啊!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一下:

導致現在的光棍潮,第一個原因是人口比例失調、男多女少;第二個原因是同齡女性資源被“老男人”們搶佔,讓本來就已經很難找對象的年輕男生們雪上加霜。

但是,原因分析到這裡,還遠遠不夠,因為上面這兩個原因頂多算是解釋了“光棍潮”,但還沒解釋為什麼會有“剩女潮”。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從前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假設每個人都必須要結婚的話,那麼,有一部分的男性,是不得不打光棍的——在一夫一妻制的國家,一個男的配一個女的,那多出來的男性自然就娶不上老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是“被光棍”。

女性就不一樣了,女性只要想嫁人,基本都能嫁得出去——如果等國家分配的話,你是一定可以分配到老公的。

(敷衍式安慰:女孩莫慌)

但是,為什麼女孩可以選擇的餘地那麼多,卻依然有那麼多人單身呢?

這就要講到婚姻心理和婚姻文化了。

女性在擇偶的過程中,幾乎都有一種“慕強”心理,在行為上表現為婚姻的“上遷”,具體說來就是——女孩找對象,總喜歡找比自己強的男孩,底線是不能不如自己。就像幾乎所有女孩對男孩的身高要求一樣——一定要比自己高。

那麼,由此一來,那些優秀的女孩,就很難找到對象了。就像一個清華北大的女博士,她要找比自己強的,那就只能是世界名校的海歸了。但是,男孩特別優秀了,一來是他可選擇的範圍太廣了,二來是他也不願找很強的女孩。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於是乎,那些特別優秀的女孩因為已經觸摸到婚配行為中的天花板,沒法“上遷”而單身。

不過話又說回來,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符合優秀標準的(長相、學識、家境或者能力都優秀的)在社會中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所以即便所有優秀的女孩都單身,那也不會出現“剩女潮”。

畢竟,很多單身、甚至大齡單身的女孩,她們也不怎麼優秀啊。

問題出在哪兒呢?

我的理解是,主要有5個原因。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其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迅猛發展,男人和男人之間的距離呈現了兩極分化。在爭奪配偶的過程中,末端的男性被同性淘汰;

經濟發展也給女性提供了很多資源和機會,很多女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兩代人的奮鬥就為了她一個人,或者有些女孩靠自己的努力,變得在物質、精神上更富有,她們自身就淘汰了很多不如她們的男性。

於是,處於經濟能力末端的男性被男性和女性雙重淘汰。

我們來建個模型——假設中國現在只有112個男的和100個女的處於適婚年齡而且還沒結婚(按90後的男女比例),那麼,首先末尾的12個男同胞就毫無疑問、100%地被無情地雙重淘汰了;加上女性的“慕強”心理和“上遷”行為,可能又淘汰了10個男同胞(第90—100名),由此一來,可供這100個女孩選擇的男性只有90個了。

那麼,22個男性出局,10個女孩輪空,庫存裡還有90個男孩和90個女孩可能匹配。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其二,經濟的發展一定會帶來單身潮、不婚潮、離婚潮

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尤其人均GDP很高的北歐國家,這一點更明顯。

婚姻這個東西被髮明的初衷,跟現在很多人結婚的理由“愛情”沒有關係。

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空裡,婚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或者讓更多人活下去。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就是很典型例子,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女孩你不嫁人誰養你?你在孃家待著,孃家的土地是有限的、糧食是有限的,社會上又沒有機會讓你掙錢,你不嫁人你就活不下去——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裡,都在溫飽線上掙扎。

但是,現在“活下去”幾乎已經不是問題了,尤其是那些一個月還能掙萬兒八千的女孩,結婚的迫切性就不是那麼強了——原因是:我現在一個人過得還不錯,不談戀愛、不結婚又不會死,如果我要結婚,那一定是因為有一個人讓我覺得兩個人的生活更美好。但這種“更美好”的期待總是落空,所以既然現在一個人過得還不錯,那就再等等唄。“再等等”也成了剩女潮的重要原因。

當然,抱有“再等等”的想法的,不只是女孩,男孩也有很多。所以,上面剩下的90對男女,現階段一個人過得不錯、抱著“再等等”的想法的人也不少,至少各有10個吧。

那麼,現在還有可能婚配成功的人,男女還各剩80個。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其三,獨生子女以及“被寵壞的一代”的問題

以前的中國人,普遍自卑,也更具有集體性,都害怕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大家對自己的認知更多來自周邊人群的評價。

但80、90尤其是90後的人,很多人從小都是被寵大的,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更多表現為一種盲目自信。一個長相70分的女孩,在美顏的吹捧下,覺得自己可能顏值是90分,那她自然就看不上很多男孩了;而一個能力70分的男孩,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他們總以為“我的未來不是夢”。很多男生即便沒什麼能力、沒什麼錢甚至還欠了一屁股債,但他依然覺得不久的將來他會一夜暴富,所以他自然看不上一般的女孩了。

這種心理在相親的時候就很常見,30年前,媒人介紹,基本介紹一對成一對,現在相親,相特麼百八十回,不見得有一回是看得對眼的。其實在旁人看來,你就那個熊樣,一個個卻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在盲目自信和自命不凡的影響下,上面剩的80對,現在估計只能剩下60對了。

是的,這個原因過濾掉了20對男女——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群體心理問題。當然了,一下減掉這麼多,應該是第二條和第三條理由的共同作用。一來是結婚的迫切性、必要性沒那麼強,二來是自命不凡,高估自己。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其四,社交、遊戲、短視頻的蓬勃發展

先說移動社交吧。網絡社交尤其是移動社交出現後,人們有了機會認識更多的人,網戀就是最好的證據。但二三十年以前,人們的交際是相對固定的。比如我的父母,他們就是一個村的。那時候,在一個村,大家可以選擇的餘地有限,即便你是村草村花,但你的歸宿可能也就是村裡的二狗和翠花。

但現在不一樣,大家認識的人多了,跟吃飯一樣——以前吃飽飯都成問題,有啥吃啥唄,現在感覺可以點的菜太多了,總害怕自己點的東西不夠好委屈了自己,猶豫半天,結果一個都沒點。

此外,短視頻的發展,一個男人的世界,突然冒出那麼多美女來,一個女人的世界,突然冒出那麼多帥哥來,以及人們的世界,一下就被打開了,看著各種人過著不同的豐富的生活,就害怕自己找了一個差強人意的人、過著萬般無奈的婚姻生活,所以——“再等等唄”。

短視頻還有另外一個影響,這個影響跟遊戲是一樣的,就是——人們容易沉迷,在虛幻的世界裡可以找到一定的瞬時快樂。這種有毒的快樂會消耗掉人求偶的積極性。

人們開始覺得,打著遊戲似乎還蠻快樂的,找對象的事明天再說吧——在找對象這件事上,人們終於也患上了拖延症。

社交、短視頻、遊戲這一波,又要把上面剩下的60對適婚男女削減去10對。那現在只剩下50對了。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其五,女權、田園女權和自媒體的發展

女權的發展,讓很多女性開始覺醒,開始想著“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所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發展自我上面去了,他們開始理解和貫徹真正的男女平等,於是,很多還沉迷於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就被她們淘汰了;而偽女權——即大家經常詬病的“田園女權”的發展,讓很多女孩變得嬌縱無比,只講得到不講付出,只講權利不講義務,而且,“同甘共苦、共同奮鬥”的傳統婚姻理想,在這個時代跟羅布泊一樣幾乎絕跡了。所以很多女孩對那些當下沒有足夠財富的男孩選擇性地無視了。

而自媒體的發展,放大了這一切,它讓認可女權的人更認可女權,讓認可田園女權的人更認可田園女權,男性和女性朝著更分裂、更對抗的方向發展了。

到此,上面剩的那50對,估計又要減去10對,所以,最後就剩下了40對可以互相婚配的了。

除了這些,還會有一些別的原因,比如涉外婚姻,比如同性戀的問題。但這些對整體影響不大,所以不再具體闡釋了。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所以,假如中國只有212位適婚男女,最後篩選下來,有80人是已婚或者朝著結婚方向去的。剩下的132人就是單身了。

而在這132人中,有72條光棍,有60只剩女。

這72羅漢,基本上都來自男性世界裡的中下層,他們主要居住在鳥語花香的地方;那60只天仙呢,主要來自於女性世界的上層以及自以為是的上層,她們主要居住或者暫住在車數馬龍的地方。

把這72羅漢和60小仙女多複製粘貼幾下,頓時就變成了2億多了。

講到這裡,我們就回到最開始講的男性比女性多3200萬的數據上。再把上面列舉的原因在複述一遍:1、多出來的3200萬人,孤獨終老是板上釘釘的事;2、由於女性的“慕強”心理和婚姻的“上遷”,可能又有幾千萬的男性要被淘汰;3、又由於很多女性(當然也有很多男性)對自己的評價虛高,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這個原因又要導致好幾千萬的男人被淘汰。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掌握著婚配的主動權,大不了下嫁嘛;相對中下層的男性而言,上層男性掌握著婚配的主動權。

最後的結論是:處於末端的男性就不說了,處於中下層的男性,都有可能被單身。這個數字遠比3200萬大很多。

所以,真的難!作為各方面條件不如意的男性,真的難!而且,在當前中國這樣的社會氛圍和文化影響下,男人承擔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女性面對的痛苦,更多在婚後,只要不結婚,她們幾乎都還是能掌握主動權的。但是,男人,連娶個老婆,都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

(這是我寫了無數的文章中,幾乎唯一一次說男人難的,因為這種難,真的太難了!)

好了,原因基本分析完了,最後我想講講我個人的感想:

說真的,在我做情感諮詢的歷程中,見識了上萬個為情所困的案例。女性的情感痛苦是多種多樣的,但男性的情感痛苦幾乎都如出一轍——事業失敗+感情失敗。

在最起碼5000位男性當中,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事業上春風得意的男人向我傾訴情感痛苦的。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在我接觸到的案例中,有很多女孩對物質魅力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失控和癲狂,讓人三觀盡毀。比如“她開著超跑來接我,我們喝了酒後開車,太刺激了,他太迷人了,我的生命裡從沒見過這麼特別的人,你知道的,我向來就比較喜歡打破陳規的男人”“他很年輕,每一次來接我都換不同的車,他說他是放高利貸的,這太酷了,我就喜歡這種壞壞的男人”——媽的,我作為一個“情感導師”,聽到這些,還不是一次兩次,太特麼搞笑了,而且又那麼真實。一個男的那麼有錢,然後他似乎做的每件事都是迷人的,哪怕酒駕和放高利貸——這太噁心了,但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所以,我想給所有的男性讀者提個醒,奮鬥絕對不能是一句空話,你要是鑽石王老五,你有選擇的餘地、你不想結婚,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不想被雙重淘汰,你真的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哪怕真的只是為了娶個老婆。

是,我講愛情,我鄙視拜金主義,我也相信了一個女人離開你不是因為錢。但說白了,所謂愛情,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它更像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撕開它溫柔暖和的一面,露出的就是兇狠的獠牙。

送一句詹姆斯的話可能被雙重淘汰的男同胞吧——“我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怎麼做,我知道如何鞭策出我最好的一面,不需要別人監督我。一旦你到了某個年紀,你還需要別人督促你的話,那你基本上真的可以放棄了”。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就像前面講的,假如全國只有112個男人和100個女人,那麼最後的20名是基本註定要被淘汰的——這個比例是18%。這個18%的前面,還要加個限定詞——至少。

你可能會輕蔑一笑,呵呵,我也不至於那麼差吧,要混個前百分之六七十還是挺容易的吧。

我在大學的經歷告訴我,其實,別說18%了,就是1%,都有可能落到你身上。那時候我們班,考英語專四,老師說“在我們這種學校,只要是個人都能過”。

很遺憾,我就不是人——全班就我一個人沒有過。

太慘了。

我覺得我們的文化或者教育裡有一個比較糟糕的現象,就是我們從小做事、學習,好像都在為了父母。於是有一句勵志的雞湯曾經傳染了很多人——“你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說實在的,對於80、90後而言,你別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了,你得趕上你自己老去的速度。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寫得有點難受。我本來只是想簡單剖析一下原因,沒想到自己寫著寫著就寫成這樣了。

我也想聊聊溫情的東西,聊聊可愛的、有趣的或者是感動大家的東西,我也想倡導男女共同奮鬥,希望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感情。可是,這個世界,黃金、碧玉這些純粹的東西,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東西,還是泥土和石頭——愛情在成年人的世界,它只是一個披著人文主義外衣的配對遊戲。

什麼感動不感動,什麼浪漫不浪漫,那些東西都是小兒科,都是文藝表演,真正決定愛情不愛情的,還是硬條件、硬實力。

為什麼農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卻有很多“剩女”?


就像我們平時讚頌美、讚頌愛情、讚頌善良讚頌愛,希望人類大團結、希望大家一起奮鬥、互相幫助,但是,世界永遠都會有戰爭的風險,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就像哪怕以文明、有序、自由、浪漫、謙讓著稱的國家,在這次疫情爆發後,面對短缺的物資以及可能短缺的物資,人們的本性還是暴露了出來。

還是我去年經常提起的那句話——關於愛情,往好了想,你愛咋想咋想,但往壞了想,它就是一個以權力作為基礎的配對遊戲而已。

無論男女,去學習、奮進,當然不是或者不只是為了找個對象。

但是,如果你淪為被動,那就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