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一个1958年被撤治的县,却有着江南第一城隍庙

汤溪,原太末县地,后因故撤销。撤治之后,汤溪地区由于处于四县边隅,远离府县中心,各地鞭长莫及,实际成了四不管的地段,蟊贼出没、盗匪横行、治安混乱。

正统十三年(1448年),处州(今丽水市)矿工陈鉴明、陶德义响应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当年11月攻入金、兰西南乡(汤溪一带)。

正统戊辰(1448年)冬,处州丽水诸县盗起,巨猾陈谏胡等为之倡,率众四出焚室庐、劫货财。金华属邑多迩贼巢,数被害。

明成化六年(1470年),知府李嗣(字克成,南海人)以其地僻阻,奏请析龙游东鄙金华西鄙兰溪南鄙遂昌北鄙建县。

万历《汤溪县志》载前河南右布政使丰庆所写《汤溪县旧志序》:汤溪县新所创立,乃兰溪属地(指汤溪县城在兰溪旧地),地势险僻,居民无几。近岁以来,处之群不逞者不时啸聚为非,所司虑有蔓延波及之患,为闻诸朝,遂割衢之龙游、处之遂昌、婺之金华兰溪四县之边,辏合为县。

汤溪县名,源于汤塘(温泉),县人胡超 (进士,1425-1488)在《邑右汤塘》中写道:池蓄如汤水更清,帝王新建邑由名。源泉混沌何尝息,万古乾坤属大明。

汤溪,一个1958年被撤治的县,却有着江南第一城隍庙

明成化七年(1471年)6月,首任知县宋约(河南胙城人,今河南延津县)率县丞李达、主薄胡琮、教谕许廷齐、典史冀风来县,设治于官山。

之后,宋约带领官兵、差役和乡民在此地先后建成了县衙公馆、孔庙县学、阴阳医学、城隍庙、社稷坛等设施,尔后又规划了宽阔的街巷市井。据《金华县志》记载:汤溪县城于成化十六年(1480)基本形成。

汤溪城隍庙约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其规模在以后修建中逐步扩大。现保留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所建。1925年至1927年曾大加修缮,占地面积22565平方米,建筑面积3278平方米。城隍庙分头门、正殿、寝殿三大部分。


汤溪,一个1958年被撤治的县,却有着江南第一城隍庙


汤溪,一个1958年被撤治的县,却有着江南第一城隍庙

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檩,硬山顶,明次间辟三门,门楣上分别题额:金汤巩固、宝婺屏藩”和、仙舟保障。

门厅后的大庭院用鹅卵石和青砖铺设,过奈河桥,即从阳间来到了正殿。

正殿又称城隍使司府,分别由二门、中亭、中殿和后殿以及两边的龙王庙、达生庵、十殿、厢庑、东西斋所组成。中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十檩。

正殿后为寝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梁枋上悬挂着一把大算盘,寓意人算不如天算。

宋约为汤溪置县首任知县,在任三年,宦迹显著,受汤溪人民爱戴,后以城隍奉祀。农历四月十六日为宋约诞辰,因而为汤溪城隍神诞。

1958年,汤溪县撤治,衢江以北的瀫北、北源二乡划归兰溪县,其余并入金华县。2001年起属金华市婺城区。


汤溪,一个1958年被撤治的县,却有着江南第一城隍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